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我们要努力写出优秀的作文。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这些范文在结构和逻辑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一
记忆中的乡村其实挺美的,路边的田野里密密麻麻的农作物默不作声地生长着,五彩缤纷的野花肆意开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甜的味道。但道路是极窄的,且泥泞难行,村里多是小矮房,家家门口鸡鸭漫步,屎横遍院,叫人实在无处下脚。
当汽车行驶到那条熟悉的羊肠小道时,我们都惊异地发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路边的小矮房变成了一幢幢新的住宅楼,红色的瓦,米色的墙,还有许多供游客旅游休闲的农家乐饭店,让人不禁感叹如今农村生活的变化。
才几分钟的时间,舅舅家就到了。舅舅家也盖了两层的新楼房,院子里干净整洁,屋旁搭了一个瓜架,青绿的叶,弯曲的藤,给小院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另一边的空地上种着各种花卉和一丛毛竹,笔挺的竿,青嫩的叶,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舅妈正穿着新衣服在厨房忙碌,闻到了久违的肉香,这才发觉,我饿啦。
吃完饭,舅舅提出带我们去后面的山上逛逛,上山的路是我所熟悉的,一鼓作气爬上山,又有了新的发现。以前山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几种农作物和一些野果树,如今却种了杨梅、桔子、板栗、柿子、弥猴桃等十几个品种的果树。舅舅说,这是近年来我县实施生态农业,退耕还林政策好,让现如今的农民不单单只靠种粮食赚点钱,还可以靠种水果发家致富。说得我们这些孩子按捺不住,摘野果子去。漫山遍野,翠色欲流中,那红彤彤的是什么,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多采几个,边走边吃,再看两手已是黑漆漆了。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二
1.常用左手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有意学学“左撇子”,即多用用左手,可起到预防脑中风的效果。原来,占人口90%以上的人,都习惯用右手。而这大多数惯用右手者,左半脑常得到锻炼,右半脑则很少得到锻炼,致使右半脑血管较脆弱,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的可能也较大。因此,惯用右手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平时应尽量多多改用左手,以锻炼右半脑,并由此增强右半脑的血管和功能。与此相反,惯用左手的“左撇子”,若多多改用右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咬牙切齿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反复数十次紧紧松松地咬牙切齿,这样可以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都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加速脑血管血流循环,使趋于硬化脑血管逐渐恢复弹性,让大脑组织血液和氧气供应充足,这可以消除眩晕的发生,使脑中风减缓发作或消失。
3.摇头晃脑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中分析其原因,认为与油漆工人劳动时,头部的上下左右的动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和旋转的运动,可以增加头部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预防中风。方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幅度适中,速度宜慢,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
4.擦颈发热中风与颈动脉内膜的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有关。人们发现经常擦颈发热的人中风少。擦颈按摩发热可以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对血管壁的营养,促使已经硬化的颈部血管软化,恢复弹性,并能改善大脑供血。方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迅速按摩颈部左右两侧,用力中等,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每天早晚各做6分钟。
5.耸耸肩膀耸肩可使肩部的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招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人大脑,提供了人工的驱动力。方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反复运动,每次做6分钟。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三
高血压是中风最常见而又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中风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中风中减少1/3。
2、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可以诱发、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个途径使脑血管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中风的发病将减少12%。
3、心脏病。
许多心脏疾病可能导致中风,如房颤、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等。通过脉搏触诊和心脏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中风。
4、动脉粥样硬化或脑血管病史。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者,可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或硬化斑块脱落,导致中风。有过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者,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明显增高。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中风的先兆或前区症状。
6、血液流变学紊乱。
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风的前兆。
中风虽来势凶猛,但其发病前也有一定的预兆,常出现于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对于中风的前兆,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四种:
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一旦发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另外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后,以后复发的机会更大,所以,要加强监护,一旦发生上面情况,要加紧送往医院,记住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四
春天是充满绿意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伴着和谐的春风,万物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破土而出,却淡淡的,犹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的毛发,一派朦胧的清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发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变的一片绿色。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天绿的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是无渲染的绿,那是天然装饰纯真的绿,感动了人的心灵,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胧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到来引起了一场绵绵细雨。他半(这个字不准确)着朦胧的天际如一根根晶莹剔透的银线,把春天连到了大地,把春天连到了人间。“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春天的雨是朦胧的,没有暴风雨之前的乌云那么低沉,没有大雾的那么迷茫,没有闪电,也无雷声。只是朦胧的天际迷乱着人的眼睛,只有晶莹的露珠浸透着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间。
