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该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便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这里有一些大班教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心得分享,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一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小百科:传递意思是递过去、辗转递送。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二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所以,开展了这次体育游戏《沙包中的快乐》活动。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体验快乐。充分发掘沙包的多种玩法,激发孩子们玩沙包的兴趣,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1、感受沙包的不同玩法。
2、激发体育兴趣,发展动作协调性。
3、与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
1、沙包。
2、地毯(场地上铺)。
一、进入场地。
我们带着大面包到草地上去玩。(音乐声中,小朋友背着沙包边爬边念儿歌:“小朋友嗨哟嗨哟爬呀爬,嗨哟嗨哟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二、玩沙包。
1、亲亲沙包。
沙包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抱它,亲它,站起来把沙包举得高高的,抱着沙包轻轻地转一圈。
2、自由玩沙包。
(1)沙包真高兴,听一听,它好像在说话呢!沙包说: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那我们就带着沙包玩一玩。
(2)鼓励小朋友想出许多办法玩面包。如:抛接打沙包,抱着面包滚一滚,在大面包上跳上跳下,把面包顶在头上,把面包垒高等等。(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带全体孩子集中学1~2个动作)。
3、玩“小路”
这两只大沙包连在一起多开心啊,它们是好朋友,如果把这些面包连起来,一定很好玩,来试试吧!(一起合作把“沙包”接起来)。
这么多沙包连在一起,变成了很长很长的什么呀?(幼儿自由说)。
现在,我们在小路上可以干什么呢?谁会勇敢地爬过去!还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在“沙包”上走、跳、骑等)。
在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把沙包送回家。
先做放松运动,活动身体,在放松的音乐节奏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玩起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给了孩子充分的游戏空间,开动脑筋,大胆尝试,此次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现有水平,教学效果较好。
让孩子探索时间过长,导致整个活动时间偏长,对时间的把握度上需加强。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三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四
1、学习合作抛接球。
2、在球的传递游戏中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及协调性。
3、萌发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1、皮球人手一个,球筐5个,呼拉圈红、黄各10个。
2、热身操、自由练习和放松活动的音乐。
一、准备活动
1、热身活动:听音乐做各种形式的走跑练习。
2、篮球操(操节顺序:头—胸—腰—腹背—腿、圆圈传接球)
二、基本活动
1、体验双人抛接球。
(1)两人自由抛接。
a.幼儿两人一组找宽松地方进行自由抛接游戏。
b.教师围绕幼儿游戏情况进行示范小结。
(2)两人按要求抛接。
a.近距离两人抛接。(教师随机指导)
b.远距离两人抛接。(教师随机指导)
(3)肢体调节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啦啦队操调节下肢运动。
2、折线抛接球比赛游戏。
a.教师边讲规则边示范动作,强调抛球、接球及配合。
b.两队进行多球的抛接游戏比赛。
玩法:第一组排头幼儿把球抛传给第二组排头的幼儿,第二组排头把球抛传给第一组第二个小朋友,以此类推。
c.总结经验,游戏重复一次。
3、组合抛接球比赛游戏。
a.教师讲述规则并示范。
b.比赛分红黄两队,每队队员两排站好,合作完成游戏。
玩法:两名队员跳进远近不同的圈里后进行抛接球,跳一个抛一个,所有圈跳完后,两名幼儿夹球横移步跑回,第二组幼儿出发,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组合游戏的一队获胜。
c.游戏重复一次。
三、放松活动
a.四列纵队做单人拉伸放松。
b.两列纵队做双人配合放松。
c.教师带领一队幼儿和另一队幼儿依次击掌,走出活动室。
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抛好球: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让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现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孩子抛过来的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在抛接球的时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难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抛球经验。并且能在下一次抛球的时候保留原有的经验水准。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五
二、能在相应词语的提示下用曲折线和螺旋线创作森林舞会画面。
三、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成功的愉悦。
1.缓慢轻柔和活泼跳跃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
2.花仙子掌示、自编森林舞会故事、
3.人手一张贴有花仙子形象的操作纸;
4.人手一盒蜡笔、一支彩色水笔。
一、欣赏故事《森林舞会》。
1、出示花仙子掌示。
提问:这是谁?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用语言和动作加以理解。
师:花仙子要开森林舞会呢!听一听,她是用什么办法请小动物参加舞会的。
提问:
1、花仙子用什么办法来请小动物参加舞会的?(唱歌、歌声)。
2、花仙子的歌声很好听,她的歌声是怎样的呢?(一会儿高、一会低,越传越远)。
(教师请幼儿边说边用肢体动作表现)。
3、小动物听到了歌声,都快乐地跳起了什么舞?(圆圈舞)。
4、圆圈舞是怎么跳的?(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左转转,右转转,一圈又一圈)。
二、师生一起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边讲边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师:让我们一起像花仙子一样用好听的`歌声来请小动物参加舞会,再和小动物一起跳圆圈舞吧!
