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一种集中展示和宣传人物优秀品质和突出成就的有效方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事迹材料范文。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一
肖xx,本溪市委统战部派驻大牛沟村第一书记。肖xx任职以来,克服环境陌生,交通不便等困难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奋勇拼搏,埋头苦干,紧紧围绕乡党委中心,服务基层群众。扎实开展扶贫帮困、产业发展等工作,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顺利实现软弱涣散村的晋位升级。帮助村农业合作社扩大销路,增加收入1万余元,协调联系企业收购村集体大米,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目标。
完成全乡6个行政村脱贫人口回头看核查工作。协调修建水泥作业路3500延长米,排水沟200米,农田作业路3000米。为村民实施危房改造,共协调资金5.5万元。他说,新时代奋斗的青春最无悔,要用青春的汗水助力脱贫攻坚。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二
xxx,男,汉族,1979年10月出生,现任坝羊镇新山村党支部书记、新山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20xx年10月以前,xxx在浙江宁波办厂,在回乡探亲的过程中,偶然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坝羊镇正举全镇之力发展茶业产业,经济环保,前景广阔,新山村正在积极响应号召发展茶产业,并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消息让年轻的xxx怦然心动,使他萌生了在家门口创业的念头。在新山村党支部的诚挚邀请下,他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新山村茶叶种植合作社并任合作社经理,同时将浙江宁波的工厂变卖把资金全部投入茶叶种植,从此为家乡的发展事业奋斗,并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20xx年冬天,在坝羊镇党委决定将新山村打造成生态茶乡的重点村时,部分群众跳出来唱反调,不予支持,有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实际持观望态度。因为在新山村,祖祖辈辈都是靠土地养家糊口,土地历来是百姓的“命根子”,不愿轻易让出。但是xxx认为乡亲们不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为了不耽误群众白天做农活,xxx只好利用晚上时间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走访,同群众“拉家常”,向群众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认真分析发展茶产业的市场前景,与群众算经济账,动员他们拿出土地发展茶产业。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xxx的不懈努力,新山村600余户村民一致同意发展茶产业,纷纷拿出土地,或流转出租、或入股分红,积极支持新山村打造生态茶园。
如今的xxx,依旧每天在茶山上忙上忙下。而他也因为优异的表现,被党组织吸收为一名党员,并在20xx年10月党支部换届选举中,被新山村党员群众选举为新山村党支部书记。
新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支两委+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发展茶叶产业,入股的社员,除在毛收入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外,在合作社务工的,还能获取务工收入。在新山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xxx对党支部班子进行整顿,切实把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并且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发展的需要,要求班子成员有针对性地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在村内实行发展重大事项“支部提、党员大会议、群众代表评、村民大会定”的民主管理机制,形成“支部带队伍抓班子,干部带党员抓示范,党员带群众抓发展,人才带资源抓项目”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的发展理念,按照“三权”促“三变”的发展思路,结合村情实际,探索出了“以产促村、以村带产、产村同步”的产村相融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新山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创建省级先进示范村委为目标,搭乘省市县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列车”,大力发展产业种植,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村建成茶园8400亩,占全镇茶叶总面积的23.33%,茶叶加工厂两个,每年解决1400余人就业问题,其中贫困户500余人,为坝羊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三
现在,一提到桓台县马桥镇后金村,周边的百姓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百姓生活富裕安康、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后金村人的生活俨然和城里人一样。闪亮的成绩也让后金村荣誉加身:20xx年,获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再次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xx年,获评省级文明村。
众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人付出,他就是后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
20xx年10月担任后金村党支部书记以来,xx在加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几年下来,带领村班子想法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惠民利民力度持续增大,成为后金村百姓心中的好支书和贴心人。优异的工作成绩也让他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表彰为“第六届淄博乡村之星。”7月19日,当记者向他说起这些成绩时,44岁的xx摆了摆手说道:“作为村支书,为百姓谋利益本身就是职责所在。让老百姓满意,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村班长建设。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村发展的好坏,村党组织坚实有力的领导是关键。xx深知此道理,上任伊始,他便在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上下功夫。
