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以优秀的作品为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提升写作水平。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一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执行不力;信贷风险高,不良贷款问题严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因此,为确保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亟需完善基本制度,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着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全面提高信贷队伍的综合素质。
1、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执行不力。
从规范的角度来讲,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虽多,但大都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农村信用社虽设有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三会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制约,这很容易导致内控制度松驰,从而使风险隐患加大,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三违”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在内控制度执行上,制定的内控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在会计出纳操作岗上,对业务印章、重要空白凭证及临柜人数等都有严格的管理控制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信贷工作中,审贷分离、贷款三查制度是重要的安全措施,但由于某些领导的私下融通或信贷员的营私而没有得到执行。
2、信贷风险高,不良贷款问题严重。
信贷风险一般是指信贷资产在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性风险和价格风险等。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贷管理的粗放,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另外,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户,资金的用途主要是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而农业存在生产周期较长、自然风险大等不利因素,一旦贷款对象的农业生产不能正常运营,诸如发生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农村信用社就有可能面临极大的贷款风险。此外,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法律意识相对欠缺,贷款担保诚信度较低,也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回收上存在很大困难。
与国有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农村信用社在人员素质培养方面,注重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而忽视人格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岗位培训制度不健全、岗位轮换制度没有得到普遍推行等,这势必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管理的质量,制约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1、完善基本制度,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现有的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定一套适应信合事业发展、能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具体要求是:
首先,制定《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建立能统领信贷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为各项具体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一整套全面、规范、实用性强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对信贷业务的每个环节都作出具体规定,使信贷业务规范化、标准化。第三,制定贷后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贷后管理的部门职责,对贷后检查的各方面内容做出具体规定,规范展期和转贷行为,使贷后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第四,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重点解决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令不止的现象,把员工的行为真正纳入到制度的轨道,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2、着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不良贷款现象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着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是重中之重。
首先,完善担保抵押制度,降低不良贷款。实行贷款担保抵押,是降低贷款风险的有效方法。农村信用社应少减少信用放贷,提高抵押、担保贷款比重。对抵押贷款,要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管理,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尤其在办理财产抵押手续中,应认真核实抵押物的所有权及变现能力,依法签定抵押合同,减少企业风险损失对其贷款债权产生的风险。另外,信用社在提供担保贷款时,要重视担保公司的风险。由于目前国家对于担保公司的管理比较混乱,多头管理,担保公司良莠不齐,因此,信用社一定要对担保公司进行充分了解,否则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其次,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和责任追究。对新增的不良贷款,信贷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情况反映给风险管理部门,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按责任进行认定。同时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新老划断,采取责任清收,逐步化解和盘活不良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3、全面提高信贷队伍的综合素质。
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关系到信合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根据目前的现实状况,提高信贷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提高信贷人员的准入门槛。在面向社会招聘和引进管理型和专业性人才,充实信贷队伍的同时,要坚持“结合实际、量才录用、流动管理、严格要求”的标准来选拔、管理信贷人员。第二,强化对信贷人员的系统性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全员培训,通过在岗培训,引导信贷人员学制度、学业务、学政策、学法律,提高信贷人员的政策观念、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培养,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选派业务骨干重点培养。鼓励信贷人员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或资格考试,对未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限期取得。第三,建立信贷人员等级化管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信贷人员实行工效、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广大信贷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二
信用社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体,在农村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保障作用,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但受各项因素影响,新时期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各类风险,严重影响了其经济安全。为此,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就新时代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新时代农村信用社风险类型的详细介绍,探究了信用社风险的成因以及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新时代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
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小额贷款为主,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农户方面的风险、市场方面的风险和内部管理的风险。而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主要成因包括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市场失灵、经营范围狭窄等。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策略,不断降低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研究新时代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防范风险,而且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意义深刻。
1.1贷款农户方面的风险。
新时代农村信用社贷款过程中必须面临贷款农户所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讲,农村地区的小额贷款发展速度较快,然而,小额贷款的发展考验了农户的信用风险。而农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有些农户在获得信用社贷款之后将贷款用于生产,而没有及时还款,导致农业银行信贷人压力过大,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另外,农户将贷款用于生产投入之后,没有收回成本,导致无法还贷,进而引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
1.2外部市场方面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市场风险。例如,小额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而农户受农产品市场影响较大,会导致农村信用社贷款也受到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农产品滞销会导致农民增产而不增收,最后农民职能减价赔钱卖掉农产品,导致农业生产损失巨大,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并且,农村信用社贷款具有很高的风险,小额贷款大多没有质押和抵押,而是采取联保的方式,很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另外,小额贷款的期限较短,而利率变动较大,利率变动也会给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带来一定风险。
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其中,动态风险主要指由于社会活动而引发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静态风险主角要指由于自然力变动而引发的信用社风险。从静态风险方面来讲,农村信用社贷款受内部因素影响较大,小额贷款管理不完善会引发小额贷款风险。并且,有些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对风险进行系统化和制度化管理,导致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缺乏规范性,管理风险出现进一步提升,进而冲击小额贷款的安全。另外,农村信用社员工存在着认知不足和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有些员工甚至出现违规贷款的现象,导致贷款风险。
2.1农户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
从风险类型方面来讲,农户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是造成农村信用社外部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而从管理方面来讲,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工作不完善是造成贷款农户法制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从农户方面来讲,大多数农户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认知水平不高,诚信意识薄弱,缺乏对贷款政策、金融知识的了解,很容易在贷款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2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农业生产具有脆弱性的特征,而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以农业生产贷款为主。并且,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农户在贷款资金使用上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例如,病虫害、干旱、台风等都会影响农业收入,甚至有些农民的投资得不到回报,导致农户无法还款。另外,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以半年或一个季度的贷款为期,而这一期限与农作物生成周期相违背,农民在农作物收成之前其投入成本得不到回报,没有能力还款。
