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在幼儿教育中针对大班幼儿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南。8.大班教案范文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教学发展。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二
知道水粉颜料会在水中溶解,知道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混合会出现另一种颜色,愿意参加实验活动,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一次性杯子若干,红黄蓝颜料。
1、观察活动。
出示颜料,说说分别是什么颜色?
提问:把颜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教师将颜料放入水中,幼儿观察它的变化(颜料会在水中溶解)。
2、操作。
提问:两种颜色的水倒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
幼儿讨论。
教师操作将其中的两种颜色水混合,幼儿观察其中的变化。
幼儿操作,尝试颜色的变化。
3、交流。
说说自己操作时出现了什么颜色,和同伴交流操作过程。
第二次操作,选择与第一次不同的'颜色水。
用不同比例的颜色水操作。
4、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三
1、幼儿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黑色,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能大胆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乐意与同伴合作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盘子、碘酒、喷壶、淀粉、棉签、一次性杯。
2、薯片、黄瓜、藕、饼干、面包、萝卜、芹菜。
3、记录纸、笔、画纸。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药水,等一会儿老师会用棉签蘸到小朋友的。
手背上,我们仔细来观察一下它的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
2、大胆交流碘酒的颜色和作用。
1、出示牛奶水和淀粉水,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1)感知颜色和气味的异同。
(2)滴入碘酒,观察现象。
2、观察淀粉,了解淀粉的特征。
(1)分组观察看(颜色)、摸(光滑程度)、闻(气味)。
(2)总结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3)再次验证碘酒滴入淀粉中会变成蓝黑色。
(1)讨论哪些食物中有淀粉。
(2)教师示范小实验,进行实验结果的`记录。
(3)幼儿操作实验:幼儿将碘酒滴在各种食物上,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4)展示幼儿实验结果。
以帮助兔妈妈找到兔宝宝的情境进行喷画,结束活动。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四
设计意图:
碘酒是一种常见的医用药水,孩子们在打针或者是摔破皮肤都可以用它进行消毒。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化学实验活动视为幼儿之“禁区”,认为要创设适合孩子们感知化学科学的条件、环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针对大班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此次将化学实验活动引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领域的实践活动《神奇的碘酒》。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黑色,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能大胆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乐意与同伴合作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盘子、碘酒、喷壶、淀粉、棉签、一次性杯。
2.薯片、黄瓜、藕、饼干、面包、萝卜、芹菜。
3.记录纸、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碘酒的颜色和作用。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药水,等一会儿老师会用棉签蘸到小朋友的。
手背上,我们仔细来观察一下它的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
2.大胆交流碘酒的颜色和作用。
二、感知碘酒滴入淀粉中会变色。
1.出示牛奶水和淀粉水,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1)感知颜色和气味的异同。
(2)滴入碘酒,观察现象。
2.观察淀粉,了解淀粉的特征。
(1)分组观察看(颜色)、摸(光滑程度)、闻(气味)。
(2)总结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白色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无明显气味。
(3)再次验证碘酒滴入淀粉中会变成蓝黑色。
三、幼儿操作实验:哪些食物中有淀粉。
(1)讨论哪些食物中有淀粉。
(2)教师示范小实验,进行实验结果的记录。
(3)幼儿操作实验:幼儿将碘酒滴在各种食物上,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4)展示幼儿实验结果。
四、喷画,结束活动。
以帮助兔妈妈找到兔宝宝的情境进行喷画,结束活动。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五
2、让幼儿对大家讲解自己带来的工艺蜡烛,通过对工艺蜡烛的认识,了解工艺蜡烛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别的作用,教师并在活动中随机教育幼儿如何安全使用蜡烛。
3、通过本节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工艺蜡烛蜡烛。
2、玻璃杯、普通蜡烛、水彩、毛笔、画纸(以上物品每名幼儿一套)。
3、打火机一个。
4、水。
【活动过程实录】。
一、幼儿观察普通的蜡烛,并说出特点及用处。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啊?”
幼儿通过触摸小结普通蜡烛的特点:外型像铅笔,硬硬的、滑滑的、白色的。
“我们平时都用蜡烛做过哪些事情啊?”
普通蜡烛的作用:照明,给地板打蜡,给拉链打蜡。
二、幼儿认识特殊的蜡烛。
“这普通的蜡烛是老师带来的,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蜡烛也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工艺蜡烛,并和教师共同小结工艺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三、通过实验了解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一)让幼儿通过平时对普通蜡烛的使用和观察,说出普通蜡烛的特点及用处。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你们看看老师带来的蜡烛什么样的?”
