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范文范本应该具有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结构合理,语言得体的特点。小编精选的范文范本,包含了各个领域和各个题材的作品,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可供大家选择和参考。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少年期,我们又称学龄中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我们自身也有体会,发生了非常明显变化的有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等。同时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都要有一次声音的变化,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声期。这说明初中阶段就是学生从童声过渡到成年人声音的变声阶段。所以在这重要的阶段,应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进行关注、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变化明显是在身体上,如前面所说身高增长很快,体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为这是人在生长发育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时的学生不仅在身体并且大脑、神经系统、各种感觉器官都已基本趋向成熟;同时性机能开始成熟,生理发育特别快,青春期就是指的这一时期的。
(二)初中生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的开始,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决定了学生一生的性格,同时也是让学生正确地从儿童过渡到一个成熟的个体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逆反,随时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所教各个班集体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主要有三个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和情绪与情感更加丰富。
(一)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就是指单纯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课程,它可以在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同时鉴赏音乐美在哪里,除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外还增强了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欣赏课中可以用体验性教学方法来教学,它以感受、体验音乐为主,同时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乐理课。
乐理课是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节奏、旋律、音乐常识等。它在丰富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抽象化发展。乐理课可以运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它是以老师和学生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口头性的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的书面语言为主,也是常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如果处于变声期,切记不能用嗓过度,所以乐理课上通过对一些音乐的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音乐的常识、规律,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音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进行加工创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然应该即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含量,学习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多方面地学习交流音乐教学的心得,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二
1、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2、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3、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4、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5、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6、体育与人--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
7、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8、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
9、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10、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11、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
12、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
13、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14、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及其预防。
15、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16、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7、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
18、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19、高校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2、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3、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25、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26、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27、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2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3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3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3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33、x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3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3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3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3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3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4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4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4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4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
44、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4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
46、浅析变异系数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47、平均数、标准差在运用会报名中的应用。
48、运用体育统计知识改进体育课教学。
49、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成绩”之我见。
50、利用假设检验知识改进训练方法。
2、如何让小学生对田径课感兴趣。
3、浅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
4、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7、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运用。
9、游戏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三大原则探讨。
10、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策略探讨。
11、小学体育中长跑有效策略研究。
12、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13、浅谈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4、巧用口诀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实证研究。
15、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16、多元化、多层次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17、多媒体技术与小学体育整合的几点思考。
18、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19、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20、小学体育如何渗透爱国教育。
21、理想教育使小学体育课堂焕然一新。
22、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探索。
23、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25、试析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6、小学业余篮球队有效训练策略。
27、小学体育常规训练与学生养成教育。
29、废旧轮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0、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1、体育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32、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3、谈积极情感教学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34、浅谈“比赛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5、小学足球童玩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36、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的探讨。
37、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
38、小学体育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调查与分析。
39、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
40、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武术操教学实践探究。
41、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2、浅析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43、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
44、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发展现状的研究。
46、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47、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分析。
48、雾霾天气下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探讨。
49、小学体育中的立定跳远教学分析。
50、饮料瓶在小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
3、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4、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5、“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测试分析。
6、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7、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课教学探讨。
8、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9、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0、城乡初中体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11、浅谈如何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
12、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13、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14、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
15、中学体育教学中激励方法探讨。
16、我国中学娱乐篮球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7、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18、中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措施探究。
19、探讨阻碍中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原因。
20、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1、中学排球课余训练调查研究。
22、探析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23、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的质性研究。
24、科学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5、高级中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与优化研究。
26、微运动理念植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7、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育学的影响。
28、中学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分析。
29、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0、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用研究。
31、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
32、浅析提升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管理成效的策略。
33、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作用。
34、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研究。
35、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36、分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的运用研究。