2.3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重要机构,承担着农村地区的资金提供任务。在三农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不断扩大小额贷款的规模,小额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导力量。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持严重不足,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分担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农村地区的大部分金融风险,而这些风险正是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
2.4贷款利率机制失灵。
我国为了降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制定了利率定价机制。然而,在利率定价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对贷款风险的降低作用,有些农村地区的贷款利率机制失灵,导致较大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另外,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较少,社会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渠道十分狭窄,因而导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机制失灵,增加了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难度。
2.5经营范围狭窄。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经营范围十分狭窄,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农业生产的风险抵抗能力较差,很容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并且,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很难对农业生产进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贷款会面临严重的还款问题,贷款风险较大。
3.1不良贷款比重较大。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这是因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户,而农户将贷款用户农业生产的时候会面临农业生产风险。如果农业收入较低或者没有农业收入会导致农户无法还款,进而引发农村信用社风险。另外,有些农户缺乏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在贷款之后故意不还款,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
3.2缺乏风险缓释措施。
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没有采取担保措施,贷款资金的回收完全依靠贷款人的诚实信用和贷款人的生产经营。而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本息无法回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只能违约,而农村信用社却没有办法强制农户还款。另外,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缺乏风险缓释措施,农村信用社贷款完全处于风险之中,风险较大。
3.3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信贷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较大。具体来讲,有些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之前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而是简单手机农户的信息,导致农户出现借冒名贷款的现象。并且,有些农村信用社的贷后管理不到位,没有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生产经营、资金使用、信用风险等情况进行动态收集,不利于贷款风险的预防。另外,农村信用社产品期限设置不够合理,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导致农户没有还款能力,增大了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
3.4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甚至存在着违规操作和失误操作,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具体来讲,有些农村信用社员工缺乏经济财会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市场化、全球化、多元化的竞争,业务能力较低,业务服务质量较差。另外,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专业的、高素质农村信用社专业人员的引进,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撑。
3.5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信用社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有些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无法及时为客户提供在线信贷服务,农村信用社信息化服务功能不健全,难以满足农户的便捷化、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的发展。另外,网络在线贷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面临着网络安全风险,威胁着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性。
4.1外部管理策略。
4.1.1完善监管政策。针对农村信用社风险,我国应积极完善农村信用社监管政策,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并且,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与一般商业贷款不同,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应针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和农村兼容市场建立具有实用性的监管框架。并且,政府监管部门应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农业贷款的风险和农业生产周期,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框架,使农村信用社风险监管与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相符合。4.1.2优化组织结构。组织架构直接影响着农村信用社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配置,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放松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具体来讲,我国应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主体,确保农村信用社组织架构的自主权,让农村信用社能够自负盈亏、独立经营。
4.2内部管理策略。
4.2.1优化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应积极优化内部管理制度,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提供制度支持。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新时代贷款风险和农户贷款特征入手制定针对性的制度和政策,及时修订已经过时的制度,对有明显漏洞的制度规定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制度,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机制,降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可能性。4.2.2提高员工素质。农村信用社应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为此,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引入高素质、专业财会人员,加强专业财会人员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指导,进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业务水平。并且,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深化员工对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确保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合法规范操作,进而降低农村信用社风险。
[1]俞滨,郭延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地抵押市场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浙江的微观证据[j].浙江金融,2018(4).
[2]刘红梅,刘英军,来俊斌.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4(5).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三
赊销是现阶段企业经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信用交易方式,是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虽然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赊销还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如果不及时的加强信用管理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赊销风险。通过信用管理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有效的提升客户质量降低赊销的风险因素,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用管理是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并结合信用风险控制的一种专门的管理模式。信用管理主要包括:征信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账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进行市场开拓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赊销中经常会用到信用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降低赊销风险,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赊销。
赊销是现阶段企业常用的一种销售手段,也就是俗称信用销售,将信用作为基础,继续接下来的销售活动,是企业增加竞争力方式的一种。赊销的情况,企业和客户签订购销合同,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并根据合同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定期付款或者分期付款的形式对货物进行付款。赊销签订后就会使企业成为债权人,客户成为债务人。
但在实际的赊销过程中,如果出现信用风险,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时,信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加强信用管理降低赊销带来的风险,确保风险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信用管理减少赊销风险的意义。
赊销是企业增加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赊销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甚至会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信用管理是减少赊销风险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客户质量,通过加强对客户的相关评估活动,择取最为优质的客户群,从而确保企业赊销的快速债款回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或消除赊销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赊销风险的现状。
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采取赊销的手段,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但在实际的赊销中往往会出现赊销拖欠、预付款拖欠等风险存在。
客户的经营状况不确定、存在欺诈等都是造成赊销风险的`原因,如: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佳,出现财务危机,不能及时的对赊销进行付款,导致企业的利益受损。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信用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都是导致赊销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法律约束力不够强,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治机制和制约机制,直接导致赊销风险的产生。
(一)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监督体系。
完善的信用管理、监督体系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缺乏完整的信用管理、监督体系。没有对客户信息进行整理,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客户信用信息档案,缺少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的调查和评估,这就使得企业赊销存在风险。信用部门对赊销的决策程序过于简单、缺乏相关赊销流程;财务部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足;销售部门对赊销风险的忽视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缺乏有效的控制风险手段。