首先是定期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利用“灯塔—党建在线”、“云党建·先锋在线”平台,组织党员每月15日集中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强化党性修养。
在决定村发展的重大事项上,xx都认真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办理各项村事务中,xx也是第一个冲在前面。靠着肯干事、愿干事的这股劲,xx在村班子成员中得到了认可,这使得后金村两委班子特别团结。
村班子凝聚力的问题解决后,xx着手强化村班子为民服务意识。这一背景下,后金村“坐班代办服务”应运而生。
xx介绍,20xx年,后金村旧村改造后,百姓从原来的平房里搬出,住进了楼里。一家老少住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多,平日里难免产生纠纷矛盾。为了帮百姓解决问题,同时也为了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村“两委”推出了“集中坐班代办”服务,确保“三个第一时间”,即村民有事第一时间能找到村干部,村“两委”第一时间形成处理意见,问事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答复。
xx告诉记者,去年,村里有郝姓兄弟姊妹三人因赡养老人问题达不成协议,闹得关系特别紧张。第一时间向村委反映后,他主动找来兄弟姊妹三人和他们的母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兄弟姊妹三人达成了赡养老人的协议。xx说,这几年来,“集中坐班代办”服务协调解决了上千件百姓的难事和烦心事。
20xx年8月,台风“利奇马”的侵袭让后金村党组织凝聚力得到了检验。台风的袭击导致后金村北引清济湖溃堤,加之持续降雨,河水大量涌入小区,小区各干道水位最深可达60厘米。受台风影响,村里全部停电,通讯受阻。xx说,面对灾情,村“两委”第一时间成立抗击灾情指挥部,班子成员和村全体党员冲锋在前,挨家挨户排查受灾情况,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同时第一时间找来30多台抽水泵,及时排水抗洪。在抗击台风的那几天里,很多村党员干部三天三夜几乎未合眼,饿了就泡一袋方便面吃,正是靠着干群同心,后金村把灾害损失降至到了最低。
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xx告诉记者,近年来,后金村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就是为了更好的造福群众,让群众共享发展的巨大红利。
近几年来,后金村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大面积流转腾空土地资源。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后金村构建起规模化、统一经营的村集体资产。采用种植速生林、承包、租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xx年速生杨林创收800余万元,20xx年村集体收入900余万元。
同时,在xx的带领下,后金村还积极招商,引来三家企业入住。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后金很多村民也开始在企业上班,有效解决了百姓就业问题。
此外,后金村还用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让群众共享村级发展红利:村集体统一发放口粮款、全村居民每人享受500元取暖补贴、重阳节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开展“水质量提升工程”,免费为每位村民提供100元水卡,确保居民免费用上放心水;为高中、大学、研究生入学新生发放奖学金,20xx年共计发放奖学金4.6万元。
现在的后金百姓摈弃了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过上了富足祥和的日子,对于xx这名村带头人,百姓们都会竖起拇指称赞。
创建优美宜居环境,丰富百姓文娱生活。
生活富裕之后,考虑的就是民生问题了。
为了让村里的百姓居住环境更优美。20xx年,在xx的带领下,后金村先后对居民楼的供暖锅炉、公厕、垃圾转换站、门球场、篮球场进行升级改造,更新更换健身器材30余件,粉刷美化居民楼道墙体,添置中国结样式的彩灯300余个装点社区夜景。
社区外围,集体栽种速生杨林18000余棵,打造村级“绿肺”。填平村北24亩大湾,着手进行复垦验收。社区内部,栽种海棠320棵、玉兰30棵、美国红枫70棵、竹子200余棵,绿化面积5000余平方米。
为了调动村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后金村积极开展“美在家庭”示范户创建。村“两委”集中走访一楼住户,逐户签订环境卫生协议书。通过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村居院落环境整体提升。
7月19日,走进后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记者看到,棋牌室,书画室、卡拉ok练歌房等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三两成群,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比拼唱歌“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xx告诉记者,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后金村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村民开放。同时,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大厅、书画室等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饭后茶余时间,大伙儿都会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聊天、运动。不仅活动了身体,村民的邻里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了。
眼下,后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名声在外:20xx年,他们村承办了全省文化进万家启动仪式首场演出和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现场观摩会议;举办了桓台县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婚礼;先后迎接中央文明办、省住建、省妇联等部门调研参观,逐步形成了“积极参与、活泼向上、邻里和睦、诚信友爱”的农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
xx说,他并不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作为后金村党支部书记,他会在服务后金百姓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四
王强的事迹一经商报报道后,包括人民网、腾讯网、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等新闻网站纷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网友纷纷热议王强34年身处大山而意志不移的事情。
“平凡的脚踩出瑰丽的道路。”网友惊讶于如此平凡的一个人居然可以在大山中34年,无怨无悔,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是所走的路却是超越常人的瑰丽。
“敬佩”也是网友所用最多的字眼,网友“海边的明月”说:“精神确实让人敬佩,有多少人能读明白背后的辛酸?”海南大学教授毕研韬在微博上呼吁网友支持:“礼赞!海南网友可否支持下?”