三、教师范画,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故事与画面的紧密联系。
师:花仙子的舞会到底有多热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教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出示贴有花仙子的操作纸,边讲故事边画。)。
四、幼儿绘画创作。
师:看!这里也有花仙子!让我们和她一起来开一个热闹的舞会吧!
操作要求:
1、歌声要一会高一会低,要越传越远,传到森林的每一个地方。(从操作纸中间花仙子的脸部向纸边缘画长长的曲折线)。
2、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快乐的圆圈舞。(不同方向的彩色螺旋线)。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六
1.通过律动游戏、乐器伴奏、动物扮演等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2.了解音乐的两种不同节奏并感受音乐的强弱。
3.在乐器伴奏活动中提升节奏感,掌握恒拍。
听辨音乐速度(节奏),音乐的强弱。
对恒拍的掌握和合奏乐器表演。
道具:军鼓,碰铃若干,大小贴纸若干;
音乐:《鞋匠之舞》。
1.导入部分:
t: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要举办一场森林舞会,你们想去参加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们先来听一听今天舞会上的音乐。
播放音乐《鞋匠之舞》。(教师编舞步),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跳。
2.分析音乐的强弱。
t:音乐已经结束了,那我来问个问题,你们听到了几段音乐?
这两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
t:我们发现了,第一段音乐听上去沉重一些、浑厚一些,那我们用大的音符来表示;第二段音乐听上去明亮一些、轻松一些,那我们用小的音符来表示。(教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大小音符各一张,表示两段音乐。)。
第一段音乐:
t:小朋友们已经知道这段音乐的声音比较沉重、浑厚,那我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段音乐适合哪些动物来跳舞呢?(请小朋友表演,可表演多种动物。先是个别表演,然后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听着音乐表演)。
第二段音乐同第一段。
3.乐器伴奏(分析音乐的节奏)。
t:小朋友们,你们还听出来两段音乐的其他不同的地方了吗?(回顾第一环节中的律动游戏,让小朋友想起两段音乐的节奏不同,同时听音乐贴大小贴纸,辅助幼儿掌握节奏。)。
用不同的节奏,拍身体各个部位。
t:小朋友们请拿出你们座位后面的乐器来。你们知道怎么伴奏吗?
军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碰铃的声音是怎样的.?)。
那跟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段音乐有一样的特点呢?
t:那么在待会儿的乐器伴奏中我们就邀请拿军鼓的小朋友听着第一段的音乐伴奏,拿碰铃的小朋友听着第二段音乐伴奏。
t:那现在我请拿到乐器的小朋友分为两队(播放音乐)。
(强化幼儿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使懂得不同的乐器对应不同的小动物跳舞的音乐)。
4.森林舞会。
t:舞会即将开始,我们需要十位小小音乐家,其余的小朋友就一起来模仿小动物跳舞吧。(选出十个小朋友,请其余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
t:森林舞会开始罗~。
音乐响起,小小音乐家们听着音乐敲打自己手中的乐器,其余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动物跳舞(要求踩准节奏)。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七
大班幼儿有了对时间认识的基础。加上大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用姿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知。而本班的幼儿想象创造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音乐。让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利用自己的姿体动作来表示3点,6点及12点。
1、通过节奏、律动、游戏等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感受并区分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3、能模仿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肢体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能够区分二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创编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秒针及整点的声音。
1、时钟一面与自制可用于拨钟点的钟一面。
3、乐器:木鱼、单响筒、双响筒。
一、律动进场:《小时钟在说话》。
二、运用节奏进行问好。
1、师幼问好:xxx/xxx/。
2、运用同样节奏让小朋友同客人老师问早。
三、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提问:平时你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师幼共同讨论敲门的声音及厨房切菜的声音。
1、出示钟,复习其特征。
(2)秒针是哪一根?秒针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走路的?