良好的风险控制手段,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减少赊销风险的中的重要途径。但在企业的实际信用管理中,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例如: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状况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性;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和评估不够科学和及时;对于赊销账款拖欠的客户缺乏有效的追讨手段,必然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造成企业在客户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一旦客户出现信用风险,必然会造成赊销的债款难以追讨,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损失,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信用管理减少赊销风险的措施。
(一)树立法制观念,强化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在进行赊销的同时,需要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加强信用管理,提高赊销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降低赊销风险,站在法律的角度寻求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经营,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将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确定外界环境对赊销的影响,并利用好法律的效益将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强化和客户之间的合同管理,在进行赊销时,需要和客户签订赊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确保相关条款的清晰,对客户出现拖欠债款的情况进行明确说明。客户违法合同,企业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避客户信用情况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监督体系。
完善的信用管理、监督体系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赊销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信用管理的部门的建设,并赋予信用管理部门相关的职能。由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价,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明确分析,对货款的回收进行动态监督,强化信用管理降低赊销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真实的客户数据信息是加强信用管理降低赊销风险的重要措施。完善的客户信息资源系统主要包含:客户档案建立、客户信用信息收集、客户信用状况评估。客户的信息档案建立需要将客户的基本资料历史信用情况,赊销合同、以往的交易情况等都进行相关的记录,并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收集客户信用信息。主要关系到客户的信用状况,首先需要对客户的可靠度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确定客户是不是正常经营,企业是否具有相关担保,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状况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
客户的可信度,在进行客户可信度信息的收集过程需要对客户的市场口碑社会评价等相关进行收集,还要对客户的管理水平,负债率等相关进行收集。对客户的以往交易记录进行收集确保客户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评价体系针对客户的信息情况对客户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客户的信用状况评估,为企业赊销提供相关基础。
(三)采取适宜控制风险手段,规范赊销流程。
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手段,运用多种客户信用情况评估手段,确保评估的时效性,促进赊销风险降低。还要规范赊销流程,完善企业赊销决策过程,规范赊销流程,细化赊销的全过程,并由信用管理部门对赊销全过程进行相关监督工作。同时,对于一些收账困难可以运用相关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收账企业进行货款回收,从而降低企业的赊销风险。
四、结束语。
现阶段赊销是企业增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赊销风险一直存在,企业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减少赊销风险的存在,形成完善的客户信用档案。为企业赊销提供保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谢彦。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
[4]闫敏。防范企业信用风险加强信用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5]刘澄。信用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四
目前,我国根据基本国情设计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能够有力的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能够真实保护中小储户的合法利益。但是,在各个银行机构体系中,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属于中小金融机构,在承担大额保费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压力,比较容易产生各种风险因素。因此,在当前背景下,认真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并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模式,这对促进存款保险制度的贯彻和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最新的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5月起开始实施,它的具体内容是指:银行根据各类存款余额的比例要向特定的保险公司缴纳相应的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相比,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存款保险范围比较广泛。新的存款保险范围包括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被保险的存款不仅有人民币存款,而且也包括外币存款,因此,保险的范围比较广泛;二是最高限额保障水平比较高。新的存款实行最高偿付限额是50万元人民币,存款人可以享受到较高的保障水平;三是参保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新的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明确要求,凡是属于参保范围内的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参加存款保险。目前,我国建立并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能减少国家的财政风险和各种负担,而且这对完善我国创新的市场机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早的存款保险制度开始于美国,当时,美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为了重新树立起社会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从而考虑到从最大程度上保护存款人的切身利益的角度而制定的。这一制度的出台极大的促进了当地中小银行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改变了银行金融机构传统的经营模式,打破了旧有的金融体系,并促进了银行业的新发展。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不得不加快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从长期来看,新制度的确立能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从目前来讲,新制度的确立给我国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新制度的实施给我国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危机及挑战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新制度的实施造成原有客户资源的流失。由于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先天资本不足、资金实力不强以及不良贷款率较高等现状,而新制度的实施,要求其赔付限额的规定,这容易造成银行成本的上升,很多中小企业和比较富裕的农民就会将存款转向大中型商业银行,从而造成一些客户资源的流失;二是新制度的建立限制了农村信用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虽然,新制度的规定能提高中小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但是,由于保险费用的高低是由存款规模所决定的,因此,存款成本的提高限制了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目前,在国内外金融体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信用社要时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改革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积极调整管理模式,提高思想认识,不断优化存款结构,才能提高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最终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提高中小银行的思想认识。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果农村信用社不能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主动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很有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到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然性,更要认识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能更好的保护人们的存款权益,而且能帮助中小银行深入改革,改变经营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提高银行的综合实力,这对建立农村信用社新时期的利益分配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不断优化存款结构,拓宽存款渠道。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存款人的利益,这让存款人看到了新的机遇。因此,农村信用社要不断优化存款结构,拓宽存款渠道,才能更加稳固农村市场,促进存款的稳步增长和银行的发展:一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抓住存款人的不同特点,更要实行延伸服务,用最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把最新的银行政策和规定传递给客户,并进一步做好新农合、新农保等国家最新惠农资金的发放事项,在积极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同时,努力提高人们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度和社会认知度;二是不断优化银行的存款结构。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各种新的业务,改善和优化存款结构,例如,可以通过不断增加对公存款的比重、挖掘批发性存款等方式来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和压力;三是要积极组织全体员工主动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区深度挖掘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积极开发新客户,向新老客户及时传达银行的最新政策和动态。
存款保险制度不仅能完善银行的经营体系,更能促进银行的优胜劣汰。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新制度的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大,因此,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能力,农村信用社应该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来化解经营中的风险,不断提升银行的监管等级,才能争取享受到和大中型银行相同的存款保险费率,主要有以下实施对策:一是加强对银行内资本的流动性管理,有效配置负债结构及资产结构,及时防范各种流动性风险;二是建立并完善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确保资本的充足;三是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有效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以此来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五
1.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解决其偿债能力的关键。消费者偿债能力主要是消费者的个人财产。当消费者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贷款人将行使抵押权,拍卖财产,偿还债务。个人财产越多,吸收风险的能力越强,对贷款人的保护程度越高。
