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份优秀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一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2、填空。
(1)()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的比。
(3)比例尺分()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4)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km,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是()。
3、判断。
(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4)地图上量得5cm的距离表示实际400m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厘米。()。
(6)比例尺就是一把尺子。()。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导入激趣。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看一把装在套中的尺,问学生者可能是比例尺吗?回答不一。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造成了悬念,激发了探究欲望。接着借助成语,展开联想。板书以当。让学生填空。在此基础上,问学生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多少当一百二十?你是怎样算的?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当千”,“以一当五百”;“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8厘米相当实际80米”;“1:1000”,“1:500”等等贴在黑板上,并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议:议什么呢?先议标注的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和同伴的标注,及黑板上的板书,讨论交流:形式有多样,但表示的内容会不会一样呢?然后师生共同根据表示的内容进行分类,调整板书。再议意义相同哪种最优。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注意点。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说具体比例尺的意思。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刚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师提供的比例尺意义。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这一难点。
总之,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完成了意义建构,接着就是实际应用。
3、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我设计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1)求比例尺问题: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5厘米,宽画2.5厘米。(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为了拓宽知识面安排如下拓展练习。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前进小学的六年级数学老师王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的意义》,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此课的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猜谜激趣,创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猜一猜,它所描述的是一件什么物品?(示谜语:千里之遥现于咫尺;方寸之间妙绘神州)。
生1:地图。
生2:中国地图。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当千”,“以一当五百”;“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8厘米相当实际80米”;“1:1000”,“1:500”等等贴在黑板上,并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议:议什么呢?先议标注的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和同伴的标注,及黑板上的板书,讨论交流:形式有多样,但表示的内容会不会一样呢?然后师生共同根据表示的内容进行分类,调整板书。再议意义相同哪种最优。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注意点。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说具体比例尺的意思。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刚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师提供的比例尺意义。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这一难点。
总之,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完成了意义建构,接着就是实际应用。
3、实际应用:(课件出示)。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a、一幅图的()和()的()叫比例尺。
b、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c、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d、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判断。
a、数值比例尺1:20000,可以写成。()。
b、比例尺是一个比。()。
c、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长。()。
d、把20厘米100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5。()。
e、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3)求比例尺。
(4)新知运用。
一块正方形的面积是400平方米,把它画在图纸上面积是64平方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二)操作练习。
请你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教室实际长是8米、宽6米)。
4、总结全课:
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五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说教学理念。
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利用比例尺可以把一些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程理念。
(五)说教学具准备:课件。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把实际距离按一定得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的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得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比例尺的含义。
(1)师: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他起一个名字叫“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实际距离分之图上距离等于比例尺)。
引导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指出:图上距离实际上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2)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图纸和机器零件图纸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弄清求比例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要一致。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
出示例1:把教材第48页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说一说方法。
改写。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3、教学例2.
出示例2.
(1)怎样求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小结: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2)学生尝试解决,指生板演。
解:设地铁1号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0:x=1:500000。
强调:求出的实际距离要换算成以千米为单位。
教学例3.
出示例3,提问: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首先确定比例尺,然后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操场的长和宽。最后根据求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画出平面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设计:
1、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度5毫米,画在图上长4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3、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2)比例尺可以带单位。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则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4)将一个2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六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
总结。
方法。
(3)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为了拓宽知识面安排如下拓展练习。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七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5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前进小学的六年级数学老师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尺的意义》,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此课的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猜谜激趣,创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猜一猜,它所描述的是一件什么物品?(示谜语:千里之遥现于咫尺;方寸之间妙绘神州)。
生1:地图。
生2:中国地图。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当千”,“以一当五百”;“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8厘米相当实际80米”;“1:1000”,“1:500”等等贴在黑板上,并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议:议什么呢?先议标注的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和同伴的标注,及黑板上的板书,讨论交流:形式有多样,但表示的内容会不会一样呢?然后师生共同根据表示的内容进行分类,调整板书。再议意义相同哪种最优。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注意点。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说具体比例尺的意思。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刚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师提供的比例尺意义。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这一难点。
总之,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完成了意义建构,接着就是实际应用。
3、实际应用:(课件出示)。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a、一幅图的()和()的()叫比例尺。
b、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c、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d、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判断。
a、数值比例尺1:20000,可以写成。()。
b、比例尺是一个比。()。
c、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长。()。
d、把20厘米100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5。()。
e、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3)求比例尺。
(4)新知运用。
一块正方形的面积是400平方米,把它画在图纸上面积是64平方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二)操作练习。
请你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教室实际长是8米、宽6米)。
4、总结全课:
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九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
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平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出示投影)。
1、计算。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显示):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展示交流。
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诉大家。(学生展示交流)。
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提高认识。另外,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3、评析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
他们画得像吗?
