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在学习上能够迅速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学生案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他们的成功之道。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一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的父母常常教导我:做人要端正,做事要认真。如今我也成为了孩子的家长,回顾自己三十几年所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到正是父母的谆谆教导,使我在人生路上能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偏颇的走到今天。虽然没有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但总算能无愧于父母、家人,无愧于自己。
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也秉承了一贯的家风来要求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告诫他:你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不可以讨人嫌。当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我教导孩子:待人接物要懂礼节,有礼貌。
遇见相熟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并且鼓励他多交朋友,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在与人相处时,我又常常给他讲一些古今中外宽厚待人的故事让他懂得:只有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真心相待。当他开始懂一些事理的时候,我经常用孔子的话“不与小人同坐”来教导他:多交朋友是好的,但不要和品德不好的人交朋友。
我说孔子对于品德不好的人连坐在一起都不愿意,何况是交朋友呢。还告诉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品德不好的人交往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因此,我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很强,品行端正,很有爱心。他会经常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缺乏耐心,做事急躁。
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坏习惯:做事冲动有余,耐性不足。
为了培养他的耐心,我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对他进行引导。
如一开始让他拼拼图,然后教他下棋,接着让他选择一门有兴趣的乐器来学习。使他能慢慢地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当他做事做到一半开始急躁时,我会在一旁提醒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别着急,慢慢来。当他因为盲目蛮干犯错误时,我会和他一起分析犯错原因,使他意识到急躁是他犯错的根源。
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引导他走上“认真”的道路。慢慢地,孩子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由开始做什么事都静不下心来,常常半途而废,到现在能坚持做完一件事。以前做作业做不到几分钟就开始站起来做别的事,现在能够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坚持把作业完成。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二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在放着家风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和家规。我是根据新闻上的专题,来写这篇作文的。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家里的风气,风气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国风、也有班风,今天就来讲一下这个家风吧。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也分为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规则必须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规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严格要求自己。长辈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奶奶就教育我长大后要乐于助人,要诚实、正直、守信用、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还要自信,自爱,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有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在奶奶那一代的时候,她的妈妈教育她说要把人先做好,才能做好事。渐渐地有了爸爸,他长大成人以后,爷爷奶奶对他管教很严,不允许爸爸抽烟喝酒,还规定他晚上不能超过十点回家,到哪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出门。听奶奶说;‘爸爸小时候非常有礼貌,见人就叫,连在路上遇见乞丐也要跑上去叫他。一直到现在,这个好习惯从未变过。在这点上我要向爸爸学习。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每次奶奶送我去上学,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总会叫我让座,甚至还会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比她年纪更大的老人。其实奶奶她也是老人,她也六十多岁了,可是他觉得那些年纪更大的`老年人比她更需要那个座位。奶奶这几十年来从没忘记她妈妈的话,一直是按着妈妈的话做的,她在我家这一带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好女儿。
奶奶一直是个乐于助人,善良的人,只要别人开口,她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哪怕是吃点亏,她也从不计较。奶奶常说;“吃亏是福’也可能是奶奶做了许多好事,老天爷都看在眼里,奶奶跟同龄人比起来比他们都要健康,这都是奶奶的善良、正直、乐观的心态换来的好身体,这就是大概人们说的好人有好报吧!
