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标。接下来是几个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和重点,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启示。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一
1.给加点字注音。(6分)。
茶峒缠裹蘸酒翘起老鹳河潭水。
2.辨字组词。(5分)。
燥戊竟桨。
躁戍竞浆。
噪戌。
3.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写出你所知道的端午节的来历。(4分)。
4.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舟、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4分)。
5.回答问题:(4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句在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6分)。
(1)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2)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二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三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1、首联: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外貌特征。这种鸟儿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由整齐。这种鸟儿与哪一种鸟儿比较相似呢?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似。从首联的描写中,读者已经看出是咏鹧鸪。 2、颈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颈联中“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青草湖”“黄陵庙”引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因此联,作者被称为“郑鹧鸪”。3、颔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颔联承“啼”字。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试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 “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的啼声感人。 “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的啼声之悲。4、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尾联“相呼相应”明写鹧鸪雌雄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象在叫“型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诗人着意表现鹧鸪的叫声给人的感受,因而更加传神。赏析: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四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8.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9.“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0.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11.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六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七
1、无动于衷:形容表情冷漠,一点也不动心。例句:他对别人的批评,无动于衷。
2、贪得无厌:贪婪而不满足。例句: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贪得无厌的。
3、乐不可支:快乐地不能支撑。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例句:弟弟捧着玩具,乐不可支地走了。
4、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形容数量很少。例句:我们班会踢足球的人屈指可数。
5、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例句:他想了许多办法,直至“黔驴技穷”,仍不能哄儿子睡着。
6、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也无法承受。例句:爸爸拿起书,喜不自胜地看了起来。
7、喜出望外:出乎意料的高兴。比喻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好事而十分高兴。
例句:听了这个消息,他喜出望外。
8、呕心沥血:形容为了做某事而耗尽心血。
例句: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老师任劳任怨、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了一辈子。
9、扶摇直上:乘着盘旋急剧的暴风之势一直上升。后形容积聚上升,也比喻仕途得意。
例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0、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例句:东汉铜奔马是举世瞩目,为国内外人民所高度赞赏的一件瑰宝。
11、锐不可当:来势威猛,不可抵挡。例句:我军锐不可当,敌人兵败如山倒。
12、循序渐进: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前进。例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有捷径。
13、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今多指自悔自恨。
14、亭亭玉立:高高直立的美丽姿态。形容女子身材修长或树木挺拔秀丽。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八
外貌: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2: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语言:
1: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
2:喂,这头母牛多少钱?”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它不卖的!”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3: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是呀,当然是的喽!”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九
安排三周时间(第19、20、21周)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具体如下:本册三个单元共十章,分为7个课时来完成,每一课时的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归纳概括课本知识点;大约20分钟时间讲评对应的活页训练题。
2、练习题准备。
我们准备了7份活页训练卷,每份的题量不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点知识内容”填空;一部分为“达标训练”,有10题左右的选择题,2—3题的综合性填空题。因为题量不多,所以能用20分钟左右讲评完成。
3、平衡班复习安排。
由于平衡班学生和实验班素质有所差异,所以复习时我们更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复习过程中,先逐页翻开课本注明复习要点,再带领同学们朗读一遍,这样便于学习比较差的同学知道复习点;然后,活页训练卷我们老师边讲学生边做,完成多少是多少,不能本课堂完成的,下节课花点时间继续讲评。这样的话,平衡班复习课本的课时安排要大约多三节课,也因此,我们早在第二次月考前就先进行2节课的时间详细复习(实验班简单的复习一下月考内容)。
4、作业布置。
读背课本知识点为主,包括各种讨论题和课后习题要读读看看;复习完一部分内容完成相应的活页训练卷(共7份),平衡班学生没有活页训练卷的作业时,抄写课本重要知识点。
5、综合模拟测试。
我们安排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一次综合模拟测试,并进行详细的批改和讲评,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总之,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利用好这三个星期的复习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发挥更好的水平。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十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初一的生物应该怎样才能学好。
1.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喝完一包奶后,我便会想,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我会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矿物质元素。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2.先记忆,后理解。
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3.离不开做题。
数学、物理、化学的题目有解题思路,生物也有解题思路,只是它的解题思路,偏向于语文的阅读理解和看图说话。需要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推理。这是拉开成绩的一方面,训练到了就会有效,因为做题就是培养敏感度和熟练度的过程,至于做多少题,我只能说,多多益善。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和技巧。
一.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
三.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四.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十一
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识图——55页)(要求: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3.双子叶植物的营养主要贮存在哪里?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的营养主要贮存在哪里?胚乳中。
4.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5.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识图——60页,图5-3)(要求: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5.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6.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的特性。
7.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
11.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打蔫的蔬菜泡在清水中变硬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施肥过多引起烧苗)。
12.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1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
氮肥——枝繁叶茂(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磷肥——硕果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茎杆健壮(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4.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按发育情况划分: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按着生位置划分:定芽(顶芽、侧芽)和不定芽。
15.枝芽的结构:幼叶、芽轴和芽原基(识图——68页,图5-7)。
16.枝芽发育成茎:幼叶发育为叶,芽原基发育为新芽,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发育成茎。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十二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设计。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
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持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方案一: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二:
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三:
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按课本要求画图。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3.练习绘图。
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按课本要求画图。
方案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
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方案二: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示绘图的要求。
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讨论: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方案一:
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
方案二:阅读课文(pll6最后两段);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篇十三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和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