有网友问到底是什么信念支持他到今天,网友“莲子爱波斯菊”说:“他退了,孩子们谁来教?有谁能像他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平淡?”网友“水角湾”表示:“理念和责任是对这位乡村教师坚守和平淡的最好诠释。”
有的网友联想起自己所经历过的老师,想起了那些老师的好,有的表示长大了才知道老师的苦,有的则为当初背后骂老师而忏悔。“向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致敬。”网友如是说。
市民34年身处大山,他是真正的奉献者。
海口与保亭相隔200多公里,但是王强老师的精神仍然通过报纸感染了海口的市民。
“一直都说老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看了王强老师的事情才知道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他看了商报的报道后最初是感动,然后想老师这个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王强老师是真正在用一言一行、用生命的34年,还有更多的无私奉献去教育学生。
已经退休的老党员张老先生向王强老师致敬,他说:“他的行为太崇高了,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教育工作者乡村教师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乡村教师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和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为教育事业倾注一生心血,不追求名利、不追求物质的奉献精神,就如王强老师34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很多繁华都市里的老师所望尘莫及的。”海口市第四中学总教务处副主任吴奋谈起对乡村教师的感受时深有感触。
今年,吴老师被安排到保亭县新政中学挂职当副校长,那是一个距离县城还有19公里的乡镇中心学校。吴老师说,此次挂职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了乡村教师,也让他看到了很多乡村教师身上的优秀品质。他说,山村教学点大多在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不仅远离县城,交通不便,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当山里的孩子因为年龄小、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无法到山外的学校就读时,乡村教学点的存在就有了其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能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坚守下来的老师真的是令人敬佩不已。
吴老师说,通过接触,吴老师特别钦佩乡村教师把教育当作毕生事业去做的精神,他们在简陋的教学点默默耕耘,一心想着的都是学生,他们不追求名,不追求利。乡村教师朴实、吃苦耐劳、对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是值得很多老师学习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人人追求名利的社会,更是难能可贵。
省教育厅王强老师的事迹很真实也很感人。
“报道写得很真实也很感人,既反映乡村教学条件的艰苦也写出乡村教师高尚的品质。”昨日早上,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看到了商报对保亭八村学校水贤村教学点王强老师的报道后,这样评价。
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我省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坚守三尺讲台,甘于清贫寂寞,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我省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比如,王强老师事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以一种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坚守艰苦的教学岗位不计名利。在他眼里,学生就是他的全部;他为学生学有所成、取得优异成绩而满足;在他身上体现了勇于奉献、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五
四月樱桃熟,六月枇杷黄,八月桃李摘、打核桃,九月打梨,十月的柿子红了皮,还有满山的红刺果和板栗。吃土鸡,尝野菜、游果园,摘果子,一年四季积储足,可款四方宾客……按照青年村民黄xx的设想,再过两三年,村里会变成四季飘香的果园,村民们都有事做,让留守儿童不在留守,能和乡亲们一道尽情享受丰收致富的喜悦。
黄xx,家住平坝区安平街道大寨村,曾经在黎阳厂开餐馆,每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丈夫是大寨村八角坪组的,经常有人叫她们帮在八角坪买土鸡,说上面的土鸡品质好。
有一次黄xx和丈夫到八角坪去,和村民们在一起坐着聊天,村民们就叫黄xx帮她们找活干,说到外面打工照管不了老人和小孩。于是她就想,我们八角坪的空气很好,无污染,种养结合的条件很好,问村民们愿不愿意种养殖,村民们都愿意,但是要黄xx带起她们干,黄xx当时就满口答应说好,只要大家愿意。
之后,黄xx开始筹划成立养殖合作社,并于20xx年12月成立了xx市平坝区慧鑫养殖合作社,她带领乡亲们养殖,自己出钱先后买了5000羽鸡苗给村民们饲养,她坚持把好生态关,不喂添加饲料,农户们纷纷加入了她的合作社,有了经济收入。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黄xx在八角坪的名气越来越大,建档立卡户找上黄xx,看她能不能想办法多带些人走上致富的道路,于是黄xx左右协调,20xx年11月又成立xx市平坝区八角原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平坝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八角坪已种有150亩核桃树,300亩冰脆李,还有梨子、板栗、蔬菜300亩,养殖生态土鸡3000只、肉牛150头。在黄xx的带领下,143户建档立卡户有了收入,在她的合作社工作每天有100元工资,轻轻松松在家门口挣钱,增加了收入,说起黄xx,大家都竖直了大姆指,称她为青年女强人。
有好的产品还得有好的销路,黄xx听说互联网信息传播快、用户多,在网上好卖农产品,在政府的支持下黄xx开了互联网超市,注册了商标“八角平”,现在八角坪的鸡和鸡蛋都是供不应求的,需要预定。
