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一
主备人:李光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放录音,听故事.)(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二
教学内容:
本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搭积木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20以内数的算式并能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捧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结合,抓住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课件: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莉莉和花花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课件出示。
教师板书:14+5=()17-6=()。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莉莉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莉莉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花花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课件出示游戏碰碰车,说一说,算一算。
2课件出示练一练。
3课件出示,登长城。
活动三: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四: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四、活动五: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三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见课本。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1、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五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六
减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材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卡片上的题说出得数。
2+2=5-4=4-2=。
1+4=5-1=3-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电脑显示教材28页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收: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2、试一试(套圈)。
(1)(电脑显示)小方手里拿了几个圈?猜一猜她可能套上几个?(她手里有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3个……)。
(2)在小方套落千丈1个圈时,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1=3)。
(3)当小方套上2个圈时,列式(2+2=4,4-2=2)。
(4)当小方套上3个圈时,同桌互相说说该怎样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1=4,4-3=1)。
(5)小方把4个圈套上了或全没套上,那又该怎样列式呢?(4+0=4,4-4=0)。
3、试一试(吹泡泡)。
(1)“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电脑显示)数一数,他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
(2)(电脑显示第28页第2题和第2幅图)有什么变化?(5个泡泡,破了1个……)。
(3)列式剩几个泡泡吗?(5-1=4)。
(4)一在还剩4个泡泡,又有什么变化?(电脑显不第3幅)(又破了2个)。
(5)该怎样计算列式还剩几个泡泡?(4-2=2,5-3=2)。
(6)(显示第4幅图)列式(2-2=0,5-5=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的第1题。
2、看图列式。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讨论。
“小猫吃饭”、“套圈”、“吹泡泡”等故事,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也能够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
减法的初步认识。
3-1=21+3=45-1=4。
2-1=14-1=34-2=2。
3-3=01-1=02-2=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七
教学内容:
本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搭积木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20以内数的算式并能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捧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结合,抓住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课件: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莉莉和花花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课件出示。
教师板书:14+5=()17-6=()。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莉莉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莉莉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花花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课件出示游戏碰碰车,说一说,算一算。
2课件出示练一练。
3课件出示,登长城。
活动三: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四: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四、活动五: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八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熟悉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预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活动(四)。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电子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方法。
抓住问题,利用课件游戏将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课件出示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二
1、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说一说、练一练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师生互动,巩固知识。
1、配合老师进行谈话。
2、看图,先以小女孩为标准,再以小男孩为标准,分别说说他们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1、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序地说。
2、多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1、同学们,大家到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左右说点儿什么吗?
1、出示教师图,或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2、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自由说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组织学生做以下游戏。
排队游戏,明确前后关系。
听要求拿放物品,明确上下关系。
正说反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自由发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多种游戏训练学生对位置和方位反应的灵敏性。
三、拓展训练。
四、课堂小结。
4、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5、看图,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淘气的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积极发言。
4、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
5、出示学校所在地的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训练,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训练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备注: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三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四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师:多媒体课件,钟面
学生:学具钟
猜迷: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如学生不能猜出,则用第二个谜语作补充。)
(一)认识钟表
1、逛钟表商店
课件出示各式钟表。
2、给这些钟表分分类,分成指针式和数字式。(如学生说出电子表也应肯定)
3、数字式钟表的认读,8:00和8时。
这两类钟表,你觉得那类看时间简单?(数字式钟表)7:00表示什么?你会读吗?
板书8:00和8时,指名读,齐读。
认读5时、11时和1时。
4、指针式钟表的表盘认识。
(2)仔细观察你们手头的钟表,在表面上你可以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呆会儿老师有问题要考大家。
问题1:你的钟表上有几个数字?看看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齐数)
问题2:你的钟表上有几根指针?这些指针是怎么转动的?
(3)、对,指针都是从小到大走过去的,这是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动。时间不会倒流,我们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今天了,小朋友过了5岁,也就不会再有5岁了。
(二)、认识整时
1、观察研究。
(1)、指名认1时,4时,6时。
(3)、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间就是几时。这些整时的钟面,分针总是指着12。
2、认识整时。(课件出示钟表王国,认读11时、7时、1时、6时、2时、12时。)
3、拨时间:3时,7时、12时、9时。(教师说学生拨,学生说学生拨。)
1、小军的一天
小朋友们会认会说也会拨时间了,真了不起!那能不能写下时间呢?我们去看看小军吧。小军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一天的都在做些什么呢?咱们去看看。
课件出示:早上7时洗刷,上午8时读书,上午10时做课件操,12时吃午饭,晚上6时看电视,晚上9时睡觉。学生作业纸上完成填写。
2、过几时是几时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几时午休的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睡觉的吗?
3、一天中两个10时。为什么同是10时,一幅图是在上课,而另一幅图却是在睡觉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很多的钟表知识呢,小朋友课后向爸爸妈妈等再学更多的钟表知识,好吗?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你一天的时间安排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汇报观察结果。
3、出示课题:操场上。
4、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老师有2人、学生有6人、男学生有3人……)。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老师把同学们回答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有人,学生有人。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
6、同学们,根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7、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二、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比老师多人。老师比学生少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3、男学生比男老师多人。男老师比男学生少人。
(1)根据提出的问题,观察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2)把你观察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3)谁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4)个别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6)(指着图片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就是从学生人数中去掉和老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学生比老师多的几个人。
(7)你们能用刚才同学们的方法解答“老师比学生少几人吗?”
(8)学生汇报解答方法。
(9)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3)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完成。
(4)游戏:抢椅子。
游戏规则: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如果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长进行交流。
5、总结。
通过观察、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六
教材第44页例1。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计数器。
一、复习引入。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出示第67页的例1。
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让学生感受到是适用的。
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让学生发现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然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是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指导学生说出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学生游戏时,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第46~47页练习九第1,2,3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全册买铅笔(优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