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先抑后扬篇一
几年前,办公室前有一棵木棉树,足有四层楼那么高,想必已经在那里生长很久了。可是,我却不大喜欢它,因为它让我的办公室变得昏暗,阻碍了我眺望远景的视线。木棉树的外形也不好看,粗糙而简单,比起旁边那棵榕树的风姿,差得远了。站在窗前,必须透过它身体上的夹缝,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为此,我懊恼了好长一段时间,曾提议将它砍掉,但这愿望最终都没有实现。
搬进办公楼的第一年春天,学校里其他的树都呈现出浓厚的绿意,唯独眼前这棵木棉树仍是光秃秃、灰蒙蒙的,稀疏的枯枝顽固地向上翘着,像冬眠未尽似的.。我暗自庆幸:这下可好了,它必须是枯死了!
一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透气,却意外地发现了树枝的异常:树枝上星星点点的,微微泛着绿光。我仔细察看,原先,这棵几乎被我遗忘的树,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黄豆般大小的花苞,一层淡绿也呈此刻它的枝头上。这个发现,立即拉近了我和它的距离。它也好像为了讨好我似的,很努力地绽放自我.一天比一天精妙,一天比一天深奥……从此,树的形象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变得光辉起来。
我喜欢沾满露珠的木棉花,一串串像风玲似地摇曳在晨风中,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名曲。
那个夏天,繁茂宽大的绿叶拥挤在我的窗前,为我遮挡了骄阳烈日,办公室全然没有了先前那种阴暗和郁闷之感。微风吹拂下,那些满身洁白,散着暗香的木棉花,飘进室内,飞到我的案头。有好几次,还沾在我的身上。我不想抹去它,任由它沾着,这是我和它的缘份。它早已成了我生命中最美丽的图景。
以后,我每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件事物,我都努力找寻它的美。因为我明白,美不是能够轻易发现的,它常常隐匿在不起眼的地方,一旦被你发现.就会拥有意外的惊喜。
先抑后扬篇二
一个闷得叫人喘可是气的午时,不知是天气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次考试考砸了。我匆匆地吃过晚饭,便跑到外婆家的后花园散心。
花园的花,美得像一个个娇滴滴的花仙子,不由得叫人暗暗赞叹。要是在平时,我可能会摘下几朵下来把玩,欣赏,可是今日,哎!想到这些日子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一个成绩,比那些平时没大用功的同学还差。一想到如此,我不觉感到失意,甚至还有一种想要放弃的念头。正心里暗暗想着,忽然一只小小的蜗牛进入了我的视线。
这只蜗牛看起来很小,身上背着没有一丝漂亮花纹的壳,笨重的爬行着。这只蜗牛显然与花园里那美丽的景象格格不入,我突然有一种想要把这只蜗牛挥出去的冲动,但我还是耐下了性子,目光慢慢的随着蜗牛那弱小的躯体移动。我看着蜗牛笨拙地爬着,心里不由得揣测道:这蜗牛到底在干嘛?目光追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原先蜗牛是把顺着花朵的跟茎爬到花瓣上去,但还是不成功。一次,两次,三次······还是没有成功。我不由得1嘲讽道:你这蜗牛真是笨哪,爬不上去就放弃吧!省得又碰的一鼻子灰。正嘀咕着,不料蜗牛又来到花茎下,想要再尝试爬上去,他最终成功了!
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此时心里那种对蜗牛的轻视忽然被心中油然而生的敬佩代替了。
先抑后扬篇三
从前,在我家有一盆十分美丽的植物。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滴水观音”。它的样貌也跟它的名字一样美丽:挺拔的根部;两片主叶犹如南海观音的那双玉手;还有那些刚长出来的叶子,嫩嫩的,绿绿的,小小的,真是可爱极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家的这位“大美人”竟然病了。它那美丽的叶子正在变黄,变枯,萎缩,有几片小叶子都掉落在地上。“大美人”一天不如一天,“脸色”十分憔悴。我细心翼翼地捏了捏一根茎,竟然没有绿色的汁流出来,并且是软的。我用剪刀一剪,哪尼!那茎里有许多小虫在爬来爬去,我顿时感到鸡皮疙瘩。我告诉了老妈,老妈大惊,怕搞到了小弟弟,命令老爸后天将它“收拾”掉——扔了。
第三天,老爸穿好手套,跟我去扔掉滴水观音。老爸正要连根拔起,我突然大喊一声:“慢!”老爸不觉呀然一声,吓了一跳,神定,问其故,我说:“我看到了小嫩芽了。”老爸说那是杂草。我低头没说话,我们回家了,但滴水观音没扔,老爸和我都期望奇迹出现。
过了几天,我去看望滴水观音,那绿绿的东西高了一些,果然是小芽,我喜出望外,在老爸的帮忙下,弄掉了原先坏死了的茎,浇水,浇营养液,放在阳光下吸收阳光。
小芽开始成长,有了这次考验,它的根要比以前扎得更深;茎要比以前更壮;叶子要比以前更多,更茂盛······它那种不放弃生的期望的精神令我敬佩。并且是在没有阳光,害虫的侵蚀下,和主人的冷漠下,更是可贵。
此刻,家里的滴水观音跟以前一模一样,不对,比以前更漂亮了。它让我对生命引起了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啊,滴水观音,你是漂亮的,我爱你!
