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内容应该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有条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对于写作有困惑的同学,不妨阅读以下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够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一
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在困难面前坦然面对,不畏不惧;英雄就是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保护大家的安全;英雄就是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不气馁,勇于向命运挑战。在震撼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位抗震救灾的小英雄,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年仅9岁。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有一个同学压在林浩背上,林浩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林浩就告诉她,不要哭,他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小林浩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林浩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林浩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是什么让年仅九岁的林浩不畏生命危险再次冲进倒塌的房屋里?是责任心,是那一句“我是班长”。是小林浩心中的信念。他是班长,他认为自己就应该去救、去帮助同学们。这种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品质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同样,童世强也是一位在大地震中的小英雄。童世强今年14岁,是甘肃省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少先队的中队长。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童世强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当时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课文,突然感觉整个房子在晃动,吊灯摇来摇去,门窗哗哗作响。同学们吓坏了,问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大声说:“地震了,快跑!”看着教室不停地摇晃、裂缝、倾斜,每个人都惊恐异常,纷纷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童世强也在第一时间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可当他还惊魂未定的时候,一阵哭声将他的目光拉回了摇摇欲坠的教室。那是学前班的孩子们惊恐的哭喊声。
地震来的时候,他们正在活动室里睡午觉,一瞬间,就被大地猛烈的抖动吓着了。所有的孩子都吓得大哭起来。在危难面前,这群只有六七岁大的小孩子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吓得呆立在原地。当时北墙摇摇晃晃好像马上就要倒了,而墙根下还站着十几个小孩子。童世强立刻冲过去帮老师转移孩子。北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但童世强没有顾上这些,他冲到一直摇晃的北墙底下,抱起一个小孩就往院子中间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抱第二个。从北墙到院子中间这短短的一点距离,童世强仿佛冲刺一般拼尽全力。
童世强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个14岁的孩子,身上的力气早已用尽,可他还是在坚持,7个孩童被他抱出。童世强只想把小弟弟、小妹妹们救出来,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当他刚刚把最后一个小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北墙轰然倒塌,溅起的灰尘蒙了童世强一身。而此时,童世强已经全身脱力,连站都站不稳了。也许,是在危机关头忘我的境界让童世强毫不迟疑的冲了进去。有些同学叫他小英雄,他还不愿意!开玩笑地说:“你再叫我小英雄我揍你!”
抗震救灾的小英雄们的那刻善良的心,融化了人世间的冰。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去敬佩吗?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相信,你听了我讲的故事,一定会为之心动。让我们一起学习英雄少年、作新时代学生吧。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二
夜,静得出奇,我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江姐的英雄事迹。
江姐,是党的女儿,在东川一带领导革命。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为了知道党的秘密,可恶的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甚至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但江姐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个字。在狱中,她还时常对落难的同志们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铁做的。”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特务秘密枪杀,年仅29岁。读到这儿,我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滚落下来。
多么伟大的江姐啊!她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她为党献出了一切。而我呢?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哭着找父母,遇到一点小困难就灰心丧气地想靠别人。遇到难题时,我就想,别白费精力了,明天问问同学,或抄抄别人的不就完事儿了。爸爸妈妈要我帮忙做点事,我会找尽一切借口拒绝,实在没有办法就靠拖,拖到黄花菜都凉了,爸爸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做。天长日久,我们变得懒惰、胆小。朋友们,我想告诉你们,父母不是我们永远的保护伞,总有一天,我们的羽毛会丰满,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而那时,我们怎么会有勇气在空中盘旋呢?在江姐面前,我们是多么渺小啊!
