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教师为了更好地组织幼儿学习而制定的一份计划,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中班教案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一
1.能根据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排序。
2.体验排序的乐趣。
ppt,大小、长短、高矮、颜色、图形的图片若干。
(一)播放课件,让幼儿感知按物体特征排序。
1.幻灯片2:大小排序。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按大小排序)出示幻灯片3让幼儿操作。
2.幻灯片4:颜色排序。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按颜色排序)出示幻灯片5让幼儿操作。
3.幻灯片6:高矮排序。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按高矮排序)出示幻灯片6让幼儿操作。
4.幻灯片8:图形排序。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物体有哪几种图形?在出示几张图片,提问是按什么方法来排序?(教师总结按高矮排序)让幼儿操作。
5.幻灯片9:长短排序。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物体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按长短排序)出示幻灯片10让幼儿操作。
6.幻灯片10:总结一共出示了五种方法进行了排序有大小排序、颜色排序、高矮排序、图形排序、长短排序。
(二)动手练一练。
1.排一排、画一画。
2.画路标。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二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
6、区别厚薄: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7、小结。
彩纸排序。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三
3、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喜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二、【活动准备】。
竹签数条、各种“糖葫芦”小卡片(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等等)、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4、游戏:小朋友准备的礼物给每个幼儿分好糖葫芦果和竹签,请幼儿动手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串好糖葫芦,亲手为小兔子准备生日礼物,完成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说一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序。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表现,点评幼儿动手完成的“生日礼物”,最后以《生日快乐》歌曲结束活动。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才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在活动过程创设小兔子过生日的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幼儿带着兴趣融入其中,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这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游戏操作部分,老师应该面对幼儿先进行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的进行操作,我在此环节忽略了示范演示,使得课堂在操作部分纪律上有点乱。这节课整体来看虽然还算成功,但有些孩子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操作,在每个环节结束时未及时进行总结,以至于幼儿在脑海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要继续让幼儿练习排序。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四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
6.区别厚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7.小结。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五
1.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之间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能否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各3个,各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雪花玩具若干,线绳等。
(—)开始部分。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聪明,你们欢迎吗?(出示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图片并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看他们坐得多整齐,给他们拍张照片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座位顺序。
2.要求幼儿按已观察的小动物的顺序继续依次排列。(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3.师说:“我们用什么好吃的招待小客人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远离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教师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鸭梨,并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水果的摆放顺序。
5.幼儿动手操作依次摆放水果。
6.幼儿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学具,看图形找规律并继续排序。(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几组几何图形)。
(三)结束部分。
1.客人要走了,我们送他们一件礼物吧,教师示范将雪花玩具按红绿顺序穿成一串项链。幼儿3人一组合作按喜欢的颜色交替规律穿项链。
2.把穿好的项链送给客人,客人夸奖小朋友既聪明又有礼貌。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哪些物品或图案是有规律的排序,发现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吧。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六
1、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在7以内)。
2、能够独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3、能否认真听讲,并跟随教师要求,积极举手发言。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高矮不等的娃娃和大小不等的圆片)。
操作条人手一份。
1、集体活动。
(1)出示点卡、观察目测群数,复习7以内的数及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量的差异。
教师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请幼儿说说谁来了有几个,他们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
师:今天这几个娃娃要出去春游,老师觉得这样随便站成一排太乱了,像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按着顺序排队,谁有好方法的,请你来说一说。
a、从矮到高排。
请幼儿将自己的娃娃卡片取出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一排。
排好后说一说你有几个娃娃,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教师请1—2名幼儿演示并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b、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从高到矮)。
有没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方法不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的?(请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展示)。
启发其他幼儿思考: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吗?
请幼儿集体操作从高到矮排列,教师巡回检查总结。
c、教师出示一张与之前一样的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娃娃排在哪里好呢?
2、幼儿操作活动。
(1)给圆片排队。
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圆片有什么不同,你能帮他们排好队吗?
请幼儿排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七
1、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运用二维排列表进行物品放置。
2、通过场景设置、温故知新由易到难的课程安排,幼儿能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并且根据表格来进行物品放置。
3、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乐趣。
初步运用二维排列表进行物品放置。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分类技巧。
2、物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排列表(纵向为形状,横向为颜色),红、黄、蓝标记图卡,形状、颜色、款式不同的小绿人衣服若干。
(3)排列表(双维)一张,背景图一幅。
(一)情景导入,引出为小绿人整理衣服。
(1)出示小绿人,引出衣服被吹走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从椅子底下找出小绿人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衣服的特征。
师:你帮小绿人找到了什么上衣∕裤子?是什么颜色的?
(3)讨论如何让小绿人快速的找到衣服,引出整理衣柜。
(二)复习一维排列。
(1)出示纵向有形状标记的衣柜图,引导幼儿观察将衣服送回衣柜,集体检查、验证。
师:衣柜第一个是什么符号,我们哪些衣服应该放在这里?
(2)逐一出示横向的颜色标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将衣服按颜色进行排列。
(三)学习看二维排列表,根据衣服两个特征进行二维排列。
(1)综合纵、横向标记,引导幼儿根据二维排列底板(形状、颜色)调整衣服位置,初步学习二维排列。
师:小绿人过了几天,又把衣柜弄乱了,你们能帮帮他么?