(指画得像的图片)问: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请想一想,说一说。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一定的,画出的平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考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产生认知矛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4、揭示概念。
象这样,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投影出示比例尺的概念。
5、总结求比例尺时的注意事项。
(1)求你所画那副图的比例尺。
(2)求老师所买那套房子的实际面积。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
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
解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一课时。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生:图形的放缩。
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来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吧!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反馈。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
师板书学生结果:逐步引出1:100。
1、学生汇报。
2、学生讨论:
学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引出课题。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1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500。
师: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离。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
小结比例尺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练习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0204060千米。
练习3、4略。
2、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100"。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认识比例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___厘米,宽是___厘米。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___米,宽是___米,面积是___平方米。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一
联系实际,整合学科。在比例尺的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刻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各学科的关系。例如:我从画图引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我还利用学生手中已有的社会图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同时还明白地图中有时还用线段比例尺来表示,通过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体会两种比值各自的'优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刚才设计的教室平面图标上比例尺,激发了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课上,我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认识了比例尺后,我让学生测量图册中伦敦到柏林的图上距离,找到图上的比例尺,运用所学知识试着求出实际距离。将书上的例题进行变式,使学习不再枯燥。
环环紧扣,节节相连。学生求出伦敦到柏林的实际距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我为后面教学埋下的伏笔。我让学生翻倒图册的第一页进行观察,学生们很快发现这幅世界地图上没有标出比例尺。我问学生:“难道这幅图是随便画出来的吗?你有办法得到它的比例尺吗?”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刚才求出伦敦到柏林的实际距离,现在再测量出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不就可以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了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再次高涨。这节课的结束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加强烈。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课前我们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9米、宽6米。"。
(3)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现在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看看上面有无类似的标注?通过汇报,让学生发现地图上有不同的标注。教师板书不同的标注。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如:师问比例尺1:60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600000厘米。
师:比例尺1:23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30000厘米的距离。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引导得出:
1.比例尺就是一种可以把实际距离放大或缩小的计量单位。
2.我认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
3.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
4.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由上列公式并推导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师再规范语言,这样,一促进了学生思考,二促进了思维外显,三促进了交流。)。
三、实际应用(比例尺的应用)。
1.出示小黑板(笑笑家平面图)。
2.学习课本第30页内容。
(1)学生自己阅读。
(2)学生动手测量笑笑家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计算出笑笑卧室的实际面积。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独立算出笑笑家总面积,再全班交流。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5)先尝试解决,再全班交流。
3.谁帮老师算算小黑板上的图是按比例尺多少来画的?求出比例尺并标注。
4.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了"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5.完成第31页"试一试"第1题、"练一练"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用途。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比例尺认识较少并且感受枯燥,所以我在课前拍摄学生照片,利用信息技术做成缩小或扩大的效果,课上展示让学生观察自己照片的变化。接着又介绍现实生活当中,根据需要有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再画到图纸上的例子。如缩小实例有:中国地图、某个学校平面图。扩大实力有:手表图。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明确比例尺的用途。
2、通过观察、测量、设计平面图的体验过程,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在学生发现生活中缩小与扩大例子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当设计师进行测量教室周围物品、设计平面图,在体验中发现实际距离长和宽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就得到了图上距离,进一步引导学生又发现自己画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长和宽与实际距离长和宽的比也是相同的,通过说一说对课桌面1比10的理解,抓住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教学。然后又强调了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一般用厘米做长度单位及统一单位的问题。最后,学生计算自己设计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说明其意义,更深的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后,我创设了春游情境给学生看图片和地图,求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我又力求体现了开放性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让他们调查数据求图上距离并画出来。这些设计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三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开门见山,引发猜想。
请同学们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二)自学课本、探讨新知。
1、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及时板书,同时作一些补充,并按以下的教学顺序呈现:
(1)什么叫比例尺?
