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链接,大家可以自行阅读并从中受到启发。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一
我的童年是在恩施度过的。
孩童时期的快乐总是与"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恩施,有许多美味可口的食物。
孩童时代最爱吃的是麻糖。麻糖又名苞谷糖,是用玉米做出来的一种糖。苞谷糖有淡淡的黄,苞谷糖是一大块一大块的,不是零散的,如果你要买,卖家就会用锤子从那一大块上面敲几小块下来,装在口袋里,然后递给你。我小时候最喜欢吃麻糖了,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因为麻糖特别好吃,你用手拿起一块麻糖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啊,还散发着一阵阵玉米的清香,你把麻糖放进嘴里,先是硬硬的,过几秒后它就变软了,和棉花糖一样软,你可以用牙齿去嚼它,几分钟后,麻糖就化成了水,流进了肚子里。第二是因为麻糖叫卖声很独特。卖麻糖的人的手里总拿着一个锣,敲来敲去。那声音好吃极了,它不如钟声的深沉,也不如尖叫的细长,它是活泼的,可爱的,清脆的……每次上街碰到卖麻糖的,我都会让妈妈给我买半斤,好给我解馋!
最令我回味的还有恩施的合渣。合渣白白的,有一点淡黄色,放进被切碎了的萝卜菜。冬天,你可以把合渣买回来做香辣合渣。往合渣里面加一个鸡蛋,放点油,放点辣椒粉,放点盐,香辣合渣就做好了。尝一口,啊,味道好极了,简直可以上《舌尖上的中国》了。夏天,你可以做冷合渣,把买回来的合渣煮熟,放进水箱里,口渴时喝冷合渣,不仅解了渴,还给你补充了蛋白质。小时候跟妈妈上待,碰上卖合渣的,我总是痴痴的望着,久久不愿移开,因为我认为推合渣的石磨是个魔法宝箱,放进去的是黄豆,流出来的却是合渣,肯定在中间使用了魔法。所以我总想自己去推一下石磨。
早晨,摘一朵金银花,将喇叭口捏扁,轻轻一吸,沁人心脾的花蜜便被吸到了嘴里;早晨,接一滴松针上的露水,放进嘴里;下午放学了和伙伴们上山去摘野果子,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多少享受啊!
恩施,我的家,我爱你!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二
我的家乡,是多么的温暖。那儿有许多美味令我回味无穷,因为它拌着家乡的味道和来自家乡的阳光。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淮安,那里美若仙境,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这儿的美食超出你的想象。在我心中,奶奶做的平桥豆腐羹无可取代。
每次盯着平桥豆腐羹时,思绪就飞到了那美丽的传说之中:乾隆在平桥微服私访时,无意中尝到了平桥豆腐羹。勺起味起,他觉得十分神奇、美味,便取来笔墨纸砚,提笔挥毫——天下第一菜,从此,这道菜名扬四海。
俗话说得好:“看花容易,绣花难。”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有一天清晨,奶奶正在做平桥豆腐羹。她先倒入奶白色的高汤,再放入洁白如雪的嫩豆腐,添上几片香菇、笋片、肉丁、鲜红的胡萝卜丁……这仿佛是食物的舞会,每一位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都找到了合适的舞伴,在“舞池”内欢快地翩翩起舞。这宴会的“客人”虽多,但却巧妙地搭配在了一起。待会儿还会在我们的舌尖和味蕾上舞动呢。拉上这“舞会”的帷幕,再炖上一刻钟。随即,肉和豆腐结合的特殊香味传了出来。奶奶在锅中勾芡,撒上葱花、胡椒粉,淋上麻油,这时,油和汤的相互交融……奶奶从容不迫,行云流水,做菜的过程就如同是艺术的创作,让我啧啧赞叹。奶奶却在一旁笑了。
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耀下,它可是闪闪发光;再走近定睛一瞧,五彩缤纷,让人恨不得冲上去尝一口,因为心早就按捺不住,身体都不受控制了。那豆腐入口仿佛是含了一口雪,那种属于豆腐的清香完全体现出来了。牙齿轻轻地动一下,那股清香慢慢地、渐渐地融入到了喉咙之中,味道妙不可言。心中犹如升起了一股暖流,在心田中欢快地涌动。这时,食物在舌尖上跳跃,味蕾在颤动,让人沉浸于这食物的清香和美味之中。不但我的胃品尝到了美味,而且心中长久保留着那点滴的温暖,令人欲罢不能。
家乡的美食之所以美味,是因为它们拌着家乡的味道和那一缕缕来自家乡的阳光。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三
家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家乡的味道是人们永远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宁波,那里流传着几句民谣“……缸鸭狗买汤团,奉化蜜桃只只大,慈城杨梅箩打箩,小白西瓜上山坡,邱隘咸齑屙缸做,章村贝母名气大,还有三北大泥螺……”,歌谣里说的可是满满的宁波味!
