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范文是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范文,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一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学依据教学参考书和本校实际合理安排课时。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二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我的家人与伙伴。
(二)走进大自然。
(三)健康生活每一天。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1周。
准备课。
1课时。
我的家人与伙伴。
第2周。
我的一家人。
1课时。
第3周。
家人的爱。
1课时。
第4周。
我为家人添光彩。
1课时。
第5周。
我和小伙伴。
1课时。
走进大自然。
第6周。
春天来了。
1课时。
第7周。
小苗快快长大。
1课时。
第8周。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1课时。
第9周。
风儿吹呀吹。
1课时。
第10周。
我换牙了。
1课时。
第11周。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课时。
第12周。
小心,别伤着。
1课时。
第13周。
夏天,我们注意些什么。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
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四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一)九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二)十月:
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三)十一月:
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四)十二月:
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五)元月:
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论孟子性善论与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育叙事的运用论文。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五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将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情感与态度: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习惯: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知识与习惯: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第三单元:我进步,我快乐。
情感与态度。
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感到高兴。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体验到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并能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虚心好学。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学习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玩游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讨论交流、对比思考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初步掌握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
情感与态度。
养成亲近自然、热爱夏天的情感,能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成长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养成较好的假期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天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动植物、人的活动的关系,具有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能力。了解夏季防止雷击、消暑降温、游泳安全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讨、交流等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科学常识,乐于实践,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第二单元: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2、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3、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5、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6、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四单元: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紧急救助和自救办法。
3、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知识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能力、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培养。因为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教学措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为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
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市局“内涵提升年”活动要求为目标,围绕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工作策略,加强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教材研究有突破。品德与生活方面,主要完成一年级品生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工作,积累相关资料。品德与社会方面,完成高年级史地内容的研究整理工作。
2、教师素质有发展。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科教师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发现并培养一批年轻骨干教师。
3、教学质量有提高。通过工作,促使薄弱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继续做好教材研究工作,奠定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
正确、准确使用教材是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本年度重点进行一年级品生教材的解读工作,把教材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各主题单元目标,每专题至少由三名教师进行课堂呈现,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品德与社会主要完成五六年级历史地理内容的整理工作,逐步完善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
2、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有效课堂的构建。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市级中心组成员要坚持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中心组每月一次的集体活动。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乡镇(学校)中心组的建设情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2)做好年青教师的培养工作。
各单位以各种活动为契机,结合日常听课调研活动,发掘优秀青年教师,并提供舞台给予锻炼的机会,使其尽快成长,不断壮大中心组的队伍。
(3)做好农村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
各单位要借助网络研讨、送课下乡、调研和具体的指导,使广大农村教师得到熏陶,品德课堂教学再上新的台阶,实现优质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探索教研工作新模式,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1)扎实开展片区教研工作。
根据教研室整体规划,各单位以片区为单位成立片区教研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制定片区教研活动计划,根据片区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比较集中的困惑或问题,确定相应的研究专题,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争取做到教学研究有序、有效开展,使每一次教研活动有价值、有意义。
(2)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研究。
以示范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基本方式,从解决问题走向经验提升,从经验走向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3)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本年度计划启动“小学品生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的引领与带动,促进我市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4)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教研平台,不断丰富其资源,完善其内容,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加大网络教研的宣传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总结上半年工作。
1、传达学科计划。
2、中心组集体活动。
3、有效课堂调研。
4、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1、培植创新课例。
2、中心组集体活动。
3、送课下乡。
4、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1、章丘市教学示范学校验收。
2、课堂教学展示。
3、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1、参加部分学校年会。
2、中心组集体活动。
二0一一年一月份:学期总结。
2、中心组集体活动。
1、有效课堂调研。
2、中心组集体活动。
3、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1、教学能手评选。
2、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1、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2、学科教学展示交流。
1、学科工作总结。
2、片区教研活动总结。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八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推进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规律,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经常性深入学校听课及参加年级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当前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学科中心组的研究活动,增强中心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具体教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积极规划、组织、指导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开展好新课程培训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自身的学习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以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新课程资源,使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中给一线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争取今年下半年结题。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导、学、做统一的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1、下校检查开学工作及备课情况。
2、学科中心组及思品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3、课题组活动。
4、集体下校。
1、各年级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
2、课题组及中心组活动。
3、集体下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六年级研究课)。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
3、教学交流研讨课活动。(三、四年级研究课)。
1、下校听课。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二年级研究课)。
3、课题组活动。(成果收集及整理)。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课题组研究课)、
2、收集学科资料。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九