37、俱乐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设想。
38、浅析互动性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应用。
39、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0、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究。
41、关于中学体育训练的思考。
42、毽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初探。
43、基于德育价值观的中学体育活动设计。
44、浅谈冬季中学体育教学。
45、健美操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6、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热点问题及对策。
47、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对策。
48、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
49、浅谈农村中学体育乡土教材的开发。
50、中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反思性教学。
2、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4、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5、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探讨与实践。
6、开展高中女足球员个别心理训练的问题与探究。
7、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8、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9、多种教学媒体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0、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探究。
11、打破年级界限进行篮球选项教学时教学组织形式探析。
1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13、高中体育课堂实效性之学生心理壁垒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4、浅析拓展活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5、浅析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心理训练。
16、普通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7、成才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探索。
18、高中体育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体育教学模块评价方式的转变。
20、当前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
21、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
22、竞技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
2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4、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5、微格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6、浅议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27、快乐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28、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
29、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探讨。
30、浅析高中女生耐久跑教学。
31、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32、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33、高中体育田径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4、高中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模式的构建与设想。
35、高中体育教学中精神和技术的提升。
36、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的运用。
37、浅谈高中体育考生在高考训练期的营养补充。
38、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
39、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创新训练模式探析。
40、高中体育社团对高中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的作用。
41、高中体育对构建全面性人才的影响。
42、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探讨。
43、高中专项化背景下的篮球训练。
44、高中体育教学中疏导情感阻隔的教学机制。
45、浅析情感元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6、高中健美操课程之我见。
47、德育在高中体育课中的渗透。
48、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
49、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研究。
50、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探讨。
查看更多(体育理论论文题目武术论文题目田径论文题目体操论文题目篮球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三
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4、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6、互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8、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10、小学音乐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
11、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12、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
13、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14、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15、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
17、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8、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9、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个案研究。
2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1、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22、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24、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5、信息技术让小学音乐教学充满魅力。
26、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
27、用器乐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
28、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教学。
30、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2、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
33、浅谈电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34、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5、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6、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9、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0、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41、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4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4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45、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46、多元化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47、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
48、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49、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50、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四
3、浅谈音乐表演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评《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4、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分析《二泉映月》的演奏版本。
5、音乐表演与服装设计——评《演艺服装设计》。
6、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钢琴教育模式释论。
7、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8、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促进。
9、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
10、音乐表演中的音乐表现力及其提升途径。
11、小班音乐表演区材料投放案例探析。
12、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讨论。
13、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以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为例。
14、歌唱心理与音乐表演探究——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
15、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
16、新中国初期音乐表演艺术滥觞——“中西融合”观念下“”独唱独奏概观。
17、地方高校卓越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
19、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今年梅花开》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20、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1、音乐表演专业雷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2、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23、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
24、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探究。
25、关于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6、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7、创新型音乐表演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研究。
28、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9、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声乐课程和钢琴伴奏合作型课程教学研究。
30、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31、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33、音乐表演专业“演、学、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4、谈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35、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36、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37、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38、艺术类五年制高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40、当代电子媒介传播下的大众娱乐音乐表演初探。
41、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43、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初探。
44、综合类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45、浅析音乐表演心理在爵士鼓演奏中的启示作用。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五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符合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作者结合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与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开发适应本校学生需要和当地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适用于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我以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谈谈对开发《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物业管理行业就业岗位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着舒适、住着方便、住着安全。但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刚起步,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实用型的物业经营管理队伍。房地产不但开发规模增大,智能化、生态化、人文社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务项目增多、主题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对物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物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学、建设管理、工程设备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所以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我校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在这多年的专业教育探索研究及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中,确定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任职岗位为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市场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在20xx年年初由我校负责牵头完成的广东省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中,我们联系了多间校企合作的物业企业,经过调研论证,大致归纳了物业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物业前台接待员、文员、物业招商助理、房地销售员、房地产经纪等。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基础知识,如熟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有关业务等。
