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篇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二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第一则《期行》)。
一、演讲式导入:
1、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动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学生演讲,并给个人记分。
3、师总结: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新的时代已赋予了诚信新的内涵,在它的指导下,莱茵河畔,荡起了滚滚的海尔潮,联合国的讲坛上,有了中国人字正腔圆的“呐喊”,中国已成了“世贸组织”大家庭的成员,新世纪的中国将以诚信,务实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东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释题:(放投影)。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评价,给个人记分)。
四、朗读。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五、翻译文言文。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六、质疑讨论活动。(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四人小组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附:质疑与讨论中的板书。
陈大丘:与友其行、舍友与去(守时)。
期友人:过中不至(无信)守时。
行对子骂父(无礼)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
主题思想:通过陈大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说明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
七、好文共赏活动。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八、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
九、课本剧表演活动。
四人小组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丰富语文课堂活动。)。
十、艺术朗读活动。
分角色朗读,注意把握感情、语气。
第二课时(教学第二则《乘船》)。
一、课本剧表演。
四人小组根据《乘船》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师评价,给生记分)。
二、朗读。
1、语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三、翻译文言文。
1、结合课文提示,师提示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翻译。(放幻灯片)。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2、(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质疑讨论活动。(师预先准备,与生的质疑相结合。)。
1、用段落图示勾画本文结构及中心。
难之在前。
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乘后则救助。
船纳之在前。
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后则欲舍。
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华歆先是不愿意,后见有贼人追赶,危急时又答应搭载避难人;王朗先见船宽就允许人上船,后见贼人追赶唯恐祸及自己,又不同意。由此可见,华歆是一位真正为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人,而王朗轻诺寡信,做事不守信。)。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这两篇短文的主旨都是“诚信”。其中《期行》主要讲要守时;《乘船》主要讲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牲: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以上问题采用多种形式解答:问题1、2、3,师指导生解答,问题4,四人小组解答。
五、艺术朗读活动。
师:我们已经了解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分配朗读,注意把握好节奏,感情和语气。(指定华歆、王朗各一人,陈述语集体读。)。
六、好文共赏活动。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现。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七、一文一诗活动。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八、竞赛抢答活动。(以四人小组或以大组为单位,题念完后举手抢答,记分,对则给10分,错则扣10分,可由师念题,也可用投影。)。
1、《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这两篇短文共同的主旨是什么?(诚信)。
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a、尊君在不(fu)b、宁可以急相弃邪(y)。
4、比较“之”字的用法。
之: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歆辄难之(代词,这件事)。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期行》和《乘船》的主旨都是诚信。
b、“太丘舍去”后,元方把“友人”请支家中。
c、华歆、王朗对所携人的态度不相同。
6、“正为此耳”,“此”指代。(贼追至)。
7、华歆对所携人的态度是。(歆辄难之,既已纳其在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8、王朗对所携人的态度是。(幸尚宽,何为不可,王欲舍所携人。)。
9、“本所以疑”,“所以”意思是。(……的原因)。
10、填空:
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则是无信,则是无礼)。
11、翻译:尊君在不。(你父亲在不在)。
12、谈谈你对友人“过中不至”的看法?(过中不至,是失信于太丘,做人应守时守信)。
13、王朗、华歆谁优谁劣?为什么?(华歆优,他讲信用)。
九、总结: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让生总结,以作业形式。)。
十、读写结合活动。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十一、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熟读全文,并翻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三
2、积累文言词语。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
熟读成诵。
1、听音频诵读,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并试着跟读。
2、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竞赛读,分小组读,配乐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达到熟读成颂的目的。
时间。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课题。
“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指导学生学会看课下注释,了解《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1、生借助课下注释了解《世说新语》及刘义庆,并在书上勾画,
2、生举手说说自己的收获。
1、ppt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2、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认读这些词语。
3、范读课文,注意节奏要明显且慢,让学生画出节奏。
4、ppt出示生字词的拼音,学生齐读生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借助课下注释解决这些生字词。
3、通过课下注释还是不会的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4、听老师范读,标注拼音并勾画出节奏。
齐读ppt上的生字词,并在书上注上拼音。
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文言文,并听学生朗读,对学生的各种朗读进行评价。
1、学生朗读个别段落。并对其朗读进行评价。
2、分小组竞赛朗读,看看那组读得好。
3、一位同学展示读,读出节奏。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字音正确,节奏明显。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大家朗读得非常好,但是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课外作业。
朗读课下注释。试着翻译《咏雪》。
板书设计。
刘义庆。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四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四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上要少说,一定谨记。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五
刘义庆。
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咏雪》,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儿女: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七、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背诵第一则《咏雪》,复习要点,导入下一篇。
二、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文意。
去: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三、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5.课文及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a4)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六
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七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七
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慧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新授课。
1.朗读并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两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ppt展示)。
图片一:“司马光砸缸”一一七岁的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小伙伴。
图片二:“曹冲称象”一一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这一原理,解决了一个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
图片三:“孔融让梨”一一年仅四岁就懂得谦让礼仪的孔融。
其实啊!在我国古代像司马光、曹冲这样聪慧的少年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也有两位和他们一样聪颖机智的少年。那么中国古代的儿童为什么这么聪明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第一则《咏雪》来进行大揭秘!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2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雪》。
三、教师活动:作家作品简介。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刘义庆。
(ppt展示)。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刘义庆,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课本下的注释,把重要的信息用红笔勾划下来。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卷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请一位同学朗读)。
谢谢!请坐。这个“门”呢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专题”,而“咏雪”就出自于“言语”这个专题。
四、教师活动:朗读课文。
1.第一遍让全班朗读。
那么《咏雪》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让我们齐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古人是怎样咏雪的?