2.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的居民群体。居民收入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受制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受制于特定的收入分配制度。只有中等收入的居民群体不断扩大,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才有基础。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消费者的不确定性预期。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信贷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节约每个人的保障性消费开支,增加用于一般性消费的开支;另一方面可以解除消费者参加消费信贷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登记制度是开展个人信用活动的基础。在国外,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或私人企业主发放个人贷款之前,都需要向有关机构查询该贷款者的资信情况,而提供这类服务的机构往往是专业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构。
2.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资信评估制度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个人信用监管制度。在个人信用体系中,应有一个监测机制,通过它,很快就可以查出居民的信用状况,当居民出现信用污点时,不仅在银行的监控机制上会对其做出反映,而且在个人信用记录方面也会有负面评价。这种负面评价对其入学、择业、提薪、升迁及使用信用消费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信用监督和维护机制会使人像爱惜自己的财富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全面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完备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是发展消费信贷的基本保证,我国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大对失信的法律惩罚力度。在当今社会完善公正的.法律制度不但能保障社会的公平,而且还能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所以,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于守信。2.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有赖于对消费者个人进行征信,并将大量处理过的个人信用数据加以公开和传播,因而必然涉及到消费者个人隐私权问题。消费者合法的信用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信贷的需求。
2.担保。担保是另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化风险转移机制。在消费者不能按期偿还其债务时,担保人将承担其偿债义务,降低了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
3.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的融资工具。通过推行个人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而有效地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众多的风险投资者,使信用风险在总量上得到控制。
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健全的法律规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周密完备的信用体系和适应个人消费信贷的商业保险制度等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够成熟,但速度快,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变量。相信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规避风险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六
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框架下,其内控建设、人员素质及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均存在掣肘因素,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识别、控制、防范风险,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化,往往被认为简单而疏于管理。随着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信用社正处于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道德风险不断加大,使得操作风险日益突出,内部案件频发。
(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而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既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过程。因此.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民主管理不到位、激励不兼容和信息双向传播不对称等弊端。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的不完善或缺位关乎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和有序运作,制度设计风险也就隐现于此。
(三)流动性风险。受农村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土地政策趋紧及物价上涨刺激消费、民间借贷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资金来源不足。由于相对缺乏低成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感到头寸紧张,存贷比居高不下,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从资产结构上来看,因政府财力不够,农信社通过改革仍然无法清偿历史包袱.资产质量仍不理想,信贷资产结构仍不合理。
(四)利益抉择风险。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村信用社自身要生存发展的多元目标冲突.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和市场定位难以把握。而其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当地方政府干预目标与信用社内部效益、规避风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信用社的决策层就面临着利益抉择的风险。
(一)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难以彻底理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难落实,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管理方法的错位.形成一定的经营风险。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革在发展、完善的同时,也成为经营风险的积累过程。当前新一轮信贷资产风险的聚集,除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外,管理体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二是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部分管理人员翅:存在严重的重经营、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牺牲内控为代价,拓展业务经营领域的倾向,面对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缺乏应对和防范措施。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制度落实难到位。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不力,内部审计监察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事前、事中监督。无法达到内部控制制衡的目的。
(四)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儿乎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对不同苣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乏一个独立有效的综合协调管理部门。这种管理职责分散的做法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一)理顺管理体制,增强行业自律。现阶段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科学规范的自身行业管理体系,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权责利关系。进步明确农信社的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三会”制度。根据章程的普遍性结合各自农村信用社的具体实际,制订和细化“三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职责权限.真正发挥“三会”的实际作用;进一步降低制度执行成本.努力形成高效务实、相互制衡的管理决策层面.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效益提高、风险控制”三大目标,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系统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二)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基础,是进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安全依据。资本作为抵补风险损失的最后手段,对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强化资本约束和资本监管。努力提高资本充足率。在建立健全资本补充机制的同时.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组合,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控制和管理。
(三)完善内控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严格职业操守,规范业务行为。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要求,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
(四)改革内审监督体制,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控制的再控制。必须改革现有的内审体制,强化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一是建立起内审委员会应向理事会直接负责和报告工作制度。内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和向下派驻审计员的体系。确保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转变内审方式。从以事后监督检查转变为与事前、事中预防性监督检查并重相结合:从以现场审计为主转变为非现场审计相结合:从以合规性审计转变为与风险防范性审计并重;从以单纯的经济惩处为教育与行政惩处并重。三是转变内审手段,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到向运用计算机和其他先进工具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四是建立内部审计联动机制,理顺内审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增强风险防范的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控制道德风险。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管理好了人,就管理了风险。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联社、基层社的管理体制,点多面广,战线较长,信息传递容易衰减,不管理人,就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风险。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培育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现代管理人才队伍,尽快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信合企业文化以激励和扶植人才。进一步把好进人用人关.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构筑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七
