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制定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文,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如何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华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许久之后,我回过神来。回复她:我那天刚好安排了工作,可能去不了,真的非常抱歉。但是请收下我最最真挚的祝福哈。她说:哎呀,就是家里人催,刚好遇见了喜欢的人,就刚好办了。就这样,她一句,我一句,我们之间好像把没联系的这几年的所有言语全部攒到一起一样,她说着她幸福的点点滴滴,我祝福着她的美好爱情。我诉说着近几年的经历,她也感慨着我们真的都变得不一样了。不知不觉得,聊到很晚。像那年大学一样,我们彻夜不眠,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精神十足,有幻想不完的未来。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但,真的久违了。
她大婚的当天,我在忙,一直到很晚才有空去刷朋友圈,看到她晒出婚礼现场的幸福照片,替她感到幸福和快乐。看到婚礼现场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她的幸福,感觉,真好。后来,她私信我说:亲爱的,你的礼物收到了,就知道你是最爱我的.。我笑着回复她:哈哈,喜欢就好,这么多年,我最庆幸的是,你没变,当然,我也没变。
再后来,我们零零散散的聊了几句,都以工作忙的原因终止了聊天。微信里的聊天对话框从最前面被工作上联系的人和群消息一一代替,想要再次找到对话框就要在搜索栏里手动搜索了。这种短暂的,频繁的联系,就像海浪走过沙滩时波涛汹涌,也像有时候的大海风平浪静一样。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她所有的朋友圈我都会看,但是不评论,不点赞。我的朋友圈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我想,过的好所以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吧。过得好,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感慨万千吧。生活归于平静,我们也归于平静。不联系,不打扰,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或许才是我们彼此生活原来的样子。
5、我时常会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总觉得初见时的美好真的美好的无可替代。但又不得不接受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带给我们的改变。就如同奔向远方的火车。这一站有人陪着你一起看风景,下一站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你没有办法去控制谁会在哪一站下车或者上车,只需要珍惜陪着你看过这段风景的路人或是友人。不仅是你如此,我们都是拥有这样经历的平凡人,关于过去,及时的告别。关于未来,及时的规划。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字《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
它说:“学生时代的友情,喜欢同一个歌星,喜欢某一项运动,经常一起打打球聊聊班里八卦,两个人就能热络的打成一片。
我们无法刻意要求某些人特意停下脚步来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不断追赶,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我觉得,真好。
6、最后,我想说: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放心吧,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不常见面,但是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一天,只要你在微信里、qq里,短信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你喊我,我一直在,我一直都在。就像那句: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你来,我都会去接你。以后的日子里,也祝愿你会健康快乐,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也希望提起我的时候,你也会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多年哥们。只要话匣子一打开,我们依然如当年,可以彻夜不眠的谈天说地,可以无话不谈的成为彼此的树洞。
未来,愿你我彼此安好,因为,这就是晴天啊。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二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到节日二字,你能想到中国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是什么节?(春节)一提到春节,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放鞭炮、吃饺子??)(1分钟)。
2、师: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走进春节。(ppt春节童谣,拍手读)。
3、师:像这样,有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板书)。那么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齐读课题。(3分钟)。
二、识字:
1、打开书31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读大屏幕的词语。
2、师:谁来领读?(带拼音读字,读词)。
3、师:去掉音节还认识么?自己读一读。
4、只剩下这节课的生字了,你都认识么?同桌查读,遇到他不会的,请你用好方法,教会他。
生:
师:还有其他字你教会了同桌么?生:饼干的饼??
师: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祭拜”的“祭”,个别人识记困难。我倒是有个好方法。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手持肉,献于神灵。后来人们用月代表肉,又代表手,示代表祭台,演变成今天的汉字“祭”,表示对祖先或者对英雄的怀念、敬意。组词??。
边说边画。
5、他们交了新朋友,组成新词,还认识么?(翻卡,全翻,男女生轮读,然后点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女生、一组、二组??)。
6、生字回到童谣中,你还认识么,书立正。4人读,评价:读的字正腔圆,声音真好听。(10分钟)。
三、感悟课文: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童谣告诉我们几个传统节日呢?请你圈出节日的名字。找个人帮我圈一圈。
2、(漫游圈出读订正)(提醒乞巧节又是七夕节)。
3、小结:这篇童谣一共告诉我们7个传统节日,分别是——齐读七个节日。(3分钟)。
4、你想和大家说说哪个节日呢?
我想说的是??因为??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我也想说??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春节:2人说之后喜欢春节的一起读。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春节做的事情么?仿照童谣的格式。(翻番卡出示动词填空)。
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评价:大家真棒,都能编出小童谣啦!
