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计划的编写,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一
《十几减9》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大致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主要是复习了9加几进位加法的口算和填括号里的未知数。二、运用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四、课堂小结。
整节课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兴趣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学生在计算15-9时,一(3)班的孩子想出了:从15里面一个一个地减去9,还剩6;用破十法,10-9=1,1+5=6。(头天晚上预习了的)。而一(2)班邓明东小朋友还想出了连减法:15-5=10,10-4=6,当时,我是喜出望外,表扬了爱思考的他。而“想加算减”的方法却没有学生想到,有的学生一节课上连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教学效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感觉老师牵的痕迹太重。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不是因为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时,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操作里,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是不是因为老师讲的太多,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而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思考再三,觉得有以下原因: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时间太少。
4、教师的引导还不是很科学,到位。
我觉得自己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和努力:
一、复习铺垫部分需要夯实。
虽然我在复习导入部分准备了一些9加几的练习题,但量还不够,应该出一道“一图四式”的题目,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强化。
在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15-9”的算式后,我先用小棒演示15-9,学生很快发现15-9,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9根,不够拿了,这可怎么办呢?在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后,我马上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探究算法。在学生说出破十法的思路后,我用圆片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这里强调了让学生说算理,其实,我漏掉了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理解“破十法”的教学环节。正因为这一操作环节的忽略,而导致在“做一做”第1题的“用小棒摆一摆”中,很多学生还是不会摆小棒。一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不强,有时候,空洞的“说一说”还不如扎实的“做一做”效果好。所以还要在操作环节中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说了算。
三、比较、优化教学方法。
虽然新教材倡导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计算方法,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但毕竟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要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得面面俱到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可以在学生提出的多种算法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比较,优化。可以先把“破十法”让学生学扎实,再让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说算法时,引导学生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如15-9,想:个位上5减9不够减,先算10减9等于1,再算1加5等于6。尽可能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有表达的机会。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比较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内容上得新颖有趣,有效,我还要更加努力去探索。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二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三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丸子,今天小丸子到我们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首先请同桌小朋友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复习十几的组成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
二、探究新知1引出课题。
1、计算。
3、()+9=()有多少不同的填法。
四、结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你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
练习二。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价值观。
学会看图提数学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二)、重难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三)、教学过程。
一、确学习内容。
1、第一题。
看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第二题。
先读题目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3、第四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第五题。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算式并口算.并把算式记录下来。
5、第七题比一比谁算的快。给前十名奖励,全对的也奖励。
三、拓展练习1给小鸟找家。
3、小兔喜欢吃萝卜,小猴喜欢吃什么呢?一群小猴去摘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四、总结。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页例题和第二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探索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1)小猴在干什么?它面前摆了多少个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小兔跑来说什么?
(3)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十几减9。(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集体交流: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估计学生可能有下面几种算法:
(1)用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去减,得4;
(2)把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减去9,再加上3,得4;(3)把9分成3和6,先从13里减去3,再减去6,得4;(4)想9加几等于13,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3.评一评、比一比。
小朋友,上面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计算12-9和16-9(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再列式进行计算,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小蚂蚁,戴上头饰,把这些信(卡片上写着算式)送到信箱里去,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们有没有把信送错地方。
5.“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比一比、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小神算手。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五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六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圆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抢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独立思考后,开火车口算得数。说说每组里减法得数可以根据哪个式子想。
提问:你会根据上面加法算式说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出:上面每组里两道加减法算式是有联系的,可以根据上面加法算式和得数,很快就知道减法的得数是多少。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这节课来学习新的知识十几减9(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理解题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图中情景想一想,怎样从15个气球里减去9个,得数是多少,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思考。
方法。
一、先从10个里拿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5个合起来,就是6个。(根据交流演示学具圆片过程)。
板书:先算10-9=1再算1+5=6方法。
从图上看,你认为可以根据哪道算式来想15减9等于6?