(3)到点时,有一种大钟,它会发出什么声音。1点时敲几下?3点、6点呢?
2、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用乐器伴奏。
(1)听音乐分辨不同的声音。
(2)最先听到什么声音?
利用节奏卡让幼儿熟悉八分音符。
xx/xx/xx/xx(利用拍手、跺脚、舌头等感受)。
(3)除了秒针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x-/x-/x-/。
3、引导幼儿使用乐器找出音乐中秒针的声音。
4、用肢体动作创编秒针滴答滴答走的样子。
五、通过自制时钟,玩音乐游戏〈快乐的时间〉之时间造型游戏。
1、教师拨出时间(3点、6点、12点)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这三个时刻。
2、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运用到音乐游戏中。
1、创编敲钟的动作。(两个小朋友创编敲钟的动作)。
2、将创编敲钟的动作运用到音乐游戏中并与老师互动。
3、进行守时教育。
活动反思:幼儿在活动中非常的积极踊跃,特别是在最后的创编活动,利用姿体动作表示3点,6点及9点。以及两个小朋友敲钟的动作创编非常的非常丰富。赢得了家长的阵阵笑生及掌声。但是,在感受8分音符时,特别是利用乐器跟着音乐伴奏时。很多幼儿跟不上节奏。因此,在活动中,我及时调整。让幼儿跟着老师的儿歌来感受8分音符。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八
1、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2、体验关心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小树叶。
1、理解故事的内容。
2、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1、导入话题。
出示小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长在一棵大树上,今天,风儿轻轻地把我带到这里,让我出去找找谁是快乐的,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喜欢我,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在河里捉害虫,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2、分析讨论,引起情感共鸣。
“为什么这些小动物是快乐的呢?”
“你们快乐吗?你知道老师、阿姨快乐吗?”
3、幼儿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采访问题: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每位幼儿可以采访别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采访。
4、幼儿集体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请幼儿互相交流采访的结果。
引导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九
1、唱准歌曲旋律和休止符,唱出歌曲的愉快情绪。
2、在教室手势暗示下,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表现歌曲。
3、进一步表达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对3/4节拍的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和演唱经验。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曲子 ,小朋友试着辨别一下音乐是几拍。(老师弹琴,小朋友听,可以多弹几遍,注意引导幼儿)接下来,谁来试着做一下?(鼓励小朋友的勇气,多叫几个小朋友),我发现有些小朋友还是不会,现在我们一起来试着打一下这种3/4节拍(老师示范,小朋友跟着做,基本熟练后停止)
师:一个暑假很快过去了,终于到了开学时间了。一个假期没见小伙伴和老师了想不想呀?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大早来幼儿园是很激动,很高兴,我们抬起头,哇!看见太阳公公也在给我们笑,快听,还有鸟叫!“太阳咪咪笑,鸟儿吱吱叫”。跟着我说两遍。当我们走进幼儿园里看到老师应该怎么办?(小朋友可以答出是“老师早”),现在我们到了幼儿园见到了老师小朋友,那是不是我们快乐的一天就要开始了?(是)太阳咪咪笑,咪咪笑,鸟儿吱吱叫,吱吱叫 ,走进幼儿园,同叫老师早 ,啦啦 啦啦 啦啦 啦 啦,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小朋友和我一气读。(老师先带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再在音乐伴奏下念歌词。)
师:我现在弹曲子,小朋友试着唱一下吧!(幼儿尝试主动学唱,老师提醒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休止并重点练习,初步掌握音断气不断的唱法)
师:刚才好多小朋友的音没唱准,现在跟老师来一遍,注意,你的心情是愉快的应该怎样表现呢?对,就是面带微笑高兴的唱。