元宵节:联想我们东港那一天,人山人海??端午节:粽子惊喜五彩绳。
5、把你还想说的节日,说给同桌听。
6、刚才大家说的兴高采烈的,这些节日带给我们什么呢?(板书:开心、喜庆、祝福)。
可是有一个节日却不是这样,他是(清明节),这一天更多的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哀思(板书),这一天经常下雨,仿佛天地也在哭泣。让我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那童谣里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8分钟)。
7、我们刚才了解了7个传统节日,能给它们排排序么?想按照什么顺序(时间的顺序)。
六个学生上前面拖拽,边做边说。(2分钟)。
8、排好之后,师:看着时间轴对应的节日,再读读童谣,试着背下来。(1分)。
9、下面,我们借助视频画面,来介绍一下这7个传统节日。(不看书)(2分钟)。
10、大家记忆力超强,老师领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请你向我这样做,我就向你这样做。伸出双手拍拍拍。对就这样,我们加入拍节奏来背儿歌。
(拍手、手肩、腿、桌手、拍点、手肩、拍手、互拍)(1分钟)。
展示(同桌一人一句、拍手??)什么节日呢?(中秋节、重阳节)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寻找。
四、写字:
1、谁来分析这个字?(半包围、门字框、外包里、上下同宽)。
2、谁来指导书写这个字?(一生到前面拖拽到田字格。左上格起笔、横折钩压线、点竖压线)。
师:我们来看他说的对不对,如果横折钩不压线会怎样。(下沉)对,看来xxx指导的很到位。
3、我们来看这个字的笔顺(备课模式、播放)书空。
4、范写,边写边说:点高,左上格起笔,门框要直、丶竖一条线压线,横折钩压线。
5、自己写。
6、评价。
五、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回家查找,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三
一、活动主题: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__年5月__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净。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四
本学期初,学生在寒假刚刚亲身经历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兴味犹在,在人教版六下语文书的第二组课文学习中,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各地的民风民俗,特别是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再加上学生又即将度过清明节和端午节,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三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五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可行的。
活动指导思想。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并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民俗风情、有关的人物故事,优秀诗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手抄报,制作ppt,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活动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长堰堤小学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共40人,根据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预设分成7个小组。指导老师主要为本班的正副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3个课时,在六年级教室内,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进行。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与方案设计(用课堂一课时)。
开题活动:通过听音乐感受节日的气氛。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进行分组研究,确立小组研究的主题,推选小组长,确定组名。
方案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明白研究的方法或途径,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与中期反馈(用课堂一课时,课余四周实施)。
方法指导: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通过上网,查找书籍,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优秀诗文,各地习俗及相关图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用课堂一课时)。
成果设计: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交流评价: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制作成节日书签,制成幻灯片,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
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中国传统节日视频。
【活动设计】。
一、导入活动:
(1)“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又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自己最喜欢的4个节日。”
(2)“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这一组所写的节日分一下类,哪些是中华的传统节日。”
(4)“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5)播放幻灯片,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确定活动主题:
“看过短片之后,你想对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哪方面的研究?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板书: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3)学生分组,确立小组长。
(4)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确立要研究的问题。
(1)回顾上一节课确立好的研究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对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二、制定活动方案。
“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
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研究。”
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1)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所提供的表格)。
5、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与建议。
三、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下面,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组的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说完后,你来给他们的活动计划讲评。找出可行与不可行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评价方向:(幻灯出示)。
(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4)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高效。
(5)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四、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需要修改的小组修改你组的活动方案,不需要修改的小组研究怎样搜集资料更有效。”
五、确定活动方案,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表,各小组做的都很好。接下来两周时间里同学们就开始搜集资料。在下节课时,同学们把你一周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学校来,进行小组讨论。”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习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习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习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六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单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二、倾听故事。
1、故事前大半段。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什么大本领?(会讲许多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角色体验)。
2、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想象述说)。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创编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七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通过本次活动使病友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普及端午知识,加深病友对于端午节及其他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给单调的住院生活增添色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发扬病友间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现提出以下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时间:-5-2814:45~17:00。
地点:岐山医院饭堂。
主办:医院工疗站、团支部。
参加对象:医院志愿服务队及病友。
活动流程:
1、14:30活动前期准备,布置场地等,志愿者带病友到场(工疗站、各区志愿者及团委成员)。
2、14:45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资料,示范包粽。(主持:谭德财,资料准备:梁家宝,示范:饭堂水哥。)(期间可穿插10个有奖问答。)。
3、15:00包粽活动开始。(各科包自己科所需的粽子数量。)。
4、16:00结束,病友茶歇,评奖(表现优秀的病友均有奖励),后返回病房。
5、志愿者包粽(全院职工端午礼物)。
活动注意事项:
1、以科室为单位,分一区、二区、三区、康。
一、康二五组,各组保证两名以上志愿者,并在确保安全及管理的情况下多派病友参与。
2、每组负责包自己病区所需的粽子,保证每位病友均能享用一个粽子。
3、周一上报参与人员名单及所需粽子数量。
活动前准备:
端午节相关视频、音频材料,一次性口包、帽子、围裙,奖品(牛奶、饼干),通知饭堂准备包粽材料及准备点心。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八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1.国旗一面、国歌。
2.升旗手绶带三条。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在这我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听完以后,我要问一个小问题。“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小朋友,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这个星期五,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我们都喜欢吃什么?