中小型企业还可以采取财务管理策略,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中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比较适用的财务管理策略就是调整资产负债的结构。它可以根据汇率的变化将资产负债的结构进行调整,在企业总收益不改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低风险。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要使外币资产与负债在数额上保持平衡,以便减小受险头寸。如果外币是贬值的,应通过调整侧率使外币负债尽量减少到外币资产的水平。反之相反。不过这种方法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做到,只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因此,企业常用各种金融工具来构造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现金流,使之能很好地消除外汇风险。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八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是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由于财务状况存在各类不确定性,因此每家企业都有难以达到预期财务成果和经营目标的可能,甚至还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财务预警机制的关键因素是数据,通多对财务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凭借对历史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结合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漏洞,从而对危机进行预警,实现事前管理,让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意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事前管理和防范,尽可能化解风险,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在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1.将预警管理目标明确化。
企业实施预警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已有的实践经验表明,唯有明确的财务预警管理目标才能够指引企业管理者去实施防范措施,从而收获更为丰厚的业绩回报,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同高利润率也有着正相关关系。财务预警目标的设定是一个全方位、全流程的系统化工作,可以将总目标拆分为各个子系统的分目标。通常来说,财务预警总目标可以考虑设定为通过科学、全面的财务预警机制来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帮助企业远离危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分目标主要是为子系统服务的,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各个子系统的特点,设计一整套财务指标体系,以便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通过对总目标和分目标的整合,可以在各个子系统之间找到一个标准体系,检验控制结果,以便了解预警系统是否贴近财务预警管理目标,从而真正达到控制目的'。
2.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
完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考虑行业、内外部环境、战略、愿景等因素,才能形成能够切实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财务预警模型,也只有这样的财务预警模型才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较为有效和精确的评价。目前,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因此,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基础,不断调整和完善,及时更新指标体系,以便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客观需求,保持较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定量指标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运营效果、投资风险、债务状况、现金流量、盈利水平、发展趋势等情况,并且财务预警体系要能够将实施监控、实施分析、实施测算变成现实。由于定量指标的灵活性不强,因此一些非财务性质的定性指标也十分必要,比如企业信用政策、营销方案、战略发展等因素。定性指标灵活性较强,是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参考性。总体来说,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需要有机结合,才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各个领域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出潜在风险。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要想在实际经营运作中体现出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将动态监测功能发挥得更加全面。财务预警系统的动态功能,需要做到实时更新,及时调整指标范围,动静结合才能博预警系统长期有效。
除了建立财务预警指标、完善财务预警体系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预警管理人员队伍,这将对财务预警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财务预警管理人员得必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预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知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其次,财务预警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够从一些看似表面的问题中发现深层次的规律和征兆,从而在大海捞针般的数据体系里找到关键因素,并进行准确判断,以免被不相关的信息所干扰。最后,财务预警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清晰的判断能力和冷静的思维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财务预警人员要能够果断处理、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尽可能不受干扰。
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已经逐步提升,由此而来的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也日益增加,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经营陷入绝境,乃至于最终破产的企业也有很多,因此,不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利益相关者,都十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企业的风险不仅可能会给外部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更为严峻的是,大量的财务风险突发还可能诱发金融风险。已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财务风险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存在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从乐观角度来看,这样的潜伏期也给我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创造了条件。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完善预测办法、建立科学预警指标体系,才有可能将风险进行预测和化解。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九
大量企业起初为了扩大规模,盲目的进行并购,结果事与愿违,并购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使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反而令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未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危及企业的自身发展。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都将得到体现,并且将一直影响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如果其中一个部分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困境,处理不当或将付出高昂代价。因此,相比企业面对的众多风险,并购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也是企业能否并购成功的关键。另外,鉴于经济社会环境转轨以及政府参与的特殊背景,使得我国企业并购与国外大不相同,在时代大背景下,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并购案例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同样也是中国企业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看似风光的并购实则激流暗藏,在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前,存在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在实施并购过程中潜伏着经营风险;在并购整合时隐藏着经营管理整合风险,这些风险构成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贯穿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全过程。更多财务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并购的战略“大鱼吃小鱼”,实现规模的扩张和实力的加倍增长。金融危机中,大量企业被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质优企业吞并,加速了行业整合的脚步,在产权转让、资源互换的过程中生产效率低下、资产收益不高的企业逐渐被实力强大、蓄意扩张的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然而,财务风险伴随着整个并购过程,从最初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到确定并购策略、融资方案,再到具体的并购谈判和资本运作、资金支付和报表处理,任何一个细节的财务处理都会极大的影响并购进程。
从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国内外企业并购案例中我们看到,财务风险随着并购的前进不断变化和演进,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风险若得不到彻底的处理解决,将为并购埋下潜在的威胁,险源一旦爆发甚至会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具体来说,并购财务风险有以下几种:
1.1被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由于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决定了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确定收购收购价格之后整个收购程序都围绕这个价格展开,因此对收购企业来说,被收购企业价值的准确锚定是收购的基础和依据。价格过高会导致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浪费,价格过低也可能导致被收购企业的拒绝错失收购的最佳时机。财务报表是确定被收购企业价值的基本根据,提供详尽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一份准确健全的财务报表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但是一份被粉饰的虚假报表也可以导致收购的最终失败。另外,对被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潜力、产品结构体系、资源缺陷的全面评估也是确定企业价值的参考标准,任何一方面的处理不当都会导致价值确定的失准。
1.2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从近期的国内外并购来看,参与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值越来越高。以谷歌和摩托罗拉为例,20xx年8月15日,世界it界领袖谷歌公司和世界移动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共同宣布,谷歌公司将以每股4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收购总额超过125亿美元。巨额的收购需要足够的融资支持,否则其他都是空谈。充足的融资数额,成本低廉、期限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是顺利完成收购的保证,筹集资金受限或者成本过大、资金链迟滞,都会对收购过程乃至本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购需要的现金及总资金数额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1.3收购企业自身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大多数企业在并购中采取主动负债的融资策略,例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直接现金借款等,并购后会给企业带来暂时性的债务负担过重。即使企业有一定的现金储备用于收购和收购后经营,企业正常运作的流行性资金仍有可能受到影响。一是并购活动占据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财力资源,会造成企业暂时性资金“缺血”,二是收购完成之后对被收购企业采取的财务措施也会一定程度上分散企业资金。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量低,必然降低企业流动比率和面对市场的适应调节能力,威胁企业资产安全。
1.4完成收购的支付风险。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功能的不断增加、金融工具的创新为现代企业并购提供了丰富的支付方式。传统的分期现金的付款方式发展为股票支付、股票互换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与现金支付混合使用的策略,增加了支付手段的.同时带来了对资金安全的诸多风险和挑战。现金支付是被收购企业最偏好的方式,但不利于保持并购企业的流动性,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对于国内的金融条件来说,存在行政审批时间和市场影响顾虑的问题,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资质与信誉。另外,跨国的并购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跨国支付与汇率波动问题,如果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好套期保值、远期合约等操作技巧会大大增加并购成本。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企业并购不仅仅是参与方整合生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策略,而且越来越多的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导致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来源越来越广泛。