幼儿通过触摸小结普通蜡烛的特点:外型像白色的铅笔,直直的、硬硬的、滑滑的、。
“那你们想一想我们平时都用蜡烛做过哪些事情啊?”
经过幼儿的讨论后小结普通蜡烛的作用:可以照明,可以给地板打蜡,可以给拉链打蜡。
(二)幼儿认识特殊的蜡烛。
“这是老师带来的普通蜡烛,我看到今天又好多的小朋友带来和老师不一样的蜡烛,快把你们带来的蜡烛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工艺蜡烛,并和教师共同小结工艺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三)通过实验了解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简单科学道理。
1、“小朋友,那我们现在就感受一下香薰蜡烛的味道吧!”
教师依次点燃五种香薰蜡烛,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味道,同时教师教育幼儿如何安全使用蜡烛。
安全使用蜡烛:
使用点燃的蜡烛时,必须有大人陪同;融化的蜡水不用滴到手上,以免烫伤;点燃的蜡烛不要放在易燃物品的旁边,如:纸啊、窗帘下啊、沙发上啊,床上啊等等;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报警。
2、小实验:美丽的蜡花。
“小朋友你们快看,蜡融化了,老师把融化的蜡滴到水里,你们看看会怎么样?”
请六名幼儿自己制作蜡花,教师注意幼儿安全。幼儿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进行讨论水和蜡的关系,并大胆的说出的自己的发现。
小结: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3、小实验:会变魔术的蜡烛。
“小朋友们都累了吧,你们休息一下,看看老师用蜡烛给你们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我用蜡烛画个房子,在画个太阳,还有大树……”
教师绘画的内容孩子们根本就看不到,教师在画上涂上一层水彩同时说:“怎么没有呢?哦!涂上水彩我变变变!咦!老师的画出现啦!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啊?”
再次小结:蜡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小朋友,你们也用蜡烛变一幅美丽的画吧!”
幼儿进行蜡烛画创作,并展出作品。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六
1、初步了解碘洒与淀粉所产生的变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淀粉的食物。
2、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实践来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课件
2、碘洒、土豆、青菜、镘头、苹果、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3、写字板、红旗若干
一、结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彬彬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
1、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
1、出示碘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是“魔水”。
2、引寻幼儿记录“魔水”的颜色。(荼褐色)。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柴色。
4、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找一找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猜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点击课件:一一验证
3、赛一赛: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
(1)介绍比赛规则;根据课件和食物,各组讨论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写字板上,哪组猜对的多,就在哪组上插上一面红旗。游戏共进行四次,哪组旗帜多,哪组就赢。
(2)幼儿比赛延伸:当碘洒遇到淀粉时,有时变色深,有时变色浅,为什么?
首先,导入部分。活动一开始,引出孩子的兴趣。小朋友们好,今天呀,我们来了一位魔法师,它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送了一种紫色的魔法水。他告诉老师,你们的魔法水遇到会是你们手里一模一样白色的水变出不同的颜色,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那现在请你来们试一试吧,把你们的魔法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吧!到的时候没有声音,倒好之后放在自己的前面。你们的水颜色发生变化了吗?变成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小朋友来看,这里有四杯一模一样的水。第一杯水,我请一个做得端正的小朋友来看一看,闻一闻。它闻起来怎样呢?第二杯水,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第三杯,我再一个小朋友上来。你觉得是什么呢?第四杯,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这个东西太多了,孩子有点迷糊。孩子的操作性太多了,孩子发挥的空间有点少。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七
1、欣赏波洛克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尝试用滴流的方法绘画,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受波洛克的画。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吧?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边跳舞一边画画?有一位叔叔就能边跳舞边画画,想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是波洛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二、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畅想》
小结:这些流畅的线条和亮丽的色彩,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让我们的心情快乐又愉悦。
2、欣赏第二幅作品《第五号,1948》
(2)小结: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很压抑很难过,这些暗暗的色彩,乱乱密密的线条,让我们的心情很难过,好像走进了……。
3、欣赏波洛克其他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4、你最喜欢哪副画,为什么?(追问,抓住颜色和线条)
三、介绍波洛克。
1、出示1912
师:1912是什么意思呢?幼儿猜测。
教师播放录音。
波洛克1912年出生在美国,因为在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彩。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师:原来1912就是波洛克叔叔出生的时间。
2、出示:滴流
波洛克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索性把它铺在地上,用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画布上来回走动,人们把这种画画方法称为“滴流”。因为波洛克喜欢听着音乐边跳舞边画画,所以,人们又把他的画叫做“行为绘画”。
(3)讨论:浏览了这些知识的宝藏,小朋友你知道了些什么?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很高兴,我也想用波洛克叔叔作画的方式,把我的心情画下来,教师示范。
四、尝试滴画。
1、教师示范。
3、师: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用这些美丽的色彩和线条把自己的心情都大胆的表达出来吧。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料,滴画时笔放低一点,小心不要滴到身上和同伴身上。
五、展示讲评。
2、幼儿介绍。
1、怎样欣赏抽象画
我知道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诉一种感觉,至于像什么是其次。欣赏抽象画应该从整体上去感受,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述。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引导是关键。孩子对画面的局部的欣赏比较关注,如果教师不踩刹车,孩子们说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只能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2、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
