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一
喀什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尚有4个贫困县未摘帽、293个贫困村未出列、7.7万人未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夺取最后胜利的总攻令,我们倍增胜利信心、也深感责任之重。喀什的脱贫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绷紧弦加把劲、聚合力抓落实,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沉到一线参战督战。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指示,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督促未摘帽贫困县,倒排工期、靠实责任,采取超常规措施盯紧抓实各项任务;督促已脱贫县,较真碰硬整改问题,巩固脱贫成果。自治区党委安排8名省级领导干部督战未摘帽县,喀什地委安排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督战未出列贫困村,地直部门及县乡领导干部督战已出列贫困村、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督战领导干部集中下沉15天,入户走访、精准摸排、解决困难,组织在村党员干部成立5500余支春耕生产帮扶队、就业创业服务队,带领群众复工生产,坚决把延误的进度抢回来,把失去的收入补回来。
二、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生力军作用。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稳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扶贫干部不调整、不撤退,再充实、再加强。驻贫困村的1541个“访惠聚”工作队、9594名驻村干部,以及自治区和中央驻疆单位增派的711名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今年,以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贫困村为重点,再次从地县机关派出1465名骨干驻村增援,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工作。在最后的攻坚战中,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向最后阵地发起冲锋,帮助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三、加大对脱贫攻坚干部的培训力度。喀什乡村干部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双语能力欠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本领不强。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的要求,整合资源举办贫困乡镇、贫困村干部培训班,培训乡村干部8000余名,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近期,自治区、地、县三级联动,对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培训一遍;对能力偏弱的村干部开展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
据报道,20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违反抗击疫情规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武汉返京常姓男子未隔离末上报致其母亲感染并被通报;女子刘某隐瞒湖北居住史通过第三地进京,被警方通报;某市某家违规在疫情期间操办丧事,导致人员聚集被通报等等,让人为之担忧。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在如此困难的时刻放弃脱贫攻坚目标,唯有顽强克服困难,使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二者有序开展。当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的好转,我们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脱贫攻坚工作上,但并不意味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可以放松懈怠,相反,防止疫情的发生是我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环境,脱贫致富就无从说起。
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开展脱贫攻坚决胜战初期,我们应首先做好复工复产的充分准备: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让我们可以放心投入到工作中,充足的医疗防控物资让病毒无处可藏,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情绪应该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状态。其次,端正态度,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对贫困户“摘帽不摘责任”,防止“因疫致贫”和“返贫”现象出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我们的防疫政策和扶贫政策是否有效,做过了才知道,所以,我们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同时,应该结合我市的实际,理论结合实际是个技术活儿,不能生搬硬套,应该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脱贫攻坚工作,在规定期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发展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最后,明确本年度我市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先重后轻、先难后易”的问题导向,坚持执行扶贫的主要政策,坚持驻村工作正常开展,从贫困户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抓住机会想贫困人民所想,急贫困人民所急,坚决维护贫困户的根本利益。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
一是要号准“贫脉”。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是要摘掉“贫帽”。如果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没有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因此,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从而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切断“贫根”。开展扶贫攻坚,要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那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上,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建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带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为他们改变现状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三
20__年正值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却又遭受疫情“突袭”,脱贫攻坚增加了不小难度。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虽困难重重,但无需畏惧。我们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持“两手抓”,确保“两不误”,应允承诺,如期赴这场脱贫攻坚“胜利之约”。
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必胜信心。自脱贫攻坚战打响7年多来,在广大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贫困人口从2020__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__年底的551万人,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扶贫”的骄人成绩,更揭示了赢得脱贫攻坚胜利是必然。攻坚时刻,广大扶贫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自己鼓劲加油,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坚定必胜的信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锋劲头。虽然我们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这不意味着可以松松气。若是掉以轻心,出现“急刹车”,一些基础不够牢靠,根基尚不稳定的地方就极有可能出现返贫,导致前期的扶贫心血“功亏一篑”。脱贫攻坚就像是一场田径比赛,越是接近胜利、靠近终点,越要保持冲锋姿态,不放松、不懈怠。扶贫干部要继续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贯彻落实党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盯准薄弱环节,巩固脱贫成果,一鼓作气冲锋向前,直至赢得全面脱贫的胜利。