2.1企业的并购价值评估的人为因素干扰。目标企业为了提高并购价格或者在并购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在并购方表示意向之后采取隐蔽的手段对确定目标企业价值的主要参考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如夸大、虚增其资产,隐瞒或有负债和表外融等,这些有违商业道德的假象欺骗性很大,同时目标企业也可能采取一些营销攻势,在舆论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及并购价值,或者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提高其并购难度和成本。
2.2并购企业以及被并购企业所在行业市场信息的变化。在并购企业确定并购意图、制定收购计划时,必然通盘考虑自身和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由于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各个市场的参与者、竞争者以及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信息量飞涨,产品更新步伐更快以致市场的发展脉搏更加难以掌握。收购企业不仅要密切关注所在行业的市场变化,如果是跨行业收购,其操作难度更大。
2.3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市场波动。在我国,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收购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敏感性或者特殊意义,经常左右并购结局。在企业确定融资与支付方式之后,需充分考虑国家货币与财政政策、利率调整、汇率波动情况。货币政策改变会剧烈影响融资的成本,财政政策也同样给企业带来在税收和其他方面的障碍。
2.4并购过程对并购企业在多领域的挑战。严格来说,并购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从营销到市场分析,从公关到战略谈判,从财务决策到融资支付,不仅是对自身的全面“体检”,同样也提供了审查和判断分析目标企业全面资讯的机遇。具体而繁琐的并购业务挑战从并购团队的工作效率、责任感、专业水平和反应速度,同样对企业多个部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精神也是个很大的考验。
并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繁琐的报表处理和信息收集分析、融资支付对于从未参与并购活动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对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以及风险来源进行归类和梳理之后,按照现代经济及财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吸取相关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有效预防和控制并购中可能出现的的财务风险。
3.1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在采取并购动作前完成整个流程设计。在并购方做出决策之前,需要对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目标企业的自身能力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吴利明、刘鸿兵,20xx),对宏观的经济形势、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第三方评估报告做科学严谨的论证判断。从自身出发确定并购能力、并购意图、目标企业接受并购意愿及合作意向,并购企业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在学习并购相关法律法规和熟悉收购流程的同时,可以向并购成功企业学习和借鉴经验,设计出一整套的从开始到结束完整而全面的并购方案。
3.2并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财务系统内建立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专门对并购期间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随时的跟踪与监控,在财务信息中挖掘和发现企业潜在的危险信号,可以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当财务状况出现不良信号时,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发出警报,提示经营管理者尽快做出调整和应对措施,分析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财务危机来源,即使采取应对措施,保持本企业财务安全的同时保证并购资金的充足、降低并购成本,提前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避免潜在的风险扩大甚至造成现实的损失。
3.3多样化设计融资渠道、支付方式,采用灵活的并购策略,降低并购的资金压力。企业在确定并购意向进行融资决策时,可以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合理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比例,优化债务期限,保持当前和未来资金的流动性。在企业现金及资金能力内组合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工具、支付期限、支付比例保持自身经营良好的前提下降低并购成本,同时根据目标企业的股权状况、财务状况灵活选择和调整并购方式,如抵押式并购、承债控股式并购、股份分拆式并购等,促进并购的顺利进行。
3.4制度化与程序化并购操作,拒绝个人偏好和个人感情左右并购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顺利完成并购,企业应建立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的多部门精英组成的收购团队,对团队制定相应的运行制度和奖惩机制。针对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并购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对并购期间出现的任何不良势头的警惕性。对某些问题领域达成统一意见后,并购团队应精诚合作,严格按照既定策略和客观真实的原则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战略谈判,坚决抵制和排除因为个人因素导致收购时机的延误,保证所有信息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确保账目清楚、数额精确,实现成功并购。
夏志华(1971-),男,汉族,湖北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西北公司总会计师,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读,高级会计师。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十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主要组建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充分结合风险要素以及风险事件、风险期望度和风险结果等各方面要素的特性,来将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概述。其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明显特性在于其涉猎的领域较为广泛,同时综合功能较为强大,并且和普通的财务风险管理相比较下,去理财理念也有了大程度的创新,管理模式也极具多元化,本文结合这些特性来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上世纪开始兴起企业风险管理,并在上世纪中期出现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是计划体制经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均由国家承担,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加大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尤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本文将结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现阶段,在学术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有两种。第一种,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和预期财务结果之间出现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第二种,认为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两种不同的企业财务风险定义方法可以看作是两种角度的定义方法,前者是从企业整个财务过程的角度定义的,属于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而后者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货币资金活动,属于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这两种定义方法可以看作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延和内涵。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认为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实际财务结果和预期财务结果的偏差,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所以其中包括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以及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类型,即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中有四种风险类型,分别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从企业负债经营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只包括由于企业负债经营造成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所需要支付的额外利息的可能性,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出现倒闭的可能性等。
企业财务风险分类的方法不同,因为针对不同的企业适用的分类方法不同,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按照不同的经营主体以及生产经营项目类型可以使用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处于控制之中;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参考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可以经过多角化处理而分散出去;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看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时所处的状态,是否会出现动态变化;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时影响的范围以及风险所处的层次;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因素所处的环境。在学生界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时通常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财务风险分类,即按照企业筹资、投资等活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类。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采用贷款等举债经营的方式,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而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出现断裂或是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后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收回本金或获得收益从而导致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而使得企业投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润分配不合理或者是税率变动而导致企业财务出现困难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风险识别,另一个是风险估量,这二者缺一不可。其中,风险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基础,而风险估量则是企业财务预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估量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首选,介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所谓财务风险识别就是指分析和预测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现阶段,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法。这种方法是比较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我们在很多风险管理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即请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一些专家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分析。