1.讲卫生宝宝:陆周思琪。
宝宝很爱干净,身上每天都是香香的,来园时,能坚持带好手帕,衣服脏了会及时跟换,指甲也是干干净净的,真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2.爱学习宝宝:陆郡瑶。
上课认真,老师提问后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筋。在亲子绘本比赛中获太仓市一等奖。很了不起吧。
3.讲礼貌宝宝:陆浩然。
看见老师很有礼貌,能主动和老师、奶奶打招呼,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宝宝。
4.表演节目,童谣《上山打老虎》。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九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2)投影片(3)朗读磁带。
教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
(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
(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大家看到过吗?我们这里有这个习俗吗?
(有)。
【归纳】:我们这里在水乡河面宽阔的地方有这项活动。
那么请看到过龙舟竞赛场面的同学请举手,包括当现场观看过的,也可以包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
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看时或看后的感受。
(热烈、紧张、刺激,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归纳】: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过的,请跟。
[4][5]。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
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2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的作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2)联想的作用。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完成趣味填空。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
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端午节:
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2、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的作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作者简介(见课件)。
茶峒()伶俐()嘭嘭铛铛()擂鼓()。
呐喊()老鹳()戍守()蘸()。
蘸酒()泅水()。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这两个习俗的?(时间顺序)。
明确:表明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景,突出了茶峒人对赛龙舟的重视,渲染了过节的喜庆和热闹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激烈热闹作铺垫。
1、请同学们找出船和船竞赛的场面中作者描写的`三个场面。
河边看划船。
河上赛龙舟。
胜利者领赏。
2、参加赛龙船的人有哪几类?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和外貌.并讨论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桨手——持、划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团结合作,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热闹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刚才说了,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让我们犹如身历其境。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赛龙舟的精彩画面。(见课件)。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课文中话回答)。
(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竞追鸭子)目的是什么?(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的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或者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温馨提示:河面上抓鸭子一般采用: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等方法。)。
这篇散文描写了端午日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着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我们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附:板书设计。
描写(正面)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团结合作的努力。
联想(侧面)紧张激烈。
竞追鸭子(想象)略与民同乐。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二
1、熟悉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悉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留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
熟悉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悉2个偏旁“立”“米”。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
一课时。
一、激发爱好,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宝里面藏;想吃珍宝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熟悉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伴侣能告知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熟悉“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熟悉“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特别仔细,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熟悉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化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化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渐渐又演化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渐渐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识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非常。“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熟悉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把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悄悄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知老师,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希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特别盼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快乐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其次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究竟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知大家?(指名读其次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伴侣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终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喜爱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其次段的其次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其次段的其次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立刻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肯定要留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爱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宠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宠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爱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特别喜爱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当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仔细观看、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同学观看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老师整体范写,认真观看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其次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留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头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其次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留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同学跟笔书空。
3、同学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相互借鉴,老师巡察指导。
4、班级展现。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三
1、认识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了解龙的造型特征以及象征意义。体验龙的文化以及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
2、通过观察、探究,引导学生了解龙在造型上的特征及各部位的象征意义。
3、通过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激发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重点:了解龙的造型特点,体会龙的象征意义和龙的精神;抓住龙的特点。
难点:在创作表现中抓住龙的特点、造型,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
多媒体课件、彩笔、范画、手工制作的龙的模型、画纸。
活动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龙的由来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让我们分享一下。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是古华夏部落的首领,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征服了其他部落。为了使自己的民族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他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精华,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做为自己民族的图腾,那就是龙。从此以后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我们炎黄子孙就被称为龙的传人。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与龙有关的一节课。