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深度,绝不能因时间紧迫,就急躁冒进。这就要求,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扶贫干部既要积极投身防控一线,又要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硬核作风真抓实干,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保证扶贫工作实,扶贫过程扎实,扶贫成效真实。这样的成绩才能经受住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20__年开篇,已历经坎坷,但在中华儿女奋斗与努力下,终将迎来美好。打赢“双战役”,势在必行!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四
“三候谷雨”固“脱贫根基”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碁山镇党委刘琦。
“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作为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有利于谷物生长。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攻坚期,各项民生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扶贫道路通到了大山深处,但我们仍应看到扶贫成果如同刚植入的幼木,根基尚浅,还需来一次“三候谷雨”来稳固根基。
一候萍始生,下好教育扶贫之雨,让希望的浮萍茁壮生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只有将教育扶贫的春雨撒进贫困地区,才能让希望的浮萍有生长空间。在开展教育扶贫时,要坚持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并行,线上线下并重的“双轨道”思路。一方面,我们在持续深耕义务教育的时候,还应主动发力,针对用人市场空缺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做到教育扶贫的长短结合。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线上教育首次扛起义务教育的“大梁”。线上教育不仅能做到无接触授课,更能让高质量教育资源做到全面共享。
二候鸣鸠拂其羽,下好文化扶贫之雨,蓄脱贫之力展理想之翅。“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文化事业,才能普遍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才能蓄脱贫之力展理想之翅。首先要劲吹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大农村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要借新时代文明实践东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从幼年到老年的全年龄段文化中心。在构建文化中心的基础上,还需组织文化扶贫演出、电影放映、农村读书会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挖掘保护特色文化,贫困地区往往是特色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要及时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和传统工艺。
三候戴胜降于桑,下好产业扶贫之雨,引来脱贫“金凤凰”。产业扶贫项目是推动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乡村振兴,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通道。一是要“筑巢”,做好项目建设规划,充分考虑项目地理位置和土地性质,聘请高技术团队分析项目发展前景,全程跟进项目建设进度,精准把握项目建设质量。二是要“引凤”,招商引资要早谋划,早招引,早落地;要切合村情,优中选优;选择最合适的企业入驻项目园区。三是要“增收”,要充分发挥项目企业的带头作用,及时拉动周边就业,主动打通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条,全面广泛地带动贫困户增收。
“谷雨生百谷”,春末的三候谷雨,是百谷生长的“及时雨”,也是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就让我们抓住春天的尾巴,下好脱贫攻坚的“三候谷雨”,在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三方面下足精准雨露,让脱贫成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全国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不断缩减,贫困村、贫困县纷纷摘帽,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号”不能停步,要继续扬帆起航,以实际行动为其保驾护航,直到最后成功抵岸。
深入理解政策,做好政策解析的“引航人”。党中央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惠民好政策,为了让这些惠民政策能发挥实际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广大干部要发挥带头左右,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将政策言辞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朴素语言,确保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要做到结对帮扶家庭情况了解深、理解准、掌握全,在帮扶过程中,对于群众出现的困难,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确保人民群众享受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紧跟政策“指挥棒”,做好政策落实的“掌舵人”。熟悉了解了政策还不够,还要狠抓贯彻落实,确保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继续绷紧弦、咬紧牙、加把劲,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把各项政策实施好,把各地优势发挥好,就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讲究科学方法、科学施策、有效应对,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问题、难题。
筑牢思想防线,做好脱贫攻坚号的“护航人”。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出现有些干部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扶贫专项资金等现象,同时还存在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了杜绝此类现象、问题的发生,广大干部要不断加强扶贫工作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主动作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感,紧迫感。以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时刻心中有民、忠诚于民,时刻心中有戒、忠诚于党,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六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这一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直指作风“病灶”,为各级干部锤炼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又遇到疫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难度更大。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更要加强作风建设。