每次我去朋友家玩,奶奶、爸爸妈妈经常提醒我到别人家要有礼貌,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更不能把别人家的东西带回家。告诉我无论在哪里,只要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积极地去帮助他。在父母的教育和带领下,我也知道怎样节约用水,不乱花钱,有空时帮妈妈做家务,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四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边怎能不甜?这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作家再果对母亲的诠释。
记得有一次放学,妈妈在校门口等我。当时天阴沉沉的,突然刮起了大风,妈妈接到我后说,快点上车,要下雨了。妈妈说:穿上我的外套吧。刚下班没带雨具。我坚持不穿,因为我也怕妈妈淋雨。时间紧迫,我们骑车没走多远,豆大的雨点了落了下来。妈妈停下车,脱下外套,不容分辩披在了我的身上,一股暖流顿时充满了我的全身。走到半路的时候,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只听妈妈在说:哎呀,雨太大了,我已看不清了,低下头我挡着你。我们要劈风斩浪,勇往直前!路边的.人都急急地向家赶着,有的对未穿雨披的妈妈投来敬佩的目光,她用那高大的身躯挡着弱小的我。
几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在我脑海记忆犹新。妈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一直陪伴我健康成长。因为爷爷,奶奶体弱多病,住院是常有的事,那时爸爸会在医院里陪床,几天不见特想念爸爸。每周日我们就去看望爷爷,奶奶,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之乐。有时末完成作业我不愿去,妈妈总是严厉地对我说:必须去看爷爷,奶奶。我不情愿地问:为什么?妈妈说: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我们要懂得孝敬老人。
对待小孩子疼爱有加,对待老人孝敬备至。尊老爱幼这就是我们的家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五
记得在我小时候,我的父母常常教导我:做人要端正,做事要认真。如今我也成为了孩子的家长,回顾自己三十几年所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到正是父母的谆谆教导,使我在人生路上能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偏颇的走到今天。虽然没有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但总算能无愧于父母、家人,无愧于自己。
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也秉承了一贯的家风来要求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告诫他:你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不可以讨人嫌。当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我教导孩子:待人接物要懂礼节,有礼貌。遇见相熟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并且鼓励他多交朋友,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往。在与人相处时,我又常常给他讲一些古今中外宽厚待人的故事让他懂得:只有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真心相待。
当他开始懂一些事理的时候,我经常用孔子的话“不与小人同坐”来教导他:多交朋友是好的,但不要和品德不好的人交朋友。我说孔子对于品德不好的人连坐在一起都不愿意,何况是交朋友呢。还告诉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品德不好的人交往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因此,我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很强,品行端正,很有爱心。他会经常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缺乏耐心,做事急躁。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坏习惯:做事冲动有余,耐性不足。为了培养他的耐心,我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对他进行引导。如一开始让他拼拼图,然后教他下棋,接着让他选择一门有兴趣的乐器来学习。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六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家训。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守时,上学要守时,同学聚会也要守时。以前爸爸妈妈跟我说守时这件事我却似懂非懂,但一件儿时的往事使我真正明白了守时的重要性。
暑假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夏令营的爬山活动。出发前,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在11:00前回班车集合。我和同学出发了,因为难得的好天气,大家玩得很高兴。我和同学有说有笑,我不时地拿出相机,按下快门,将大家的笑脸与这美景合个影。正当我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时间不早了!”我看了下表,确实离集合时间只有40分钟了。我们正玩在兴头上,被这儿的美景所吸引,还真有些恋恋不舍,这时我想起出门前父母反复叮嘱的一句话:跟大部队走,要听老师的要求,按时回集合地,一个人如果不守时,会影响下面的行程无法正常进行。这时有两位同学还在拍照,我冲她们喊了一声:“时间到了,该回去了。”我劝了她们半天,可她们却没有要回的意思。我只好和其他小伙伴们往回走了。
当我们回到集合地时,老师们正在清点人数:“少了两位同学,你们谁看见了?”“我下山时她们还在拍照。”我说。老师只好拿起手机给她们打电话,可是却打不通。老师们也有些着急了,因为晚开车意味着下一项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有两位老师去找她们了,我们却只能坐在车上焦急地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老师带着她们回来了,但是大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爸妈经常跟我说的那句话:“做任何事,都要守时。”以前我对这话很不以为然,今天才真正认识到了守时的重要性。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七