在平坝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齐心协力下,大寨村现在越来越好,以前是安平街道的贫困村,现在焕然一新,村里的道路宽敞,建档立卡户住上了温馨舒适的房子,每天来合作社工作,大部分人不再外出务工。黄xx希望她的合作社能越来越好,能带动更多的家庭困难人群,让大寨村留守儿童不在留守,把大寨村八角坪组发展成生态农业观光园。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六
倪xx,县水务局防汛办副主任、水利股副股长。20xx年通过招考他来到水务局工作,先后在建管、水保、防汛及水利股的岗位上留下了足迹。数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白天检查指导施工,晚上整理资料,始终站在水利建设的前线。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肯定。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饮水问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争取资金480万元。
通过与同事的通力配合完成新打机电井58眼,改造管网17处,及时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人口9819人。他不计名利,不攀比,不是党员但能为党分忧负重,不是领导但能为民解忧消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群众利益无小事”。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七
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爱的诗篇--清泉乡村教师朱俊松事迹介绍。
盖天山下,宋江河畔,莘莘学子书声琅琅,笔耕不辍,这就是清泉乡中心学校。在这里,有一位最美乡村教师,他长期担任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他同时兼任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学校电教工作、学校报账员工作。他教信息技术课,认认真真,获南充市级奖励。他担任电教工作,井井有条,学校电脑及信息维护规范有序。他做报账员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持报账员制度,做到账务清楚准确。他身兼数职,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信服。他就是清泉乡中心学校教师朱俊松。
朱俊松,男,1971年出生,大学专科学历,1991年师范毕业分配到清泉中心校,一直扎根清泉教育事业,至今22年。
该同志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2个春秋。他22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所教语文,在全市高中招生考试中,成绩优秀,年年获学校及片区奖励。虽然工作多、担子重、压力大,但他毫无怨言,甘心做一头教育战线上的默默的老黄牛。他2011年起从事报账员工作。从未出现过一丝一毫的差错,他坚持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靠着一腔追求、一种责任、一股激情、一份忠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协调各方工作,促使学校内部、学校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健康发展。
该同志能扎根乡村教育,是他一颗赤诚爱心的体现。他爱清泉,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泉学子,他愿意将满腔热血洒向清泉这片热土,他说:清泉就是他的母亲,就是他的根,他要扎根清泉;清泉地处边远山区,且一度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还是学生时代的他曾经步行进城读书,走过桐子三湾,文成三边,几度盘旋,几度蜿蜒,从早晨走到傍晚,他哭过,但学成归来,他还是回到他的童年母校--清泉。他心系亲情,故乡回报三春晖。他不能忘记:是清泉的水滋润他长大,是清泉这方热土哺育了他成才!生在这方热土,魂牵梦绕、至死不渝。青春是美丽的,他的`青春因为与这方热土的紧密相连而熠熠发光,他真诚地热爱这方热土,扎根这方热土,奉献在这方热土。
他爱学生,随时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很喜欢这样一位老顽童似的老师,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他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他懂得如何爱他的学生,这种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学生辍学回家了,他下了晚自习,放下教科书,打着手电去家访,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而且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到达目的地,孩子看到老师,哭了,说:我现在就跟老师去上学。内向的学生上课从不发言,他总是想尽办法鼓励他们,孩子说: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看到老师,我似乎有一股力量促使我站起来回答问题。班上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看到了,生气了,走上前去,手掌高高的举起,却又笑着缓缓的放在孩子肩上,这些捣蛋鬼出生社会后,总喜欢跟朱老师聊qq,他们说:特别再想看看朱老师生气的样子,特别再想听听朱老师教训几句。他上毕业班的课,其他修业班的孩子在没课的时候,总喜欢爬到窗台前听朱老师讲课。他们说:我多么希望能尽快上中三啊,到那时,朱老师可以给我们上课了。
他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一年一年,送走一批批毕业学生,他把各届学生毕业照收集在自己的电脑中,偶尔打开看看,那是一种欣慰,一种幸福。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最完美的乡村教师。
文档为doc格式。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八