(2)分别更换纵、横向的标记卡,重新操作,巩固二维排列的学习。
师:小朋友们能自己设计一个衣柜的表格吗?请其他小朋友根据这个表格来放置衣服。
(四)运用二维排列表进行排列。
(1)提供短袖上衣、短裤,引导幼儿在二维排列表上按衣服的形状、颜色进行二维分类,集体检查、验证。
(2)增加长袖上衣、长裤或质地、款式等不同特征的衣服,引导幼儿在二维排列表上按衣服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教师检查、指导。
将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域中,幼儿继续进行个别或小组学习。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八
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活动。
1、老师戴上一串纯色的项链,让幼儿欣赏;
提问:老师的这条项链漂亮吗?(漂亮)都是什么颜色的珠子串成的?(红色的)。
提问:老师的这两条项链哪一条最漂亮?(按规律排序的这条最漂亮)。
3、引导幼儿学习,探究用串珠排序的规律。(点名让幼儿反复口述珠子的排序规律……)。
4、启发幼儿思维,发展思维的多样性。
老师昨晚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不小心把链子上的珠子丢掉了几颗,我也不知道是掉的是什么颜色的,请小朋友用你的火眼金睛的小眼睛,帮老师找回来,(让幼儿开动筋想问题)给找对珠子的幼儿发给小红花进行鼓励。
5、出示本节课活动内容,动手按不同的规律排序,拓展幼儿思维。
三、活动结束。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图形都是按规律排序的,小朋友请你留心观察,自己去发现。
2、小朋友把我们手中画好的项链,可以献给客人、献给伙伴、献给老师或我都可以,我们都会夸奖你是最棒的。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九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养幼儿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一、比较粗细。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四、操作练习:粗细排序。
1、请幼儿搓出许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
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这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简单的经验加以整理、提升,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活动中创设“请图形娃娃装扮房子”的情境,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图形排队,发现并探索创造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最后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有规律的图形装扮房子后,发现房子变得更漂亮了,引导幼儿感受规律的美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1、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探索规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
3、感受数学活动中的规律美,并能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
圆形、三角形图片若干,记录纸,小动物的家,相框,盘子。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小猫和小兔家造了新房子,请图形娃娃去装扮新房子。
(二)幼儿操作。
1、幼儿第一次自由操作,交流小结,发现规律。 请小朋友给图形娃娃排队。
2、教师出示错误的排序图示,请幼儿纠正,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3、幼儿第二次操作、记录、交流,进一步发现和感知abab、abb、aab、aabb等排序规律。
4、幼儿第三次操作,初步感知ababbabbb递增关系规律的排序。
(三)分组装饰活动,把规律排序应用于生活。
展示幼儿装饰作品,感受数学活动中的规律美。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一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一间隔"排序的经验、两人一组合作的经验。
2、教具:《童易软件》"按规律排序"。"小路"人数一半;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压膜图片若干,空篓子若干。
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纸片、空篓子、胶棒若干,各种水果、食物图片人手一份。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二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1、操作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指导语: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结束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三
课件演示结果,幼儿验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四
1、情境导入:小熊请小动物吃点心,要说出盘子花纹的排列规律才行,请小朋友帮助他们。
2、教师出示"盘子",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多种排列规律。
3、幼儿操作"粘贴盘子花纹",说说排列规律。
教师播放课件:这些盘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呢?请你贴好花纹后和客人老师说一说。如果正确,客人老师就会送给你一份食物。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五
1、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能用语言表述排序规律。
2、理解环形规律排序的特点,发展思维的多样性。
3、能与同伴合作练习,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六
中班数学:排序(加组合)。
工作准备:彩色圆柱四盒。
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地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立体空间的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认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适合年龄:3——5岁。
1、介绍教具。铺毯请教具。
2、展示蓝色圆柱体,同其它圆柱体。
3、取出黄色圆柱体,请幼儿把高度相同的放到一起,并列摆放。
4、取出绿色、红色圆柱体,将绿色圆柱体按照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把红色圆柱体和绿色圆柱体粗细一样的摞到一起,再把黄色圆柱体和红色圆柱体粗细一样的摞到一起。
5、看三种颜色的圆柱体是不是一样粗的摞到了一起?
6、把四种彩色圆柱体摆成十字花,高的粗的摆到中间,说规律。
7、收时从最近的开始。
和插座圆柱体一起操作,进行配对练习。
吸引力:色彩和大小、粗细、高低的不同。
错误订正:用视觉和触觉去订正。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七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三、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最新中班排序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八
1、感知和分辨多个物体的粗细、厚薄。
2、学习按物体的粗细、厚薄排序。
1、ppt课件。
2、粗细不同的纸筒5个,厚薄不同的书5本。
3、幼儿每人一份材料,不同粗细的小棍5根,半根黄瓜,一把塑料小刀。
1、学习按粗细排序
2、学习按薄厚排序
(1)教师出示不同厚薄的书本,请幼儿说一说是什么,数一数有几本,想一想怎样才能区分这5本书的厚薄。
(2)请一名幼儿上来,把它们从薄到厚排成一排,并说一说哪本最厚,哪本最薄,其他幼儿判断排得对不对。
再请一名幼儿上来,把书本从厚到薄排列,其他幼儿判断排得对不对。
(3)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呈现厚薄不同的木块的图片,请幼儿按照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感受厚薄的相对性。
3、操作练习
(1)幼儿两人一组,先将手中的小棍从细到粗、从粗到细排序,再将黄瓜片,切成厚薄不同的小片,按照从薄到厚、从厚到薄排序,互相说一说自己对粗细、厚薄的认识。
(2)打开幼儿操作材料,按要求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