“邱隘咸齑屙缸做”,咸齑就是通常说的“咸菜”。咸齑是用一种叫“雪里蕻”的菜腌制而成。春天,挑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奶奶会买来一些雪里蕻,摘去黄叶后在太阳下晾晒,等雪里蕻半干时便拿出一个缸,先在缸底洒层薄薄的盐,然后铺一层雪里蕻再洒上一层盐,就这样一层盐层雪里蕻,等铺满缸后,人站在上面用力踩,我总喜欢学奶奶的样子,站在上面踩雪里蕻。雪里蕻踩严实后,用竹片固定住,再在上面铺一层纱布防止灰尘进去,最后在上面压个大石头,就放在阳台上。大概一个月后,揭开竹片,咸齑那特有香味扑鼻而来,那时咸齑就可以吃了。宁波有句俗语“三日勿吃咸齑汤,脚骨有眼酸汪汪”,可见宁波人对咸齑特别的钟情。宁波人一道菜叫“咸齑黄鱼汤”远负盛名。我很喜欢奶奶给我做的咸齑笋丝年糕汤。
“缸鸭狗买汤团”说的是宁波汤圆。冬日里,奶奶买些芝麻和猪油,把芝麻粉碎后和猪油混合揉匀后做汤圆馅,用糯米粉做皮,和奶奶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吃。吃起来汤圆皮糯糯的,和芝麻馅那香甜的味道混在一起,真是回味无穷。
“慈城杨梅箩打箩”讲的是宁波特有的水果——杨梅。梅雨时节,杨梅上市,紫红色的杨梅外面长着软软的小刺,拿一颗放在嘴里,咬下去舌间有一种刺刺的感觉,但又有种甜中略带酸的味道。那味道可好了!
家乡的美味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品尝。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四
我的家乡在青海,那里有美丽的青海湖,有辽阔无垠的大草原"草原,还有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每每想起,让我魂牵梦萦。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集地,因此风味小吃独特,品种多样。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酥油糌粑”和“手抓羊肉"羊肉”,听起来就很有民族特色吧。
酥油糌粑是蒙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它是蒙藏人民冬天早上必吃的主食。每年春节回去,早饭桌上姥姥姥爷都会为我和妈妈准备一碗酥油糌粑,那可是我和妈妈的最爱。吃酥油糌粑时先倒碗奶茶,喝剩下一半,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搅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一口咬下去,有股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酥油糌粑浓香扑鼻,甜美可口,营养丰富。冬天的早上吃上一碗,一天都不会感觉冷和饿,比压缩饼干还厉害哦。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据说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如果这个时节去牧民家做客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到草原去做客,热情好客的草原牧民,会为你捧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寒暄过后,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摆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用来剔肉吃。这羊肉,色泽诱人,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我从小就喜欢吃手抓羊肉,小小的人儿拿个羊骨头啃得干干净净,满脸的油,但自己吃的不亦说乎。虽然离开青海几年了,但每每想起,都让我口水止不住地流下来。每年回去,姥爷首先就煮手抓肉给我解馋。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马奶酒,那可是饮品中的一绝,也是妈妈的最爱。马奶酒闻起来有一股奶香味,颜色透明,味道醇香。去牧民家做客的时候,那里的老乡一定会为你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醇香的马奶酒,你可别忘了,喝之前还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三下,意为“敬天,敬地,敬主人”,然后才能一饮而尽。
欢迎你到我的家乡做客,那里有热情好客的人民,有无数美食等着你去品尝。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念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家乡各地的小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吃名称。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准备:
家乡小吃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幼儿提取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你们吃过哪些好吃的东西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并能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
(3)激发幼儿倾听、讲述的兴趣。
有一首儿歌里说了很多我们江西的小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都有哪些美味的小吃。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请你仔细听一听儿歌中说了什么?(请幼儿自由讲述听到儿歌中的内容,教师对幼儿说到的儿歌中的小吃名称进行重复、总结、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出示相应小吃的图片。
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儿歌,看看儿歌中的美味小吃。
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认一认图中的小吃,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请幼儿跟着老师边看图边朗诵儿歌。
(1)请幼儿说说有没有吃过儿歌中的小吃,味道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家乡的哪些小吃?味道怎样?
