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导入语的设计,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1、本诗背景。
在自由诵读的基础上,思考完成练习二。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板书:
悲——乐——愤——狂。
愤激。
2、思考练习二(2)。
明确:(见教师用书)。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二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一、激情导入: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二、读一读。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三、赏一赏,自主探究。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五、悟一悟: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六、作业布置: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三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四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五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诵读、探究、赏析。
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
(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
一、确定情感基调。
二、确定语速。
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四、处理好停顿。
(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欢)。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狂)。
(六)比较诵读(幻灯显示任志宏诵读录像)。
(七)总结,成果展示。
附板书。
将进酒。
李白。
“诗仙”悲——欢——愤——狂。
“酒仙”
朗读。
品读,愁。
诵读。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六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显示李白的图片)。
师:我们对李白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从学前班开始我们背诵他的诗歌,现在我们找一行同学对李白做个简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只能补充,不能重复。
师:这位诗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被誉为“酒仙”,他不但喜欢喝酒而且还善于劝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劝酒篇《将进酒》(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两到三遍(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光有气势还不行,还得注意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节奏,停顿,注意行文的轻重缓急,和高低的变化,还应该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大屏幕: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声韵)。
生:找出诗中的停顿、重音,可以就近两三个人一起商讨。
师:找出你认为把握最好的一处给大家做个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尝试(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朗读,并及进给以评价)。
生:活动展示,教师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悲
将李欢。
进
酒白愤。
狂
师:李白的这些情绪当中当一种情绪是主要的呢?
生:悲愤。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三、师: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屏幕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屏幕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作客的时候有酒)。
屏幕五: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
屏幕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对李白的才气也大加赞赏。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屏幕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吟诵全诗。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
3、情感目标:了解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4、教学重点:诗歌的吟诵方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吟诵法。
(一)诗人写作的时间及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岁,不得志下与朋友饮酒而作。
(二)学生朗读全诗,共同为诗歌正音。
情感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
(一)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1、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天风海雨似的排比长句。
诗人落笔从空间上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调悲壮;顷刻间黄河流程万里“不复回”,基调又是悲。由此,从时间上联想人生:高堂之上,对镜自视,两鬓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间短促!悲意甚浓!
2、吟诵“天上来”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来之壮阔;“不复回”短促,现势不可回之斩钉截铁般慨叹;“悲白发”“青丝”“成雪”缓重低沉,叹鬓发斑白之巨人式感伤。
(二)豪情自信、痛饮高歌的欢乐。
1、李白胸中没有喁喁而泣的纤弱,消极中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时不得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
2、吟诵“得意”“必”读得坚定,凸显李白之自信与坚定;“散尽”“还”“三百杯”读得潇洒,极尽“散近三十余万”“斗酒诗百篇”之豪情。
“将进酒,杯莫停”读得舒缓,双重否定为后文高潮的到来蓄势。
(三)不屑富贵、有志难展的愤激。
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伏笔。
2、吟诵。
“谪仙人”已醉,表现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阶段“醉”读何如:“长醉”是真醉,“饮者”即是席间你我,“陈王盛宴”,笑中含悲,“欢谑”不免放浪,悲而能壮。
(四)反客为主、恣意妄为的狂诞。
1、诗人已酩酊大醉,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五花马”“千金裘”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样将宾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一切不免让人想象,诗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诗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犹未尽,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来之笔,迸发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将与仙人同悲、同乐、同醉、同狂的读者拉回,悲凉而深沉。
2、吟诵。
整体语速加快,甚至不留缝隙,表现诗人大醉后的“发狂吟”;一气呵至“换美酒”,作大停顿,三至五秒亦可,为收束全篇蓄势;尾句是全诗的终结,诗人即便大醉发狂,亦挥之不去“皆寂寞”之惆怅,反之,更浓、更烈、更厚、更重。读时可缓进促收!
1、基调。
基调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它的理解过程常表现为,由直观感知到分析领悟。这首诗,初读豪气十足,深入探究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主导。豪放是外壳,激愤是内核。如“古来”二句,“圣贤”不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又可理解。诗人再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明示了。
2、吟诵。
吟诵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它要运声发气,它要情通古人。中学生学习大量的古今诗词,放声吟诵必不可少。但多数的吟诵限于诗词背诵、考试得分,如此功利抹杀了诗词吟诵的浸染、熏陶目的。本课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篇,我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明白,朗诵、吟诵诗词绝不是背课文,它是情发于声,声凝于情;它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它要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摆身,它可模仿学习,更可自成曲调。就课堂来讲,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就习惯来讲,长期如此,可披文入情。
(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1、在于让学生明白,诗歌原来“可以这样读”,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比较热烈,为下一步诗歌教学的展开起到良好的领起作用。
2、进一步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以及朗诵其诗歌应具有的基本情感对教师能示范朗读而不是录音听读学生反响较好,特别是诗歌首尾的处理,让学生耳目一新。
3、对吟诵的方法进行了宏观指导,使学生明白诗歌吟诵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
(二)但本堂课也有缺憾,一些地方处理不是很到位。
1、节奏稍显拖沓,时间有些超出规定。
2、学生读的还是少,教师说的还是多。
3、课堂气氛的渲染烘托还不够,如再热烈,效果会更好。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八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文档为doc格式。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九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味本诗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2、通过诵读,理清本诗丰富充沛的情感脉络,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狂放不羁实则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愤之情。
3、能够熟练背诵全诗。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ppt。
1课时。
(一)情境导入。
由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导入到本诗。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有“请、希望”的意思,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音义相同。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的愤懑和狂放。
(三)简介写作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李白内心极度苦闷。那一年,李白与岑勋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设宴饮酒,酒到畅快之时,李白对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将进酒》。
(四)诵读感知。
李白当时唱歌的音乐曲调,今天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就不唱了,我们通过吟诵朗读来感受一把诗人的情怀。
学生朗读,教师作必要指导,全班同学再齐读。
(五)文本解读。
1、李白劝友人怎么喝酒?
