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不同于他人的观点。通过阅读优秀作文范文,我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一
在中考数学中,初三知识在中考占比很大,大概占到50%~60%,例如二次函数、几何证明都是重难点,学生应针对这些薄弱点在寒假阶段把其攻克下来。
第二步。
初一初二知识全面巩固。
初一初二知识差不多已经遗忘,寒假是进行系统复习很好的阶段,注意对初中三年知识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类,便于后续的二轮复习。
第三步。
自主招生有策略进行准备。
如果想要走捷径,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定好目标学校,了解目标学校考试方向,寒假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招生复习。但是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自招学校,切忌把目标定的过高,耽误时间。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二
北方有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这一习俗,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在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中,除了清明,冬至大约是最重要的节气了吧。
民间把冬至称为“过小年”。对于农民来说,冬至开始了,也就有忙不完的农活了。相传在冬至这一天耕田,就可以把草根永远地除掉,于是,这一天又叫“草王会”。
据说,那一天,拜师傅、拜尊长,讨得一年的福财、一年的安康。师傅、尊长这时也尽拣好词儿送出口,让说的听的,心里都暖融融,这叫“贺冬至”;同僚之间相互拜贺,预祝来年有个好运气,平时的勾心斗角,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抛开去,这叫“拜冬至”;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甚至出动全家,到野外去扫墓,仪式大约和清明差不多,这叫“上冬坟”。周围同姓的人家多了,还要举行“冬至会”,就是一大家族的人共同祭祖先。
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就在这一天宰猪腌肉。有句俗语:“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钱人家都在这一天腌腊肉、灌香肠,准备过年的年货。谁都明白:冬至这天腌的肉,不腐坏,不流油,放的时间久。
这些活儿忙完了,还要到田地里采一些桑叶,拿回家,不能晒太阳,不能用火烤,让它自然阴干,这就是“冬桑叶”。可以用做中药,有祛风的药效;或者将采回的桑叶蒸9次,再露9次,以后才能配做药引子。每到冬至,村庄早已笼罩在淡淡的薄雾中了,人影悠悠,淌向各自的住房,将那一副好心情带回家去,晚上还要和一家人吃狗肉呢!这习俗听说是从汉朝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来,不仅吃狗肉,还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到后来,又狗肉就慢慢转变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于是,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三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如何顺势而为,做一名有理想、有作为的新青年呢?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对青年学子的寄语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心系人民、胸怀世界”,这句话告诉我们新青年应有广阔的视野和崇高的理想。何为“广阔的视野”?在逆全球化的的今天,我国仍倡导的全球治理新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体现了这一点。新青年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不应狭隘地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应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将自身乃至中国置于世界之中,努力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更积极的作用。那何为“崇高的理想”呢?马克思曾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工作,那他的价值将是有限的”,太祖也曾评价白求恩为“对人民有益的人”。由此不难看出,做一名有崇高理想的新青年,要求我们在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看当下,名校学生志愿支边团结民族,浙大女博士投身军旅保卫国家,耶鲁海归秦玥飞扎根乡村全心为民。这些人无不是有着崇高理想的新青年,他们在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造了宝贵的价值。