说出儿歌中的小吃的名称。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请你仔细听一听儿歌中说了什么?请幼儿自由讲述听到儿歌中的内容,教师对幼儿说到的儿歌中的小吃名称进行重复、总结、帮助幼儿加深印象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出...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六
在我的记忆里,常有一些熟悉的.味道在我脑海里闪过。隐隐约约牵引着我,想到了家乡。那种熟悉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蕾,挥之不去。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
小时候的家乡虽然称不上繁华,但这里物资丰富,不愁吃,不愁喝,偶尔还能吃到人间美味。我七八岁时,就喜欢和村里的小伙伴,四处觅食,寻找人间美味。那就是茅草。把茅草抽丝剥茧,最后只剩下一小段毛绒绒的白色的甜根,含在嘴里,甜津津的,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茅草满山遍野都是,随便找几根,还可以把甜根洗干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等它自然晾干,就可以把它磨成粉。加上少许盐,和水揉成团,在把它做成饼的样子。既可以蒸,也可以炸,也可以煮。味道及其鲜美,它的名字叫茅草饼。现在几乎看不到茅草饼了,这种味道一直萦绕心头。我也可以说是尝遍许多菜了,但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咽口水。
在我的家乡里,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虽然不太深,但这里孕育了许多鱼虾。炎热的夏日,我们最爱到河里去捕捉鱼儿。那时候的鱼十分容易捕捉,不像现在的鱼儿,精着呢。那时候的泥鳅个个像棒槌一样大。偶尔可以捕捉到藏在石缝见的小螃蟹,可以蒸,炒,煮,煎。滴上几滴油,那味道真是绝了。可惜现在吃不到这样的味道了。
时间飞速流逝,变的是事物,不变的是萦绕心头的家乡味道。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七
我的家乡在河南,这里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风景,还有我最爱吃的烩面。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烩面吧!
烩面,它的汤是由羊骨炖出来的,面独一无二,十分筋道,配料非常营养。做好之后,味道非常好吃。要说起烩面的做法和由来,那还有一段故事呢!
在许昌,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说起烩面的由来,还有硝烟的味道呢。据说,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儿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烩面。
烩面粉是用优质小麦面粉制成的,加鸡蛋和盐,在和面之时就将其揉入面粉之中,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然后揪成小剂子,捏成片状两面抹上麻油。煮面之时,几番抖动,面片便由粗变细,被拉成宽约2厘米的薄面条,在滚水里浮沉几番也不易断开。
烩面之香,功夫在于汤,汤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加入党参、当归、黄芪、白芷、枸杞等中药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气,又消减了羊肉的火气,十分滋补。舀上几勺高汤,把新鲜烩面和少许红薯粉直接放入高汤中煮,烩面盈润如百合瓣,外滑内韧,汤的鲜味细细渗透进面里,鲜香扑鼻;加上几块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千张丝、鹌鹑蛋等。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汤,夹片羊肉,色、香、味足了。
烩面有许多种,加羊肉汤和羊肉的是羊肉烩面,换成牛肉汤和牛肉就是牛肉烩面,换成海鲜就是海鲜烩面。
烩面不仅好吃,还十分有营养,能补身子,还能养伤。怎么样,您看了之后是否有些馋了呢?欢迎您随时来我的家乡品尝美味——烩面。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八