故事读完,江姐那铁锤般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革命前辈面对屠刀无所畏惧。我也要勇于拼搏,战胜困难,做一个江姐那样的意志坚强的人。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三
老剧翻拍贵在出新以当下的眼光来看,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应该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超级文本”。自诞生以来,影视、戏剧、小人书等各种形式的改编层出不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当下,如何另辟蹊径,深入挖掘和重新解读这部经典?刚刚上映的电影《铁道英雄》就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虽然票房较《长津湖》等热片尚有差距,但为老剧翻拍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山东枣庄可以说是一座铁道上的城市,在它近代以来的发展进程中,煤炭、铁道和火车一直相依相随。但真正使其名扬天下的还是因为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56年的黑白故事影片——《铁道游击队》。“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了动人的歌谣……”那动人的旋律穿越时空,弹拨起几代中国人记忆中的“土琵琶”。
不过,看完电影《铁道英雄》,感觉这并不是老版《铁道游击队》的翻拍,而是一个新的故事。虽然保留了铁道大队刺杀日寇、劫取物资、助力抗日大业的基本故事框架,但却挖掘出铁路工人这个不同的英雄群体,在人物和故事上都重新做了架构。实际上,这段根植于严肃考证、翔实史料之上的传奇故事,来源于集编导于一身的杨枫历时5年对“八路军115师鲁南铁道大队”英雄事迹的重新挖掘、精心打磨,并添加了隐蔽战线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时代流行因素。特别是片中教导员在冰冷的窗户上,用手画出一个清晰可见的“党徽”,并带领众人宣读入党誓词的桥段,非常新颖,极具创意,也一语双关地隐喻着寒冬即将过去,当前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张涵予、范伟在片中一张一弛地对飚演技,是《铁道英雄》中最大的看点,也是最亮的燃点。其实,剧本中的铁道大队队长“老洪”和火车站卧底“老王”,就是杨枫根据张涵予、范伟的表演风格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相比张涵予驾轻就熟的“硬汉”形象,范伟一改以往夸张、滑稽的搞笑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最不像英雄”的英雄形象。从委曲求全地向日本人作出各种谄媚之笑到“逢人就掏花生”的卑微讨好,从自知同志即将遭到伏击却又无法告知时的焦急悲伤到识破^v^跟踪并顺手锄奸时的淋漓快意,从几次三番地让安子“叫爹”的市井温情到明知必死却怒斥日寇的大义凛然,范伟将不同时段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铁道游击队》之所以能够在不同年代经过一次次成功的影视改编,常播常新,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超级文本”效应,更因它蕴含着永不退色的革命理想主义光彩和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威武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是红色经典的永恒内核,也是进行改编再创作的精神依循。正如刘德华在《铁道英雄》片尾主题曲《又弹起心爱的土琵琶》中唱的那样:
“一首歌,多悠长/传几代心膛/回声里,遥相望/英雄好儿郎……”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四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人睿智、进步、思考、超然。阅读能让人心灵飞翔,会让你有大不相同的人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家有许多书,我都非常喜欢读。其中《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讲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高尚品质让我感触很深。一个个英雄的事迹感人肺腑,他们为了保卫祖国,浴血奋战。宁死不屈,敬意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抗金名将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略,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地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以身殉国的文天祥,曾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成为了千古垂训。直到今天他的爱国精神还在激励着后人;禁烟英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烈火中永生的;以身堵枪眼的;为了解放中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他不畏艰险,硬是用自己的身体把炸药包顶了起来,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身躯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还有许多的英雄人物,让人数不胜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我不禁热泪盈眶。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哪里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从现在开始一定要珍惜此时的美好时光,改掉我的坏毛病,认真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革命英雄故事》书,感觉有许多话想说。看了这本书我感到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和平呀。15岁的因为不肯说出共产党的秘密,而被山西阎锡山的部队用锄刀砍头。毛主席爷爷对评价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了共产党的胜利,冒着生命的危险,用手托起炸药包将敌人的火力据点炸掉,为八路军反击日军对翼中平原的大扫荡及巩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许多英雄事例象、、刘志丹等同志……这些革命英雄都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为国捐躯,永垂不朽精神;学习不顾生命危险将敌人引入地势险要狼牙山,最后五位英雄跳崖壮烈牺牲。作为生活在和平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生活,时刻牢记那段腥风血雨岁月,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革命先辈。联想到我自己一定要好好。
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应该让时间白白流失想想战争年代孩子是多么艰苦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保卫祖国不能让我们的祖国受到一点伤害让美好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和平之花永远开放下去。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人睿智、进步、思考、超然。阅读能让人心灵飞翔,会让你有大不相同的人生。《英雄故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几句肺腑之言,几句人生忠告。人们把雷锋形容成平凡的螺丝钉,雷锋的。
日记。
里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了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无穷尽地支付者。”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把很多个微薄之力融为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力量就是无比强大的。我觉得应该为未来世界尽一份贡献!使世界变得和平与安宁。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五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学唱红色经典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一边学唱歌曲,一边想知道更多有关王小二的故事。妈妈帮我在图书馆找到了《王小二的故事》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被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日本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不久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牛,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v^。”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着“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枪追上了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