法主要是利用专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财务活动进行判断,但在实施时还会根据专家分析讨论方式的不同而分成三种具体的类型,分别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民主讨论法。这三种不同的法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法;第二种,就是幕景分析法。即使用暮景来分析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导致这些风险发生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程序,暮景分析法可以提供筛选、诊断、检测等程序;第三种,就是资金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可以根据资金运动性质的不同而分成两种,一种是静态资金分析法,另一种是动态资金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来分析、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其次,介绍企业财务风险估量。企业财务风险估量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这些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为以后的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常采用的财务风险估量方法有三种。第一,就是概率估量法。概率估量法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这里就不再详细地介绍了;第二种,就是灰色系统预测法;第三种,就是费希尔线性判定法。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企业的财务一定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以财务指标变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决策就是指在对财务风险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决策者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财务风险决策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风险决策需要解决两个比较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应该承担哪些风险,即企业需要在明知道有风险的情况下还继续相关的财务活动;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风险。进行财务风险决策需要有一个假设就是企业需要面临的风险具有可选择性,但这种假设是错误的,至少是不适用于企业所有的财务风险的,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企业能进行决策的风险大部分都是经营风险。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时有三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决策者所拥有的信息量,第二就是企业财务决策者的专业素养水平;第三,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财务风险决策的方法主要包含统计型评价决策方法、等概率准则法、极大极大准则法、极大极小准则法、贝叶斯风险决策法、边际分析决策法、效用函数曲线决策法等。
所谓的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第一,是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该种风险无法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则应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回避风险。但是,回避风险的方法只是适用于那些具有可选择性的风险类型。例如,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某种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可以选择放弃该种产品的研发,避免出现资金回收风险;第二,是转移风险。企业在预测出某种财务风险时可以选择将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出去,一般可以选择和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共担风险的方法;第三,就是自担风险。自担风险也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的方法。但是,如果选择了自担风险,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控制风险的规模,避免出现风险传导的现象。
财务风险处理就是指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预防及管理财务风险所支付的`费用以及财务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考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企业财务风险处理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风险会计核算,另一个是风险财务损益处理。风险会计核算就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财务风险预防及管理发生的所有费用,通过比较企业财务风险成本和财务风险收益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净收益。风险财务损益处理是指当发现企业资金不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偿处理,补偿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损失,避免财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出现蔓延,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正如上文所介绍的,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这些环节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影响,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首先,企业一般都会使用负债筹资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有一定的优点,即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外借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扩充自己的生产规模。这种筹资方式也被人俗称为“借鸡下蛋”。但是,这种筹资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负债风险。如果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所占的比例过大,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不能及时将资金收回,就无法按时偿还负债的资金和利息,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如果负债情况比较严重,还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同时,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是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为了减少财务压力,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裁员、变卖不动产,这些不仅使企业的职工利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影响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无力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此外,企业在这种财务环境下,投资报酬率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急速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进入赔本经营的状态,这种经营状态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企业就会自己宣布破产。其次,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长期投资,另一种是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规模都比较大、周期比较长,未来的收益很难去预测,这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短期投资的规模比较小,收益也比较低,很多企业都通过贷款形式获得投资资金,企业需要考虑贷款的利息率和投资收益率的关系,如果利息率比投资收益率还要高,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再次,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很多资金都无法回收,这些无法回收的资金都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如果是上市企业,则会影响企业的股价。最后,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如果利润分配不合理,会影响股价。股息分配过高,使得企业用于自身发展的资金大量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股息过低,或影响股东的收益,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4.1加强企业财务管控力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现金的持有量进行合理的管控,从而提高现金的利用率。同时需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避免由于资金延迟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对于一些信用额度比较低的用户最好进行实时交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
4.2科学的财务决策,避免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合理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极有可能提高决策失误的发生几率。为了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决策手段,并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尽量采取定量计算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切勿个人的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财务决策方式。
4.3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市场财务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作出及时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企业要对市场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市场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环境来进行自身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视,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十一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他们深深地体会到“风”带来的无法预测的危险,认识到,“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现在,风险一词的意义,已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不管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广义的风险展现出来的是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可能让我们的项目变得颗粒无收,但如果一旦机会有利于项目,则可以大赚一笔,风险投资家们心中的风险正是广义的风险,所以风险才会吸引他们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作为项目管理者来说,风险对他们意味着失败的危险,因此必须将任何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由于软件本身的特点,导致it项目与传统项目有很大差异,因此it项目的风险管理难度要比传统项目大。
1.需求不稳定。
软件项目的需求多变已成为软件业界的共识,正因为需求的多变,才让瀑布模型一直遭受到软件工程界的抨击,因此诞生了原形模型。在ibm的rup和众多的敏捷方法论中,一直将需求不确定列为软件项目的最大特点,因而出现了拥抱变化一说。
当一个it项目开始实施的时候,如果客户连他需要做什么,要实现一些什么功能都不能确定的话,那么做软件实施的工程师他们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要开发一个什么样的软件系统出来呢?所以他们只有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不断遭受到客户的“批评”,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磨难”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做一个这样的系统啊!
这有点像盲人走路一样,盲人根本就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因此他往前走一小步,如果不是路,则向左旋转一点点,再次用脚探探前面,如果是路的话,则可以往前迈一步。如果这个盲人运气不好的话,第一脚就在悬崖边上踏空,那么他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的项目也如同这个盲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自己走向失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风险啊。
2.项目规模估计不准确。