先抑后扬篇四
早晨,我和妈妈来到公园中散步。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不由得心旷神怡。我在那里跑跑,那儿闹闹,忽然发此刻一株小草上,停落着一只细细黑黑的小虫子,在上头蠕动着。妈妈告诉我——那是萤火虫。
见到它的第一眼,我便不是很喜欢它,甚至有些反感。那么卑微的一只小虫子,何必留在这世界呢?还不是会被那些强大的虫类、动物所伤害?又何必自找苦吃?再说,既不像蜜蜂会采蜜,也不像青蛙抓害虫,留在这世间,又有什么意义,不还是到头来一场空——被吃掉了吗?还不如不要出现来的好。
可是,在那天晚上,我对这微小的萤火虫有了不一样的想法。那天傍晚时分,我吃完晚饭,正为成绩考得不梦想而心烦。这时妈妈走过来,气冲冲地对我说:“你怎样考得那么差?要不是我搜查你的书包,我还不明白呢!”我委屈极了,一气之下跑了出来。
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没有回家,就坐在路边的石椅上。天幕中没有一丝亮光,周围也没有路灯。难道大家都跟我过不去吗?我越想越恼,这时,不远处有一点淡淡的光芒。那是如星星一般的亮光,很小却很美。我走近一看,这不是那只细微的萤火虫么?哦,原先它是如此的美丽啊!只见它振动着薄薄的翅翼,将那亮光尽情地发挥出来,照亮了这夏夜。看着这点亮光,觉得心里舒服多了,想想妈妈搜我的书包也是关心我呀,只是方法用错了而已。想通以后,才想起回家,却见周围昏暗,我顿时不知路在哪里。
这时,我的身旁出现了许多萤火虫,就像满天繁星闪烁着。它们提着绿莹莹的小灯笼,游走在我的面前。光很美很亮,照亮了前方的路。有了萤火虫的光,我顺利回到了家。回到家,妈妈一把抱住了我,热泪盈眶,我最终明白,妈妈有多么的爱我、在乎我!
从那以后,我开始觉得身边每一样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明白,它们都有各自的美。就像这萤火虫一样,虽然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却能在茫茫黑夜里用自我的力量照亮别人前行的路。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先抑后扬篇五
夜色中,我睡得正朦胧,房门被悄然打开,我迷糊中见到父亲来了,他用他那双大而温暖的手给我盖上了被子,被寒意侵袭的我,顿时温暖了。
小时候,我就喜欢父亲的手,尽管那双手,十分粗糙,以致于那双手摸到我的手,都感觉有点痛,可是我不介意,我喜欢父亲的手。
最终,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成熟起来。能够不再依靠父亲的手来安慰我,而学习的繁重,已渐渐地使我开始忘记了父亲的手,忘了那手中所蕴含的丰富感情以及其中的无限回忆。
可当我时常发现父亲手上的伤痕又多了时,我又禁不住十分心痛起来。我又想,我当真能忘记那样的一双手吗?那是我父亲的手啊!
快要大考了,夜里,挑灯夜战的我,好累,又好烦躁,父亲为什么偏偏又要在我身边踱来踱去呢?我越加急躁。
先抑后扬篇六
从来不在文章中写自己的女儿,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
曾几何时,女儿在报上竟也发表了几篇文章,这倒出乎我的意料。我是在女儿寄给我剪报时才发现她发表文章的。
“你怎么不早告诉我。”我问她。
“早告诉你,你一定要拿去修改,早晚会被你弄得面目全非,就不再是我的文章了。”她说。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她的为人。因为年轻,尚不懂作假。坦白地说,我一度对女儿很失望。
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
“你怎么一点不像我!”我不由得抱怨;
“那当然啦,你是你,我是我。”她回答着。
她看我写的《女儿经》,看完了把嘴一嘟,说:“没劲。要我来写这部《女儿经》,保证那三个女儿将家里搞得天花板都掀了,把妈妈弄得发神经病为止。”说着,她就绘声绘色地开始把构思讲给我听。
“去去……”不等她讲下去,我就把她支开了。现在想想,可能这也是她的《女儿经》呢。当然,我们母女俩也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时。有一次在一个圣诞派对上,在场有个五六十岁左右、极富魅力的先生,高吭一曲英文歌,声情并茂,十分动人。当然,我俩都没出声。好一阵时日,一次偶与友人谈起男人,我不禁以赞赏的口吻谈起那位先生。话音未落,女儿即在一边插嘴表示赞同。我倒没想到,在对男人的审美上,我们母女俩倒没有代沟。
在我去港的三四年间,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
首先,我十分爱读她的信,生动有形,宛如她自己在我眼前说笑一般。其次,我又发现,她已能在琴键上奏出很好的曲子。原来,她已深深爱上了钢琴。我问她:早知今日,当初每次练琴都像要上断头台般?她倒也答得爽快:“小时候你们根本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就逼我上钢琴课。现在是我自己喜欢。”她还为自己找了个亦师亦友的钢琴老师呢。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广竟超过我。一本台湾出版的关于汉奸梁鸿志的传记,她竟看得娴熟,且还能与一位九十多岁的、当年也曾有经济汉奸之嫌的老先生交谈,有条不紊地陈述出她对此历史人物的独特想法和评价,令老先生十分惊讶。我问她从哪看的这本书,她说:“就在你的书架里,一个台湾朋友送你的,你自己翻都不翻。”她爱读《围城》,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的精彩之句;她也爱读《洗澡》,但她仍拒绝《安徒生童话》,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
女儿的生活,平淡又忙碌:每天8时半去一外资机构上班,晚上还在夜大“充电”,还要写文章弹琴说笑聊天吃东西。她最不肯委屈自己的口福,时常发感慨:“人要有两张嘴就好了!”最近,向她约稿的报刊也有一些,她似乎更忙了。她还未受到生活的污染,她不会永远是这样,但这不是我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