春天是活泼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明媚的春天里,鱼儿跃出水塘,燕子顺着微风,双翅滑破天际。“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副万花筒,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么富有生机,表现在千物万物。小草努力的将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翠绿的身姿。“老树着花无丑枝。”大树发出新芽长出茁壮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绿叶,小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呼吸着春天的空气。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副多彩画呀!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五
古诗有云:“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开篇点题)。
初春时节,细雨在夜里静悄悄地降落,睡梦中的人却无知无觉。翌日出门,惊喜地发现地上已长出绿茸茸的细草。描写的是大自然的无言独化,表现的却是诗人内心无所牵挂的安详与淡泊,暗喻着这世间不求名利从容宁静的那一群体。(对“春”的解读很深刻)。
“春来草自青”,与人无关。春天来了,草儿就葱茏起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世间万物,自身自长,循环往复,与人毫不相关。重要的是人心也不会执着于草青不青,草何时青。草,该青时便青了;春;该来时便来了,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
其实,只要人们能从寻常无事的恬淡之心关照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从“春来草自青”中体会出人生的情趣,心灵境界一经扩展,整个人便极具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就不会睡时不肯睡,吃时不肯吃,百般需索了。(由春联想到人生,想象丰富)。
人既然能领悟时序代换万物荣枯的`道理,那么又有什么放不下甩不脱的呢?一切都不系于心的人,又怎么固执拘泥,胸襟狭窄呢?只不过是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罢了。(设问句,引人深思)。
人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享受春光,沐浴春*,在顺应季节的变化中编织梦想的花篮,在恬淡的日子里,以宁静的心灵去领略生命的灿烂。(对春深情的讴歌,深入主题)。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香。不用刻意安排,不要执意等待,也如春暖花开一般,春的温馨会暖人的心,让爱在春天延续……(含义隽永,升华了主题)。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六
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七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中语文古诗中关于风的知识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八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九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
“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
“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
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
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
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所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人心脏内血栓脱落的栓子。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都可以称为“脑梗塞”。
有一些缺血性中风的病人是由于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没有血栓也没有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塞。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缺血,也可以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
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化中。
中风的原因是有很多的,要想预防的话就要多加的了解,因为一旦出现中风的话,要么是视力下降、听不清,严重的还会造成偏瘫。
1.及时治疗保持血压稳定。
中风的发生,高血压是其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要控制高血压,及时治疗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经常测量血压值,以确定治疗效果;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的阶段,更要重视不疏忽。
2.保持情绪平稳乐观开朗。
日常生活中做到心态平和,情绪平稳,乐观开朗;不要做容易导致情绪激动的事情,如打扑克牌、搓麻将等,也不要观看激烈的体育赛事转播等;与人交流沟通,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切勿互相之间伤了和气。
3.做到饮食须清淡有节制。
作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日三餐,务必要做到科学合理安排,饮食清淡有节制。建议早餐以蛋白类为主营养成份齐全,中餐要吃好保证下午能量消耗需要,晚餐一定要清淡易消化。
4.戒烟限酒保持家中空气清新。
很多吸烟者的家庭空气经常是烟雾腾腾,在自己吸入烟焦油的同时,家人也一起吸入了许多有害成份。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建议做到戒烟,不与香烟发生任何关系。喜欢喝酒的话,酒量要适当,千万不可过度饮入至醉酒的程度。
5.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勿用力。
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预防中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的基础上,要经常按摩腹部,增加肠道蠕动机率,促进排便通畅。否则如果每天的大便需要很用力才可以排出,会导致脑内压力增加,极易诱发中风的发生。
6.要参加适量的有氧运动。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一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当代)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二
浅析杜甫诗中之“哭”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又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的伟大是源于他高洁的品格,爱民爱君的人生信念,正是因为对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使得杜甫在诗中长歌当哭。而“哭”也成为杜甫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