每年除夕夜,我们临海都有吃食饼筒的习俗。我家也不例外,每年都会做金黄色脆脆的食饼筒。
除夕夜这一天,天还没亮,每个家庭主妇就开始忙碌起来。宁静的小村子,从寂静到热闹,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主妇们买好一大袋的食材,大袋小袋拎回家。嗬,还真是丰富!嫩绿的卷心菜,紫色的洋葱,圆溜溜的土豆,肥肥的一大块五花肉,鲜红色的猪肝可谓是样样俱全。
包食饼筒可有讲究了。在饼皮中间放上菜,要摊成条状,放的量也是有讲究的:放多了像发福的人,臃肿且难以入口;放少了像个葱杆,还不如直接吃饼皮。菜放得刚好,把饼筒包起来,又是一门手艺。把饼皮靠近自己的一边往上卷,包住馅料,倒上那猪肉汤,真是绝美的搭配。看着都让人口水直流,吃了更让人回味无穷。
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着聊着。两个食饼筒不知不觉就下肚子了,想再吃一个却无奈肚子已经撑不下去了,只能望而兴叹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临海人,不是非得除夕夜才吃得上食饼筒了,只要有时间,有兴致,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但不管怎么样,食饼筒总是代表着家乡的味道。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九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满山遍野鲜嫩的艾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和家人提着篮子,去火堤旁,小河边、田埂上,采一些鲜嫩的艾草来做艾糕和艾饺。
到家后,我们先把采来的艾草清洗干净,择掉茎,然后把洗好的艾叶和食碱一起放在锅里煮。这时,热气腾腾的,满屋子都是艾草的香味儿。等艾叶煮开后,就把它们捞出、挤干,和适量刚沸腾的水一起放进大盆里,再放人大约3:7的糯米粉和粳米粉。用筷子搅匀后,用力揉呀揉,把它揉成一个‘大面团儿。这时的面团已经变成了翠绿色,好像刚刚打磨好的璞玉。这可是纯天然的哦!还要在面团里放一些白糖,这样蒸出来才会亮晶晶的,义漂亮又好吃。
把面团搓成条,拽成一块块的面团。小的面团可以做艾饺。艾饺的馅儿可丰富了,有芝麻白糖、芹菜肉丝,扁笋成菜等等;做出来的花样也很多,有波浪形、花朵形、三角形……再捏上精巧细致的花边,真像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大的面团用来做艾糕。把面团搓成圆球摁进糕模子里,“啪”的一打,嘿,艾糕成了。圆圆的`艾糕上有“福”“禄”“寿”“禧”字样,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艾糕的形状也有各种各样的。一些是模子的形状:圆的.方的、心形、桃子形一…一些是手工做的,那就有趣了,巧手的妈妈会做十二生肖呢!妈妈曾为我做过一顶小艾帽,还说:“吃了小艾帽,以后被雨淋了,就不会感冒了。”
我们把做好的艾糕、艾饺放进蒸炉里蒸大约20分钟。这时香喷喷、绿得发亮的艾糕就出锅了。还没等凉,我便忙抓起一块艾糕往嘴里塞。哦,味道真是好极了,香香的,软软的、甜甜的,糯糯的,吃起来很有嚼劲。吃完了,还会有艾草的清香留在唇舌之间。接着我又抓起一只艾饺大吃起来。艾饺的味道不仅包含了艾糕的特点,里面还有美味的馅儿,真是锦上添花。
这美味的艾饺不仅是可口的小吃,还是很重要的供品呢!每当亲人去世,头三年上坟,我们都要做好看的艾饺,放在亲人的坟头,点燃香烛,表达我们的哀思。听妈妈说艾饺是青青的颜色,有谐音“亲亲”的意思。所以新娘子出嫁后的第一个春天,娘家人一定会挑着做工精细的艾饺去看望女儿。
家乡那美味独特的艾饺、艾糕,真让人喜爱。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
不知为什么,这几天特别想念家乡的刀削面。今天早上,一直忙忙碌碌的妈妈终于答应晚上给我做刀削面。
晚上,我回到家,妈妈早就做好了准备。一长条面块正静静地卧在砧板上,它大概有五厘米宽、一厘米厚吧。接着,妈妈把油到入锅中,然后倒入切好的肉丝翻炒起来,等到肉丝半熟,再把番茄块放入锅中,最后倒入热水,放上雪菜。不一会儿,一锅热腾腾的汤就好了。我在一旁催促道:“好了没呀?”妈妈说:“你个小馋猫,面都还没下锅呢!”说着,妈妈一手抓起面块,一手操起菜刀,刷刷刷,菜刀在妈妈手中熟练地挥舞着,面片儿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纷纷跃入锅中,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心中不由暗暗赞叹:“妈妈的手艺真神啊!”