指出:从图上看出,这9个和几个合起来是15个呢?因为9个和6个合起来是15个,所以15减9应该得6.因此可以这样想:9加6得15,15减9就等于6。
板书:9+(6)=1515-9=6这样的算法是联系加法来算出得数的,叫做“想加法、算减法”,简单地说就叫做“想加算法”。
板书:想加算减。
方法。
三、(1)先拿去5个圆片,再拿去4圆片,还剩6个。(边交流边演示拿圆片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汇报的几种计算方法,说说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学生个别汇报,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看法。
在图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和这两题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汇报:减数都是9.教师引导学生并归纳小结:今天学习的是十几减9。在计算时可以用“破十法“,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先算10减9等于1,再把1与几相加求出得数,也可以用“想加算减”,还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3.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3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个别交流汇报展示。
4.小兔采蘑菇,连线。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学生交流汇报。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七
今天,丰满区小教部王玉宏校长,刘老师和李老师三人同行来到我校,听了一节我讲的《十几减9》的数学课,听我课是因为我作为我校数学教师代表成为了丰满区典型数学教师培养对象,这节课算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个摸底和了解。应该说之前的两位教研员对我比较了解,对我个人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她们认可我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两位教研员还说,今天要听我课了,心情很美丽,也就是说她们很期待我能带给她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让她们失望而归。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身心疲惫,这是身体上的,更有心灵上的“创伤”,这课上得我不满意,不足之处太多,然而这份失落都源于我自身,学生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
反思这节课,让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教研员们在评课中提到的。
一、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纵观整节课,教师都显得有些急躁,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病,稳不下来,着急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就好像没有完成,教学不完美一样,其实,我们细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环节处理得毛毛躁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又谈何完美呢?这节课重点教学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当一个学生表述自己算法后,教师急于进行巩固,没有再找其他学生来重复,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检验其他同学是否都会,另一方面也变相检验学生是否听课了,教师如果多找几个同学来说,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来调整教学。教师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总结和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要学会等待,放慢脚步,也许等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教师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课堂教师其实就是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错误的出现反应了学生学习知识上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关注了错误也就是更多地了解了学情。比如这节课上,有个学生在计算13-9=()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错了,我便让他坐下,没有做任何评价,随后找了另一个同学回答的,教师完全不用这样,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师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这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我们也要给时间表达,因为它可以折射出教学上的问题。我们不怕学生出错误,如果一节课进行得如此的顺利,不合乎常理,听课教师也会感觉好假呀!人们不都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恰恰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电教手段的应用要考虑到时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开课,很多教师马上就会和课件联系起来,就好像是公开课必须要有课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开课。所以接到讲课任务首先考虑的不是选课,写教案,而是绞尽脑汁地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教材的钻研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这恰恰适得其反,作为公开课,我们把课上好靠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当然课件应用得当确实也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件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真正能发挥其价值,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课件的时效性,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师的指令语言要做到准确和清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上教师每发出的一道指令都应该是准确和清晰的、到位的,学生才能根据你的指令进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指令模糊不清,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偏离教师的初衷,从而给教学带来麻烦。比如这节课上,在观察图片环节中,我本来的意图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提问,而是这样问的:你看看缺了什么?学生好几个站起来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于是我马上改变了提问方式:你能提出问题吗?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表达多么重要。
五、复习要做到精细,能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这节课,在复习环节我用了两种形式出现的,一个是进位加法开火车,一个是进位加法点蜡烛,虽然形式出现的不同,里边的试题是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在后面“想加算减”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些,这复习的题目是不是可以改成填括号的形式呢?比如9+()=14,教师如果这样处理,那么新课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些,也不会出现班级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种方法来了。所以复习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这就是我这节课下来后的一些感受和反思,课堂教学需要失败,需要有遗憾,有不足,有失落,因为这些就是你今后讲好课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有缺憾的课堂,这也是一种美。我将把这些缺憾化为我今后讲好课的动力,让它们陪伴我一次次迎接属于真正的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九
这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十几减几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教材提供了北方庙会中“卖气球”、“卖风车”、“套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可以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提高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之后,我把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序地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后能学会对信息进行类),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如,(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2)我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与题意相符合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我提出:你准备怎么计算15-9时,有的说: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方法。我紧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还有一个学生说: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学生也认同了这种算法。最后,经过对十几减9的算式找规律这一活动后,大部分学生转而认同了破十法计算,认为这样比较快,我认为这从思维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不过,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这个班的学生中没有再出现,而在我上一届学生中则还有许多种,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个班的学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体现。
今天的课堂练习我要求学生在计算十几减9时,要说出:你是怎么算的,我采用的是开火车的形式,一半的学生能过关。今天的家庭作业,也要求把计算方法说个家长听,不知孩子们说得如何。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第10—12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1、多媒体课件;
2、一袋小棒。
学具准备:每生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游园中的聪聪和明明分别提问:同学们,这是学校游园活动的场面,从图中你看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游园活动中,老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小华问:“还剩多少个气球?”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1、学生独立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诉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演示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估计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板书)。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学生们,你们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法到游园活动中去帮助小朋友解决猜谜语和套圈游戏中的问题吗?试试看。(多媒体呈现游园活动图,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小结。)。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例1,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会计算15-9和12-9了。下面,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游园活动中云朵里藏着的问题,看哪些同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小鸟回自己的家。(多媒体呈现练习二第3题的内容,学生合作完成。)。