小西,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人,2019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2019年10月份担任岗巴县岗巴镇琼修村乡村振兴专干。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服从组织指挥,第一时间投身到战“疫”中,在战疫中磨练自己,服务社会,以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与使命,为琼修村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防疫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紧急。1月23日,武汉市正式封城,1月24日镇政府要求统计岗巴籍湖北省就读学生后,他主动配合驻村、村两委及时入户对本村群众外出情况及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细致排查,要求如实报告个人外出行程,对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近期返藏特别是有湖北出行经历或有与武汉人员接触史的群众进行重点关注,排查出的1名返藏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并跟踪测温。他主动担任返藏人员“一对一”管理任务。他制定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带头成立了青年志愿队,为打好防疫战斗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配合村医护人员做好重点人员的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工作。在为了不影响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在配合村医做好日常体温检测等工作后,还为其送去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方便日常的生活。
按照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部署,小西积极配合村委做好村内设卡处防守工作。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积极号召更多党员参与到防守工作中,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村内设卡处防守的工作任务,有效保证琼修村在疫情下能够固若金汤。在发挥在村干部带头前提下,他找出先进方法提升防守效率,在他的建议下村里暂停一切聚集性活动、所有经营场所暂停营业,并签订了《琼修村人员车辆出入协议书》。琼修村采用组建封路网、建造临时检查站等方式,对村进出口实行半封闭式管理,24小时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询问,消毒,提醒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加强本村人员的管控。在提升防守效率的同时,也保证成任务的质量。
疫情发生以来,琼修村全体上下,思想重视、认识统一、宣传到位、服从指挥、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和精神风貌,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投入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去。
琼修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组织带头全村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及时传达学习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先锋队争当宣传员、巡逻员、管控员,监督员,努力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作用。二是由小西带头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语言和发放宣传单子形式各家各户进行宣讲疫情防控措施,并由他负责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小时村广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截止目前,带头入户宣讲6次,受益群众125人,发放宣传单84份,消毒清洁22场次,监督巡逻32次,发放口罩130只,脸盆、毛巾、香皂各122个,洗洁精22瓶,并开展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扎实做好防疫工作。
他说:疫情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一次考验,我会努力面对考验,坚持战斗在“疫”线,用担当奏响青春凯歌,与全村广大干群一道,更好地履职尽责,相信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也一定会战胜疫情,“疫”去不复返。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九
小宝,男,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2年1月参加工作。自1993年开始,历任孙庄村两委委员,村党委副书记,现任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孙庄村党委书记。2012年社区经济总收入4亿元,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636.87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4868元。
2010年7月,被授予“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2011年9月,被授予“山东省先进村(居)老工委”荣誉称号;
2012年1月,被授予“泰安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
2012年1月,小宝被授予“肥城市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肥城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被肥城市授予“肥城市十佳孝星”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泰安市第十届党代表。
1、对企业实行了集体成员承包制和企业资产合同化管理,产权明晰,有效地维护了集体资产完整。为加快企业发展,不断加大企业投入,同时对企业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巩固发展了7处村集体企业,其中,通利达建安公司、钢结构公司、众鑫纺织公司等企业已发展成为规模企业,企业固定资产已达5000多万元。村集体企业已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2、坚持走好了招商引资的发展路子,完成了三处工业项目区建设,办成了国有用地手续,使集体资产得到增值,引进了山东东益、山东大汉医用设备、泰安通利达水处理等30多家企业,工业项目区发展已成为孙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大亮点。