不一会儿,刀削面出锅了。白净净的面,配上红红的番茄、黄黄的雪菜、绿绿的香菜,就这颜色,早已勾起我胃里的馋虫。这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连忙端起碗喝了一口汤。呀,太烫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还是先吃面吧。轻轻嚼下去,绵软又不失嚼劲,清淡中带着甜香。一片两片三片……再小心翼翼喝上一口汤,呵,那么鲜,那么醇!我禁不住这美味的诱惑,一边哈着气,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当一片片刀削面伴着汤水一起进入我的嘴,在满足了我的味蕾极大的享受之后,进入我的胃。不知不觉中,四碗下肚。这时,我才发现,肚子已经被撑得滚圆滚圆,像个小皮球。
这就是妈妈做的刀削面,它比我在别处吃过的任何一家店的刀削面都要好吃。也许,它有着独特的家乡的味道吧。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我——刀削面呢?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一
”煎包,鱼丸,糍粑,光饼,泥鳅粉干,扁肉......”数着我们福建的小吃,我的口水都要流了一地呢!
可是,说道福建的小吃,我还是最爱的还是拌面。拌面不但味道好,而且看相也很好。晶莹发亮的面与花生酱拌在一起,再加点灰色的酱油,绿色的葱。最后再上一碗清汤配着吃。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拌面的做法很简单:先拿一个碗,在里面放入适量的花生酱,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再放一点酱油,盐,味精。然后等水开后,把面煮熟。放到漏勺里过冷水,然后放入碗中,再放点葱花,搅拌就行了!也可以加根火腿肠配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拌面就完成了!
吃拌面时,我总喜欢加上一个荷包蛋或一根火腿肠配着吃,然后我还喜欢把清汤浇到面里来,让面更顺滑些。吃火腿肠时,我喜欢把花生酱涂抹到上面,然后一口口伴着拌面吃,真是一种享受啊!
有一次,我在吃拌面时,吃得太快了,花生酱溅得我满脸都是,弄得我哭笑不得!从此,我给拌面取了个别名——“乐开花”。
文档为doc格式。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二
我的家乡是在美丽的小镇纳林希里,小吃花样不是太丰富,但人们却对一样美味百吃不厌。炎炎夏日,方块凉粉占据了排行榜第一,也占据在我心头,我最喜欢吃这道小吃了。
记得在一次暑假,我去姥爷家时坐了整整三个小时的车,刚下车我就晕车了,想吐,走入院子,看着桌子上都是我爱吃的东西:羊肉串,包子,牛肉丸,干炸小鱼,风干牛肉等小吃,但是我却一点胃口也没有,随便扒了几口饭,就去休息了。这时,我的大姨不知从什么地方端上了一道菜,我可从来没见过,勾起我的好奇心,我隐约看见,白色的透明块在清清的带一点香菜汤里,白里透绿,十分好看,令我食欲大增,立刻飞奔到饭桌边等着品尝。
大姨看见了说:孩子,饿了吧。"我点了点头,大姨给我盛了一碗,香气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勺子,装了一大勺子,便往嘴里送,太好吃了!那白块像豆腐一样,却比豆腐硬一些,十分好吃,汤也是酸辣可口,一勺吃完之后,嘴中留香,我那如狼似虎的胃口被勾了起来。
我立刻吧唧吧唧又吃下一碗,吃的十分快,仿佛有人跟我抢,吃下了一碗,又立刻换了个十分大的碗,又连吃三碗,我的肚子饱了,嘴还没饱呢,天呐!我这不争气肚子已经"招呼"不下了。
姥爷从门外回来看到一大盆方块凉粉,只剩半盆了,大吃一惊,我擦擦嘴,把半盆方块凉粉推到了姥爷跟前。让他老人家以来品尝一下,他还说我贪吃,真是小馋猫啊!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我爱我,方块凉粉。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三
我的家乡是在美丽的小镇纳林希里,小吃花样不是太丰富,但人们却对一样美味百吃不厌。炎炎夏日,方块凉粉占据了排行榜第一,也占据在我心头,我最喜欢吃这道小吃了。