欣赏一幅画,并不仅停留在像什么,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老师的提问设计很重要。如何层层深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是关键。
3、如何引导幼儿课后延伸,使欣赏更深入
欣赏波洛克作品及尝试他的作画方法,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以有很多的延伸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比如从欣赏者的心情,画家作画时的心情,颜色也代表着心情、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心情等多角度的去欣赏),也可以尝试波洛克的其他作画方法,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纸上或用树枝、泥沙等工具作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不一样的感受。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八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块石头、一片叶子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2指出要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为了让孩子产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观察并动手探索,和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土豆、盐巴、味精、白砂糖、水、透明一次性塑料杯子若干、小勺子若干。
2、课件准备:ppt、死海视频资料。
3、场地准备:教室。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4、幼儿动手做第二次实验:老师把大小明显不一的土豆块分别分发给各个小组,做完实验后请每个小组分享用了几勺盐,发现了什么?(同一种物体,越大的需要越多的盐才能使它浮起来)。
5、观看死海图片和视频资料:
人能够漂浮在死海上呢是因为死海和一般的海不一样,死海里面含有很多很多的盐分,比一般的海里面含的盐要多得多,所以人可以漂浮在死海上面不沉下去,小朋友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五、活动延伸:
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盐巴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而且不同大小的土豆块浮起来需要不同的盐巴,那么盐巴可不可以使其他物品浮起来呢?需要几勺盐巴才可以浮起来呢?今天小朋友们回家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吧,然后明天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九
1、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
3、在实验过程中能细心观察,愿意与同伴合作实验,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1、材料准备:杯子4个、滴管4个、一元硬币4个、回形针(8盒)、抹布
2、字卡:水,神奇的水
3、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学会用滴管。
一、猜谜引出活动内容
师:对,你们猜得没错,就是水。(出示字卡:水)如果老师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神奇)现在变成了——幼儿读一读“神奇的水”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神奇吗?
小结:神奇就是特别、奇妙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来发现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现象。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一)探索水杯放回形针
告诉你们哦,你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包括讲话的声音,放回形针时动作要轻,不要碰到杯子、不能晃动桌子等,要小心细致地实验和观察哦,现在开始实验。
4、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发现的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结果:你们在实验时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6、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晃晃的。
(二)探索硬币装水
1、杯子能装水,还能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很多回形针,而且还可以看到一些神奇的现象。
2、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自言自语:这个表面平平的硬币它能装水吗?你们觉得这个硬币能装水吗?(能,不能)为什么。
和刚才一样要小心细致地实验和观察哦,现在开始实验。
4、幼儿小组进行硬币装水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上水的现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状、里面的字有什么变化)
小结:你们的发现真多,说得也比较准确。硬币上可以装很多的水,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摇摇晃晃的、还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三、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原因
刚才我们在给硬币装水和给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很多的回形针时,都发现,一开始,水面都是会鼓起来但水却不马上流出来。咦难道是有什么力量在拉住杯口的水和硬币上的水?我们知道人是有许多细胞组成的,其实水也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见的水微粒组成的。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一个人就像一个水微粒。
1、体验游戏:几位小朋友排成一个弧形队形,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教师推动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小朋友离开了队伍。)然后小朋友按原队形互相手挽手站好,教师再推动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这时小朋友不容易脱离队形。)
3、小结:这个秘密也被你们发现啦:原来硬币上的水微粒和杯子口上的水微粒与我们大家一样手拉着手,都在向里收缩,这时就有一股收缩、拉紧的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水有了表面张力,水就不会流下来了吗?就像刚才我们做的游戏一样,假如老师用了很大的力,你们拉不动了就会散开,水微粒也一样假如力太大了它们拉不动了,水也就会流出来了,就像我们刚才做的实验,最后放的回形针太多了力太大了,水就流出来了。
四、寻找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像水这样有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下过雨后,我们可以见到树叶、草上的小水珠都是圆球形;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
玩具厂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这个特征,为我们制造出了好玩了吹泡泡游戏。在我们刷牙的时候也用到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个特性,我们在刷牙前,先用清水漱漱口,再用牙膏刷牙,这时牙膏液便能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钻到嘴中的每个地方,让我们把牙齿刷得更干净。洗衣时先把衣物用水浸湿,再把衣物放入肥皂水中,这时洗衣液就能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钻到衣服的各个空隙中去,衣物就能洗得更干净。
五、延伸活动
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起通过猜想、实验、思考、游戏等,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是水的表面张力。水还很多神奇的现象,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来发现。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
1.观察条形码,感知条形码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
2.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和购买物品的活动,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条形码的特点.