3、注重三产服务业发展,紧紧围绕为城市和厂矿企业服务做文章,积极搞好了与山东阿斯德、山东明瑞等大中型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地企共建,双方共赢的目标。同时,积极抓好了沿街经济的发展,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本村村民和外来经商客户,为经营业户搞好了物业服务。整个沿街店铺琳琅,商业繁荣。2012年,村集体收入1636.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8元,村集体公共积累达到7750万元。
4、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也提高了村民待遇,村公益事业全部由集体投资。今年新建居民楼5栋,可安置居民160户,已进入交工验收阶段。新农村建设居民安置,在每平方600元的基础上再优惠40%。由集体出资为每户居民安装壁挂炉、地暖、单元防盗门,承担用水用气开户费,每户每年补助用水用气费480元;群众失地补助每年每亩1000元,村集体为群众承担办理失地养老保险,男60岁,女55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100元;群众参加的各类养老保险,村集体补助400元。村集体承担各类医疗缴费;为党龄四十年以上的老党员每年发放480-720元的补助;对高中以上学生实行300—1000元的奖学金制度;计划生育实行晚婚晚育奖励、独生子女奖励和育龄妇女节育措施补助待遇;由集体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银龄意外伤害保险,为每户居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2013年已支付群众各项补助350万元。同时,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完善居民社区建设和物业服务,为各居民楼更换了落水管,投资80万元,硬化小区道路2万平米,安装路沿石420米,高标准铺装1800平米,栽植各种景观名贵花木600余株,绿化面积2700平米,投资30多万元新建配电室一处,更换800kva变压器一台,增加了电容,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满足了生产生活需求。为增强物业服务能力,投资50万元申请成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批准了三级物业管理服务资质。投资120万元起先了卫生环境整治。争取文广新局为社区住户安装了数字电视。为解决部分楼层高居民用户用水问题,投资10多万元安装了供水加压设备,争取卫生部门为全村1000多名群众进行了专项食管、胃镜检查,预防了疾病,对小学实行了合点并校,对接送学生每年给予1000元补助,群众十分满意。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十
20xx年开学以来,全南县乌桕坝中学支教教师邱xx,每周二、周四早上6点50分就来到教室带领学生英语早读,“马上就中考了,学生的英语底子比较薄,要抓紧一点。”
自20xx年10月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入职以来,已成为孩子“大朋友”的邱xx,逐渐长成为教学骨干,“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高了不少。”
近两年来,赣州市人社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多举措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向基层一线流动。
一方面,在全市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四放宽二改进”招聘政策(放宽年龄限制、放宽学历要求、放宽专业要求、放宽户籍规定)。对于急需紧缺人才,通过简化招聘程序、降低开考比例等方式,推动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20xx年以来,全市共发布县乡事业单位招聘计划12246人。
另一方面,赣州市逐年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为乡村输送一批教育、卫生、农林水利等方面的“新鲜血液”,着力打造一支“招得来、站得稳、做得好、留得住”的“三支一扶”人才队伍,全市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668名,有效提升基层人才队伍素质。
此外,通过“送培训、送技能进乡村”的方式,推进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中式烹调及面点、育婴员、美发师、摩托车维修工、混凝土工、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等近20个项目(工种)培训。20xx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16。77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培训2。11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乡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针对乡村弱劳力、半劳动力,赣州市人社部门充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帮助其实现自食其力。
在会昌县西江镇南山村,村民曾天养每天负责清扫村道。因患智力缺陷,曾天养外出务工受阻。当地人社部门了解到其有就业意愿且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后,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的方式,聘用其为保洁员,月工资800元。
在赣州各地乡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乡村振兴信息员、水库管理员、公路护理员、就业协管员等20余种公益性岗位,有效破解乡村弱劳力、半劳动力等群体就业门路少、转移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等问题,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xx年至今,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74万余人。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十一