(老师有表情地教,并引导幼儿说出哪些地方是断顿、跳跃的唱的,哪些地方是连贯地场的。并且教师用手势表示出这些地方让他们可以识别)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十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有了对时间认识的基础。加上大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用姿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知。而本班的幼儿想象创造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音乐。让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利用自己的姿体动作来表示3点,6点及12点。
活动目的:
1、通过节奏、律动、游戏等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中感受并区分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3、能模仿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肢体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重点:能够区分二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难点:创编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秒针及整点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时钟一面与自制可用于拨钟点的钟一面。
2、音乐《快乐的时间》。
3、乐器:木鱼、单响筒、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小时钟在说话》。
二、运用节奏进行问好。
1、师幼问好:xxx/xxx/。
2、运用同样节奏让小朋友同客人老师问早。
三、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提问:平时你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师幼共同讨论敲门的声音及厨房切菜的声音。
四、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
1、出示钟,复习其特征。
(2)秒针是哪一根?秒针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走路的?
(3)到点时,有一种大钟,它会发出什么声音。1点时敲几下?3点、6点呢?
2、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用乐器伴奏。
(1)听音乐分辨不同的声音。
提问:在音乐哪里有秒针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唱歌的声音?哪里有当当当整点报时的声音?
(2)最先听到什么声音?
利用节奏卡让幼儿熟悉八分音符。
xx/xx/xx/xx(利用拍手、跺脚、舌头等感受)。
(3)除了秒针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
x-/x-/x-/。
3、引导幼儿使用乐器找出音乐中秒针的声音。
4、用肢体动作创编秒针滴答滴答走的样子。
五、通过自制时钟,玩音乐游戏〈快乐的时间〉之时间造型游戏。
1、教师拨出时间(3点、6点、12点)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这三个时刻。
2、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运用到音乐游戏中。
1、创编敲钟的动作。(两个小朋友创编敲钟的动作)。
2、将创编敲钟的动作运用到音乐游戏中并与老师互动。
3、进行守时教育。
活动反思:幼儿在活动中非常的积极踊跃,特别是在最后的创编活动,利用姿体动作表示3点,6点及9点。以及两个小朋友敲钟的动作创编非常的非常丰富。赢得了家长的阵阵笑生及掌声。但是,在感受8分音符时,特别是利用乐器跟着音乐伴奏时。很多幼儿跟不上节奏。因此,在活动中,我及时调整。让幼儿跟着老师的儿歌来感受8分音符。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十一
活动过程:
一、整体观察图片,感知讲述对象。
教师: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四幅画面,上面都有谁?”
“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四幅画面。分别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图片中的人物。
二、运用已有经验,鼓励大胆讲述。
教师:
“你能根据画面讲出一个故事来吗?”
将幼儿分为4-5人一组,互相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掌握不同讲述水平(能够完整讲出故事;能够讲出人物的表情、心理;只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不能讲出故事的内容。)。
三、体验角色心理,引用新的经验讲述。
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了解角色心理,体验人物情感。
第一幅:小松鼠荡秋千时表情是什么样的?说明小松鼠心理怎样?
第二幅:小黑熊赶走了松鼠,自己玩起秋千,小松鼠心理会怎样?
第四幅:黑熊受伤后,心理会怎样想?
教师:
“我们再来讲这个故事,把黑熊和松鼠的心情讲出来,看谁讲的最好听?”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学习讲的好的语句。
四、在讨论中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
“我们为故事起个名字吧!”
“黑熊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不好?”
“如果你看见别人荡秋千,你会怎样做?”