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句话告诉我们新青年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是大事小事,到要从小处做起,学会自立。在国家力倡“工匠精神”的今天,不少年轻人投身到基层一线,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这些人的行动,诠释了“行胜于言”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过,当今社会上有一股浮躁的风气蔓延,不少年轻人希望当网红、明星,梦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个道理。反观当下,无论是华人巨富李嘉诚、电商传奇马云,还是戛纳影后巩俐、金马影帝梁朝伟,他们的成功无不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成果。李嘉诚从推销员白手起家,马云在最艰难的时候满北京找投资,巩俐将生命投入了演艺,梁朝伟除了好的作品从不打扰观众。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幻想和空谈能够实现的。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他人看不到的艰辛努力和自己内心的踏实自得。凡此种种,无不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是成事之道。
新时代,我们会拥有新的机遇,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俗话说得好:出海趁涨潮。在新时代,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青年。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永远记得“幸福是奋斗出来”,努力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好的、更大的贡献。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四
冬至就要来临了,可一点雪也没下,我只能羡慕的在电视上看哈尔滨孩子,在雪中快乐的情景了,冬至盼望下雪。
曾记得20__年的那场大雪——。
那雪真美!早上起来,打开窗帘,放眼望去,哇!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草变白了,树变白了,屋顶变白了,街道变白了,小路变白了,远山变白了……万物都变白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
你看,那高高的树上,绿色的叶子不见了,却堆着一个个毛茸茸的雪球儿,屋檐上挂着一条条亮晶晶的银条儿,整个大地好像被一条雪被子给裹住了,650字作文《冬至盼望下雪作文650字》。远山,迷迷蒙蒙,又好像被一层银雾笼罩住了。
这时,我想起书上的一句话:在冬天里尝一尝雪的味道会回味无穷。我抓起一把雪,就往嘴里塞,呀!冰冰凉凉的,那味儿,夏天的棒冰哪比得上!这清凉,冰爽的雪味儿沁透了身体。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五
冬至日,我们聚在食堂一起做汤圆。
面粉一到,大家颇有兴致地干了起来,金奕彤倒水,我和几个同学便揉面粉。王雨拉生活经验很丰富,她井井有条地指挥着我们:“黄熙甯,不能直接敲打,要用手转一圈面团,再用手腕上部这个地方按压面团。”王雨拉处处留心生活,别看她平时有点男孩气,毕竟女儿身,活儿干得就是漂亮。听着她的指挥,我自愧不如,我们一会儿就揉好了面团,馅也拿来了,要真正开工了。
苏莉茗包汤圆时,不说一句话,只是小心翼翼地包着。话说苏莉茗包的汤圆可真有个性,跟那种没馅的小汤圆一样大,而我太“大方”了,把汤圆一个个包得像个大胖娃娃,不过吃的人应该会很开心,舀到那么大的,一个顶俩。看到其他人包的个头正好,我便开始给我的汤圆减肥。
大家包的汤圆有大有小,大的比乒乓球还大,小的跟一节指头差不多,如果有人吃到我们做的汤圆,希望不要在意它们的形象,而是去感受我们的用心和努力,总之享受才是最快乐的。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六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小制作一个。
我眉心紧锁,做什么好呢?我在客厅里转悠。一个圆球滚入了我的视线,有了,就用这个珠子盖个房子!一看,我有的珠子,都可以为我盖个房子了!我先在稿纸上画下了草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先撕下一条胶带,铺在茶几上,把珠子一个个排列在上面。没想到珠子太滑了,胶带根本行不通,这件事最后以失败告终。
坎坷的经历不仅没打败我,还激起了我的斗志!我低下头,陷入了沉思,玻璃胶带粘不住,纸可不可以呢?我想起了过去玩的纸牌,飞快地跑到卧室拿了出来。哇!比玻璃珠子还多哩!我拿出了两张试试胶带能否站住,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成功了!
我吸取上次的教训,先准备材料:纸牌、胶带、双面胶,一切准备完毕。我先制作三角形的屋顶,然后在做正方形的墙,在连接。由于屋顶是三角形的,所以连接起来非常困难,耗费了我15分钟的时间。连接完成,把它竖起来,可瞬间倒塌,我困惑不解,仔细观察,我恍然大悟,原来墙于墙之间也应紧密连接,改进这一点果然成功了。
一个艰难的房子被我做成,爸妈见了都惊叹不已!