揭示课题:中国龙。
活动二:欣赏评述,感受认知1、龙的形态特点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得知龙是虚构的神物,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来的。教师设问:“龙身上都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鳄鱼头、鹿角、虾须、蛇身、马鬃、鹰爪、鱼鳞、鱼尾)老师总结。鳄鱼凶猛而且威武,锋利的牙齿和大嘴可以打败敌人。鹿角是所有的动物中最美丽而有珍贵的角,还是一种药材。蛇是爬行的动物中速度最快,身体还能自由弯曲成各种形状。鹰爪是所有的飞行动物中爪子最厉害的,而且老鹰飞的很高。虾须和马鬃飘飘,看起来威风凛凛,帅气无比。鱼鳞波光闪闪,很有秩序也非常的美丽,而且像穿了一层盔甲,可以保护自己。
边说边做范画。
教师总结:从这些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为龙所选择的都是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使龙自然成了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龙的象征意义:
因此,龙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龙更是古代帝王们崇拜的权贵的象征。龙形象是只有皇族才可以使用的,大家看,这些都是皇宫里的物品(课件出示:玉玺、龙玉佩、明代青花蟠龙瓶、龙扇、金冠、龙袍)是不是都有龙的形象,颜色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象征着威严。高贵。吉祥。
3、生活中龙文化的广泛运用。
后来经过了时代的变迁,龙不再是皇室的专属,开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龙的文化也会波及到了各个层面。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龙的形象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课件——建筑装饰、工艺美术、民间工艺、书法绘画、民俗活动)。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作表现。
同学们,刚才我们提到了元宵节的舞龙。那你们想不想玩一玩舞龙这个游戏啊。好,那老师已经把龙头和龙尾做好了,剩下的龙身交给你们,现在就需要我们发扬龙的精神,团结一致来完成这次挑战。有没有信心?现在开始绘画出龙的形象,贴到龙身上,完成龙的制作。
出示作业要求。
活动四:展示评价,拓展升华。
1、制作完毕。师:这条龙可真够华丽的,让我们一起把它舞起来。要注意舞龙的时候一定要团结一心,有组织有纪律。把龙的威严和气势表现出来。组织学生舞龙(课件播放舞龙音乐)。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龙的精神。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同学画龙点睛,用添画的方法集体创作了一条五彩斑斓,神态生动的中国龙,并且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舞龙表演。同学们的表现正体现了中国龙的精神,那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有了你们这些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国这条巨龙就一定会腾飞。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吧。
板书设计课题:中国龙。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四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3、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粽子颜色的叠词,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如何用准确的词语来描写粽子,提高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
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师创设情境导入。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3)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板书。
(3)在这段话中用了几个表示颜色的叠词来描写粽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后读一读。
(4)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名回答。
(5)拓展练习。
(6)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粽子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7)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并扩展。
(8)指导朗读。
(9)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指名回答。
(3)出示本段最后一句话,大家齐读,问:从这句话中说明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个长句子,师范读,指名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提问: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答案。
(3)指名回答。
(4)师过渡,引出视频动画《端午节的由来》。
三、课外拓展。
1、同学们,在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粽子,还干什么?
2、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五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由来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节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包。
难点:对香包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能力,但他们对祖国的民俗文化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本课的设计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的同事又使学生了解香包与民俗文化内涵。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课件、香包等。
(一)、欣赏感受。
1、提问: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提问:你对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包等)。
教师小结:屈原之所以很孤独,很伤心,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自己也得不到重用。画家用他精湛的笔法把屈原当时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在美术创作中需要学习的。
4、端午节有很多的活动,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制作香包。
板书课题:端午节——香包。
(二)、讲授新课,欣赏视频香包。
1、视频欣赏庆阳香包,激发自制的兴趣。
教师小结: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铜钱或中草药等,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挂香包是吉利吉祥的象征。
2、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3、请学生上台拆香包。
教师提问: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课件展示示意图。
4、教师提问:有已经会折香包的同学吗?请你上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折。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5、学生试折香包,教师指导。
6、游戏“找朋友”,讲解平面变成立体的关键折法。学生继续折香包。
(三)、感悟,启发。
1、香包好像缺少什么?(装饰)如何装饰香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手工艺大师他们在香包上绘制了什么图案?(课件欣赏)。
教师小结:提问:我们可以在香包上画什么图案?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这些香包是属于你自己最有特色的作品。
2、教师提问:除了装饰香包,我们还挂上吊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挂吊坠的?(再次拆香包,挂上吊坠折香包)。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练习制作香包,并对香包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2、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五)、展示香包,将香包挂在黑板上,学生互相欣赏,说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香包,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六)、课后拓展:继续练习制作香包。在端午节到来时,把做好的香包带上你的祝福送给你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祝她(他)们平安快乐。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六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一、导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二、展示与活动。
(一)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生用幻灯片展示,配乐展示读。)。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小组成员之一绘声绘色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忠臣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痛苦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身躯,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河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也都纷纷仿效。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要药晕蛟龙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又怕食物被蛟龙所食,所以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赛龙舟是因为要吓走鱼,不要它们靠近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习俗了。)。
(其他成员补充):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习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视频,并配以解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图片展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出示图片)。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出示图片)。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习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参与)。
(三)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幼儿过端午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1、抄词。
2、朗读课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2)屈原为百姓()。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