当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他多布置了几个题目,下面的同学便会大声地嘘叹,开始私下的嘟噜:“又要做一个多小时了!”。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准确的估计作业量大不大,他们的估计凭借着他们每天一次的做作业的经验和那一瞬间对题目的印象,虽然他们并没有做过刚布置的这些题目,但是估计得仍然是那么的准确。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都能对自己的项目进度掌握准确,在他们的眼中,只要资金到位,则进度就可以得到保证。工地需要多少人,什么时候需要开始进行什么工序的施工,什么时候需要加班,这些都在他们的心中掌握着。资金就是他们最大的风险。
而软件项目与之不同,在软件项目开始后,很少有缺钱的。只看到过资金没有到位的“烂尾楼”,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由于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问题而导致未完成的软件项目,就算是缺钱也是因为签合同的时候要少了。
再优秀的软件项目经理,他也无法预计好自己的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因为在他进行估算的时候,客户的需求还没有搞清楚呢!再者,建筑工程可以通过预算很准确地得出整个建筑的工程造价,而软件项目却很难,因为不管是代码行估算法,还是功能点方法,都远不及“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猜得准确,这些方法很多时候甚至不如算命先生算得准。
3.人的因素对项目影响很大。
人可以说是整个软件项目的灵魂,软件项目不需要钢筋、水泥和沙石,也不需要任何的施工机械。软件项目的原材料就是人的思想和智慧,而计算机和case软件则是项目的施工工具。通过键盘和鼠标,无数的程序代码在程序员手中诞生了。如果要问软件项目最大的成本在哪里,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力成本。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的工作效率要远远高于一个蹩脚的程序员,一个程序新手甚至根本就不能够产生任何生产效率。不仅如此,新手的错误行为,将让熟练员工牺牲很多时间来帮助新手纠正他们的错误,甚至可能导致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
虽然软件项目已经实施角色分工和管理,但是相对于其他工程的分工来说则分工比较单一。软件项目中,一般分有:系统分析师、架构师、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工程是及配置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等。这样的分工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他们工作内容的复杂度。如果能像建筑工程中的砌墙、浇注混凝土、搭脚手架那样分工细致的话,则培训软件蓝领也不会需要费如此大的力气了。
三、古语话,唯有小心,小心驶得万年船。
经常可以见到有人不小心,踩到或者碰到什么东西而摔倒的情况。相反,盲人却很少会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摔倒。他们总是很小心的走着每半步路,对于前面的未知世界,他们总是要探了又探,在确认能够行走的情况下,才小心的迈出半步。
由于软件项目的太多不可确定性,因此管理软件项目,犹如盲人走路一般。在未来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列出来,如在什么时候最可能出现什么风险。盲人在听到汽车声音的时候,总是会更加小心,当软件项目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这些问题背后所隐藏着的更深的威胁。发现危险总是需要凭借自己的灵敏的直觉与丰富的经验。
聪明的经营者,绝对不会是技术方面的专家,越是技术专家,就越不能容忍技术方面的缺陷。而经营者所需要考虑的不是技术是否无可挑剔,而是在乎项目是否盈利,让别人去承担风险,让自己来享受利润,是聪明的经营者的决策指南。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十二
平衡抵消法包括两种:简单平衡法和综合平衡法。简单平衡法,即在同一时间进行两笔交易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支付时间一致,但是资金流向刚好相反的交易,将汇率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相抵消。综合平衡法,即在交易中使用软硬币相结合,多种货币搭配等方法,使一个时期内的各种收支货币基本平衡或者多空相抵消。
总的来说,每一种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恰当的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锁定未来汇率,基本消除外汇风险。但金融衍生工具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交易费用和操作风险,对企业参与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提前或延后收付汇,是在汇率存在趋势性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当一种货币存在持续性贬值或升值的趋势时,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延后收付汇来获得外汇收益。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适用环境限制大,不适用于波动行情的汇率情况。企业运用信贷方式转移风险的实质也是提前或延后收付汇,进出口企业在外贸交易中可以利用优惠的信贷政策,提前以本国货币结算货款,将汇率变动的风险转移给了相关金融机构。经营性套期保值和平衡抵销法均是企业通过预先安排本外币的配置结构来规避汇率风险,是理想化的方法,但现实使用中操作难度大。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13篇)篇十三
摘要:本文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与欧元贬值的角度入手,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在外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提出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健词: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长期从事外贸的企业,总体上对外汇风险管理有一整套管理方法。但是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许多新批准建立的中小外贸企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具体表现在:有的外贸企业没有外汇风险意识;有的外贸企业虽然意识到外汇风险的存在,但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有的外贸企业有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但是相应的方法不科学。因此,在从事国际贸易的同时,如何规避外汇损失的风险,获得外汇风险收益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在外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提出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二、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下面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国际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所造成的'损益的可能性。
2.外汇风险的种类。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3.外汇风险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外汇风险是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企业衡量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外币是国际企业衡量对外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时间是构成外汇风险的主要要素,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这就是说预期收到或支付的外汇,时间越长外汇风险越大。
针对外汇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与贸易对手协商。
与贸易对手协商,在对外贸易合同中采取以下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措施:。
1.做好进出口商品计价货币的选择,优化计价货币组合。一般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例如,美元、日元和欧元等。出口以硬币作为计价货币,所谓硬币是指未来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进口使用软币,所谓硬币是指未来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
2.可以利用保值措施,在合同中设立外汇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是指贸易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从签订合同到结算日这段时间内,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超过双方商定范围,则适当调整汇率,实际收付的外汇金额也按调整后的汇率计算,以避免交易一方承担过大的外汇风险。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结算方式。可以采用即期信用证或远期信用证,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托收来防止外汇风险。国际企业出口收汇的原则是“安全及时”。安全就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率波动的损失,外汇收入不遭到拒付。及时是收汇的关键。在出口业务中尽量采用即期信用证结算方式。
4.与贸易对手签订易货贸易协定,采用易货贸易来防止外汇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易货贸易比较困难。但是,这也是一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措施。
(二)与外汇银行协商。
与外汇银行协商,采取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对策。有时与贸易对手很难协商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与银行协商,采取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对策。外汇银行是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外汇银行有许多外汇业务,如即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择期外汇合同、外汇借款合同等。
1.即期外汇合同。即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签订卖出或买进即期外汇合同。即期外汇合同交割时间可以在签约后2天内进行。例如,杭州东方公司8月15日向美国西方公司出口机械设备一批,2天内有3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假设出口交单日(8月15日)即期汇率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7.5810元人民币。为了防止近2天内美元汇率的下跌风险,东方公司与当地外汇银行签订了出售300万美元的即期外汇合同。2天后,东方公司将收入的300万美元按合同规定的价格与银行进行交割。假设交割日的即期汇率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7.5410元人民币。由于签订了合同,避免了300×0.04=12(万元)的经济损失。
2.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签订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出口商的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签订贸易合同后,按当时外汇银行规定的远期汇率预先卖出与合同计价货币与金额均相同的远期外汇,在收到外汇货款时再向外汇银行办理交割。
3.期权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向外汇银行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或规定的合约到期日,有权按照合约规定的汇率履行或不履行合约,行使或放弃自己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并进行实际交割或不进行交割而与外汇银行签订的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按照国际企业行使权力的时间不同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国际企业(期权的买方或卖方)在与外汇银行签订期权外汇合同后可以在期权到期日前的如何一个工作日的纽约时间上午9点30分以前,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欧式期权是指国际企业(期权的买方或卖方)在与外汇银行签订期权外汇合同后只能在期权到期日当天的纽约时间上午9点30分以前,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要灵活,但保险费要高。
4.择期外汇合同。择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为了消除外汇风险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约定在远期外汇合约的有效期内的任何一天,有权要求外汇银行实行交割,而与外汇银行签订的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合同。
5.外汇借款合同。外汇借款合同是指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国际公司,通过改变外汇风险时间结构,与外汇银行签订一份即期借入一笔与其远期外汇收入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货币的外汇借款合同。
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对有损失的外汇风险可以有选择地采取上述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以规避,同时也采取上述相应方法获取外汇风险收益。总之,中小企业在外贸外汇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舒年.国际金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徐荣贞.国际金融与结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