在充分看到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容忽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时有发生。中央决策是好的,到了基层却变了味,为了应付考核,省里和市里暗访,给贫困户进行培训,教贫困户咋说,实事没有办几件,表格确填了不少。有些地方官员克扣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收入囊中,违背了国家的初衷,扶贫工作越走越远,背道而驰。这些无疑都是在败坏队伍作风,令广大群众对基层扶贫的党员干部丧失信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纪委要做好监管,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做好资金监管,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一线帮扶干部,应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做好调研,多干实事,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杜绝、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歪风,切实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新号令。
以初心立信心,任尔东西南北风。疫情狂风骤雨的时候,党和国家迎难而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红色堡垒固若金汤、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疫情这场“大考”,我们答得顽强且坚定。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行稳致远、继续前行的脚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誓言铮铮,初心不改。正因为今年只剩下300天,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绝对不松劲、不懈怠、不停顿,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定要举全国之力、全国之智,战旗猎猎,不胜不还。
又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变化时,响应号召,抓住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关注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品销售、帮扶工作等最易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工作上想办法、找出路。
以科技助奋斗,好风凭借力。目前,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科技扶贫有了更多的硬件支持。科技成果与地区自然资源、发展需求和群众诉求有机结合起来,应运而生的蔬菜大礼包按需投放对口地区、微信助力花农卖花、餐厅歇业时期的服务员转岗成为临时外送员、网上招聘会面试会、空中学生课堂,信息的交流、需求的交换,让虚拟世界的云产业蓬勃地发展在现实世界中。相比“送米”“撒钱”等简单直接的做法,科技扶贫不受地区限制、能更敏锐高效地利用大数据寻找脱贫的路子,精准施策、定向脱贫,产业、产品、技术有了去处,外界的需求尽快得到了满足,两相欢喜。科技扶贫,因为对知识的需求,也使得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空前提升。
而在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的阶段,线上线下宣传依然要发挥传达领袖指令,鼓舞士气的作用。只有获得民众理解和支持,民心所向,对标对表,统一步调,复工复产,才会在今年剩下的10个月里让奋斗之花越开越艳,既定目标不偏不倚,所有愿景一一实现,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七
近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章,认真学习了20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讲话前半篇提出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讲话后半篇总书记要求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全体同志,一定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一定要心怀忧患、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一定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事业。并提出四点殷切希望,贯穿在其中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本领智慧、作风精神令人教益多多、颇有启迪,其中有三句“大白话”,更是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入耳难忘、直入人心。
“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立场、一言一行,理想信念上站不住,关键时刻就会得“软骨病”,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埋下无穷祸根。一些干部的违法乱纪、锒铛入狱,根子就在于丢失了理想信念,丧失了共产党人的节操,导致理想信念的防线在外部的诱惑面前,一触即溃、溃不成军。与之相对的,另有一大批党员干部,他们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岁月静好”,一直在夙兴夜寐、勤勉工作,甘当“老黄牛”,甘为“铺路石”,成为共和国的脊梁。广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要善于汲取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特别要做好“四史”的学习,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自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另一方面,理想信念从来不是抽象的,对于每一名共产党人来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将伟大情感、远大志向和立足岗位、敬业精业的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在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始终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位高并不意味着能力就自然提高,权重并不意味着本领就自然增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灾等各种灾厄考验,愈是在这种极端困难情况下,愈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善于在变局中育新局,危机中育新机,善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愈是要咬紧牙关,再加一把劲、再鼓一口气,朝着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全面深化改革等目标稳步前进。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前人的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没有可以照单抓的路径可供选择,怎么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担当需要有真本领、硬功夫。党员干部随着职位的上升、职级的提高,并不必然伴随学识的精进、本领的增强。唯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之心,在同困难的斗争中不断长才干、强本领;唯有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勇于打破“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旧思路,奋力在栉风沐雨的实践之中,把自己打造成“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行家里手、通达之才,才能够翻越眼前的高山,跨过险峻的峡谷,闯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推进中,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无论是“顺耳话”还是“逆耳话”,都是群众情绪的释放、想法的表达,党员干部用不用心、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为民情,同样一件事,效果也会迥然不同。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查看、亲身体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交心,听听人民群众“掏心窝子的话”,准确把握当地民情、社情,就可以为制定政策、发布措施提供最为鲜活、最接地气、最符合实际的依据。反之,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走一走、转一转,想到身不到、身到心不到,脚不粘土、心不到位,再好的设想也难以获得“想要的”结果,更难以取得群众认可。当然,和群众面对面,或许会遇到一些一时难以解决之事,但我们更应当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解决群众闹心事、难心事、揪心事的志气,汇聚点点微光以成星河,不断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中把准脉、摸准情,绝不能只听顺耳好话不纳逆耳忠言,也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合己意则取、不合己意则弃”,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放宽人生视野,在扎根祖国大地、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真抓实干之中,我们终将不断摒弃“小我”私心私利,在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塑就“大我”的家国情、“无我”的为民情,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忠诚执着朴素的英雄人生!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八
