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1)使小灯泡亮起来。
(2)使小电机转起来。
(3)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电池),2、导线,3、开关,4、小灯泡(小电珠)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 四、实验操作一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 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 六、实验操作三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二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三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 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习,你什么收获吗?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四
1、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2、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一只手电筒,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
一、观察手电筒: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知道试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2、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组成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2、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试电笔的使用和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
教师:多媒体课件、家庭电路示教板、试电笔、三脚插头、两脚插头、漏电保护器、复读机、电热水壶。
学生:试电笔、插座、螺丝刀、搜集家用电器插头的相关资料。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对比引入。
[对比引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两种用电器。
19、1家庭电路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不同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不同激发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观察两种用电器及其插头。
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知识点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自主学习]
1、内容:课本105页“家庭电路的组成”。
2、要求:⑴说出家庭电路的电源是什么,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⑵知道家庭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⑶保险装置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3、时间:3min。
展示家庭电路示教板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1、总开关有什么用处?电能表和总开关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2、控制灯泡的开关为什么要接在灯泡和红色的导线之间?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示教板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家庭电路组成的认识,充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在“想想议议2”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结合课本自学。
⑴从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输送过来。电压220v。
⑵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和插座……
⑶熔丝或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检修电路时断开开关;不能,如果将电能表接在总开关后面,容易出现盗电现象。
2、尝试回答问题,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知识点二:火线和零线
1、内容:课本106页“火线和零线”。
2、要求:⑴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
⑵结合课本、试电笔实物了解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⑶了解试电笔内阻值很大的电阻的作用。
⑷试电笔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时间:5min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火线零线及其鉴别工具——试电笔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1、老师演示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错误操作。
2、学生在断电的情况下模拟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小组内互相纠错。
3、通电后,再次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1、家用电器之间时如何连接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
当使用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为什么接触零线时却不发光呢?
尽管正常使用的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中都有电流通过,但是零线在入户前已经接地,人站在地上用试电笔接触零线时,零线将人体和试电笔短路,故氖管不发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真正用试电笔辨别火线零线,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正确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技能。)自学“火线和零线”内容,用螺丝刀拆开试电笔,了解其内部结构。
⑴端线俗称火线;零线——入户前已经接地。
⑵构造:金属笔卡、氖管、电阻、弹簧。可以识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
⑶试电笔中串联阻值很大的电阻可以使电流变小,保证对人体没有危害。
⑷辨别火线零线;判断电气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
1、观察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试电笔。
2、利用试电笔模拟判断火线零线。
3、通电后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1、并联。
2、串联,开关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便于检修电路。
交流讨论。
知识点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不同的用电器为什么使用的插头不同?
1、内容:课本107页“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2、要求:⑴知道三线插头的三根线分别接什么?
⑵知道插座的三个孔是如何接入家庭电路中的。
⑶标“e”的插头为什么比其余两个略长一些?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⑷了解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知道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区别。
3、时间:3min。
(设计意图:课下由学生搜集有关插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有关插头的资料。
⑴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
⑵塑料外壳的用电器的插头大多是两脚的;
⑶三脚插头最上面的插脚略微长一些……
⑴l接火线、n接零线,e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⑵左零右火上接地。
⑶一旦插头插入插座中,可以保证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如果绝缘层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对人造成伤害。
⑷漏电保护器可以在人体站在地上接触火线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空气开关则是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见附件1)
【】
独立完成,相互批改,教师巡视点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
《助学》第一节内容课后完成
【】
19、1家庭电路
一、组成:入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
二、火线和零线
1、火线(端线)、零线(接地)
2、试电笔
3、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1、三线插头
2、三孔插座
3、漏电保护器
一、案例中的“亮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随身听”和“电热水壶”的插头不同,激发质疑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物理知识奥秘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拆装试电笔,充分认识其结构及内部大电阻的作用;通过学习、模拟使用和真正使用三个环节,培养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3、通过交流讨论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解释试电笔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的原因时,不应空讲,应结合电路图解释效果会更好。
2、在学习三线插头时,可以安排学生拆开三线插头,具体观察内部导线的具体连接方法。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六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 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习,你什么收获吗?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重点: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接通电源,灯不亮;有声,灯不亮;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挡住光线,拍手,灯亮。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符号:。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符号:。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符号:。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演示“非”门电路实验,结果如图2。10―13。
(三)实例探究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八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教师介绍: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课教案篇九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1)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
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
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2 、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 、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6)改变电池的位置、样子(盒式、条形等),请学生标出电流方向。
4、开关的认识:
(1)灯泡亮了,能让它一直亮着吗?我们怎样控制家里的灯。
(2)给这个灯加一个开关,使它能够控制你的灯泡。
(3)领取开关,进行试验。
(4)为什么开关能够控制灯泡的?
(5)电流被断开了,是一条断路。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是一条通路。(板书:通路。)
(6)我们把这样一条流通的回路,称为闭合电路。只有形成了一条闭合电路,电流才能通过。
5 、指导画电路图:
(1)当我们要把电路情况表示出来的时候,通常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
(2)认识电路元件符号,重点指导:电池的正、负极。
(3)把刚才设计时的实物图变成用元件符号表示的电路图。
6 、设计“可控制的红绿灯”的活动:
(2)红绿灯的研究:
材料:回形针,红、绿灯,导线,图钉,小木板,电池。
(3)设计电路并画出来。
(4)用材料试着组装。
(5)汇报总结活动。
今天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电路元件,并且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可别小看这条简单的电路,我们的一个个用电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如果将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1)学生说说个人的想法。
(2)放入发光器,试一试。
(3)汇报试验的结果
2、我们能够让小电珠变得更亮吗?用你们手中的材料试一试,汇报一下。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了解,我们就能明白许多构造复杂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