4、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4题,再集体小结。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的题都用什么特点?(生:被减数都是9。)出示课题:十几减9。(板书)。
师: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十几减9一共有哪些数学问题。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二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多媒体课件、投影。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13-8=12-7=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六、作业布置。
1、第13页第3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三
1、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十几减8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8。
2、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掌握10几减8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叙述10几减8的计算过程;
课件、自制信箱、头饰、图片、学具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兴,因为它遇到了难题,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你们的新朋友。(课件出示复习题)。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帮助笨笨解决了难题,它非常高兴,找来了几位好朋友,它们打算去小猴家玩。
1、学习例1。
师:(课件演示)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小猴家,它们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开心。可是玩了一会儿,小熊猫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这时其它的小动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来了一些杯子。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小猴一共拿来了多少个杯子?(11个)。
师:那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请同学们再认真数一数。(8个)。
师:有8只小动物每只动物一个水杯需要几个水杯?那么还剩下几个杯子?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板书11-8)。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减8得几,我们应该怎么想?(启发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想8加几得11?(8+3=11)。
师:所以11-8=3。(完成板书)。
师生总结:算11减8,要想8加几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复述:谁能把11-8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学习例2。
师:(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题,(12-8)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用自已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动手操作后回答,并启发学生说出算理)。
师(总结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十几减8”。(板书课题)。
师:这八只小动物在小猴家玩得很开心,看到天气特别好,于是它们又决定去大森林里玩。它们来到大森林立刻被这里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觉地玩得忘记了时间,当它们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都迷路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种动物的家的图片和三组题,小组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帮助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信鸽送信“。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自制信箱)。这两个信箱的号码分别是多少?(3、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写着算式的卡片,你们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到和得数一样的信箱里。(师演示)那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信没有寄出去,请你们来做聪明的信鸽帮助老师把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他们寄信的“地址”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订正)。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信鸽,信全寄对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张卡片,请你们写一封能投入到这两个信箱的一封信。(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来休息一下,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树却生病了,谁喜欢当啄木鸟医生为这棵老树看病?(生:仔细观察并找错,计算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棵老树的病治好了,重新焕发了生机。连“太阳公公”都在对它微笑。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争夺“今日之星“的竞赛,我们选两名同学参加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课件“猴子摘桃”小组合作计算。师生共同检查、发奖。)。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13—8=12—7=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五
1、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十几减8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8。
2、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10几减8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叙述10几减8的计算过程;
四、教具准备:课件、自制信箱、头饰、图片、学具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兴,因为它遇到了难题,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你们的新朋友。(课件出示复习题)。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帮助笨笨解决了难题,它非常高兴,找来了几位好朋友,它们打算去小猴家玩。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学习例1。
师:(课件演示)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小猴家,它们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开心。可是玩了一会儿,小熊猫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这时其它的小动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来了一些杯子。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小猴一共拿来了多少个杯子?(11个)。
师:那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请同学们再认真数一数。(8个)。
师:有8只小动物每只动物一个水杯需要几个水杯?那么还剩下几个杯子?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板书11-8)。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减8得几,我们应该怎么想?(启发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想8加几得11?(8+3=11)。
师:所以11-8=3。(完成板书)。
师生总结:算11减8,要想8加几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复述:谁能把11-8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学习例2。
师:(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题,(12-8)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用自已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动手操作后回答,并启发学生说出算理)。
师(总结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十几减8”。(板书课题)。
(三)层层深入解决问题:
师:这八只小动物在小猴家玩得很开心,看到天气特别好,于是它们又决定去大森林里玩。它们来到大森林立刻被这里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觉地玩得忘记了时间,当它们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都迷路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种动物的家的图片和三组题,小组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帮助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信鸽送信“。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自制信箱)。这两个信箱的号码分别是多少?(3、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写着算式的卡片,你们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到和得数一样的信箱里。(师演示)那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信没有寄出去,请你们来做聪明的信鸽帮助老师把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他们寄信的`“地址”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订正)。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信鸽,信全寄对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张卡片,请你们写一封能投入到这两个信箱的一封信。(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来休息一下,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树却生病了,谁喜欢当啄木鸟医生为这棵老树看病?(生:仔细观察并找错,计算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棵老树的病治好了,重新焕发了生机。连“太阳公公”都在对它微笑。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争夺“今日之星“的竞赛,我们选两名同学参加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课件“猴子摘桃”小组合作计算。师生共同检查、发奖。)。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六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七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本节课上完后,我重点想到了两个问题:
1、本节课必须重视合作交流和动手合作: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所以下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着重强调了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计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对比上。
2、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及学会更多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十几减教学设计(通用18篇)篇十八
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