后来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想把他送去后方治疗。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看完这篇故事,我被王二小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暂时还不需要我们用生命去保卫祖国,但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王二小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将来长大了用我们的知识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让她不受别人的欺负。我们一定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我们的祖国明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六
江立伟在大火中手动装盘关枢纽,尽管手套皮肉烧焦,却从末动摇;郑志放弃逃生的机会,尽管渴望活着,惦念父母,却从末自私;徐小斌为保证程侠水安全,亲自下海疏通入水口,尽管明知危险,却一意孤行,壮烈牺牲。
消防官兵的牺牲与奉献让人潸然泪下,而危难之间的人世真情更让人的心为之一颤、有时候、普通人也是英雄。
危难之间,每个平凡的人都是英雄。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七
()()()()。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
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1、通过查字典我认识的字有这几个:
2、读了小英雄王朴的故事,令我最感动的地方是。
3、我最想对他说赞英雄:
读歌谣: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来到这个山沟。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
我们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里。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蓝天。
一阵阵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爱国的少年小英雄,他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读书可使女人变美,男人变帅,孩子变聪明,老人变睿智!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享受这幸福的生活时,应该想一想,王二小在面对敌人时的坚强不屈,以大家利益为重,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在学习中有时候我也会碰到不会做的难题,我每次面对难题时,会想一下,想不出来便放弃了。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低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努力才会成功。
王二小是我心中的英雄。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八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九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长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与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与它同沉海洋!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与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海洋,献出了生命。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十
10月16日清晨,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经过21个小时,完成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在内蒙古草原顺利着陆走出飞船,他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杨利伟在参加航天员选拔之前,曾在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该部正营职领航主任,一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四机长机,安全飞行1149小时33分,因飞行技术拔尖、正确处置空中特情两次荣立三等功。8月,杨利伟从这里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十一
【英模小传】邱少云,重庆市铜梁县(原四川省铜梁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1952年10月,志愿军参加金化以西“391”高地争夺战,邱少云所在排潜伏在距敌前沿60多米的蒿草丛中。敌军发射的侦察燃烧弹点燃了附近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上,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所在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烈火可以烧焦他的躯体,却摧不毁他履行使命的钢铁意志;烈火可以烧坏他身下的钢枪,却撼不动他“纪律重于生命”的顽强坚守。63年前,邱少云的意志品质在烈火中升华;多年来,他的英雄精神被人们一代代传承。
盛夏,记者来到邱少云的家乡,一路寻访一路重温他的英雄壮举。
烈火中,邱少云的双手深深地插在土里,头慢慢低下来,后来贴住了地面,直到身体逐渐变成焦炭。
“邱少云救过我,可我却没能救他……”在四川内江,邱少云生前所在排排长、85岁的郭安民老人,眼含泪光向记者提起邱少云。
1951年4月,在一次反击战中,郭安民臀部受重伤,是邱少云冒着敌人炮火,一路把他背到了后方救护所。
1952年10月11日,争夺“391”高地的战斗打响了。这个高地是上甘岭前的一颗“毒牙”,必须拔掉!战前宣誓时,邱少云说,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坚决遵守潜伏纪律,哪怕子弹打中我,也不动弹一下。假如我在战斗中牺牲了,请连队接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邱少云是爆破组的,潜伏在靠近敌人铁丝网的地方。他把爆破筒埋在土里,冲锋枪压在身下,身上披着伪装网,插着野草。部队还发了止咳糖,每个人随身带着能提神的辣椒。
潜伏中,几名敌人来附近水渠取水。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我方用炮火把这些敌人消灭了。这让敌人慌了神,先是炮火还击,接着用暗堡机枪向开阔地草丛乱打。七连战士庞宗德被打中壮烈牺牲。
枪炮声后,敌人又打侦察燃烧弹。潜伏区的草被烧着,浓烟熏得官兵把脸埋在事先挖好的小坑里躲避。这时,一发燃烧弹的汽油溅在邱少云左腿上,烈火瞬间像毒蛇一样缠住了他。郭安民离他不远,看到他左腿轻轻抖了起来,极力控制着自己。
——对邱少云烈士英雄壮举的调查寻访。
傍晚,总攻打响了。数百名官兵一跃而起,怒吼着冲向高地,仅用40多分钟,就把敌人歼灭了。
拔掉这颗“毒牙”后,上甘岭战役在两天后打响。
为了能参加那次潜伏战斗,邱少云让卫生员为他剜疮疗伤。
“邱少云能潜伏在敌人眼皮下,直到牺牲都没有暴露目标,是他训练扎实过硬的结果。”当了近30年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的王成金告诉记者。
战斗间隙,爆破组官兵经常钻出坑道,在附近小树林苦练隐蔽接近、抵近伪装、滚进、拼刺刀等。邱少云训练刻苦,衣服常被撕破,膝盖也总是磨破,他的战术动作是最敏捷最过硬的一个。看过他训练的师团领导称赞说:“这样的速度,叫敌人无法抵挡。”
可在那次潜伏战斗前的练兵中,邱少云在爆破撤退时,翻滚动作没做完突然腿一瘸,耽搁了一刹那。幸亏他反应快,在目标爆炸时连续翻滚到安全地点。连长问邱少云怎么了,邱少云内疚地说,连长,今天我的动作迟缓了,下去后加紧练,保证战斗打响前达到要求。连长撩起邱少云的裤腿,只见他的右大腿外侧长了一个大疖肿。连长让邱少云安心养伤治疗,先不要考虑参战。
回去后,邱少云着急地找卫生员询问:“能不能想办法让脓包快点好”。卫生员说,要等长“熟”了才能动刀。邱少云却说:“什么熟不熟,剜块烂肉算什么,你晓得我心里有多急啊!”