记得在一次暑假,我去姥爷家时坐了整整三个小时的车,刚下车我就晕车了,想吐,走入院子,看着桌子上都是我爱吃的东西:羊肉串,包子,牛肉丸,干炸小鱼,风干牛肉等小吃,但是我却一点胃口也没有,随便扒了几口饭,就去休息了。这时,我的大姨不知从什么地方端上了一道菜,我可从来没见过,勾起我的好奇心,我隐约看见,白色的透明块在清清的带一点香菜汤里,白里透绿,十分好看,令我食欲大增,立刻飞奔到饭桌边等着品尝。
大姨看见了说:孩子,饿了吧。"我点了点头,大姨给我盛了一碗,香气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勺子,装了一大勺子,便往嘴里送,太好吃了!那白块像豆腐一样,却比豆腐硬一些,十分好吃,汤也是酸辣可口,一勺吃完之后,嘴中留香,我那如狼似虎的胃口被勾了起来。
我立刻吧唧吧唧又吃下一碗,吃的十分快,仿佛有人跟我抢,吃下了一碗,又立刻换了个十分大的碗,又连吃三碗,我的肚子饱了,嘴还没饱呢,天呐!我这不争气肚子已经"招呼"不下了。
姥爷从门外回来看到一大盆方块凉粉,只剩半盆了,大吃一惊,我擦擦嘴,把半盆方块凉粉推到了姥爷跟前。让他老人家以来品尝一下,他还说我贪吃,真是小馋猫啊!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我爱我家乡的美味,方块凉粉。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四
趁着放假,我让教我做清明粿。告诉我先要准备好做清明馃馅料,馅料有笋、猪肉、豆腐、咸菜、大蒜等做成,这些材料全部要切成丁,放入足够的油炒熟待用。我最喜欢吃咸的,而且不要葱,奶奶特意给我另外准备好。然后,揉米粉,米粉一定要是糯米或晚米磨,在滚水中拌熟,再与揉制好的艾草拌匀,艾草必须是提早几天到田头山间区采摘来,精心挑选,煮熟,揉碎,和米粉班在一起反复揉压。
奶奶把揉压好的粉团搓成一小团一小团的,然后,再搓成圆圆的,用专制的一种模子压一下,奶奶熟练地把它压成碗状,把馅放进“碗”里,捏拢,在边缘折成花卷状。一个清明馃就大功告成。将清明馃排列在洗净的圆桌子上。等所有的清明粿都做好时就可以放到垫着洗净湿润的白纱布的蒸笼上,宜用猛火隔水蒸。
等到热气升空,清明馃的清香四溢时,即可开笼,这时需用电风扇进行快速给刚出笼的馃降温,如果你饿了就可以直接拿起来吃。那一个个清明粿翠绿油亮,色香味俱全。真得是人间一大美味,怎么样看了口水都快流一地了吧。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五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我的家乡被称为“红枣之乡”。今天我要跟你们介绍的美味正是红枣。
有许多外地人来到我们这里都是为了买红枣。红枣:圆圆的,甜甜的,我们内黄人家里最常见而又不少见的那就是红枣。我们内黄人也都非常爱吃大枣。每天大街上都有卖大红枣的,看到那青里透红的大枣,就算最不喜欢吃枣的人会垂廷三尺。有的外地人会拿着所有钱去买枣,原来红枣的吸引力这么大啊!
我们家乡还有一种好吃的东西,大人经常用落花生比喻它们。大家猜出来了吗?肯定大家都猜出来了一一那就是花生。花生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餐厅里肯定有凉菜,凉菜谱里也肯定有花生!另外我还要告诉小朋友们,花生不是长在树上,而是长在土里哦!
花生7月就开花了,9月就熟了。它虽然比不上高贵的牡丹,比不上清香的荷花。但是它顽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我赞扬。我们要学习花生花的精神。
我爱家乡的大枣,因为它具有独立的风格,我爱家乡的大枣,我希望我也成为“红枣”精神的人。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如: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南京板鸭、天津“狗不理”包子、苏州碧螺春茶叶、安徽的徽墨……我的家乡灌云最有名的就数豆丹了。
豆丹,是一种小昆虫,学名叫豆虫,俗称豆丹,它体形优美,与蚕相似。成虫时长约5公分,嫩绿色,头部色较深,尾部有尾角。从腹部第一节起,两侧有七对白色线。
豆丹专吃豆叶,虽然是大豆的天敌,但是它的肉浆却无毒无害,是一种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并有治疗胃寒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特殊疗效。用豆丹做菜,形式多样,清焖、制汤、烧炒、炸生皮做盘子……无不令人一饱口福。夹两块放在口中,上下牙齿一合,一股鲜香立即在嘴里蔓延,让人荡气回肠。我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新吃法,把两筷子豆丹和一瓣大蒜一起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慢慢下咽,让鲜香和辛辣充分拌和,那个滋味真是无与伦比啊。