活动评价:
从幼儿的讲述中判断幼儿是否能够语言完整的大胆讲述,并且观察讲述出角色的情感反应。
活动延伸与扩展:
将图片布置在语言区中,鼓励幼儿继续讲述和续编故事。
活动目标/关键经验:
1、能够积极主动、声音洪亮的讲述新年中自己的快乐经历。
2、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述连贯完整。
2、注意倾听同伴的谈话,理解并归纳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活动材料/相关环境创设:
活动前用剪纸等幼儿作品装饰出一个墙饰——快乐新年,里面可以由教师带幼儿记录下新年活动计划。
活动准备:
1、预先请幼儿考虑新年里想做的一件事情,并记住自己在新年中的快乐活动。
2、请幼儿将新年中的活动照片、绘画手工等贴在“快乐新年”墙饰上,有纪念实物的展在班内“快乐新年”展台上,收集幼儿新年活动录象片。
活动过程:
一、集体演唱歌曲《新年好》,播放幼儿的新年活动录象片段,调动幼儿对新年活动的讲述兴趣。
二、幼儿4-5人一组,讲述自己在新年中的快乐经历,教师观察幼儿讲述的主动性和交流的规则,了解幼儿讲述的内容和水平。
三、轮流讲述,请幼儿到集体面前结合自己的绘画、手工、照片和实。
物讲述他们的`快乐经历,教师引导幼儿连贯完整的讲述,并适时总结归纳同伴的讲话内容。
如“×××最高兴的是到×××地方玩,看到了----”
“×××很快乐,因为新年他得到了一份礼物。”-----。
四、畅想新年里自己要做的事情。
教师:
“新年里我们都张大一岁了,说说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教师小结:祝愿大家在新年里都有新的收获和快乐。
相关经验:
1、社会:感受节日气氛,与同伴分享快乐。
2、科学:了解新年——元旦的涵义。
活动评价:
在活动中幼儿对新年快乐的经历的讲述是否清楚、连贯、完整,与他人交流能否遵守交谈规则。
活动延伸与扩展:
1、在“快乐新年”墙饰的基础上,布置“新年的愿望”墙饰,鼓励幼儿将新的一年里最想做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绘画,可以请老师用文字记录,展示出来。
2、利用环节过的继续播放幼儿新年活动录象,并请幼儿结合录象向同伴介绍自己快乐的经历。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十二
运动目的:
熟习幼儿园的重要运动摆设。
相识幼儿园运动的意义,让孩子积聚感性的生存履历,可以或许有一些理性的相识。
运动预备:
幼儿园生存的种种照片。
运动的时候工示班板运动历程:
一喜好幼儿园。
师:“我们上幼儿园有几年了。你们喜好幼儿园的生存吗。为什么。
二幼儿园的运动。
1、师;既然幼儿园那么的好玩,我们都有那些运动呢,我这里有一些你们平常运动的照片你们传已往看一看吧。
2、评论辩论;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会在什么时间做这件事的呢。
3、出示时候板,师;知道这是什么吗。
适才我们相识了这张时候表也看了这张照片,你们想仪想你们手中的照片贴在哪个时候段背面是最符合的。
请幼儿本身查对查抄,并说一说缘故原由。西席再次查抄。
4、师;我们这张公式板终于在小朋友的资助下完成了,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一天的运动,你最喜好什么运动,(请三四名幼儿答复)。
如今请你们将手中的小花贴在你最喜好的运动的背面。
哪个运动背面贴的小花最多,有几多,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现,哪个运动背面贴的小花最多阐明这个运动最受小朋友的接待,为什么你们最喜好这个运动。
哪个运动背面贴的小花起码,有几多,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现,哪个运动背面贴的小花起码阐明这个运动喜好的人少,为什么。
固然有些运动喜好的人多一些,那能不克不及总是举行这个运动,有些运动喜好的少一些能不克不及撤消这些运动,为什么。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十三
2、懂得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物品,并体会其中的快乐。
3、学习使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当天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彩色笔36支(36个小朋友)。
2、幼儿用书:《快乐宝宝》。
3、在黑板上画出骨头形状的情绪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1、请小朋友们回忆并讲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周一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园玩耍)。
(刚刚课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木马、滑梯、索桥)。
2、老师说最近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小朋友们早上来学校主动和老师问好)。
(教师节小朋友送了很多小花给老师)。
(小朋友用餐后桌面、地面比上周干净了不少)。
(小朋友们课间跑闹的现象减少)。
3、观察幼儿用书中几位小朋友不快乐的原因。
(自私、抢小朋友的皮球、任性)。
4、谈谈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5、讲愉快的情绪、快乐的心情对自身的好处。
6、教小朋友们“情绪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7、发放彩色笔,小朋友自行制作情绪温度计。