二、《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部分学校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时认为其发展趋势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后期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围绕“管理、服务、经营”的特点展开,摒弃了一些与物业管理关系不大的房地产前期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而事实上,经过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了。特别是现时很多物业管理都实行前期介入及参与后期物业的营销、经营管理,这就对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相关房地产知识的要求。例如在参与房地产项目前期介入阶段,要识读房屋户型图,掌握房屋各种户型间隔、朝向、风格、装修、层高等基本知识。在日常物业管理中有可能涉及房屋租赁、买卖等交易,那么掌握适当的房地产中介业务知识和房屋交易流程就更有必要了。
物业管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开发公司的前期介入、房屋销售租赁、物业经营活动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相关岗位的迁移能力也是必需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这门入门课程,包括房地产专业教育、岗位设置介绍、房屋基本要素学习、房屋开发基础知识,其正是为打破学科界限、融合房地产知识这一特色而开设的。
三、目前选用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难度偏高。
2.教材内容的设置对物业专业学生的岗位适用性有偏差。
学生在以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可能会运用的知识除了本专业相关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房地产知识,如学会读懂房屋的平、立、剖面图纸、了解房地产的种类,知道房屋面积测算的分类、方法,还有诸如房屋产权的分类及产权登记流程,等等。但现有教材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房屋建设规划与勘查设计、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管理等内容。学生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时,理论与实践有偏差。"。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模式化。
传统的理论课程采用的课堂考核评价体系,考试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在教室考试。在课程考核上,一般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而且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如讲到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考核学生掌握哪些开发资金来源、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步骤及审查内容等,学生往往就通过背诵记忆等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同时,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充分突出物业管理专业中涉及的房地产知识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四、对改革《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很明显,完全采用现行的一些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教材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不能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探索与开发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我在物业管理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应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为前提,在新的教材中不断淘汰不适用的内容,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内容。
1.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教材内容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
从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来看,教材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需求及长处。结果所编教材面面俱到且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学不会也不愿学。针对这种情况,以及我校专业特点,我们首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重新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从我校目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来看,《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循序性发展。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时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如教材开篇内容可先做专业教育,以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介绍。在讲到商品房介绍时,可结合目前最主流、最受认可的一些热门户型设计给学生讲解房屋的户型结构、朝向、层高、装修、建筑风格、物业类型等基础模块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产生兴趣继而上升到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2.《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选择更贴合专业学习特点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容。
《房地产基础知识》作为入门课程,本应教授房地产专业中有关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把握“以够用为主,以胜任为主”的原则,在编写教材中紧紧围绕学生在以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需要或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职业岗位群定位在物业管理及相关房地产企业操作层的第一线岗位,涉及如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文员、物业招商管理员、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经纪等岗位。所以在校本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如商品房介绍,小区(写字楼、商场、工业厂房)楼宇配套设施介绍,建筑物用地性质、如何取得土地,开发建房的资金来源取得等内容。至于应用较少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房地产建设规划、勘查设计;房屋开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则可放至拓展性学习模块上,让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既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又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3.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应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为切入点,再由浅入深地扩展到房地产市场专业知识层面。
以往的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一般都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概况现状等入手,然后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房屋过程为流程导向编排教程内容。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集中在浅显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上。所以在编写这门教材上,我认为不妨把传统的学习内容顺序反过来,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职位岗位介绍、涉及相关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入手,然后从房地产开发的成品——商品房的基本介绍,再到楼宇公建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取得、房地产开发资金筹集、开发企业介绍等环节,把房屋开发建设的过程从结果出发,再逐级往前推来安排教程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应大胆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不适合的现状,加入学生乐学、喜学的内容,使专业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4.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
编写校本教材,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解决“考什么”、“怎么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律来看,不难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又会影响学习结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有些知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易理解,学习难度较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必然出现大批的不及格。所以,我认为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这门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采用模块化考试,即在部分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主干专业课中,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模块,按模块分别进行考试,各模块成绩的累加就是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楼宇公建配套设施介绍这内容上,可分成几个学习模块:住宅小区主要配套设施建设—写字楼配套—商场物业配套—工业厂房配套—特殊物业的配套建设。根据不同的物业类型,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模块考核。模块化考试既能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结果,又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能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给学生一个调整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扭转以往课程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让学生循序渐进,较好地解决专业基础课难学的问题。
总之,《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以任务化、活动化为表现形式,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点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的作用。只有构建密切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专业特点的特色鲜明的《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专业平台课。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六
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4、天津科技大学。
5、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6、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
7、深圳大学城:“大家庭关系”隐喻的分析视角。
8、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
9、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
10、美国院校研究之借鉴与院校研究的中国化。
1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1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失范的剖析与对策。
13、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14、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
15、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7、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
19、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
20、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
21、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2、教育研究中对定量研究的若干误解。
23、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
24、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25、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
26、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27、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28、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9、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
30、21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库。
3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
33、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34、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35、大学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36、我国弱势高校的应对战略选择。
37、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3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说明文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网络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七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医巫闾山剪纸融入校本教材充盈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2、新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
23、民间美术元素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24、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剪纸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25、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