篇二:
小时候,喜欢看‘铠甲勇士’这部动画片,更喜欢那里面的铠甲,特别想要一个。第二天,妈妈带回了一大箱的盒装的小零食(因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零食)。对我来说,最想要的不是零食,而是那一大堆盒子。
可是,妈妈却一态反常的不让我拆开盒子,这使我纳闷极了。下午,妈妈出门办事,我偷偷的溜进妈妈的房间里,打开箱子把所有的零食都倒出来。然后找来剪刀和胶带,把他们放在一边。
接着,我就开始做手工了。我先把大箱子从中间剪开,拿一个纸板给它固定住,成了一个铠甲的“身子”。然后用几个小箱子黏在一块,成了一条“机械”手臂。紧接着,我把一个小盒子的中间,挖出一个小长方形,并把它黏在“机械”手臂的一头上。然后我又仿照这个方法,又做了一个“机械”手臂。
妈妈回来了,他看见我用零食盒子,做了一个可穿戴的“铠甲勇士”,哭笑不得的告诉我:“这是我的同事托我帮她买的,你让我跟同事怎么交代呀!”妈妈只好又白买了一箱零食,送跟人家。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七
生命是宝贵的,一旦去世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爷爷,你在天堂过得好不好,记得在天堂不要再吸烟、喝酒了明年的中秋节,我会送给你月饼。
爷爷长得高高的,平时一见我就乐呵呵地笑。他在离我家20公里的地方上班,平时很少回泽国,一旦回来总是带回一大堆吃的东西,其中包括我爱吃的螃蟹,他说箬横的海鲜比泽国要好。爷爷一生爱吸烟、爱喝酒。由于肺里都是可恶的尼古丁,所以得了癌症,尽管我们尽力去医治,但还是不能阻挡死神的来临。爷爷偏偏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前夕离开了我,离开了我的一家!
生命是宝贵的,一旦去世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爷爷,你在天堂过得好不好,记得在天堂不要再抽烟、喝酒了??明年的中秋节,我会送给你月饼。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八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甲认为,命,指父母给的命,相对来说如一出生就是“某某世家”,在某个领域的成功更加容易些,如出生不好想要拔尖很难,就是所谓命比纸薄。乙认为是心比天高,就是目标比较远大,命比纸薄,就是在现实面前一些人显得很无奈。无论是什么,都使我想到,萨特的名言——人地命运就操在人的手里。
怎样才能把握自我命运呢?我觉得善于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行。在此,我主要讨论学习切勿心比天高,作为如纸薄。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必须的。成功的条件并不等于外部条件优越,更加重要的是本身的努力!有些同学心气傲然,志大才疏、好高骛远,这不可取。人有目标是好事,可目标定的`不切实际,就会适得其反。欲望得不到满足,好苦!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可是又不努力去争取,只能这样痛苦下去了,把目标放底一点,认真一点,慢慢实现目标就好了。罗马不是一天建好的。
其次,按部就班的履行计划。战胜自我,时刻反省自己,当日事,当日毕。对于些许的计划变动,清醒对待。搞清楚当日作为与不作为分别是哪些。
最后,需持之以恒,最忌一曝十寒。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九
初中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我想给自己留下一个特殊的纪念,表达我在这段时光里收获的感受和思考,于是想到了制作不倒翁。相比其他的手工制品,不倒翁的制作挑战性更大,也更有意义。它不仅要求我们规划全局,耐心细致,还需要我们精通物理学的运用。通过这个项目,我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力学原理,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二段: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突破。
不倒翁的制作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一开始,我就因为材料的选取困扰了许久。确定了材料之后,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何让重心稳定在制作好的球体顶部?之后,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对球体进行加重,使其符合制作要求。在制作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简单的物理原理,结合材料的特性,使得不倒翁的重心正确地运转在球体顶部。
第三段:把不倒翁当成了表达感受的媒介。
制作过程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我通过不倒翁来表达了我对初中生涯结束的感悟。随着我追求不断提升自我,不倒翁的重心的稳定也向着更高的维度发展和转变。这和我的成长历程不谋而合,成为了我对初三时光的真实写照。在拿到自己制作的不倒翁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份喜悦也成为了我对初中生活最珍贵的回忆。
第四段:不倒翁的意义和价值。