一群孩子去偷邻居的苹果,事后邻居发现苹果被盗,只是怀疑,没有证据显示是哪些孩子干的,几个孩子的家长或知道或懒得知道自己的孩子偷苹果的事,唯有一个孩子的家长认为“事情严重”。带着孩子上门“负荆请罪”,主动提出赔偿,苹果园主人看在家长“知礼懂事”的情况下,原谅了小孩子的“无知”,没有要求赔偿,认为知错能改就行,孩子想吃苹果也正常,如果事先“打个招呼”,送点苹果也未尝不可,偷是不可取的。后来,这个孩子被一同参与偷苹果的孩子奚落为“叛徒”,各自“渐行渐远”。
这个孩子参加工作后经常回忆起此事,深深感激自己的父母家风严格,要不然自己的境况不知道会怎么样,当年参与偷苹果的孩子中,就有两个“出了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两位母亲争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好还是张扬好?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内向了,进入社会要吃大亏,另外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太张扬,进入社会容易犯大错,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内向孩子”,吃了什么好大的亏倒没有听说。
“张扬孩子”社交能力确实强,其父母又担心起来,原因是孩子过生日就把同学约到了ktv,学着成人一样喝酒抽烟跳舞“疯狂”庆祝,没有想到这是其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其父母进入娱乐场所从来不让孩子回避,而是有意带着孩子以加强社交能力的“锻炼”,孩子的“过度成熟”怪谁呢?对于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思其家风对他的深刻影响?不难看出,家风事关人的成长甚至人的一生,家风“无节操”“无底线”,后果很严重;当然,人品好、有作为的人,其身上也少不了良好家风刻下的痕迹。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八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着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着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最好诠释了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九
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中成长,家风家训如同雨露般滋润我们成长。而现在我要说说我的家风家训。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清凉的风抚摸着一切,也许正是那轻柔的抚摸,使我忘却了回家的时间。此时的我正在与我的同学在外边玩轮滑,飕飕的风从我的耳边刮过,我们的欢笑声压过了一切,一圈一圈在村里绕着,不知道累也不知道休息,一圈又一圈,小孩子的天生好动也许我正符合这一点。其他同学一个又一个的回家,而我却玩的不亦乐乎。太阳似乎也等的不耐烦,缓缓的下山,只漏出那斜斜的半边、丝丝的光线为我照亮回家的路,但我丝毫不懂得回家,依旧在那里滑,不知疲倦不知回家。而此时家里的妈妈,却是急坏了,他们询问我的同学,在村里到处找。太阳下山了,村里的道路上只有我一个人,也想起了要回家。我悄悄的回了家,看见的是坐在排椅上,同样才回来的爸爸。不禁讪讪一笑,爸爸立即打电话给妈妈。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看见妈妈连外套都没穿,围裙也没摘,她的眼光里满是担忧。我低下了头,但妈妈并没有责骂我。晚饭过后,我才想起我还有作业没写,有些后悔。我在房里写作业,也许是太认真并没有察觉妈妈的靠近。“孩子,任何人做事情之前,都要有时间观念,你可以玩但是不可以一玩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其他事情。如果你不能很好的规划时间,你就不会顺利完成自己一天中应该做的事。就像你的作业一样,你没有很好的规划玩的时间与写作业的时间,是不会顺利完成这两件事的。孩子,答应妈妈,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规划好时间,”妈妈在一边轻轻地说,“这一次妈妈陪你。”“恩。”我轻轻的答应了。那一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在深夜才完成了作业。我想,那一晚我会永远记住。
从那以后我的家训里多了一条“会规划时间”。这条家训一直在提醒我,而妈妈的那一晚也一直在提醒我。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同学家“疯狂”的玩着电脑,刺激的游戏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怎样闯关?”是我脑子里一直在徘徊的问题。这时响起了不愉快的音乐“嘀嘀嘀……”我看向我的手表,那是妈妈为了我能更好的规划时间给我买的。此时已经6点了。我知道我该回家了,虽有些不舍,但想起那晚的约定,我就告别了同学回家了。此时的妈妈正好做好了晚饭。但是,爸爸却一直没回来,我和妈妈边看电视边等,而此时却好巧不巧的,出现了车祸。直到8点,爸爸还没回来,我的肚子却一直叫。我的心里渐渐不安,因为爸爸是开车出去的,焦急与不安在我心里徘徊。我终于明白那天妈妈是怎样的担忧。9点。门被打开了,是爸爸。妈妈刚要开口责骂,我却先说了出来“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你不知道我和妈妈多担心你啊。任何人做事情之前,都要有时间观念……,”我把妈妈那天晚上所说的全说了出来,“爸爸,你要答应我,以后做事情要规划时间,好吗?”妈妈欣慰的笑了。“好,我答应。”爸爸笑着说。那天其实是我误会了爸爸,爸爸是因为有些事情耽搁了才没回家,并不是忘了时间。但那已经证明我懂的了规划时间的重要。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
摘要: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很小的一间屋子,屋内被暗红色的窗帘紧紧裹着,天花板垂下来的灯光微微亮着,没有一点声音,俯视着一张铺着雪白被褥的病床。
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很小的一间屋子,屋内被暗红色的窗帘紧紧裹着,天花板垂下来的灯光微微亮着,没有一点声音,俯视着一张铺着雪白被褥的病床。