8、总结:快乐的情绪有益身体健康。
9、结束教学。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十四
通过念游戏儿歌玩游戏,进行快速反应及躲散练习。
感受体验“大西瓜”游戏的乐趣。
音乐磁带:《大西瓜》。
蘑菇卡片若干。
20厘米宽的'平行线四条。
狐狸头饰一个。
一,准备活动——拉个圆圈走走。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表扬动作。游戏表演2—3遍。
二,游戏活动。
1、小白兔采蘑菇。
幼儿扮小兔排成两队站在场地一端,场地的中央有两个“独木桥”,场地饿另一端有许多蘑菇。
游戏开始,前排两名幼儿两手竖起来做兔子的耳朵,两腿弯曲一下一下地向前轻轻跳,然后从“独木桥”上走过,再跳到蘑菇处采一个蘑菇,最后跳回家,拍第二排幼儿的手,游戏继续进行。
2、狐狸抓小兔。
教师将幼儿分成三人一组,两名幼儿手拉手撘成山洞,每个洞里有只小白兔,但是只有一只兔子没有山洞,再请一位幼儿扮狐狸。
游戏开始,兔子可以钻出山洞到外面,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小兔子,蹦蹦跳,钻出山洞吃青草“儿歌一念完,兔子赶快找一个山洞躲起来,而狐狸就抓没有躲进山洞的兔子,抓到兔子就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三,放松活动——《大西瓜》。
幼儿站成大圆,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大西瓜》游戏,游戏可进行二边。
大班快乐的传递教案(模板15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使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活动准备:
表情图片、《表情歌》磁带、《幸福拍手歌》磁带、幼儿自己开心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1、幼儿入座后,师出示镜子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东西,请你们们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啥表情?(幼儿一一看,并举手回答)知道吗?老师的这个镜子可是个魔镜。
2、放哭声,询问幼儿:宝宝为啥哭?(幼儿举手回答)不开心对人有何影响?(幼儿回答)宝宝如此的伤心,我们应该如何去安慰他?(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后,放宝宝的笑声。
师小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经常不开心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知道吗?在一个城堡里有一个快乐的公主,最近很难过,为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二、教师讲故事并提问:
1、小公主住在哪里?她为什么不快乐?
2、你能想办法让小公主快乐吗?
3、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她是怎样找到快乐的?
5、如果你不开心了,你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快乐起来。
6、小朋友你快乐吗?快乐的时候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快乐。)。
三、欣赏自己开心的照片,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开心,并相互模仿同伴开心的样子。
1、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开心,小魔镜给大家排了照,咱们一起来欣赏(大屏幕出示幼儿开心的照片)。
2、请幼儿模仿照片上开心的笑脸。
小结:我们有很多方法使自己快乐,快乐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生活中要保持快乐的心情。
建议:
1、科学目标、艺术目标都没有。
2、科学活动主要以探索为主,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其核心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借鉴艾斯纳审美教育理论,重视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创造力形成的影响、作用,规划增加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欣赏教育审美感知、观察的内容,使幼儿积累大量审美形象的表象,并在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创造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但从本活动来看,是一节不折不扣的语言课。
3、从语言课角度来看还算不错的课。
就语言课来说:
3、在故事讲述故事结束后,老师只是提问:如果你不开心了,你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快乐起来,建议再加上:如果你的朋友不开心了,你有什么办法使他快乐起来?(让幼儿体会“帮助了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快乐在朋友的关怀中,在朋友的微笑里。”)。
要求教师根据去市里观摩的活动重新准备科艺活动,下周一,继续听此老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