制作不倒翁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原理,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手工艺能力。通过多次的尝试,我们能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认识物理原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倒翁作为一件精细的手工艺品,它的价值也不仅仅在于实用性,更是存在于手工艺术本身。手工制作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细致和艺术感觉,更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不仅给我带来了感性的收获,还让我发现自身的不足。我在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动手能力上的不足,体会到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也愈发了解到需要勇于尝试与发现的重要性。同时,不倒翁的制作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了克服困难和放手去做的魅力所在。
总之,通过制作不倒翁,我不仅获得了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的机会,更加深思自己的成长与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当我们把手艺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一件个人想象中的作品时,得到的收获是令人无法替代和忘却的。从学校这个小窗口,尝试着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更多的趣味与惊喜,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这将不会仅仅是我们记忆中的回忆,更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十
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圆。在这一天,吃一碗饺子和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今年的冬至似乎没有往年的寒冷。但是我们还是会吃饺子的,因为奶奶告诉我,吃了饺子就不会冻掉耳朵,所以每年的冬至,我都会为了我的耳朵大口大口地吃饺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书中得知:冬至就算不吃饺子,耳朵也不会被冻掉。
冬至呢,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在每年的12月12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可是全球白天最短夜里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人们通常会煮饺子,包汤圆,希望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今年的冬至我回了奶奶爷爷家,他们早早的就把汤圆和饺子煮好啦,就等着我回来呢。果真,刚一进入前院,一阵香味就扑鼻而入,我高兴地喊了一声:“奶奶,我回来啦。”奶奶听见了我的声音,急忙从屋里跑了出来,“回来啦,快进来吃饺子。”一进门,刚一放下书包尝了一个,哇噻!奶奶做的饺子真是太好吃啦!
吃着吃着我竟流下来眼泪,这可把奶奶吓坏了,以为我是出了什么事,我说是因为太好吃了,奶奶才放下心来,笑眯眯地说:“傻孩子,慢点吃,别噎着!”
其实不单单是饺子好吃,更多的是因为那饺子里面包含着奶奶对我满满的爱意。在吃饭前,听妹妹说奶奶今天知道我要回来,一骨碌的从床上起来,给我煮饺子吃。奶奶的岁数虽然不大,但是也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而立马起床啊,我的眼泪又掉下来。
这个冬至过得真有意义,它不仅让我吃上了饺子,还让我懂得了奶奶对我的爱。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作文/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怎么回事?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吃了这碗汤圆,你又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奶奶总是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而我,总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圆含糊地应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汤圆,我就钻到爷爷的怀里,缠着他说说关于冬至的来历。爷爷总是用满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脑袋,再娓娓道来。“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意味着天会更冷,白天也变长了,当然了,春节也就更近了。今天我们不光要吃汤圆,还有一项重要的事——祭拜爷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感谢他们的养育和庇护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们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围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个小时,磨成雪白的糯米浆,然后用布袋装着压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干,生米粿团就做好了。米粿团分成两块,一块做各种造型的米粿,另一块就是用来做汤圆。接下来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环节了——搓汤圆!全家人搬来小凳,围座在竹簸箕边,一边聊天一边搓汤圆。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种奇形怪状引来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不温馨!