明确:乃狂饮。
2、李白为什么劝友人如此狂饮?
明确:为了尽欢、留名和销愁,其中销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万古愁”从何而来?
明确:有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坎坷的悲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4、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
明确:狂放不羁,任性率真,执着追求。
(六)结束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好朋友李白诗歌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用在《将进酒》这首诗上自然是非常恰当。李白的诗歌因为诗人内在情感的充沛,风格手法的多变,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最后全班同学再来齐读一遍结束。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读过的李白诗歌,试以“李白诗歌中的饮者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将”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读,鉴赏课文。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四、三读文本,深入解读。
1.夸张在哪里体现?有怎样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飘逸?
五、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
感伤——洒脱——愤激——豪放。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一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附录:本课涉及的诗文。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玉壶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行路难其二》。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晋书刘伶》。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二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学生容易进入吟咏和体会情感的体验阅读中。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把握诗歌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1课时。
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诗句)。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首推李白。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写到李白喝酒吟诗的诗句呢?(学生说诗句)。
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不见》这首诗中又是这样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见,李白好饮,也善饮,而且他把饮酒和吟诗紧密联系起来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将进酒》来走近他的诗酒人生。
二、自由朗读,把握诗意。
(边读边结合课本注解,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后,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2、老师和学生补充、整合答案。(多媒体显示)。
这是一首劝酒诗,写的是诗人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听听美读,说说感受。
(一)美美地听——初步体会诗歌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多媒体播放《将进酒》的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二)轻松地说——请说说在听完配乐朗诵后你对本诗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的整体感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补充整合答案)。
明确:1、句式:以七言为主,有长短变化。
2、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畅。
四、多样诵读,品味诗情。
(一)第一层。
(多媒体显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老师范读.
2、让学生说老师范读出的感情。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壮。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因此,这一层要读出“悲壮”的感情来。(一开始要读得颇有气势,节奏要迅疾,后来渐渐缓慢生悲)。
3、齐读第一层。(读出“悲壮”之情)。
(二)第二层。
(多媒体显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1、请一名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能体现感情的词语,并揣摩该范读同学对这一层的处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诵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鉴;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诵中体现出变化。)。
2、边评价边范读。(读得好还是不好?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请试一试)。
明确:这一层能体现感情的词语有:“尽欢”、“必有用”、“还复来”、“为乐”、“三百杯”和四个短句等。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所以应该读出“欢乐”的感情来(情绪高昂,节奏逐渐加快)。
3、齐读第二层。(读出“欢乐”)。
(三)第三层。
(多媒体显示)。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边分析边逐句读。(这一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大转折,因此必须在老师的设疑和引导的基础上来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鄙弃、愤懑。“不足贵”“不用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鄙弃、愤懑之深。
女生试读这两句。(读出“愤懑”之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说古代圣贤“寂寞”是为他们惋惜,同时又是说自己,流露出愤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叹惜”中读出“不平”之气。“留其名”又可看出诗人认识到自我价值后的自信和激动,因此要重读。“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因为这是欢中有悲,激动中有愤懑。
男生试读这四句。(读出“不平”和“激动”)。
2、齐读第三层。(读出“愤激”之情)。
(四)第四层。
(多媒体显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自由读,边读边揣摩这一层的感情。
2、请试一试。
3、让试读的学生说说他为什么这样读。
明确:“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宜重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应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因为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因此,要读出“狂放”,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壮之重、欢乐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4、齐读第四层。(读出“狂放”)。
(五)朗诵全诗。
1、展示全诗感情的起伏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狂放。
2、配乐齐读。
四、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多媒体显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在感情变化上和《将进酒》的相似之处,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揣摩,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自读此诗。
诵读提示:开头两句显示出诗人郁积好久的忧愤的心情,接着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长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展示出诗人的豪迈的胸襟,然后诗人又自比小谢,极为自信,然后,却又迅速地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中。感情也是起伏变化,也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的气概。
2、按照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全班齐读。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应该说,已经走进了李白的心灵世界中。诗歌就是这样,要想读懂它,就必须不断地朗诵。在朗诵中领悟,在领悟的基础上再诵读,如此循环,就可以逐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李白的生平,我们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狂歌,他开始纵酒,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从《将进酒》中我们可以体悟到,对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三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附录:本课涉及的诗文。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玉壶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行路难其二》。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晋书刘伶》。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四
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赏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复杂情感的品读能力。
一课时。
多媒体。
饮中八仙诗。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对李白的喝酒与作诗给予了精彩的描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李白醉酒时写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将进酒》,走进诗人的灵魂。
1.诗句哪一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明确:“悲”字。
2.诗人为何而悲?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呢?
明确:诗人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黄河之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青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功业无成的感慨。运用了反衬、比喻、夸张、起兴等你手法。
3.“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如此感慨,诗人此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呢?
提示:请学生分析课文注解一。
明确:诗人此时大约52岁,“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因而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悲叹。
4.诗人的悲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悲有何不同?
明确:诗人的悲是悲而不伤,这与诗人受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
5.这两句诗如何划分诗句的节奏?如何读出诗人的情感?
明确: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据诗意,根据结构)。
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调突出)。
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表达悲情)。
语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升调读,(读出气势)“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降调读。(读出悲情)。
1.抓关键词。
2.品析意象。
3.结合背景。
4.理解手法。
1.自由朗读,边读边析。
2.运用方法,品析情感。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品读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六
教材分析: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1课时。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豪迈。
将进酒教学设计集锦大全(19篇)篇十九
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