26、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桦树皮在漆艺中的应用。
27、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8、儿童美术教学名师徐家林研究。
29、城市景观艺术中的超级平面美术研究。
30、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
31、水彩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应用。
32、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
33、邓白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34、当代浙派花鸟画研究。
35、会通履远-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绘画的初探。
36、用画笔替你的无声世界发言。
37、论原始美术和儿童美术的共性特点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影响。
38、马来西亚多媒体美术设计教育探讨。
39、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品数字展示及设计实验。
40、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
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
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
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
61、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62、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借鉴研究。
63、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64、中国民间泥塑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资源之方法研究。
65、蒙古族传统用具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语言的借鉴运用。
67、浅论线造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的运用。
68、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
69、试论美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
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
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
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
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
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
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
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
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
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
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
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
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
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
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
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
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
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
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
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
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
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
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
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
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
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
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
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
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
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
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
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
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
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
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
2、熊勇装饰画作品。
3、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审美体现。
4、将甲骨文引入幼师装饰画教学的探索。
5、版画装饰画的艺术微探。
6、现代综合装饰画《8364》。
7、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
8、传统水墨精神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9、当代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影响和应用。
10、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以动物装饰画教学为例。
11、装饰画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
12、五彩彰施,水墨积微——张仃的彩墨装饰画。
13、皮影艺术融入高校装饰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
15、谈装饰画设计教学新理念。
16、沥粉装饰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17、当代装饰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18、浅析装饰画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9、《运用俄罗斯传统梅津装饰画的元素做牛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20、《无题》装饰画系列。
21、浅析自然元素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22、李秋焘【装饰画作品】。
2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4、装饰画的审美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5、丙烯立体纺织品装饰画《宇宙下的星空》。
26、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7、浅析衍纸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8、中国古建彩画图案的装饰画(西番莲纹饰)。
29、浅析装饰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多功能立体化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及创新实践研究。
31、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32、植物腊叶标本手工艺装饰画的研究与开发。
33、装饰画创作材料的拓展性研究。
34、浅析傣族元素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表现运用。
35、黑白装饰画花卉作品欣赏。
36、线描装饰画教学——名画再创作。
37、《包饺子》装饰画。
38、装饰画风格教学研究。
39、榆木装饰画《静》。
40、室内设计风格与装饰画选择研究。
41、试论黑白装饰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42、黑白风景装饰画创作方法初探。
43、拼布艺术在装饰画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
45、彩陶纹饰分析及其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46、装饰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7、装饰画的色彩解读。
48、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9、基于画芯图像和画框图像的装饰画图像的融合算法。
50、巧用废鸡毛做出装饰画。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八
3、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
4、浅议音乐治疗。
5、论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诊。
6、探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
7、浅探“轻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8、浅谈声乐学习中的正确发声方法。
9、简析傣族舞蹈的审美。
10、浅论歌曲演唱二度创作。
11、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12、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13、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4、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15、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16、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17、时代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和声运用的影响。
18、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论音乐对服刑人员的教化作用。
21、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2、论音乐教育协同理论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23、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24、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论音乐》研究。
25、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研究与反思。
26、马勒《大地之歌》和声研究。
27、论音乐欣赏教学中对立统一理论的体现和运用。
28、论音乐剧《蝶》的艺术特色与美学追求。
29、论音乐接受心理。
30、古典主义时期声乐艺术反映出的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研究。
31、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32、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
33、创造的创造。
34、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35、论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
36、论音乐教育网站的功能与意义。
37、论音乐选秀节目中的音乐。
38、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案例研究。
39、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40、论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41、论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42、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
43、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4、论音乐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45、论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46、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
47、论音乐听觉在声乐钢琴伴奏中的作用。
48、论音乐题材纪录片的主题。
50、论音乐艺术的功能。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九
以“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基于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本文拟从高校课堂这一场域对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进行分析,明确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要素与功能;通过对领导力要素的梳理,指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已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方向。
二、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要素与功能分析。
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
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认识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从专业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教育领导力,而且教学领导力是教育领导力中学校领导力的核心。从学科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领导力,是教育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目前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仅限于学校领导力的层面。理解教学领导力内涵,应清楚不同场域下的教学领导力层次。在高等院校场域下,教学领导力层次如图2所示。因此,大学场域下教学领导力更应从院系主任和教师这样的主体来探讨,这和中小学侧重校长教学领导力有着场域的差异性。从实施主体与场域看,教学领导力呈现层次多元化,内涵个性化和复杂化。其中,影响广泛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海林杰和贾思铂·墨菲提出的“三维度、十职能”模型,它从行为和职能两个线索上界定了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和成分,直接与非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都得到了体现,结构清晰,组织文化、干群关系、教师激励等情境性因素也得到了适度的关照。到20世纪末受建构主义影响,出现了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学领导力内涵的实证分析。进入21世纪,教学领导力研究加强了以学习为中心取向。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不仅关注校长教学领导力活动本身,而且强调将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鲜明的结果导向和质量意识。国内对教学领导力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者影响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协调课程与教学,以实现学校教学使命和愿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一类是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前者是狭义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体现了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多元化。本文更倾向于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从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教学领导力的要素领域。
