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需包括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已经在中班实际运用过的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一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二、学习儿歌。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二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三
语言。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园内布置花灯展。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四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五
学习经验:
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花灯节。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六
1、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2、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七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1、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人们追求团圆的美好愿望。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1、请家长带幼儿走出家门,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收集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2、展出幼儿收集的`资料,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看一看、说一说,丰富对元宵节的认识。
3、利用进餐前后时间,组织幼儿谈一谈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八
1.感受牙齿健康的快乐。
2.初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3.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牙刷、牙杯、牙膏、图片、视频、音频。
一、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导入活动主题。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保护牙齿的方法,预防龋齿。
1.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不保护牙齿的后果?
2.请小朋友用镜子找找自己有没有龋齿,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保护牙齿?哪些不是,而且会造成龋齿。
4.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教师小结,并出示正确保护牙齿的图片。
三、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教师出示图片通过图片引导幼儿正确的刷牙步骤。
2.教师播放视频,通过儿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幼儿用准备好的牙具,跟着视频学刷牙,体验刷牙的快乐。
四、音乐游戏《洗刷刷》。
1.通过音乐游戏增强幼儿对保护牙齿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2.通过形象的角色扮演来表现音乐游戏的情节,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喜欢刷牙,乐于保护自己的牙齿。
五、活动延伸。
教师在班级开展“牙牙选美大会”活动,每天选出“最美牙齿小明星”。
本节教育活动通过图片、视频、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幼儿知道刷牙的好处,通过牙齿模型与牙刷拿握,向幼儿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并能坚持早晚刷牙。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寓教于乐,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动采用了经验交流、图片观察、亲身体验、了解原因、表述总结等教育方式。让幼儿多方面的感知、感受,从而使知识内化为幼儿的主动行为。活动中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幼儿扮演角色参与其中,师幼共舞,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模仿正确的刷牙动作,唱唱跳跳体验着牙齿健康的快乐!活动后我们积极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刷牙习惯。通过“牙牙美”评选活动,激励幼儿坚持每天主动刷牙,保持牙齿清洁卫生,为好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九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3、谜语若干。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小百科: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一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二
1、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不同形状的包装盒,自制花灯。
2、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制的花灯,体验成功的快乐。
3、知道与同伴合作使用操作材料。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
2、制作花灯的'各类材料(各种形状的包装盒、蜡光纸、废旧图书、剪刀、油画棒、胶棒、彩线、穗子等)。
1、欣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制作花灯的愿望。
2、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讨论自制花灯的方法和规则。
3、自选材料,制作花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花灯。)。
4、相互欣赏、讲述自制的花灯。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三
1、通过过操作活动巩固搓圆的技能。
2、引导幼儿通过压扁,加工成“元宵”。
3、体验元宵节的风俗。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橡皮泥、泥工板。
2、碗、勺子、锅子等厨具。
1、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教师示范月饼的做法。
你们想想元宵是怎样做的呢?元宵做好了,你们看看和我们以前做的月饼有什么不同?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幼儿制作时一定要搓圆。
4、“下元宵”、“吃元宵”。
5、讨论介绍元宵节的风俗。
你们知道元宵节还要做些什么吗?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 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更为了让幼儿亲身感受民俗节日的气氛,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做元宵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兴趣。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儿童网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www.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子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1册第14--15页,进一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并学说绕口令。
区域活动《元宵节》
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学说绕口令。
幼儿用书。
1、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小声交流自己的认识。
2、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交流。
3、引导幼儿学说绕口令儿歌。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五
有关元宵节的课件、元宵一盒、花灯等。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课件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六
有关元宵节的课件、元宵一盒、花灯等。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课件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七
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做元宵锻炼小手的灵活性。
彩泥一盒。
煮好的元宵每人2个。
1、老师现在手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有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对!彩色的是我们经常玩的彩泥,另一边是香甜的元宵。
3、元宵入口光滑,馅料吃起来非常香甜,可好吃了,你们想不想吃啊?
4、把元宵分下去,等幼儿吃完后,问问幼儿们好不好吃?还想不想吃了?
5、你们都还想吃啊?老师一个人只做了这些元宵,现在让你们都已经吃没了,怎么办啊?
6、老师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学做元宵,这样我们可以一起做出更多的元宵了好不好?
7、那开始来跟老师学做元宵,教师一步步的教,尽量让幼儿们亲自动手做。
8、在做元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馅料。
9、我们可以比赛谁做的的元宵多又好,来促进幼儿们的积极性。
10、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颜色的元宵?它们都是什么馅的?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画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1.谈话: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呢?
3.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播放ppt)。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出示范例,初步了解一碗元宵的画法:以前我们用彩泥和干米粉做过各种元宵,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碗元宵。
3.看老师讲解示范画元宵。
(1)先画一个小碗,碗底靠着纸边。再从碗底往上画两条斜线,最后再画出碗口。
(2)在碗口画上喜欢的元宵。
(3)装饰小碗。
1.幼儿大胆的画出碗的形状。
2.提醒幼儿要将元宵画圆整。
3.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碗边。
2.在敲锣打鼓的欢快气氛中,边赏花灯边互赠元宵。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十九
3、在猜灯谜的游戏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有关元宵节的ppt、汤圆图片、星星贴纸。
外表白白圆圆,心里花花绿绿。在白沙滩打滚,在温泉里游泳。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1、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
——鲸。
2、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名)。
——大象。
3、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公鸡。
4、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打一动物名)。
——兔子。
5、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名)。
——猫头鹰。
6、远看像黄球,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打一动物名)。
——小鸡。
7、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打一动物名)。
——萤火虫。
谢谢观赏。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
1、喜欢和同伴一起念儿歌。
2、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和愉快情绪。
1、各种花灯若干。
2、图片。
2、教师利用图片与幼儿共同回忆灯会的快乐情景,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归纳。
――过什么节玩灯?小朋友在干什么?
――玩的是什么灯?
――小朋友心情怎样?
3、幼儿看图片学念儿歌。
儿歌学会后可将“飞机灯,飞得高,兔子灯,拉着跑”两句进行创编。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一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二
1、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2、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中班元宵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三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1、前期幼儿经验: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灯图片。
教师: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教师: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1)讨论:每年的什么时候会吃元宵?元宵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2)教师小结:我们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习惯。元宵圆圆的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师:除了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吗?
1)提问:这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说一说元宵节观赏灯会是什么感觉?
3)教师小结:元宵灯会是我们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在绚丽的灯会上,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欢度元宵灯会可以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参加有趣的灯谜游戏。
1)幼儿可以在美工区域中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