卫生员心软了,用颤抖的手划开他腿上的疖肿,含着泪帮他挤脓、消毒、包扎。这时,邱少云虽然疼得一个劲咧嘴,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今天,我们再思索邱少云牺牲的细节,就会明白,他靠的是坚决履行使命的钢铁意志!
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邱少云说“我死了又算个啥”
“二哥不怕死,火烧也要坚守战场纪律!”85岁的邱少华是邱少云健在的弟弟。邱少云兄弟4人,邱少云排行第二,邱少华排行第四。
邱少华说,二哥出国作战前,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出国打仗去了。听指导员说,侵略者在那里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他们占领我国台湾省,还想占领我们的国家,我们就要回到旧社会去,分的房子和土地又要被地主夺去。我恨死了侵略者。到战场我一定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
这封写于1951年3月15日的信,现在存放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1953年10月,邱少华随访问团来到朝鲜,了解到二哥在朝鲜战场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次,邱少云冒着敌机轰炸冲进正在燃烧垮塌的茅草屋,救出一名眉毛头发都烧着、熏得脸乌黑的小女孩。女孩名叫金顺玉,只有4岁。深山沟里没有人家,邱少云和战友轮流背着她走。到了有人家的村子,把小顺玉交给一位老阿妈,还留了几袋大米。
20xx年5月,邱少华和侄儿邱光兵再次来到朝鲜时,见到了当地群众为邱少云修建的纪念碑。邱光兵说:“二叔牺牲得壮烈,中朝人民至今都没有忘记他!”
如今,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391”高地崖壁上,刻着“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25个大字。高地无言,默默见证着邱少云永垂不朽、光照千秋的英雄品格和革命精神。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1962年10月12日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两千多万人。人群中,记者见到一对来自贵州的青年男女,他们专程来这里参观。他们说,邱少云是他们崇敬的英雄。
英雄精神的丰碑,还会继续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十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北洋淀有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张嘎,看上去手无腹肌之力,其实,他是一位非常有远大抱负的小英雄。
抗日小英雄——张嘎。
张嘎只有一位唯一的亲人——奶奶,他很爱奶奶,因为奶奶最爱他,疼他。他也很崇敬奶奶,因为奶奶都已经年过花甲了,还竭尽全力维护八路军叔叔。他和奶奶的生活过得很艰苦,但觉得很快乐,也很幸福,然而亲爱的奶奶却被凶残的敌人给杀害了,小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叔也被抓走了……这些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沉痛的打击,一瞬间,他就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但是,小嘎子是个刚强勇敢的孩子,失去亲人的伤痛并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刀子更不能让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反倒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要帮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而且在小嘎子内心深处还有着一个远大的目标——像老钟叔叔和罗金叔叔那样,做一名机智勇敢而又为国报仇的侦查员,狠狠回击敌人。
小嘎子是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他勇敢顽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
当老满父子为了掩护嘎子而遭到伪君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镇定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和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起来后进行拷问时,他咬紧牙,被敌人打得满身伤痕,也永不向敌人低头……他的稚气逗人爱,他的刚强使人鼓舞。在温馨的革命对伍中,区队长和罗金保叔叔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嘎子,同时也在严肃地教育着嘎子。这样使嘎子更加坚定了坚强而乐观的革命斗争意志。
张嘎所痛恨的日本队长龟田终于被消灭了,替奶奶报了大仇。区队长宣布了他已经是一名侦查员了,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但是,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打垮,所以以后更须要努力,早日消灭日本人,为中**亲报仇雪恨。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英雄故事有感(热门13篇)篇十三
霍去病(前140年-前1),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