2.要素:从孤立走向整合。
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仅从要素的宏观方面进行简略的阐述。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由于其层次的多元化决定了内涵的广泛性。任何教学领导力的内涵都应充分考虑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对教师愿景的追随力和课堂教学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学校领导力的微观表现,其内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场域和主体的规定性;二是教师教学领导力实现过程的系统性;三是体现了大学教学、学术师承与文化传承三大功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界定,它的组成要素得以凸显。通过三个方面交互作用,实现教学活动任务,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通过领导力的视角,不仅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实现的影响,而且更加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提升的交互作用的机制原理,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整合。
3.过程:从学校走进课堂。
校长教学领导力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前者涉及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如资源提供、教学资源、协调者和分析学校现状等四个方面;后者仅限于直接影响课程、教师教学、教师发展和指导行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标是协调和激励学校中的员工和学生达到目的和创造一个有效的学校,最终是为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服务。这一目标通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更多的是间接实现。因此,从高校课堂这一微观层面来看,教师教学领导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成就的主体。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要通过自我发展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机制。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衍生和发展,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因素。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不足,更多地只能从校长教学领导力角度进行梳理,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起到借鉴作用。从校长到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从中观走向微观、从学校走进课堂,也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实施主体维度的关注实施主体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施者,即领导力的实现者。目前,国外对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的关注多集中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就是识别学校愿景和使命、规划和管理教育、员工发展、监督与评价教学过程以及创造和发展积极的学校氛围。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优化学校结构,另一方面是领导力行为影响员工关系,从而促进员工对教学更加投入。校长基本职责表现为肩负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使命而实施有利于有效教和学的行为。另外,校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领导力就必须授权。授权的途径是形成有力的领导力团队帮助识别和更好地服务教学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父母期望、市场需求、高等教育要求和政府教育目标等。教学领导力起初被认为是学校校长众多角色中的一种。但有研究指出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理解个体学习的需要、组织和社会环境及其交互作用、鼓励学习专业技术和合适的任务、激励个体改善自我和加强认可和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学习。这些行为的主要目标是组织学习环境和加强教—学的过程。教学领导力开始被理解为教和学过程中的能力。
(2)实施客体维度的关注实施客体是指追随者的追随力。目前,在领导力理论中,追随力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其核心是追随者的类型将影响领导者领导力的实现和发展。从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情况来看,仍停留在领导者的角度,大部分校长教学领导力强调校长需要使用一定的技能,刺激和领导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校长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帮助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显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实现起到间接的作用。当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还需要对教师这一重要追随群体进行关注,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教师的信任。也有研究关注根据教师观点反映校长领导能力,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是否相关。
(3)交互载体维度的关注交互载体是指领导力实施主、客体所处的情景,即领导力实现与发展的环境维度。目前研究发现,涉及改善教和学过程的特定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是有效的。这也是狭义的教学领导力概念更能为人理解的缘故。这种教和学的过程就是教学领导力实现的环境要素。还有学者关注到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和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研究还显示,教师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理解对学校学习氛围的改善与学生学业成就高相关,而校长自身对教学领导力的理解是没有显著作用的。学校情景在校长教学领导力和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学校使命和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绩具有高显著性。可以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是通过学校情景变量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校长应该创造更加民主的氛围。这是指校长教学领导力实现的专业背景和学校地位。在教育管理领域,教育领导力研究备受关注,有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非常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关注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导力的现状研究,很少关注学校校长在过去历史时期的类型。究其原因,校长在其他领域与当今学校管理和社会历史有关的领导力和职业经历文献相对缺乏。
(4)实施效果评价的关注实施效果评价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现与发展,这是目前教育领导力领域亟须深入探讨的方面。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具有高相关性,但教育系统基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评价尚未进入政策视野。当然,是否关注特定的标准行为对学生发展有益尚未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走向实践还需要教育领导者和政府给予更多的理解,不能忽视实践对教学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研究和阅历评价教学领导力强调的是教学领导力必须是可观察到的实践和校长能够实施的行为。
4.功能:从困境走向突破。
(1)解构与延异:大课堂教学有效观教学领导力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出现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问题备受瞩目。于是,有效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教育学还是教学的内部结构看,教学有效性都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的内涵,并呈现出模糊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对教学有效性的界定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领导力又存在着发生场域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与模式。于是,要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科学的理解与理性的认知,其前提必须要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进行解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是基于教师的角度,将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教师的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机智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时间投入)等方面[26]。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发生场域的固定,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使延异现象发生,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延缓到学生第二课堂中,把在课堂上精神对话后的愉悦和满足带到课外实践活动行为中,实现大课堂教学有效观,这就是教师教学影响力的持续性体现。(2)教师生命实现:教学能力的聚焦“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今大学课堂陷入的困境无疑与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密切相关。可见,对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小学,大学课堂场域因其更具复杂性而少有涉足,这也是高校课堂教学领导力尚未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关教学有效性成果无不提及教师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教师的指涉,其意在学生成长,而非是对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关照及对教师个体的伦理关怀。在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如果不能从教师教学生命成长历程来关注教师发展,不仅违背教学改革的逻辑环节,而且无法真正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因此,教学有效性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学生命的关照,抛却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同时,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历程,与教学能力提升息息相关,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影响着教学能力的形成。然而,现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还停留在共性化阶段,致使教师发展和教学评价陷入僵局。由此可见,这是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新生点,值得深入探讨。(3)教师的自我实现:超越知识的追随课堂教学有效性无不提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教学领导力的角度看,就是形成领追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对关系形成的途径却未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大都以知识传授为标尺,这是一元智力观的假设;而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是以成功智力观为理论基础。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理论体现了大课堂教学的有效观,充分彰显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识。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领追型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超越学科知识的追随。教师的学术信仰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始终,使教师学术追求愿景和学术信仰与学生追随力类型相匹配,真正实现超越知识的学术愿景的追随,以此反馈给教师的是学术生命的满足和实现,进而最终延续到课堂内外,形成学术一脉相承的学术流派,实现师生领追关系。这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卓越追求,更是经师与人师融合的体现。因此,在大课堂教学有效观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同益发展的课堂有效性的伦理关怀和学术信仰共同愉悦下的师生领追型关系的形成,从而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产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共同体。这里的教学共同体涉及教学、学术和文化,并且使大学使命形成连续统一体,实现教学、学术和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的逻辑归宿应该回归课堂教学的观点。
三、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未来趋势。
在对教育质量持续关注的影响下,丰富和发展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场域下,在成功智力发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大学课堂改进,直至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关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内外学界对其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因此,该领域在未来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可供涉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内容与视角。
通过领导力的要素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需要对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追随力和教学文化这三大因素进行系统性整合,才能建构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视角的日益多元化,该研究领域也将愈发的丰富与成熟。也就是说,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发展依赖于研究视角的多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出现就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当然,这也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元视角审视同一问题,从而不断创新和丰富各个学科领域的需要。不管基于何种领导学理论,无论是共性的领导力研究,抑或是特殊的领导力探索,关于领导力的探究,已然从某一方面如对特质、行为、伦理、价值、道德和文化等的研究,发展到了对领导力概念视野下的实施主体(领导者)的领导力、实施客体(追随者)的追随力、实施环境要素以及三者交互作用实现的影响力程度即领导力效能。从领导力概念深化的认识上来看,无论是具体职位、团体、社团和组织,在追求卓越过程中,赋予实现其目标的影响力,而这种目标和影响都最终归结到个体人的因素上。也就是说,领导力已不再仅仅高居于领导职位,已经从神圣、绝对服从和命令的权力作用走向个体实现其卓越追求的平凡、合作和授权的权威影响力,领导力已成为每个人分内的事情。从领导力形成和开发的角度来看,领导力已经从经院式苦思冥想走向了在实践中提升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所言:“毕竟,领导力的实质是行动。”