姥爷就那样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密密的皱纹自额头拉到了他的嘴角,嘴里不时发出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什么,我凑近了听,只听见姥爷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您放心吧,父亲,我会叮嘱孩子们,继承您的遗志,您安心吧”。说着说着,眼角滑落一丝晶莹的液体,姥爷又在说梦话了。
我的姥爷80多岁了,身体日渐衰弱。6月的一天,姥爷住进了医院,住院的第三天刚好是太姥爷牺牲的日子。姥爷的父亲肖元凯是一名烈士,在姥爷心里,父亲是英雄。据《襄阳县志》记载,1930年6月12日,太姥爷组织领导樊城区太平店肖庄的农民起义,结果在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宁死不降,壮烈牺牲。从此,姥爷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思念。
过了一会儿,姥爷醒了,看见我来了,就用他的两只手握住我,问我:“燕子,没上班吗?”“嗯嗯,今天休息。”我回答着。等精神恢复了一点,他又接着说道:“燕儿啊,在单位工作你要勤快,当年你太姥爷也是共产党员,为了人民解放才牺牲的。咱家是烈士家属,可不能给太姥爷丢脸,更不能有贪念。你姥爷年轻时经历过战争,也见过八路军,人家可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啊,你现在当上了公务员,可不能拿群众东西啊。”其实这样的话我已听过太多遍,但让我真正打心底里感受到此话的分量,还是在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我赶紧回答道:“姥爷,我是一名党员,遵规守纪意识可强着呢,保证不越雷池一步。”我们相视一笑。
我就是在姥爷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姥爷就要求我入党,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关于党,我最初是从太姥爷的故事里知道的,我甚至幻想过共产党员都是“金刚不坏之身”,怎么砍头牺牲都不怕。后来才明白,哪有人不畏惧死亡,哪有人没有欲望,只是把责任与信仰看得比个人利益更重要,只是在抉择面前坚守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当我毕业成为一名公务员时,姥爷更是谆谆教导,告诉我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念。
除了时时叮嘱,姥爷还以身作则,以他高尚的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____年10月,樊城区太平店镇对太姥爷的墓地进行修缮,并树立肖庄农民革命纪念碑。____年又新建肖庄革命纪念馆。太姥爷的墓地就伫立在山坡上,除了纪念展馆,政府为体恤烈士家属,还盖了两间四合院,并多次邀请姥爷去那里住。但是姥爷一口回绝,说:“我不占公家便宜,我不给党添麻烦,我不要补贴。钱应该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姥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等重大纪念节日,肖庄农民革命馆都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颂党恩教育等活动,来接受思想洗礼的人络绎不绝。姥爷每年都会早早去到那里,把院子打扫干净,对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姥爷都会唠叨几句。如果是公务员,就会告诫他要清廉为官,要珍惜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把革命先烈的精神薪火相传;如果是学生,就会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如此年年,孜孜不倦。我知道,姥爷是将自己对党的那份热爱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了。
姥爷还有一大爱好,看红色经典剧。他最爱看的是电视剧《潜伏》。这部电视剧反映的一个主题,就是共产党人的信念战胜一切。余则成对共产党的信仰是真实的、无坚不摧的,所以不论情况如何危急,他都无所畏惧地斗争着,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每每看到这里,姥爷都会慷慨激昂,感慨于共产党人坚强如铁的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障。这时,姥爷还会再一次提醒我:“燕子,你要做一名清清白白、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这是你的信仰,也是你的灵魂。”他总是反反复复地说着这样一句话,提醒我,勉励我,直到扎根于我的心里。
姥爷的故事很平凡,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自觉。他的信仰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如此便是一生。
每一个人,都会奔往不同的方向,寻求不一样的东西。但有的人,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开始的方向,始终不忘初心的温度,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一
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门风,所谓家规就是家庭中约束我们的规矩。百善孝为先,我家的家风是“孝”,家规共有三条,第一条是不许与长辈顶嘴,第二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大人操心,第三条是大人叫你去做事,不许慢吞吞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使我们的家变得更加美好。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奶奶见了,对我说:“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应该是写作业,快把电视闭了,写作业去。”我听了奶奶的话,不情愿地说:“奶奶,你该忙什么忙什么去吧!我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说完,我便又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这时,妈妈不知从何处捧着一张圣旨般的家规走了进来,说:“因为赵怡寒违反家规第一条不许与长辈顶嘴,被罚晚上洗碗。”听完妈妈的话,我只好乖乖去写作业了,不过,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依旧坐在椅子上看电视,正巧又被奶奶看见了,奶奶又批评了我,我刚要顶嘴,就想起了第一条家规和那天的情景,我立刻对奶奶说:“奶奶,我知道了,马上就去写作业。”于是,我赶忙把电视闭了。这时,我往门口一望,妈妈正手捧着家规,笑眯眯地看着我呢。