欢迎你来我的家乡,品尝这人间美味——豆单。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七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潮汕。潮汕的特色美食有赖尿虾、咸菜猪肚、紫菜汤、苦瓜贝壳汤、虾卷等等,其中牛肉丸就味道鲜美,弹力十足,十分美味。
潮汕的.牛肉丸跟普通的牛肉丸不同,它吃起来很有劲,因为潮汕牛肉丸是用人工打出来的。打牛肉丸的师傅把一大块牛肉放在砧板上,用铁棒子打成肉泥,然后用手一搓,一粒粒圆圆的牛肉丸就出来了,师傅再把牛肉丸放在汤里一滚之后捞出来,牛肉丸就做好了。
潮汕的人们把牛肉丸用来做汤河粉、煲汤、打火锅、烧烤。潮汕人通常在牛肉丸里面下香菜、葱花、炒好的蒜蓉,吃的时候蘸上潮汕特制沙茶酱或辣椒酱才更好吃。
要是你到潮汕去,一定要好好吃一顿牛肉丸。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八
我的妈妈和爸爸都是内蒙古人,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内蒙古有一项特产非常有名,那就是内蒙古风干牛肉。
牛肉干时内蒙古特产,被誉为成吉思汗行军粮,携带方便,有丰富的营养。他选用大草原优质无污染新鲜牛肉,结合蒙古传统手工与现代先进工艺制作而成。时居家路由办公的饮食佳品。
牛肉干原料是大草原上的优质牛肉。它的制作工艺极其特别草原上的空气函令而干燥,将新鲜的牛肉,在自然环境中冷冻,然后再通风的环境悬挂4-5个月,这样的工艺不仅是肉中的'水分全无,油分也失散掉了,而且肉质变得相对松散,香味也凝结得愈发浓厚,然后浸泡入味再烤干即成,吃起来口味独特。
我吃过牛肉干,他被风干过,特别有韧性,咬上一口就很难撕下来。吃完以后感觉嘴里咸咸的,想吃第二个,吃完一条又想吃一条,咸了,去喝几杯水,这时你就饱了。
而且,探访亲友的时候吧牛肉干当做礼品也很好。我在内蒙古的亲人,每次听说我来,就要给我几包,走的时候也要带上几包。
牛肉干,那么好吃,真是回味无穷。
老师点评:写风干牛肉,不仅写出它的特点,还告诉读者有关风干牛肉的传说,成吉思汗的大名给风干牛肉增色不少。由于你亲自尝过这种特产,所以能把它的口感写得很清楚,这是你习作的特色。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十九
我的家乡在浙江温州,东临大洋,水产丰富,物美价廉。
在菜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海鲜随处可见,下面就为了你展示一下吧。
一号,“虾”这里的虾都是当天捕捞上来的,几乎每天都能卖完。在内地,这样肥美的虾都要卖到三十多元,而且只能卖几只,但用同样的数量在这里卖,只用十几块钱就能卖到了。在这里有一种上等的对虾,一百一十元一斤,听了这个数目,你也肯定吓了一跳,这种虾一只有十多厘米长,肉质鲜美,有弹性,口感好,吃了之后谁都说好。
二号,“蟹”内地吃不到的海产品,蟹品种有很多,我最爱吃的就是海蟹。海蟹很大,吃上一只都能吃个半饱。海蟹在锅里需要整只一起烧熟然后取出来,用刀先将蟹盖翻掉,再把剩下的用刀一分为二,吃蟹身时,要先把蟹肚子上肚脐和背上的蟹鳃,把它用牙咬掉不吃,剩下的东西就可以放心吃了。
三号,“蛏子”。蛏子是一种贝类;两头上个长两只触角,触角还时不时的喷水。蛏子可以去壳和芹菜一起炒,炒出来的蛏子带着一股芹菜发出的清香,是一道好菜。蛏子还可以煲汤,蛏子汤的味道也很美,一点调料都不用,只需放点葱花,一样是山珍海味,老少皆宜。
家乡的菜就是好,真不愧于一句话:“露从今夜白,菜是故乡好”。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二十
我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广水,这里有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滑肉。在广水,无论谁家办红白喜事,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它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美食》节目呢!
