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作文400篇一
它位于雪峰山以西,高大的山峰隔断了它与江南的联系,它像野草般肆无忌惮的孤独地生长着……
犹记得,1979年的那一天,一位名叫吴冠中的画家来到了这座古城——大庸。他就像桃花源记中的那位武陵捕鱼人一样,突然闯进这桃花源林,发现了这块宝地,此后大庸古城改名为张家界。
其实,吴冠中初见大庸时就说过:“这里的山很像桂林那边的,但却比桂林更奇特、更富野性!”
是的,张家界的山是富有野性的。大人们常说:“别处的司机不敢来这,咱们这山太峻了。”小时候我不清楚,也不明白,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远处微耸的高山。待我大些出去旅游时,才恍然大悟——故乡的山,赭红色的山顶,直逼着苍天,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宛如要开天辟地的利剑。险峻的峭壁上伫立的苍松俯瞰大地,在芸芸众生之中,感慨万物于一人之间……
青山伴着绿水。山坡上总有那么一两处较为平坦的地方,此地必有一两户人家,木红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迎面而来,使人印象深刻。
还记得,我八岁时,在爷爷家呆了一个暑假。天还微微亮时,大公鸡嘹亮的叫鸣声,让人们早早地起床干活。男人们头戴草帽,身穿白背心,随身携带着一壶茶水,外出劳作。家中有一口水井,常有人在我家门口挑水,挑水人大老远时就对着爷爷喊话,回声在大山中回荡,久久不息,所以总有一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干裳”的空寂。
到了傍晚时分,爷爷拿出熏制多月的腊肉,用清冽的泉水洗净,然后按照腊肉的纹路切成薄片。闪着火光的灶房里,听着刀与砧板碰撞的声音及火光的“吱吱”声,霎时仿佛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但我最爱的还是改良后的芝麻腊肉。首先,将腊肉在大火中爆炒后,再加入芝麻。芝麻在小火中与腊肉片翻炒,菜籽油激发芝麻的香味与咸口的腊肉互补,这时再配上一小碟酸萝卜那叫一个美味!爷爷总用那粗瓷的碗,伴着芝麻腊肉,喝上一口火炕上烧热的茶水,我也亦步亦趋地拿着印大红花的瓷杯,嘬了一口茶水,顿时便微皱着眉头久久不能打开……
在我的心中,永不能忘——这时光悠悠的边城,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静”与“蛮”在这里共存。
生活作文400篇二
所谓“生活作文”,就是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思考积累的过程中学作文、练作文,从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活动型体系。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对“生活作文”就大量阅读、生活体验、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初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以下就“生活作文”教学模式做出几点探讨供大家交流。
大量阅读是指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大部分知识来自书本,而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来自生活,这就促使学生既要从书本中体会,又要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体验,并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练作文,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阅读”的方法,笔者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使课内知识得到延伸、放大
1、延伸型阅读。教材中有些篇目很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课外阅读。例如,《狱中联欢》选自优秀小说集《红岩》,《凡卡》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在教学课文之余,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的书籍,增加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2、放大型阅读。有些课文,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一篇是写鲁迅的,一篇是鲁迅写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作品、故事等等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
(二)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内知识的消化理解。
《琥珀》这篇课文属于科学推理型文章,牵涉到地壳的变化,化石的形成等等自然知识,单凭几节语文课很难讲清其中的科学道理。如果教师借助课外阅读,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去读一些科普类书籍,在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后,再来进行课内阅读,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三)以课内外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来满足对学生各个层面知识的需求。
通过一团一角一节(音乐话剧团、读书角、读书节)、两报两站两中心(小报、校报记者站、广播站、导读中心、信息中心)、三赛三课三评(知识竞赛、故事赛、演讲赛、赏析课、渗透课、汇报课、评读书征文、评读书指导、评读书能手)来推动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藏书,充分发挥学校读书管理网络的作用,使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满足学生对各个学科、各种层面知识的需求。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生活作文”积累了语言知识、表达方式及情境体验。
“生活体验”是知识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自觉都要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一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切身的生活体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去关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写一些感受、心得、体会等,往往学生能激发出“生活作文”的热情,写作基础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一)自发活动。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量很大,面也广。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都是自发活动的内容。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中,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使这些自发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的素材。 (二)专题活动。教学活动中,尝试为学生创造各种专题作文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去关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以此为基础的习作增加深度和广度。专题活动的关键是“选题”。题目可大可小,以其是否有意义,是否贴近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探究为准绳。专题活动为学生“生活作文”积累了有价值的素材,成为“生活作文”的重要内容。
“真情表达”是指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激发出的情感,通过“生活作文”表达出来,摆脱了一些套话,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充分展露在笔下的字里行间,提高写作水平。
(一)开放的命题方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甚至给出一个框架,让学生去硬性填充,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称之“表格式”作文。这种封闭式教学容易使学生脱离生活实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是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这就不可避免的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作文”重视学生的主体发挥,尊重学生的表达愿望,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减轻他们对习作的心理负担。
1、现场抒臆。这就是让学生在现场体验,无拘无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学生来到河畔,面对被污染的河水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这痛心的场面,把自己的心情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自由表达出来。
2、真实回放。就是让学生把捕捉到的信息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真实的再现,这种再现可以是表演性的,可以是叙述性的,还可以是图片介绍性的。例如,几个同学去市场买东西,回来后,他们分角色以小品形式表演来再现那个过程。
(二)开放写作体裁。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点,他们获得的经验、感情、思想不可能千篇一律,开放的写作题材便应运而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飞翔的天空。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内心体验和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探索、了解,写自己想写的话。他们既可以写成想象作文,也可以写日记、读书心得等。多样化、自由开放的写作体裁,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创造能力。
(三)开放的交流场地。
交流场地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可以在课堂内外抓住表达的最快状态,去说、去写、去表达、去交流。这种交流时空的开放,淡化了作文的应试性,凸现了作文的实用性。
“生活作文”的教学模式,如果要继续深入的探讨,远不止这些。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作文”的教学模式对如何快速的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做更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