2.研究范式。
研究领域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就是研究范式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的成熟运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对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研究范式进行借鉴与参考。教学领导力是领导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这些领域成熟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下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同时,目前比较先进的研究范式是实用主义下的混合方法论,即量化和质化的整合研究,崇尚的是资料来源的三角验证。当然,第三种研究范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在开展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过程中,除了加大量化研究以外,还要重视质化研究,毕竟领导力具有实践中发展的特性,这就需要关注更多的情景性因素。尤其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文化,民族志方法就是探讨文化模式较为适宜的方法。当然,由于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体系非常薄弱,需要大量的理论探索工作,这就离不开扎根理论。另外,这里的领导力内涵已经从领导职位神坛走向个体追求卓越。所以,常人方法论也是需要深入关注的。总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通过量化和质化的共同发展以及二者的整合,才能逐渐使研究领域丰富起来,并不断走向实践操作层面,为高校课堂改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这里仅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宏观方面进行发展趋势的展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因其高校教学领导力层次复杂性,必然与大学校长、教务处长、二级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各级领导职位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校的教学领导力。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未来研究的发展充满了魅力。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
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这是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基础。通过网络查找素材,上网搜集素材,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数据,使教学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课前资料准备充分,为美术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行为、所有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因个体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开阔教师的设计思路,开发教师的思维;可以修正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误区,有利于美术教学开展;可以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美术学科的艺术感染力。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条件。例如,对美术流派通过动画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
2.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美术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flash、autowave等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3.美术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作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和空间。比如,计算机美术作品创作,通过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它打破了传统意义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局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的优点,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出艺术品的创意。通过计算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的评价反馈过程。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一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理论性引导,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化学实践的探究精神,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强化动机,激发兴趣;知识整合,培养学习策略。希望能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下,教师利用教师和教材的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研究,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学习”。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来审视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能运用教学手段、思维模式、教学角色转化及教学内容的设定等,以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应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并且鼓励学生动手与动脑,敢于质疑,借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引导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思考,并且积极运用化学思路清晰分析问题,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转换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学习榜样、言语说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学习成败促成的化学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营造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创造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对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二、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虽然在目前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少有给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不仅会抑制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很难深入。所以,理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透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角色转变、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教学角色的突破口。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教学角色转变,给学生制订相应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这也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教与学角色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且难度应适宜。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一方面拓宽思路、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增强问题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在教学角色转换的课堂设立中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同样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可能猜测:与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酸的浓度、溶液温度等有关,将学生分成几个教学角色小组,并且组织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推荐小组长来汇报研究成果,将各小组实践结果汇总于黑板上,并经讨论研究得出综合性实验教学结论,这样的教学角色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到团队合作精神与参与的喜悦感。
三、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
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授教”思路,运用实践学习的授课方式开展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实验,让学生主动示范演示,其他同学要观察示范者的操作实验是否规范,如何纠正。让学生的注意力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想象观察,比教师单独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学生实验获得成功时,教学效果更是师生共有的。此外,如果教师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如初三化学中有关“铁的性质”内容,教材为演示实验,我将由学生实验的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实验困惑。如,有这样一个习题:将一根燃着的蜡烛吹灭后,立即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若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满头雾水,但若先让学生去做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最后再讲解,学生便很快能总结与掌握相关学习要求及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教学途径,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灵活掌握与探究的初中化学能力。
四、总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同时,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
作者:张彦文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2]肖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二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三
摘要:以初三化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策略为基点,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初三化学;图像。
如何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与学带来新的生机?笔者就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图像直观呈现,突破视觉限制。
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性是教师语言讲解无法比拟的。运用多媒体呈现图像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呈现场景、人物图像。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经常要引用许多生活事例来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90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在讲解学生不易接触到的生活素材时,仅用言语表达,既啰嗦又不易说明。而图片则一目了然,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通过呈现自来水厂生产的流程图,将场景再现,以图示的形式讲解多种净化方法,学生理解透彻;教学中有时还会学习一些化学家的相关知识,如证明空气组成的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波义耳、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若此时能呈现出化学家的图片,再配以化学家为科学研究奉献终身的励志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
2。呈现微观结构模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懂。仅靠语言的描述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将微观世界用宏观形象表达,提供可视化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语言描述的困难与偏差。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运用多媒体将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的裂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对分子、原子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又如,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若将微观世界放大,配合图示进行讲解,通过微观结构的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两者性质差异较大的本质原因。再如,在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时,展示活性炭放大百倍后的微观图示,微观结构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学生对吸附性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信服了。
二、多媒体实验模拟再现,突破时空限制。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展现化学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手段。但是有些实验因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或是反应时间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又对实验教学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进行视频实验。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些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实验一般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和可燃性,容易造成中毒或发生爆炸,课堂演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使教师涉险完成,由于实验所用仪器种类较多、装置繁杂,整个实验耗时耗力,对教学进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多媒体视频实验省时省力,既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清晰的实验现象,又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危险。又如,在讲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小白鼠中毒死亡之谜”的视频实验,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照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如,在讲到“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需要用到一种剧毒物质白磷,实验室中是严谨配备白磷这种物质的,因此,多媒体视频实验就成为我们学习新知的重要手段。