现在提起杜甫,无疑是家喻户晓的,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为中国古代文学所做的贡献,都是无人可与之比拟的。而萧涤非先生在他的《杜甫研究》一书中指出,杜甫是人民诗人,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人民性。杜甫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条件,是杜甫能够得以亲近人民。杜甫看到了人民苦难的生活,对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而面对这样的苦难,一心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他能做的,只是与民同哭啦。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三个君王,而玄宗朝是他生活的主要时期,对于玄宗后期的穷兵黩武,尤其是对于安史之乱中征兵抓丁的现象,杜甫感到同人民一样的悲痛。“三吏三别”这一组诗是作于公元758年到公元759年,杜甫由洛阳回华州沿途所见所闻。这一路上,杜甫是哭着走过来的。先是哭《新安吏》中中男都被征调,而“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不仅仅是道出不管肥瘦,有母无母,有伴无伴,齐声痛哭,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战乱的频繁,人民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人们流离失所,抓丁也是抓不到足够的人数的。看到这样的情景,杜甫在哭,并且他还感到“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与此同时,杜甫还去尽量宽慰这些送行的亲人,用将军善待士兵的美名,用将来胜利的'希望,让这些亲人心中保有着企盼,有着生还的希望,这也是杜甫的美好愿望。
杜甫另一首著名的诗作《兵车行》中,也是描写了征兵的场景。并且在整首诗中,杜甫是一个记录者,也是诗中的问者。诗的开头,杜甫展现的是“车辚辚,马萧萧”的热闹场景,接下来就告诉读者这是为什么,因为是“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向送”。而“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则再次说明人马之众。然后看到的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不解了。保家卫国本是无上光荣的事情,怎么会如此的悲伤呢?便去问行人。从他的回答中才了解到,不是人民不愿意为国家牺牲,而是战事太过频繁,服役的时间相当漫长,并且这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啊。然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就只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人的喜好,致使“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连年的战争与征兵,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连“重男轻女”的老观念都有了改变,现在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因为“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听完行人的回答,终于知道了人民为什么哭的这样肝肠寸断,伴着他们的哭声,杜甫仿佛看见了青海头的白骨,听到了“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三吏三别”中,最为感人的,最沉痛的莫过于《石壕吏》。
暮投石壕吏,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此诗中有五处让人放声痛哭:一,夜深不得息,心内恐惧;二,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剩下的一个命运未卜;三,乳孙幼小,不知能否长成人;四,老年服役,背井离乡;五,老翁失伴。杜甫听到老妇的哭诉,不仅潸然泪下,与此相对的则是石壕吏的无情,对于这样一个已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家庭,仍旧要征兵,在没有男丁可以征招的情况下,还要强拉一个年老体弱的妇人去充兵,几乎是一点人性都没有了。老妇走后,全家人只能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当然,还有陪哭的杜甫。第二天与老翁告别时,仍旧不免一场哭别。
杜甫的生活靠近下层人民,在于人民长期的接触中,是他深刻的了解了人民的疾苦,并且,杜甫的生活也是贫病交加,所以,对于人民的苦难,杜甫诗感同身受的。出于同情,出于仁爱,杜甫总是与民同悲,与民同哭。这样的情况在杜诗中是比比皆是: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天边行》。
少陵野老吞生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
弃绝父母恩,吞声负行戈。《前出塞》。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大麦行》。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征夫》。
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龙门镇》。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羌村》。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诉?《雷》。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是处起渔樵。《阁夜》。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哭者形象,但是无论是哪一个人民在哭,杜甫都一一看在了眼里,并且在默默陪他流泪,陪他一起哭。
杜甫在关心天下人民疾苦的同时,也不曾忘记家人与自己一起所受的苦难,每每念及这些,他是夜不成眠,自己偷偷哭泣。杜甫只身赶往灵武追随肃宗前将家小安置在州。不想在去灵武的途中被叛军拘押在长安。深夜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家之情甚浓,想到家中的妻子也在独自看月,不禁吟出“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若只是两地相隔,平安,却还好。哪想到杜甫再次踏进家门的时候,得到的是“幼子饿已卒”的噩耗,再联想到一路走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不觉悲从中来,五内具悲。
杜甫对人民、对国家都饱含着深情,每到至情处便会流泪,故而在诗中常常出现哭、啼、泪、泣等字眼,这也正是诗人仁爱情怀的自然流露。只此一哭,就可以诠释杜甫爱民、爱国、爱家的思想。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三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7)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写怀》。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0)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1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13)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14)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1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四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
“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
“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五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
古诗中之道大全(16篇)篇十六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遥和康录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园林(皎然)。
习家寒食会何频,应恐流芳不待人。已爱治书诗句逸,
更闻从事酒名新。庭芜暗积承双履,林花雷飞洒幅巾。
谁见柰园时节共,还持绿茗赏残春。
微雨(陆游)。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清远舟中寄耘老(苏轼)。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散烟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