至于第二条和第三条家规,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妹妹出生前,也就是我10岁之前,我一直是个独生女,家里的千金大小姐,而现在,收拾书桌、整理书包、洗袜子等,都变成了我一个人的事,同时,我也进步了很多。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二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政府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三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他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家也有家风,它教育着我该如何正确的做人。
从小我的父母便教育着我做人要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去答应别人,因为如果到最后你没有办到就会让人失望,你也会失信于人,下一次便不会有人要你帮忙,也不会有人要帮你的忙。
一次,老师让我们去查关于鲁迅的资料,我的同桌家没有电脑,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自告奋勇要求帮他。但晚上回家之后我只顾着去打游戏而忘了去查资料,到了到了第二天上课我才想起来,但已经晚了。我和我的同桌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还被叫家长。妈妈听说了这件事后第一件事就是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办不到就不要答应。办不好就要承担责任。
自从那件事过后,妈妈的话就一直印在我心,我也从未再失信于人。
守时是妈妈的口头禅,她不光自己守时,还经常提醒其他人也要守时。每次和人见面,妈妈总是早到的那一个,还经常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守时。我也耳濡目染,每次和同学出去时总要提前到十分钟。而我也可以在这十分钟里干许多事。
一个家庭的家风总是引导着一个孩子前进的道路,也在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导师,也最能影响孩子。
新年里,我认识了一个新词——“家风”。
看到新闻上被采访的叔叔阿姨们说:“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家风,也认识了不少优良的家风。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现在,我与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风:“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待人有礼貌。”
首先,在勤勤恳恳方面,我的外公是一个好例子。我的外公是一个农民,他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田地里种菜收割,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礼貌方面,我跟爷爷学。爷爷是做生意人,每次与同事打电话时总会叫上几声“你好”,新年里爷爷打电话时总会送几句新年。
祝福语。
还有,在阳光心态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样虽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会愁眉苦脸,总会积极面对。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记长辈告诉我的好家风。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四
屋外,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的快速坠地,铺落在地面上,就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和爸爸一人撑着一把伞,走出了家门,向新华书店的方向走去。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大概二十几分钟过去了,我和老爸终于来到了新华书店的大门口。在刚要进去的时候,突然,一个十分火热的焦点吸引住了我:一位衣衫褴褛、白发苍苍、年过半百的老人跪在新华书店的大门口,向着周围路过的人乞讨,可是许多人都视而不见,只是装作什么也看见,见了这些人的举动,我的心不免打了个寒颤。于是,我拿了三个硬币,放入了老人那个破旧不堪的铁碗,硬币落入了铁碗,发出了好几声清脆的当啷,当啷声。
进入了书店,我竟然得到了爸爸久违的夸赞、表扬,使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真是太好了!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五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他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家也有家风,它教育着我该如何正确的做人。
从小我的父母便教育着我做人要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去答应别人,因为如果到最后你没有办到就会让人失望,你也会失信于人,下一次便不会有人要你帮忙,也不会有人要帮你的忙。
一次,老师让我们去查关于鲁迅的资料,我的同桌家没有电脑,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自告奋勇要求帮他。但晚上回家之后我只顾着去打游戏而忘了去查资料,到了到了第二天上课我才想起来,但已经晚了。我和我的同桌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还被叫家长。妈妈听说了这件事后第一件事就是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办不到就不要答应。办不好就要承担责任。
自从那件事过后,妈妈的话就一直印在我心,我也从未再失信于人。
守时是妈妈的口头禅,她不光自己守时,还经常提醒其他人也要守时。每次和人见面,妈妈总是早到的那一个,还经常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守时。我也耳濡目染,每次和同学出去时总要提前到十分钟。而我也可以在这十分钟里干许多事。