祭祖仪式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缅怀我们的先祖。爷爷说,他的爸爸妈妈一辈子吃苦耐劳,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时候亲朋好友、村里的人都来送,都在说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们持家要勤劳、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和善,多念别人的好等等”,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先祖说的这些,我们做的不够好,接下来就看你们了,可一定要把我们的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呀!”说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爷爷一闪而过伤感又自豪的神情。
这一切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因为三年前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又是一年冬至时,我们依旧在一起搓汤圆。祭拜结束的时候,我们依然围坐在一起说说话,只是心情有点沉重,漫天飞舞的烧纸灰中,爷爷音容笑貌仍在我们脑海浮现,爷爷的话语依旧萦绕在我们每个人耳边。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训,就像我们的根和魂,每个家人都暗暗下决心要把我们的家风继承发扬下去。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学会感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每当我在学习上想偷懒、耍小聪明时,我的脑海里便回想起爷爷的话,继续坚持努力!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小家组成的,我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把好家风家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中华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十一
在我的初三生涯中,我参加了学校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其中有一个任务是制作不倒翁。虽然我之前从未制作过不倒翁,但我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在开始制作前,我们准备了需要用到的材料,例如砂纸、木头棒和漆等。
二段:切割和打磨木材。
首先,我们要将木材切割成特定的大小和形状,然后使用砂纸打磨使其表面光滑。我发现制作不倒翁需要仔细耐心,因为片刻急躁就会导致错误的尺寸和不平滑的表面。通过这一阶段,我明白了制作需要全神贯注和耐心。
三段:涂漆和装配。
接下来,我们将准备好的木头棒上涂上漆,并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制作不倒翁的难度之一是正确地安装木头棒,以确保不倒翁能够稳定的摆动。我们必须在涂漆过程中仔细操作,以避免漆面变形和损坏。
四段:舞动不倒翁。
最后,我们终于完成了不倒翁的制作。我们将不倒翁放在桌子上,轻轻一推,不倒翁的上半部分摇摆着,但不会倒下。我惊叹于自己制作出来的作品,也感受到了创造的成就感。通过制作不倒翁,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制作不倒翁这个任务让我获得了许多体会。首先,制作任何东西都需要耐心和认真,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次,完成制作后,你会感到自己想法付诸实施的时候是如此的美好,这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最后,通过和小组成员的互动,我学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制作不倒翁虽然不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任务,但它是提高自己技能和信心的一步,而且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结论:
制作不倒翁的过程感受很深,形式也非常有趣。通过努力完成制作,我发现制作的过程更加重要,这也增强了自己和自己的意识。即使任务不大,我们也可以从中提取到不少宝贵的体验和知识,也为自己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十二
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做冬至圆初三制作冬至圆(热门13篇)篇十三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2日,不知不觉间便迎来了冬至。这在潮汕地区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月,也称“小过年”。这个周末回来后,我与家人们共同度过了这个团圆又温馨的节日。
周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见家人已经在为过冬至作准备了。我很好奇地凑到奶奶身边,只见她正在细心地搓糯米丸——这是潮汕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吃过后便算添1岁。那盘子里盛着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红白相间,虽然显得得有些朴素,却有一种原始般的单纯与清淡。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之情,也学着奶奶的手法搓了起来。奶奶见了只是笑,脸上爬满的皱纹自然舒展开来:“好,好!会帮家里人了!”起初我没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么好,但经过奶奶微笑的指点,手法渐渐熟练了,也搓得好了。一颗颗圆圆地糯米丸,安安静静地躺在盘中,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可爱。我不经意间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奶奶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丝惭愧,而这一刻又让我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这一天,我很早就起来了。睡眼朦胧的我走进厨房,却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来是糯米丸甜汤正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呢!“啊,起来啦!等会儿来喝一碗甜汤。”慈祥的奶奶送来了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嗯,好。”我答应着,又凑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苏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汤,甜汤已经被苏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腾着、跳跃着,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我的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过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汤便出锅了。奶奶和蔼地微笑着,为我端来了一碗甜汤:“来,尝一尝吧。”“谢谢奶奶!”说着,我便接过那碗汤,迫不及待地用汤勺舀起几颗糯米丸,轻轻放进嘴里。一丝丝甜意随即在嘴里蔓延开来。我轻轻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间溢满口腔,弹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腻。再喝上几口暖暖的甜汤,真是甜到心上去了。这时我才感悟到,其实吃在心里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对自己无尽的爱意。
冬至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融洽时刻。一碗朴素而清淡的甜汤,饱含着奶奶时浓浓的意情,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润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