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可抛弃。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对诚信进行深入研究,以下是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一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商鞅担心老百姓不会相信自己,于是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承诺:只要有人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赏十两银子。但是老百姓觉得这么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拿到那么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搬。商鞅见没人搬,又把赏金提升到五十两。终于,有人出来把木头搬到了北门,于是商鞅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商鞅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没有欺骗老百姓,最后顺利颁布了法令,秦国也因此变得更强盛。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二
如果你在小事上经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们就会对你持怀疑态度。有个民间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来了,狼来户’“山下的大人闻声赶来,才知道是个玩笑。后来他又如此再三,人们就有点生气了。有一天狼果真来了,孩子又拼命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这一次谁也没有来,孩子被狠吃掉了。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三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君子履信无不居。——汉·班彪。
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6、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论语》。
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0、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11、精诚(庄子)敦厚周慎。——《后汉书》。
12、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3、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4、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宋·邵雍。
15、笃诚(春秋左氏传)敬业乐群。——礼记。
16、养真(陶渊明)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9、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23、轻诺必寡信。——《老子》。
24、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7、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四
许多伟人也是诚信的坚守者和力行者。宋庆龄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有一次许诺幼儿园的孩子们“六一”要去看望他们,但“六一”那天天气突变,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老师和孩子们都以为她不会去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庆龄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们兴奋不已,也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事后她说:“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五
1.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2.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3.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4.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7.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六
有个人叫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一天,曾子妻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曾子妻便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闹了。曾子妻赶集回来,看见曾子要杀猪,连忙制止他。曾子却说:“做父母的如果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学着欺骗,不讲信用,将来怎么在世上立足呢?”最终,曾子还是把猪杀了。虽然,杀猪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但是,诚信的种子却在孩子心里生下了根。带给了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七
1.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2.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3.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
4.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5.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6.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7.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9.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1.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1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3.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14.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15.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6.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17.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18.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19.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20.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21.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22.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2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
24.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25.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2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28.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29.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尔斯泰。
30.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美)马克.吐温。
31.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32.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33.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英)莎士比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八
诚信是什么就是你答应人家的事就要做到,诚信会让人对你的看法改变,如果你答应却做不到,诚信变成了谎言,如果做到了,别人对你有了好感,相信你,可我们有些中国人,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一个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从始至终没有做到诚信,诚信就是简简单单二字,可有多少人做到了呢?坑蒙拐骗,骗人骗钱,可你们骗不了心,你的诚信有丢去哪了呢?我国如果把握住了诚信,中国会大大改变,外国人呢也不会常说我们没有素质,没有诚信,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放羊人去放羊,闲了没事干,就说谎,戏弄农民们,结果最后狼真的来了,放羊人喊了半天,也没一个人相信,放羊人也受到了惩罚,如果我们也像放羊人的话,那最后也会受到惩罚,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诚信!
让我们一起改了坏习惯,养成有诚信的人,大家一起努力,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有诚信,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这只是我一个小小的愿望。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九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十
诚信,是立身的根本,是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就有“一诺千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的说法,古人都把诚信当做受用终生的人生名片,而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讲诚信呢?诚信使我们充满魅力,诚信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洁,诚信是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公司到一所学校招聘员工,一位姑娘即将毕业,正想出去闯一闯。但那家公司的招聘条件要求,女士身高必须在1.60米以上,而他只有1.57米。同学们都劝她填1.60米。她身材苗条,再穿上一双高跟鞋,面试时很容易蒙混过关的,她却只填了1.57米。
面试时,主考官问她:“你知道我们招聘的条件吗?”
她说:“处了身高差一点儿,其他条件我都符合。”
“那你为什么不填1.60米呢?”
“我不想因为一份工作而违背做人的原则,而我现在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我有信心在一个月内长到1.60米。”
最后,哪家公司因她的诚信而破格招聘了她。
由此可见,诚信不只是口头阐述,付诸于行动,有时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通行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做法往往与诚信相悖:为成绩而作弊,为工作而吹嘘,为利益而造假。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使自己的形象也受损,无法得到他人信任。
诚信,虽平淡如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小信成大信。只有人人守信,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个国家才有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十一
3)诚信者,国之宝也,民之凭也,天下之结也。
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5)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6)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8)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
9)坦怀(六朝王俭)信者诚,诚者直。——《汉书》。
10)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宋·苏轼。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1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3)君子履信无不居。——汉·班彪。
1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5)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论语》。
16)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1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9)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20)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十二
宋濂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日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1.诚信古代小故事。
2.我的诚信小故事。
3.诚信小故事。
4.关于诚信的小故事集锦。
5.关于诚信的小故事10则。
6.我生活中的诚信小故事。
7.现代诚信经典小故事。
8.有关写诚信的小故事。
9.诚信小故事和名言。
10.有关诚信友善的小故事。
诚信诚信中国(实用13篇)篇十三
1)诚召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2)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3)养真(陶渊明)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
7)一言九鼎。——清·李绿园。
8)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0)精诚(庄子)敦厚周慎。——《后汉书》。
11)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2)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4)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6)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18)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19)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2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