咏雪起······。
(学生朗读)。
2.第二遍由老师范读。
读文言文不仅要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怎样才能读出节奏呢?就是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现在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用斜线把老师停顿的地方划出来。
(范读)。
(ppt展示)。
大家看一下,你们划对了吗?
3.第三遍让全班齐读,要求节奏合理。
现在我们按照这个节奏再朗读一遍课文。
(学生朗读)。
这遍听起来好多了。
五、教师活动:翻译课文。
那同学们现在来找一下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啊?
(ppt展示)。
文中的人物了解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文中一些字词的解释。
(ppt展示)。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那我们就需要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今天用的现代汉语,然后去了解文章的大意,翻译文言文其实是有方法的,现在老师教大家一种有效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ppt展示)。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就用“六字法”翻译一下以下这三个个句式。
(ppt展示)。
(1)“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一刚刚我们说了翻译文言文呢,一般要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来翻译。这个句子是一个倒装句,我们就需要用“六字法”中的“调”,来调整一下句子的顺序。那么“白雪纷纷”就应该调整为“纷纷的'白雪”,“何”是“什么”的意思,“似”是“像”的意思,那就应该把“什么像”翻译成“像什么”。那整句话就应该翻译成“这纷纷的大雪像什么一样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一我们现代汉语有“把”字句,但在古文中没有,那我翻译这句就可以用“把”字句来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即公大兄无奕女”一一这是一个省略句,谁是“无奕女”呀?那我们就要把主语加上,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好!老师已经把方法教给大家了,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起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全文。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蒽!翻译得不错。
六.教师活动:分析课文。
我们已经大致的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我们就回到文章的主体来分析一下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开端用“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给我们阐述了时间(寒雪)、地点(內集)、人物(谢太傅和他的侄儿侄女)、事件(讲论文义),短短的15个字就给我们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板书:背景)。
交代完背景以后,作者告诉了我们咏雪事件的起因。
(板书:起因)。
“俄而雪骤”,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于是就有了“咏雪”一事。那接下来就是咏雪的经过。
(板书:经过)。
(板书:一问,谢太傅)。
他的这一问得到了两个回答,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太傅哥哥的儿子胡儿回答说像把盐撒在空中一样,他把纷纷的大雪比作“撒盐”。
(板书:兄子:“撒盐”)。
接着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的大哥的女儿回答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
(板书:兄女:“柳絮”)。
在他们俩回答以后谢太傅并没有明确说谁的比喻好,而是“大笑乐”,这十分的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给出定论,而是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一一“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起来作者并没有给我们交代咏雪的结果,也没有表明谁的咏雪句比较好,而只有一个补述的身份。
(板书:补述身份)。
这看似无果的结尾其实是一个有力的暗示,我们想想作者为什么只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呢?作者告诉我们她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其实就是再向我们暗示了谢太傅和作者比较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从而赞赏了谢道韫的才华。那么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好在哪儿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撒盐”这个比喻,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相似,这个比喻达到了我们说的形似。
(板书:形似)。
而“柳絮”这一比喻呢,我们知道柳絮的颜色和雪的颜色没有相似之处,而且柳絮在风中往往是漫天飞舞的,雪大都是向下飘落的,所以在形似上这个比喻没有撒盐这么贴切。但是当我们看到“柳絮”一词的时候我们会联想到春天,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当我们读到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板书: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而且这个“撒”字给人一种刻意人为的感觉,没有体现出雪的那种自然姿态,所以“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喻虽形象但却不美。而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却给人美好的感觉,同时也把雪花随风飘舞的那种动态美体现出来。如此我们看,好的比喻和好的诗句除了要达到形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蕴。
那么可能同学要问了,为什么谢道韫的这个比喻写得这么好呢?并非偶然,因为谢道韫确实是一个有诗情才学的女子,而她才情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我们知道古代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同,他们以家庭教育为主,所以谢道韫深受家庭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从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读出了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信息。下面同学们可以在文中找一下能体现她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词或句,然后把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找同学起来补充。
(ppt展示)。
(1)谢道韫的才气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从寒雪日內集这个词语(这句话)中看出谢家不让孩子有无所事事之时,随时随地和孩子进行文化交流的这种教育氛围。
(2)谢道韫的才气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从讲论诗文这个词语(这句话)中看出谢家的长辈和孩子们经常互相谈论诗文,从而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这种教育氛围。
(3)谢道韫的才气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从欣然这个词语(内容)中看出谢家的长辈不摆长者架子,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诗文,让孩子轻松快乐学习的这种教育氛围。
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儿童这么聪明了吧?因为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好了,现在请全班同学试着背诵一下这篇课文。
那同学们还知道一些其他的有关雪的诗句的诗句吗?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提示: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提示: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回去以后。
1、把课后练习题的第一题、第四题做在作业本上。
2、背诵《咏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八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通过本次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一些摹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学习古人机智、诚实等美德。
一、疏通句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请学生试读课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2、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
(2)空中撒盐差可拟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约定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6)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4)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5)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7)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
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