董xx,女,汉族,群众,19xx年11月出生,河北易县梁格庄镇梁格庄村人,现任河北诚瑞轩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是“清西陵满族结绳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三届青联委员、易县工商联执委、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该同志政治素质高、个人作风好,在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群众的一致肯定。
“清西陵满族结绳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约有三百年了,董xx是第五代传承人。她自幼学习“清西陵满族结绳技艺”,20xx年开始从事结绳事业,20xx年,“绳饰手作”店铺正式在淘宝开启非遗满族绳艺推广,20xx年,董xx的店铺冲上淘宝饰品排行前50名。随着家乡易县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20xx年初,28岁的董xx决定返乡创业,她和丈夫成立了“河北诚瑞轩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截至目前,经营管理五家淘宝店、两家天猫旗舰店、两家京东旗舰店,一家阿里巴巴店,五家拼多多店。回乡后,她开展公益课堂,进村入户手把手培训,培训结绳技艺固定上岗人员,解决梁格庄、西陵当地农村群众15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3500元。
为带动更多农村群众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自20xx年以来,董xx先后在易县全山庄、太平峪、小龙华等20个行政村建立起手工绳结编织基地,与贫困户签定加工回收协议,全方位保障他们的收益。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开展入户公益培训,带动900余名贫困户、农村妇女成为编织能手,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熟练的.农村妇女每天可编百余条,月收入最高达到4000多元。她还开展了残疾人公益培训,帮助16名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幸福就业。今年,董xx还走出家门,赴张家口朱家庄村、小庄村,开展“小红绳助力乡村振兴之路”非遗传承绳饰手工培训。20xx年9月,公司被评为“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董xx先后获评“河北省冀青之星”“河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保定市三八红旗手”“易县农村杰出青年”“易县好人”等荣誉称号,她传承非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相关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北日报、长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在不断的发展中,董xx积极研究挖掘家乡传统文化元素,把清西陵地区满族服饰、燕下都古风古韵等元素融入到产品创作中,先后注册了“诚瑞轩”“魏银匠”“小瑞绳饰手作”等品牌和多项产品专利,独具特色的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她挖掘家乡文化设计的多件作品在各类大赛中惊艳亮相,“诚瑞轩。瑞通九乘迦叶金刚结”荣获“20xx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易州燕下都-透雕龙凤辅首纹”荣获保定市第一届文创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设计的绳艺作品《团结共庆》被易县博物馆收藏。
为了在青少年中传承非遗文化,20xx年端午节前夕,董xx走进易县第一小学,开展“非遗入校园,编织五彩梦”活动,65名少先队员参与其中,学习编制技艺,感受非遗魅力,让青少年更深切的了解家乡的非遗技艺,坚定文化自信,该活动被学习强国报道。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董xx努力植根家乡传统文化,培育富民文化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贡献出强大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十二
“多亏了这个好政策,一下子就帮我解决了扩大脐橙种植规模资金不足的大难题。”近日,大余县池江镇新江村村民小张在收到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后,为当地的创贷工作连声称赞。
而在定南县老城镇,该镇村民小辉比小张先一步尝到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甜头,“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有时中午都忙得没时间吃饭。”
小辉身残志坚,凭着过硬的维修技术经营了一家二轮车维修店。此前由于店面狭小,很多顾客来了因无处放置待修车辆,只能转投他处修理。他将申请下来的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用于扩大经营,“现在可以多放下十几二十辆待修的二轮车了。”
小张、小辉的创业故事,正是赣州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助创业、促就业作用的一个缩影。
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有力推动了赣州市创业担保贷款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培养了一批像小张、小辉一样的“种植大户”“小老板”,不仅自己走上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路子,还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在兴国县,返乡创业人员修明岳经营了百余亩的茶叶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辐射周边农户650户,带动脱贫劳动力220人、残疾人及家属12人参与到种茶、采茶、制茶等工序中,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据统计,自2021年至今,赣州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89亿余元,直接扶持创业24636人,带动就业105912人。
乡村事迹材料(实用13篇)篇十三