1.老师提前与超市联系,请工作人员为幼儿介绍条形码在他们工作中的应用,请每位家长为幼儿准备5元人民币.
2.图书,衣服,书包,杯子,药瓶,相框,化妆品盒等有条形码的物品每人一件.
1.说一说,我知道的条形码.
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后简单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条形码的知识.
老师告诉幼儿条形码是由粗细不等的直线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条形码.
2.比一比:感知条形码的特点.
--师幼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条形码一样吗?为什么?
3.听一听:了解条形码在超市的应用.
老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超市参观.
4.试一试:我去超市买东西.
老师提醒幼儿所买的物品不能超过自己所拿人民币的面值.
让幼儿自己选择需要的物品,结账后到超市的出口处集合.
回幼儿园,老师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各自所买的东西,观察上面的条形码.
1.如超市离幼儿园较远,第三环节"了解条形码在超市的应用"也可不去超市现场,改为播放老师事先采访超市收银员的视频代替;第四环节"我去超市买东西"可不在本次活动进行,改为让家长自由带孩子去超市购物.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比较不同物品上的不同条码。
3.建议家长和孩子一搜集体条形码在其他行业应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一起了解条形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仓库管理条形码系统、工业产品中的应用、办公自动化条形码。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一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体验折纸,粘贴活动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2、综合运用多种折纸技能,折出圆的各种形状,锻炼动手能力;
3、尝试用圆变得各种形状,粘贴图案来装饰盘子。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图形若干,盘子,糨糊,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盘画,欣赏盘画。
师:桌上有什么?(盘子,原形)。
“老师用圆形在盘子里做了几幅画。”(出示范例)。
“在盘子做画我们叫盘画。”
二、这些圆可神奇了,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出示:
让幼儿看图解,探索的折的方法,并在出示的盘画中找出与其一样的地方。鱼的身体用图(一),帆船的帆用图(二),大树的树冠用图(三),花茎用图(四)。
三、幼儿作业。
我们知道这些折发后,再用这些形状来拼图,你们想拼写什么?今天,我们来当回盘画设计师,用这些圆在盘上设计一个图案。
提出要求:
(1)要想好设计什么图案;
(2)用什么图形来表示,选什么颜色搭配漂亮;
(3)拼得时候要想想,谁先拼,谁后拼;
(4)拼好后再来装饰盘边。及时展示制作新颖,独特的'盘画,以启发别的幼儿的思路。
活动结束:
(1)对幼儿制作的构思新颖、独特的盘画,加以肯定。
(2)对制作细致的幼儿以给予表扬。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三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塔
一、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
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二、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
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
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三、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四、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他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五、延伸活动。
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
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延伸活动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集体科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四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回忆、联想、感知各种各样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喜欢进行探索活动。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物质: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车、铅球、小鼓、响板、口琴、铃鼓、棒球、米两袋、净水两桶、推小车、各种辅助材料。
经验:幼儿知道常做的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讲述生活经验。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们知道在我们平时生活里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来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样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
2、幼儿自由发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车……我用手转球……(指导幼儿注意词的运用)
3、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用力了或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4、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三、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物体,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与你们一起来玩一玩,不过你要体验一下,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结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四、幼儿操作,并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省力的地方,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幼儿,操作体验,教师参与指导。
师:你觉得现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费力,你想怎样使它省力,可以发明些什么呢?