一个家庭的家风总是引导着一个孩子前进的道路,也在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导师,也最能影响孩子。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六
依稀还记得,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地面滚烫滚烫的。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太热了!实在是太热了!”大黄狗呆在树下,伸着长长的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花草树木都低下了头,半点精神。家中,爸爸塞给了我三十几元钱,让我出门去买个西瓜,看着屋外火辣辣的太阳,我有些犹豫。但是父命难违,我只好无奈的出门去买西瓜。
我朝着水果店的方向奔去。这时,我忽然听见了一阵吆喝声:“卖西瓜喽!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喽!快来买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要错过呀……”我停下了脚步,看了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再买西瓜呀!西瓜摊上聚集了许多买主,我也凑了过去,挑起西瓜来。这时,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老爷爷根本没有注意到我。顿时,我的心中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反正没人注意我,我不如把这个西瓜拿走吧!还可以把西瓜钱省下呢!想着,我便把西瓜抱在怀中,偷偷地溜出人群,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朝家中奔去。
家风二――善良。
屋外,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的快速坠地,铺落在地面上,就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和爸爸一人撑着一把伞,走出了家门,向新华书店的方向走去。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七
爷爷__年出生于__。__年,高中还没毕业,他就毅然投笔从戎,考入____分校,成为第十六期学员,毕业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上尉参谋。一次,他陪上级视察前线时,与日寇发生激战,因腰部中弹负伤,调至军令部。
爷爷生前经常教育我们要有爱国大义、民族气节。他年轻时的一些特殊经历也令我们感到骄傲。
1946年4月,爷爷作为军调处工作人员陪同中共代表薛子正、王震等到上海视察。
一天,爷爷开着吉普车拉王震将军前往外滩,半道遇见美军宪兵的吉普车迎头驶来。当时上海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中国人路遇美军必须让路。可爷爷面对呼啸而来的美军宪兵车,视若无睹,直驶而过。车上的美军既惊又气,呜嗷直喊,爷爷不予理睬,继续前行。
王震将军赞赏地说:“李代表,你很有民族气节!”
爷爷说:“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同年8月,爷爷赴长春军调处分部,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共高层领导,目睹了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受到极大影响,也由此促成了他于1948年10月在长春起义。
爷爷在世时还经常教导我们,要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1956年,爷爷在“肃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发配到北大荒,在兴凯湖农场参加劳改。在那里,他一待就是22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平反。
恢复工作后,爷爷非常注重廉洁自律,并对家人严加管教。他在友谊县任政协副主席期间,负责抓副食品生产时,反复告诫家人不许搞任何特殊。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上学路过豆浆馆,因口渴进去喝了一碗豆浆。服务员知道我是李学坤的孙子,就没要钱。爷爷得知后对我大加责罚,让奶奶领着我把钱送还豆浆馆。
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政协常委、民革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黄埔同学会会长,爷爷离休前社会活动较多,常到省里开会,还要下基层调研,市里要给他配一台轿车,被他婉言谢绝了。只要他一个人去开会或下基层,近道就步行前往,远道则搭乘公交车。每当有省外的黄埔校友、民革委员前来省亲、办事,爷爷都是自费在家用便餐接待。有些亲友对此深感不解。爷爷认真地说:“公款吃请用的都是群众的血汗钱,我于心不忍啊!”
爷爷的一生高风亮节,在令我们为之骄傲的同时,也在激励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小学生家风小故事(优秀18篇)篇十八
国家有法律,我的小家有规矩,我家的家风小故事我来说说珍惜粮食和水资源。
记得我以前,吃饭会掉米粒在地上、有些菜掉在桌子上、还有时候去外面吃自助餐我拿了好多吃的,根本吃不了!这些时候,妈妈都会教育我说不能浪费粮食,饭菜要吃多少拿多少,更不能把食物掉在地上或者桌子上,这些都会造成浪费。妈妈教我的第一首诗是《悯农》,我们的国家人口很多,每一天都需要很多的食物供应,虽然我们此刻很幸福富足的生活,可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小朋友吃不了那么好、那么饱,我们应当珍惜此刻的生活、更应当珍惜食物和粮食,绝不能浪费。还有更宝贵的资源是水,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是很紧缺的,异常是北方很多用水是从南方调配过来的,并且水经过处理构成我们能够使用的自来水也需要异常多的程序和很多人力财力支撑,更不应当浪费。我从小喜欢玩水,妈妈常跟所说,水用多少接多少水不能浪费、刷牙和洗手时不用了要把水龙头关上、有些清洁的水能够多次使用。
比如,我帮外婆洗菜,洗过菜的水能够倒入桶里去擦地,洗过菜的水我还帮外婆浇花,这样节省了很多水资源。妈妈给我看过一些照片,在非洲很多地方的小朋友喝不上水、吃不饱,瘦瘦的、嘴唇干干,我觉得他们很可怜。
珍惜粮食、水资源是一种美德,这样的家风一向教育着我,我也会一向坚持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