“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一场春雪刚刚融化,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好谷村的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200多名来自周边村镇贫困家庭的群众正在忙着春播,水果蔬菜大棚正在加紧建设,两年来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使周边276户贫困户受益。
昭觉县是凉山州今年要“摘帽”的7个贫困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发起‘决战’的动员令,既是鞭策也是鼓舞。目前全县正着力推进最后55个贫困村、3.3万名贫困人口的脱贫,对每项工作都确定了时间表,倒排工期,一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昭觉县常务副县长范洪春说。
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剩余任务依然艰巨,要啃下硬中之硬、攻克坚中之坚,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缺土、缺水,石山面积占90%左右,人均耕地不足0.8亩。“石头缝里种粮食”“千山万弄行路难,云梯架在绝壁上”曾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真实写照。4年多来,当地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等一批富民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累计减贫8.71万人,贫困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化县是广西8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目前还有1.7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有丝毫懈怠。”县扶贫办主任韦立诚说,“我们将对照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下大力气,全力攻克极度贫困堡垒,以最硬的作风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新疆和田地委委员艾尼瓦尔·吐尔逊感到重任在肩。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和田地区将持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依托扶贫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和田地区剩余的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83万户、7.69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艾尼瓦尔·吐尔逊说。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大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廖百川在工作手册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越到紧要关头,越要集中精力撸起袖子干,脱贫攻坚一天也等不得。”廖百川一大早就带着几户贫困群众来到村庄的蔬菜基地。
酒精消毒、分批上工……贫困户忙生产,扶贫干部帮着跑销路,在防疫措施到位的基础上,村庄的蔬菜基地仍旧运转得热闹。“今年有疫情的挑战,但我们更有决胜脱贫的信心,绝不让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廖百川说。
收官之战既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又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脱贫群众抵御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疫情防控和帮扶生产都不能放松。”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向东说,“今年村里水稻产业发展上了台阶,桃、梨等特色经果也是丰收在望,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对今年巩固脱贫成果有信心。”
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关键。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脱贫户曹部荣去年种了30多亩马铃薯,光这部分纯收入就有6万余元。“以前,一家人靠种地勉强糊口。后来在政府项目和到户政策支持下,我们参与了种薯繁育,品种好不愁卖,收入也多了起来,生活越过越红火。”曹部荣说。
截至去年末,在固原市像曹部荣这样依靠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养蜂等特色产业脱贫的脱贫户已达6.8万户。“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坚定了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决心,要确保今年贫困户和边缘户有1至2个增收致富产业,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更多地用于保障贫困户稳定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上。”固原市扶贫办副主任张杰表示。
脱贫致富终究要通过贫困群众辛勤劳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这两天40岁的苗金财正忙着进货、备料,他在广州市花都区的拉面店打算近日开门营业。离开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西滩村之前,全家一年到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拉面店一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海东市是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海东市扶贫开发局局长何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方向更明、干劲更足。我们要咬定目标、坚持不懈,进一步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_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做出部署,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会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二、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
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驻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代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
三、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
脱贫攻坚要善用“望闻问切”精准“把脉”
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吕永祥。