(2)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九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土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导语。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4.探究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5.探究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探究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7.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8.探究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第二课时
一、预习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3.探究质疑: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讨论并归纳: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4.探究质疑: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看法。(1)如探究质疑3、(2)。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5.当堂朗诵这两篇文言文。
四、小结
五、作业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背诵。
4、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智慧、诚信做人的美德,言辞要高雅。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将把他们请到聪明树上,左边的聪明树是代表古代的聪明少年,右边的聪明树则代表同学们,回答问题准而多的小组就会上聪明树,望六个小组展开学习pk战。请同学们首先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的事迹(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画画、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两位这样的才女神童。(板书课题)。
二、解题:《世说新语》是部什么书?“则”怎么讲?(抢答)。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则”:就是“篇”,两则,就是两篇。
三、会听:放录音,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抢答)。
1、《咏雪》:写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诗文、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写七岁儿童陈元方对父亲失信的友人义正词严,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四、会学:检测预习(先学后教),小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台演板。任务分工:
第一组:做《创新夺冠》自主预习1—2小题;
第二组:做《创》自主预习3—4题;
第三组:做《创》自主预习第5题;
第四组:请两个同学分别口头复述两则故事内容;
第五组:做《创》实践运用2;
第六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见《创》实践运用3)。
五、小组代表演板期间,全班齐读课文。若学生答案还未写完,其他学生就自由读背课文。
六、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七、会问:质疑问难,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若有,请提出来。
八、会说: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见课后习题一)。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分别指出来。(第一组)(见《课堂作业》第6题)。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再说几句咏雪的名句。(第二组)(见《课堂作业》第7题)。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组)(暗示赞赏之情)。
5、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第三组)(无信无礼)。
6、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组)。
客人: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
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
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
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四组)。
8、会讲:创新讲述,发展思维: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要想上聪明树就必须创新,试用陈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来讲。(原来是第三人称,现在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五组)。
9、总结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第六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无信不立———孔子。
十、会背:点生试背课文,争上聪明树。
十一、会演:创编表演课本剧,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两篇短文各选一组代表上就可以了)。
十二、复习检测,夯实基础。
抢答《课堂作业》1—3小题。
十三、激情总结。
今天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培养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十四、作业:解释下列汉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据这个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例: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舍弃成语——舍近求远。
2、去——离开成语——。
3、信——信用成语——。
4、引——拉成语——。
5、顾——回头看成语——瞻前顾后。
十五、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粗野暴躁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正直不阿懂理识义。
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们预习充分,发言积极,配合默契;思考问题敏捷,讨论热烈,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分工合作任务完成较好。特别是激趣教学聪明树的设计较为恰当,激发了同学们及小组竞争的热情,正好扣了课文主题体现聪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现,课文课堂浑然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认真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很重要。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二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讲论文义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的看法。
五、作业: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五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一课时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六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以下字词重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差、拟)、未若、因。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三、探究性学习。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结合课后练习四)。
(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
3、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比较赞同哪一个?
赞同兄女谢道韫,后文对其身份的补充,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文档为doc格式。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七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一、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九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1课时。
一、导入。
二、问题再现。
1、小组间交流,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2、释题:《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知识拓展。
1、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辨形。男女生比赛齐读。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研讨质疑。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五、当堂训练。
1、下面短文,也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2、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