xx,男,1971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20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12月至今任百子庵村党总支书记。百子庵村在他的带领下多次受到市、镇表彰,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谈到乡村振兴建设的翻天覆地变化,也许百子庵村的村民感受最深。怡雅新区造型别致的楼群别墅、绿树成荫的乡间道路、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工业企业以及村民们一张张纯朴、幸福的笑脸,无不向你尽情展示着乡村振兴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在该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xx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头雁。
xx自20xx年担任总支书记以来,从各项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每年党费的收缴,他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各项工作,他不断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中他认真做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努力将所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深入的学习,使他政治理论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村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着眼大局,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他都能行在前,走在先,努力起到好的表率作用。他以村为家,为了百子庵村乡村振兴建设,为了改变百子庵村的村容村貌。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就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他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xx结合本村地势高朗无遮蔽,湖泊众多取水近的实际,花费了很大精力成功引进了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水稻制种产业。面对群众半信半疑的态度,他多次找到党员种田能手孙文霞和刘吉祥交谈商讨,由他们牵头负责成立了霞松制种合作社,他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社,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有253户村民入社,他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排除各种阻力为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合作社当年亩均收入达20xx多元,每亩增收1000多元。这在全村群众中“炸开了锅”,先后又有15户农户加入到制种合作社。xx趁热打铁,深入群众家中帮农户算经济账、风险账,以身边的例子和切身感受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他又成功引进1家虾稻连作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入户农户16户。他还组织村民代表和种田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引进了颇有前景的绿色水稻种植模式----鸭蛙稻再生水稻。他多次与市农业推广中心专家联系,在市农业推广中心专家的指导下,20xx年鸭蛙稻再生水稻种植首次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专家、农户、消费者的认可。入社农户168户,基地面积1200亩,一季双收可让种植农户每亩比常规稻增收1200元。在镇委镇政府“工业兴镇”的总要求下,xx一次又一次北上南下进行招商引资,对外地客商宣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先后引进了轩阳石材、万富食品、兴红森化等6家企业。目前,这几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20xx年完成工业营业额1亿多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且年年增长20%以。这些企业的入驻投产,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0多万元。
xx抓住高基庙镇建设中心村庄的大好机遇,积极盘活闲置的荒坡荒地,大魄力大手笔支持高基庙镇怡雅新区项目工程建设。他白天跑发改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设计院等相关部门,忙着办理一系列批复手续和过程设计工作,晚上深入几个拆迁农户,苦口婆心做工作,在他三番五次软磨硬泡下,几个拆迁户终于与村委签订了拆迁协议。在建设过程中,他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指导、监督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质量达到优质标准。怡雅新区计划投资1.6亿元,规划安置农户260户。怡雅新区的建设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还让部分贫困户通过土地出让实现搬迁扶贫,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还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为了有效改变村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村民出行艰难、群众幸福指数偏低的现状,xx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群众活动阵地建设等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投资260万元改扩建通组公路1.6公里、新修建通组公路4.6公里,投资100多万元实施了“村庄绿化、道路亮化、院落美化”三化工程,投资20万元整修了4座泵站,投资50万元高规格建起了农家书屋和文化娱乐休闲广场。这些工程的实施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基础设施,通组公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正是在xx的带动下,百子庵村乡村振兴建设才如此富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