今年仅剩下9个多月时间,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承诺如金,战鼓催人,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一线扶贫干部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善于从中医里吸取精神营养,用“望闻问切”之功,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要善于用眼去“望”,观察民情。中医里的“望”,就是通过看一个人整体气况,得出一个总体的判断。一线扶贫干部要在“望”上下功夫,首先是腿脚要勤,要把每一处每一户走到,走到哪里“望”到哪里思考到哪里。要“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是否明显,扶贫道路是否通畅,产业发展靠的是什么,村容村貌是否整洁,群众精神面貌好不好。要“望”群众吃得好不好,住得宽不宽敞、安不安全,消费水平怎么样,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还要“望”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未脱贫或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只有把民情“望”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要善于用耳去“闻”,倾听民声。中医里的“闻”,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一线扶贫干部在“闻”的过程中,要把身子投入,把情感融入,要一沉到底深入家家户户,发自内心地与群众建立感情,群众才会向你“掏心窝子”,愿意说真话敢于说真话,那种“蜻蜓点水”式地浮在表面,或高高在上不愿与群众一起“趟泥水”的干部,是什么也“闻”不到的。要多与党员和群众拉家常,通过多“闻”,搞清楚群众在想些什么,在关心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发展思路和想法。
要善于用嘴去“问”,了解民意。中医里的“问”,是通过仔细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及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一线扶贫干部要通过“问”,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构成、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情况,了解他们家庭资源、收支状况和发展条件,判断他们的发展意向和愿望。要通过“问”,了解群众对扶贫项目及扶贫资金使用的满意度,听取群众真实的意见建议,查找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要通过“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各种方式问计于民,共同寻找解决贫困难题和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要善于用心去“切”,把准民忧。中医里的“切”,是用手摸脉象、用心分析判断。按经络学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贫困群众的“堵点”就是“痛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扶贫干部要通过“把脉”的过程,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寻求对策,对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确保判断“切”中要害;要把扶贫政策用实用活,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方法“切”合实际;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工作思路,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更好地带领困难群众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小,栽上“摇钱树”,端上“金饭碗”,彻底去“穷根”,永远摘“穷帽”。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一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3年后再次来到山西考察,喜讯传来,全省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谱写山西新篇章,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当前,20__年还剩下不足8个月时间,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从秦巴山区到太行深处,总书记不断按下脱贫攻坚的“快进键”,用无声的行动激励各级干部:战鼓催征,时不我待。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盯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真抓实干、接续奋斗,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厚植情怀,唱响文化自信“好声音”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总书记用实地踏访启迪国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正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黄金年代,我们要不仅要深入挖掘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唱响文化自信“好声音”。
勠力同心,吹响转型发展“集结号”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总书记殷切嘱托,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充满力量,各级党员干部要在谋篇布局确定转型思路上主动作为,发扬“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时代精神,肩负起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划产业,找准转型路径。坚持结果导向,打通各类堵点和痛点,带头营造人人关心项目、服务项目、支持项目的浓厚氛围,为转型发展交出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久久为功,奏响生态保护“进行曲”
从甘肃祁连山下的山丹马场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长江沿岸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汾河岸边……祖国的山山水水,都装在总书记心中,生态保护是总书记核心关切之一。总书记用情真意切的话语告诉大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二
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统筹计划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三
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同村民坐在炕沿上拉家常。
“炕”是承载中国北方群众衣食住行的生活原件。从东北到关中,在城市以外,土炕用它的厚实与炙热散漫着乡村的烟火。
从同群众一起坐在炕上“唠嗑”的镜头里读懂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炕头话家常、问冷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解锁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山西岢岚县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家,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炕沿上,招呼老两口在自己身旁坐下,对他们说,“来,咱们拉拉话。”从种地、旱情到打工,习近平都细致询问,关切一家人最重要的生计。同群众一起坐在炕上“唠嗑”的镜头,还出现在内蒙古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宁夏杨岭村村民马克俊家、甘肃元古堆村马岗家……在“唠嗑”的点滴细节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党中央的牵挂送到了乡亲们心里,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了自己心里,把“炕”上唠的大事小事转化为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从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乡亲们的炕头里读懂总书记的人民情怀。20__年,在河北张北县小二台镇的贫困村德胜村里,看到群众徐万家烧的炕,习近平总书记特意用手摸了摸,试试暖不暖。在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他们住的抗震安居富民房,俯身摸了摸起居室炕上的地毯,特地问了一句,家里的炕热不热。总书记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乡亲们的炕头来感知群众生活的冷暖。从20__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甘肃、内蒙古、陕西、江西、河北、四川、北京、云南等地调研,深入到群众当中,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心系人民的思想,从一举一动、一问一答中更能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人民情怀。