3、师:我发现我们小朋友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不过只有现在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啊!
六、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五
1、了解中国地图的外形轮廓,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2、尝试在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和自己的家乡,大胆介绍自己的家乡。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北京的资料图片。
一、中国在哪里。
1、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寻找中国在哪里。
师:小朋友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把一个地方缩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请你找找中国在哪里。(让幼儿在地图上指出地图的位置。)
2、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师:中国地图的外形轮廓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地图,说出中国地图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二、中国真大。
1、找找中国的邻居。
师:请找一找,中国的邻居有哪些国家?(请幼儿用手指出,教师用彩笔将边上的国家的轮廓勾勒出来。)
2、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
师:请你将中国和周围的国家比一比,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说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
三、首都北京。
1、引导幼儿观察中国地图。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中国的首都在哪里?请你指出。你是怎么找到的?(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北京。)
师: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
2、请幼儿看北京资料图片。
师:你知道北京有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相关的图片,如:天安门、长城、鸟巢、水立方等。)
教师小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许多雄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四、我的家乡。
1、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你在地图上找出来。
2、师幼讨论。
师:小朋友能不能说一句自己的家乡话?说一说家乡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和好吃的特产。
《美丽的公鸡》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公鸡自以为很美丽,去跟小动物们比美,结果小动物们都不和它比美。在老马的教育下,公鸡明白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从此,它天天早起,为人们打鸣。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一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仔细地看图,把形象艳丽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初步联系起来,让图画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理解课文;让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观察,从而了解图意。
一、图文对照,进行学法渗透
图画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观察画面想事物的变化,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文大部分段落的构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过指导学生图文对比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表达形式,与此同时,提出:课文中哪几节是相似的?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比较二、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教给学法,让学生初步体会相同的构段方式,然后用相同的学法扶学第三段,学生自学第四、五段。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二、借图设景,加强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之间看图片,听朗读。在听或读时,要求学生脑海中要浮现画面,语气中要蕴含感情,如有关公鸡的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语气要有变化,开始洋洋自得,后来伤心、惭愧,最后后悔、虚心;有关啄木鸟、蜜蜂、青蛙的部分,要读出对公鸡提出比美的做法不热心、没兴趣的语气;读老马的话,要读出耐心帮助别人、态度和蔼可亲的语气。有感情地读,能使学生进入情境,更具体地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图外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为了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我根据学情设计了三种方案练习,即让学生在学习图文的基础上,一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是模仿第二、四段,说说公鸡怎样与燕子比美;三是深化主题,进行对话训练,比如说,这只公鸡来到草地上,它看见了一只燕子在天空中飞,它会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讲呢?学生回答也许各有见解,但只要是合理的思考和想象,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未尝不可,不必束缚太多。
总之,教学《美丽的公鸡》,扣住图和文的联系,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六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
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七
1、由于地球引力,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感知不同物体下落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白纸、小沙包、羽毛、夹子、彩带、积木。
一、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 把这沙包(白纸)往上扔,会发现什么?
(2)这些东西都怎么样了?(掉下来)
扔上去的东西为什么往下落?
因为地球引力,抛扔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二、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这些物品下落时哪些快哪些慢?(同一高度)
(2)讲解表格,幼儿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同时抛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小结: 知道由于地球的引力物体都会下落。在同一高度上,重的会比轻的落得快。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得高,落下来也快。
三、幼儿尝试探索
1、有没有办法,让两张相同的纸,一张纸落得稍快一些?
2、大胆想像和尝试,找出答案。
将一张纸用夹子夹住,下落时速度会加快。
3、知道物体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八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
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大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开始出示时,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来,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又翻出了第二页。第二页上,还是一个圈,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操作中,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在活动最后环节中,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这次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神奇的圈大班教案大全(19篇)篇十九
变成一个大太阳。
太阳圆圆挂空中,
迎来一天新气象。
变成一根大棒冰。
棒冰清凉又解渴,
小朋友们都爱他。
我在圆上加几画,
变成一个大笑脸。
笑脸每天对我笑,
大家全部喜洋洋。
我在圆上加几画,
变成一朵向日葵。
向日葵上有花蜜,
蜜蜂天天来采蜜。
我在圆上加几画,
变成一个大篮球。
篮球能拍又能玩,
参加比赛赢冠军。
评语:小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诗歌的形式为大家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圆”!内容生动有趣!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