2。对错误操作的后果进行视频模拟。
有些化学实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操作,避免出现意外。但是这些危险的操作仅凭教师的讲授和语言描述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打破空间的限制,将危险操作及后果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不可用水浇而要用湿抹布扑灭;严谨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四分之一后就不可再用,否则酒精灯内部会燃烧发生爆炸;浓硫酸稀释时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浓硫酸液体飞溅造成伤害;氢气在点燃时必须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发生装置的爆炸;在制取氧气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倒吸使试管炸裂。用多媒体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到后印象深刻。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是教育创新,过分依赖,则会给教学带来新的隐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需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考虑到它的适用性、适量性、适当性原则,合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是上策。
参考文献:
王锦华。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山西电教,(03)。
张文斌。多媒体教学的现实意义。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四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五
2、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
3、从翻译美学看《名家散文选读》中译本的审美再现。
4、教材中的词汇输入频率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5、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
6、背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7、英语幽默的语用研究。
8、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
9、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相关性实验研究。
10、交替传译中自我监控机制与自我修正模式研究。
11、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
12、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构与重构。
13、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组织功能。
14、词汇同义关系在语境中的构建:词汇语用学视角。
15、推而行之:《中庸》英译研究。
16、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
17、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
18、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19、论菲利普·罗思后期小说的历史解读与文学话语。
20、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
21、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
22、《人民日报》中(198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
23、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
24、法庭审判话语的批评性分析。
25、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的翻译。
26、国内三套高中英语教材对比评价分析。
27、中国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成效调查分析。
28、视觉语法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9、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
30、从功能对等角度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策略。
31、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3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紫颜色》。
34、《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35、英汉饮食习语中的概念隐喻。
36、铁路机车技术资料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37、从目的论视角分析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
38、中英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比较研究。
39、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
40、操纵理论视角下字幕组的翻译。
41、基于顺应论的英语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研究。
42、目的论和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43、从目的论视角看外交口译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44、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调查研究。
45、从葛浩文英译《红高粱》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46、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调查研究。
47、中美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
48、英若诚及其戏剧翻译研究。
49、高三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其与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的关系。
50、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51、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缺省及其翻译重构。
52、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
53、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英语课堂师生协商话语研究。
54、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
55、社会文化与语用认知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
56、影响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社会变量研究。
57、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
58、抗拒现代:生态后现代视域下的华兹华斯研究。
59、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敦映像研究。
60、超验主义与二元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
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
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
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
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
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
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
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网络流行语研究。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
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
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
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
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
“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门”后的思考:“__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
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
(一)法语文学。
1、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
2、从《忏悔录》看卢梭的灵魂告白。
3、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主义分析。
4、浅析《红与黑》中德瑞纳夫人的爱情观。
5、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浪漫主义。
6、《小王子》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7、《驴皮记》中瓦朗坦的人物形象分析。
8、从电影《无法触碰》分析法式幽默。
9、《昂多马格》的悲剧性命运分析。
10、《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金钱观分析。
(二)法国文化,社会生活。
1、人口老龄化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2、法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中法养老保险制度对比。
3、法国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或者具体到某个品牌如香奈儿lv等)。
4、法国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法国葡萄酒文化。
6、中法婚姻问题对比。
7、法国甜点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8、法国移民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9、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10、法国tgv的发展分析。
(三)法语语言学和教学法。
1、英语对法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影响研究。
2、基于微博公众平台的法语教学模式。
3、法语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
4、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5、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6、法语教学中的的文化引入。
7、浅谈法国艺术对法语发展的深远影响。
8、法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9、法语联盟语言课堂教学研究及对孔子学院的启示。
10、从《巴黎圣母院》看法国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
(四)翻译学。
1、傅雷的《高老头》翻译风格评析。
2.《丁丁历险记》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
3、翻译美学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英法译版对比研究。
4、跨文化交际对法语成语汉译的影响及翻译对策。
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法语隐喻的翻译。
6、法语幽默的翻译。
7、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法语广告汉译策略。
8、论法译本《红楼梦》的文化翻译策略。
9、浅析如何提高交替传译能力。
10、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
(五)其他。
1、论法语的体系统。
2、法语听力理解常见困难分析。
3、对法语熟语属性的探讨。
4、中国时政词汇汉法对译(74)。
5、“双重目光”下的求真译作--评程抱一、程艾兰的法译本《骆驼祥子》。
6、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7、大型汉外词典编纂设计特色研究--以《汉法大词典》为例。
8、唐宋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
9、译者的视域:莫言《丰乳肥臀》法译本注释的文化解读。
10、法汉电子词典现状初探。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六
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
2论小学班主任工作。
3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6论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9如何改革小学的考试方法。
14论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15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
16谈谈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17论小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8谈谈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9论系统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0论反馈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1论动力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2论能级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4论小学校长的领导风格问题。
25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26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27论小学生德育的特点。
28论小学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9论小学体育的内容和方法。
30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3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33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或快乐)教育的思考。
35浅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6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7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38性别差异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
39城乡学生的各自特点与教育对策。
40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41试论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42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43试论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44浅析班级授课制。
45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优选?