滑肉颜色金黄金黄的,闻起来香气扑鼻,刚吃进嘴里的时候滑肉一下子就从嘴里滑进了肚子里。当你吃第二口的时候,你会觉得嫩滑爽口好好吃啊。
滑肉可以做成滑肉汤,滑肉面。滑肉汤的制作方法是先把五花肉切成肉块,然后打两三个鸡蛋,然后把淀粉倒进里面,把切好的肉块放进里面用手搅拌均匀,让肉块完全吸收后放进锅里油炸。大约两分钟,肉块炸成金黄色捞出,放进汤罐里开小火煮两个小时就做好了。最后根据喜好,再加上自己喜欢的萝卜、木耳,香菇,再撒上绿绿的葱花,调好味道,一锅香气扑鼻的滑肉汤就可以吃了。滑肉面的做法是直接把煮好的面放进滑肉汤里就行了。
你们想知道滑肉的来历吗?在唐朝时期,有一个皇帝,他吃什么都吃不下,有很多厨师做的美食他都不想吃,直到我们广水的一个姓詹的厨师做了一碗肉汤,皇帝闻了闻,哇,好香啊!他用勺子舀了一块肉,吃了下去,肉刚进嘴就滑进了肚子里。皇帝叫道:“滑肉,滑肉!”皇帝又吃了一块,哇,好香啊。皇帝顿时味口大开。就这样“滑肉”这道美食就流传了下来。
我爱你,家乡的美食——滑肉!欢迎你来我的家乡,我一定带你去品尝家乡的美食。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二十一
我们家乡有许多美味,如麻辣烫,油炸锅巴,手抓龙虾等,但是我最最喜爱的还要算臭豆腐了。
记得那是妈妈第一次带我去吃臭豆腐。只见阿姨熟练地从冷藏箱里取出了几片未煎炸的臭豆腐。它们呈长方体的,长和宽大约各4厘米,厚度不到1厘米,白色中透着淡淡的黄,上面还有一些黑色的小斑点,散发着一股臭臭的味道。我看了惊呆了,“妈妈,这个东西不但霉了,而且臭了,变质了,不能吃!”“宝贝,臭豆腐就是这样的,不是坏了,虽然现在闻起来味道臭,但是煎炸以后吃起来可香了!”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又半信半疑地看着那位阿姨,阿姨也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
只见阿姨把臭豆腐轻轻地放下了油锅。只听“呲”的一声,油锅中的臭豆腐便立刻胖了起来,随即“它的兄弟姐妹们”也争先恐后地都胖起来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只见阿姨把臭豆腐逐一翻了个身,等了一会儿用网勺将臭豆腐一一捞了起来,放在盘子里。咦,臭豆腐变胖变美了,体型饱满,通体金黄,像穿了一身金灿灿的黄金衣,再洒上点香菜,浇上酱汁,这就大功告成了。
终于可以吃了。“妈妈,臭豆腐现在真的好香,一点臭味都没有”。轻轻地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酥酥的,里面嫩嫩的、软软的,“香、脆、酥、嫩”美妙的滋味流连于舌尖,算得上是人间美味呀!
家乡的臭豆腐,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保你百吃不厌。
写家乡的美味(实用22篇)篇二十二
我的家乡是被誉为“牡丹之乡”的菏泽。这里有很多特色的美味,如:羊肉汤,黄安驴肉,王光烧牛肉……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水煎包了。
没听过的人可能会问:水煎包是什么?用水煎的包子吗?其实不然,水煎包是把包好的包子放入刷过油的平底锅里,在烧制过程中浇入配好的水面糊,在熟的过程中是一种半煎半蒸的形式。因此而得名水煎包。
刚出锅的水煎包是最好看,也是最美味的。看,他们体型匀称,服装统一,队列整齐,真像正在接受阅兵的军人。端一盘出来,只见他们又矮又胖,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挣脱掉披着的黄纱跳进我的嘴里。用筷子轻轻地夹上一个,小小地咬一口,哇,这味道酥脆软嫩,简直可以用“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来形容。再来仔细观察它的馅,素三鲜的馅是由粉色的虾皮,金黄的鸡蛋和鲜绿的.韭菜组成的,看起来真是一幅美景图啊!再来一个猪肉白菜馅儿的,那色彩不比素三鲜的差,吃起来香而不腻,甚是美味。当然馅的种类可不止这两种,只可惜我的肚子已经装不下了,要不然我一定还要再吃几个。
在我们菏泽,水煎包是很受欢迎的,每一个店铺都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刚出锅的水煎包没有几分钟就被人抢光了,剩下的人只能等下一锅,再下一锅。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馋涎欲滴了?那么就来我的家乡尝一尝吧,我保证让你吃了还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