(2)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比例尺要用数值来表示要写成怎样的比?
(4)比例尺是尺子吗?
(5)比例尺与比例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学生自学课本后再交流。
2、组织集体反馈,质疑自学和交流后的想法。
教师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上的地图想一想。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它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说明了什么?
师:也就是实际有多少千米?
师:如果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际就是几千米?
(2)师出示第二幅北京市的地图,这幅地图上比例尺又是怎样表示的?(学生通过观察线段比例尺说出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了实际的50千米)。
师追问:如果实际距离是150千米,画在地图上应该是几厘米?
(3)教师出示一幅扩大比例尺2:1,这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实际长是4厘米,画在这张地图上要画几厘米?
3、探讨比例尺和尺子的关系。
谁来说一说比例尺是尺子吗?大家认为不一样在哪里?有关系又有怎样的关系?
师: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这个比又好像是一把尺子,用它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4、探讨比例尺与比例的关系。
比例尺与比例有什么关系?教师提出比例尺是一个比,而我们学过的比例又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测得这幅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呢?
教师随手写下3:90000=1:30000,5:150000=1:30000。
(三)、逐层练习,巩固新知。
1、在一张地图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而这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教室的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算出这个长方形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请算出这个长方形教室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四)、回顾新知,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四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平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平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习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五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螺丝钉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后,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接着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6000000、1:150000000、60: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节课在教学时,也有一些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首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我所设计的导入情景,学生们对越来越小的中国地图的平面图很感兴趣。在这里,我应该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从而初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在出示几幅图片后还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的例子,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在让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意义时,过于匆忙,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逐步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三,对比例尺的放大讲得不够透彻。第四,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这主要是比例尺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也没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六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三、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七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课件、直尺。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m=()cm。
60000cm=()m=()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移动()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移动()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平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2、():()=比例尺或=比例尺。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m或()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比例尺1:10表示:(),是()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是()比例尺,()项是1。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例如:()。
()例如:()。
按用途分()例如:()。
()例如:()。
四、质疑探究(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你能用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2、5:1表示()。
040km。
3、表示()。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八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调动经验激趣导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地图,在社会、思品等学科中也都初步认识过地图,对地图是“按一定倍数缩小后的画出来的”有足够的感性经验。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在课始我通过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切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载体之一――地图上来。既而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图上的“莆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生疑激思:“为什么同样一个莆田,画在地图上的大小却不一样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这时我趁势揭示课题,并问:“关于比例尺,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定教学目标,明确探究的方向。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同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又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学生学习比例尺的过程分为两大版块:一是带着问题自学比例尺的意义,二是带着制作《莆田市交通旅游图》的任务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一)学习比例尺的意义。这里,首先抓住学生急于认识比例尺的心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让他们拿出自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再猜一猜它的.意思,然后再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通过精心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再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主要形式和求法等获得初步的理解。特别是针对本课教学的难点——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通过猜一猜,再举例说一说(多角度表述),然后利用自带的地图互相说这三个层次,有效地进行突破。随后教师提问:“想一想,学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再次将学生的视角投向生活,并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学习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数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是一种文化熏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因此,我没有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着眼于“用教材教”,充分利用了莆田的乡土文化资源,创设了一个以莆田旅游文化为主题的情境,并提出了制作《莆田市交通旅游图》的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同时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实践创造巩固深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课程标准》所强调指出的。在巩固练习中,我继续贯彻这一思想,充分利用前面创设的“旅游”情境,让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四、总结引新拓展延伸。
最新六年级说课稿比例尺(专业19篇)篇十九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
生:以一当十。(指名回答)。
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4:3。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8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8米、宽6米。”
(3)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
让生自学课本第30页什么是比例尺?
集体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实是一个比,注意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生说出自已画的两幅图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计算的。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相应比例尺。
2、让学生议一议可以怎样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义。
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多少?(注意单位要统一)。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把图上距离扩大多少倍就是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多少分之一?把实际距离缩小多少倍就是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相当于多少份?实际距离相当于多少份?
(一)基本运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200()。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在学生计算之前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回忆比的意义。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4、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1至5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买了一个长5米的家具,请同学们算一下在客厅中能放得下吗?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比例尺。
以一当十。
比
学生的图1:100或分数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贴)1:200或分数前项一般为1。
(强调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
3、师出示准备的地图上不同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义,为后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