46论述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48阐述德育教育中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和要求。
49如何认识学校教学的教育性。
50试论教师的根本任务。
5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3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54浅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5试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6怎样理解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
57联系本地实际分析五四制六三制学制。
58试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59试评当代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60试论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学为主。
6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62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3试论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64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65结合个人体会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66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67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68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
69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70浅析班主任应如何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71试论班级常规管理。
72结合实际浅析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
73试论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74试论确定班会主题应遵循的原则。
75怎样开展班级榜样教育。
76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77试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8试论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的关系。
79试论行政方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
80试论学校卫生管理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81试论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2试论总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83试论德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84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浅析。
85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中的应用。
86论校长负责制。
87试论领导决断的技法要点。
88如何理解和贯彻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89课外活动与活动课关系浅析。
90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浅议学校“人本化”管理。
(3)小学教育管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4)小学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5)从应试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比较看教育改革。
(6)班级活动对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
(7)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浅谈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
(8)谈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
(9)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10)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1)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2)作文教学中引情的研究。
(13)在课堂教训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15)体育课教学与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
(17)谈谈教学中的三个转变。
(18)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六个“不轻易”
(19)浅谈教师的课堂提问。
(20)对cal在当前语言教学中适用的几点思考。
(21)浅谈语文cal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2)轻松活泼喜闻乐见一多媒体导入新课创新方法浅谈。
(23)巧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潜能。
(24)个性化自主学习一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索。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七
摘要:
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知识,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学生不但能够对化学更加地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同时在这种趣味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调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点,简要分析了趣味化学实验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由于初中阶段的特殊性,初中生处于学习的最佳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较大的好奇心。相较于传统枯燥无味的化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各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趣味化学实验的基础建设。
这里的基础建设不仅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完善,还包括师资力量建设的加强。初中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启蒙教育,化学概念相对基础,所涉及的实验也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基础实验种类相对较多,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趣味教学实验的`实验。出了基础设备的不完善之外,个别教师专业素养较低也是影响很多化学实验无法实现应有作用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影响了实验教学品质,无法发挥实验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不但无法令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而想要充分发挥趣味化学实验的引导作用,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需要从两方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为趣味实验教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学校应当从硬件着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教学设备,从而为化学实验提供完善的设备支持和器材支持。完善的化学实验室,精良的实验器材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并且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从“软件”的完善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度,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一定意义。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化学实验环境,为完成实验教学奠定基础,而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则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化学学习中成为学生的导向,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趣味实验教育的关键,其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培养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对整个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会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会令学生对化学产生厌恶情绪,如此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更加新颖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挥其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趣味实验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乙醇受热挥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故意在课前卖关子,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在进行手帕燃烧实验时,可以用表演魔术的形式,选取95%的乙醇并与水依照比例进行混合,将手帕浸泡其中,继而拿出手帕充分挤压液体。用夹子夹住手帕以保证安全,然后点燃手帕。点燃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惊叹,这种新奇的实验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手帕到底会不会烧坏,按照常理地燃的手帕肯定会烧坏,但是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提问而选择说不会烧坏,此时就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而教师则在火苗减小时快速摇动手帕令其熄灭,温度降下来以后给学生观察结果。手帕是完好的,而学生就会因此产生疑问,为什么手帕不会烧坏,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引导,进行后续知识点的讲解。
(三)适当的课外拓展实验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源于生活,因此化学趣味实验的设置可以延伸到生活中,若实验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那么就无法真正发挥其趣味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外拓展,可以有效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从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例如通过布置拓展实验任务的形式,转变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通过一些和生活相关联的趣味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酸与碳酸钙的反应”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家里的食醋去除水垢,通过这种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食醋中的酸可以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水垢的效果。其实验材料都来自于生活,但是学生可以从实验中感受到化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并非抽象难懂,而是存在于生活中,对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令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宽广,还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如此一来便打破了原有既定的课堂学习思维。
(四)灵活的实验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也设置了实验课堂,但是传统的实验课堂场所多在教室,条件允许则在实验室。虽然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好奇心较高,通过化学实验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灵活性相对较弱,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接受都相对较被动。因此,教师不妨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将课堂从教室中搬出来,如在户外进行实验教学等,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设置更新颖的实验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充满期待,从而增加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中,教师可以进行实际的灭火实验。选择天气良好、微风的天气,在户外空地设置不同种类的燃烧物,同时准备多种类灭火器,对不同灭火器的材料进行讲解后,选取一部分燃烧的可燃物,利用不同灭火器进行灭火,并让学生对灭火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最终选择每种燃料适合实用的灭火器。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发言,最后由教师对燃烧灭火等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准确告知每种燃料所适合使用的灭火器。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拓展,通过这种拓展在学生对知识点的原有理解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这种打破了原有教学空间限制的教学方式,可以完全转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同时新颖创新的实验手段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但能够提高原有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还能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补充。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但是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对学生加以引导。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无疑可以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探索的欲望。而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得到升华。但是,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我国仍旧处于完善阶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相信在未来趣味化学实验教学必然会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仕财.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12).。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八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一方面能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处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体验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已有能力得到提升,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课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前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习习惯,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和谐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而就目前来看,初中化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化学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加上化学本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等,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考试,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学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方面却一筹莫展,严重制约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
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整个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等情境。
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和亲切感,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
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十九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成为构成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门传统但不乏创新,时刻与时俱进的英语,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础语言知识的任务,还要向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在尝试和运用多样化学习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英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发展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重要。
一、创新的基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英语作业未完成为例,有的教师见学生课后作业未做,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语,有时甚至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未做的学生便认为老师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故未做者,也会因心理逆反而来个“破罐子破摔”。因此,只有诚心诚意地询问其未做的原因,分析这样做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并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时间,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激励,主要借助于面部表情,语言评价来实现的,其中语言评价可以说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机制。
二、创新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引导者。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怎样把兴趣融入英语学习中,这是对英语教师一个重要的考验。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课堂上引进英语教学游戏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训练活动中去。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性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富有竞争性,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气氛。例如“鹦鹉学舌”传话游戏比赛,就要看哪个小组传得又快又正确。还有如听辨游戏、听述描图游戏以及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等游戏,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十分有利。。课堂不是一个刻板的教学场所,而是学生心灵的天堂。孩子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不会对学习再有抵触情绪。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来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创新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年龄段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利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敢问、敢说,并敢于质疑在中国课堂上被视为权威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多去挖掘英语教材中能够质疑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有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因素。教师要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whereisourclassroom时,可以先设计学生熟悉的学校结构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来,去描述方位。通过描述地理位置,分组展开课堂小竞赛。通过图片与课堂活跃气氛的有机结合,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启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实用20篇)篇二十
2、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
3、实验教学课程少,学生缺乏动手和观察能力。
1、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完善实验设备和增加实验课程,弥补实验课程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那种教学策略来改善化学的教学质量,都是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中心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今年来,在新课标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化学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有许多问题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究,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引导和实际操作,加强对学生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