从炕上那最通俗、最朴实的群众语言里读懂总书记的人民情怀。20__年,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村民问:“会不会盘腿?”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我会,试试嘛,盘腿是没问题。”“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心里装着人民,才会走到人民中间;对人民有感情,才会说人民说的话,做人民想做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善用“群众语言”,在每一次的考察中,都会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话。习近平总书记用最通俗、最朴实、最真实的语言与群众交流,看似平实简单,实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之情。
一方炕头,散发着感动人心的温暖,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四
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小小的黄花,在风中摇曳着,大片大片,望不到边的黄澄澄,也有着望不到边的希望与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山西考察,走进这片黄花地,看到这里的生机勃勃,高兴地指出,黄花也能做成大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黄花菜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忘忧草”,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那里的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忘掉忧愁,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黄花摇摆,摇出百姓新希望。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这是大自然的馈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希望。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一声扶贫号角吹响,如何发展黄花产业,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是云州党员干部心之所系。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域特色不尽相同,脱贫要杜绝大水漫灌,讲究的是精准滴灌,要滴到百姓的心坎中,彻彻底底地拔掉穷根。党员干部决不能随意拍脑袋想问题,舍近求远找方法。脱贫攻坚,就是要瞄准目标,立足资源禀赋,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抓住地域特色,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道路,做好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大文章。
黄花绚烂,映出百姓满脸笑。找到出路,就要为百姓铺好路子。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交通不便、技术滞后、没有销路等诸多困境。政策补贴就是要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良策。路不通,我们就修路;水不畅,我们就通水;技术落后,我们就找人才……脱贫攻坚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绝对不能找借口推脱,不能让那绚丽的“黄花”枯萎,不能让致富的道路堵塞。只有政策到位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只有百姓笑了,祖国才能更加美好。
黄花飘香,“扶”出百姓好生活。产业兴,则脱贫可期。小黄花,大产业。做好黄花产业,必将带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培育农家乐、生态园,打造观景农业,发展地方旅游产业等一系列联动式发展使扶贫方式多样化、扶贫成果规模化。一阵阵黄花香味扑鼻,一片片美景让人流连,一个接着一个的产业不断兴起,一户又一户的贫困人家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大好的前景,让人为之振奋,为之拼搏。
随着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不断逼近,扶贫工作进入了冲锋的时刻,我们要撸起袖子,奋勇向前,让黄花依旧芬芳,待到“黄花”烂漫时,百姓仍在丛中笑!
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五
20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在这个攻坚时刻弄虚作假,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但前期的努力会白费,甚至还会导致“攻坚战”失败。因此,“战贫”首先要治虚,“督战”必须先打假。
一、要充分认清治虚打假与脱贫攻坚的关系,辩证看待挂牌督战中“督”和“战”的关系,“战”就是要通过纯正过硬作风践行实干行动,“督”就是要用扎实有效手段提高攻坚成效。有“督”有“战”,“督”“战”结合方能形成取得实效。
二、要端正“督”的动机,坚持问题导向,想清楚督什么、怎么督。动机纯正,工作方向才不会“跑偏”,动机不纯,势必给弄虚作假提供滋生的土壤。如果把“督”的心思花在“督”上便会形成新的形式主义,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拦路虎”。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个目标“对症下药”。一方面想清楚“督”什么,不能按照“规定路线”看一看、走一走就行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重点对扶贫领域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华而不实的工作进行督查,对帮扶工作“办法不多”“帮扶不力”“底数不清”现象进行整治。另一方面想清楚“怎么督”,脱贫攻坚实不实,老百姓的收入和“满意度”是两个“硬杠杠”,“督”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要在“精准”上下功夫,采取“双向检验”的方式进行督导,到现场看一看“两不愁、三保障”,掐掉“等、歇、停”的消极思想苗头,切实用事实、数据说话,确保“督”出成效。
三、要严格“战”的标准,坚持结果导向,弄明白战什么、怎么战。“小康”标准既是战“贫”胜利的标准,这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断总结,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样板”,带动多地区战“贫”取得实效。要坚持结果导向,达不到“小康”标准一切工作都是“0”,目前战“贫”还未“全面胜利”。一方面弄明白“战”什么,要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从难从严加强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的集中攻坚,克服新冠肺炎带来的不良影响,兜底保障防止返贫,啃下最后这块“硬骨头”。另一方面弄明白怎么“战”。要聚焦“精准扶贫”,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方案,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内容,不因客观因素改变主观意愿,不因难度增大降低动力信心。敢于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战”的过硬作风,在工作中叫响“宁可‘干’及格,不要‘水’优秀”,确保“战”出成果。
四、要坚持“督”“战”结合,形成实干氛围,确保效果最大化。合理的“督”是为了坚强的“战”,科学的“战”为优质的“督”提供方式方法。“督”“战”结合才能持续为“脱贫攻坚战”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多琢磨、多钻研、多总结,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挂出作战图,排出进度表,着力抓好督战工作,在减少贫困县、贫困人口同时,做好防止反弹的工作,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克服疫情影响,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在“督”的作用下认真反省总结在“战”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症结所在,进一步提升“战”法。还要立足本职岗位用好“科学+实干”的“战法”,对“战”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督”做,到“督”“战”结合,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合回路”,把“督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勠力同心实现“百年梦”,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