本册教科书共5个单元,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逻辑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切实需要得内容,按照主题进行整合。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情感。本教科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意在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步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意识的'把健康常识和饮食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成长的孩子。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本单元安排了“谁的朋友多”、“你真行”、“我们一起成长”三个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级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快乐。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大千世界,充满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赏识他们的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积累知识方法等,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本单元通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伟大。让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中,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珍爱有着美丽生命的动植物,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爱,生命才会更美丽。
1.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愿意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参与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课间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3.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生活的主要食品。
2.懂得儿童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不偏食,不挑食。
3.不浪费粮食和其他食物。
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各种主要食物其中所富含的营养,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学会健康生活。
教学措施:
品德的宗旨是“品德源于生活,品德教育回归生活”。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体验和感悟“作为小学生,究竟该怎样做”,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机地蕴含在有趣的活动之中。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
教学目标:
1.了解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感受勤用手、脑的乐趣。
2.会正确地使用一些常见工具。
3.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4.热爱劳动,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珍惜劳动成果。
5.具有初步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热爱劳动,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珍惜劳动成果。
2.会正确地使用一些常见工具。
3.引导学生养成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好习惯。
教学措施:
本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新入学儿童天真、活泼、好动的特点。巧妙的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创造美好。让孩子开动脑筋,热爱生活,发现生活。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
1.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热爱班集体。
2.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3.喜欢与同学交朋友,合群,不孤僻。
4.做诚实的孩子,对人有礼貌。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成长。
教学重难点:
1.热爱班级,做人诚实礼貌。
2.知道如何与同学交往、相处。
教学措施:
通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龙等等小游戏,通过全体同学之间的讨论让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集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生活。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常见事物。
2.引导学生对自然或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学生有好奇心,喜欢提问,敢于提问。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生活的环境抱有好奇心,学会探究身边的事物。
2.学生善于并敢于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
教学措施: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一个模拟情景中,假设遇到的动植物,让孩子们讨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讨论做出解答,教师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要介绍给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不同渠道。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初步懂得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2.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3.让学生懂得动植物与人一样,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它们的成长需要得到大家的关爱。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小亲近大自然,初步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培养生态意识,为周围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措施:
1.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动植物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
1、萝卜白菜我都爱吃。
2、萝卜白菜我都爱吃。
3、我设计的午餐。
4、小心,病从口入。
5、我有两件宝。
6、做个小玩艺儿。
7、打扮我的小天地。
8、谁的朋友多。
9、你真行。
10、我们一起成长。
11、你留心了吗。
12、我的问题卡片。
13、到哪儿找答案。
14、让我走进你。
15、美丽的生命。
16、我能做什么。
17、补充课外知识。
18、补充课外知识。
19、期评。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本学期我继承担负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的品德教授教化工作,为更好地完成教导教授教化任务,现做如下计划:
课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慎密、切实必要的内容,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赓续飞腾,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察观、查询访问、实验等多种方法去学习。课本以图画的形式涌现可以开展的运动、游戏及其运动的历程,儿童运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通过本身的.运动去得到知识。另外,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掩护意识较差,必要家长与教师赓续地渗透平安教导。这一时期学生成长中存在的突呈现实问题是好习惯的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匆匆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看、代价看和道德看。
1.能发明学习生活中的愉快,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2.突出养成教导。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赞助学生养成优越的行为习惯。
3.突出画面、图片在涌现课本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纳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4.应用课件,通过创设运动情境,编写范例典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运动的设计尽可能轻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康健平安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保健知识和平安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牙、护耳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6.酷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察观,对自然现象有探究兴趣。演习综合的察观、绘画、朗诵才能,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7.乐于介入班级的各项集体运动,能感想感染集体运动的美好,积极介入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洁工作。
1.尽力体现自主探究、互助交流的学习方法。
2.在游戏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渗透到道德思想。
4.创造性的使用课本,讲堂教授教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5.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发蒙教导,引导儿童酷爱生活,学习做人。
6.尽力创设适宜的运动情况与条件,机动多样地运用教授教化运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
7.增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习惯和才能。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一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一)九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二)十月:
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三)十一月:
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四)十二月:
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五)元月:
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二
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市局“内涵提升年”活动要求为目标,围绕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工作策略,加强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1、教材研究有突破。品德与生活方面,主要完成一年级品生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研究工作,积累相关资料。品德与社会方面,完成高年级史地内容的研究整理工作。
2、教师素质有发展。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科教师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发现并培养一批年轻骨干教师。
3、教学质量有提高。通过工作,促使薄弱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1、继续做好教材研究工作,奠定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
正确、准确使用教材是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本年度重点进行一年级品生教材的解读工作,把教材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各主题单元目标,每专题至少由三名教师进行课堂呈现,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品德与社会主要完成五六年级历史地理内容的整理工作,逐步完善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
2、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有效课堂的构建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做好中心组建设工作
市级中心组成员要坚持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中心组每月一次的集体活动。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乡镇(学校)中心组的建设情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2)做好年青教师的培养工作
各单位以各种活动为契机,结合日常听课调研活动,发掘优秀青年教师,并提供舞台给予锻炼的机会,使其尽快成长,不断壮大中心组的队伍。
(3)做好农村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
各单位要借助网络研讨、送课下乡、调研和具体的指导,使广大农村教师得到熏陶,品德课堂教学再上新的台阶,实现优质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探索教研工作新模式,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1)扎实开展片区教研工作。
根据教研室整体规划,各单位以片区为单位成立片区教研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制定片区教研活动计划,根据片区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比较集中的困惑或问题,确定相应的研究专题,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争取做到教学研究有序、有效开展,使每一次教研活动有价值、有意义。
(2)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研究。
以示范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基本方式,从解决问题走向经验提升,从经验走向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3)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本年度计划启动“小学品生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的引领与带动,促进我市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4)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教研平台,不断丰富其资源,完善其内容,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加大网络教研的宣传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八月份:
1、总结上半年工作
2、制定学年工作计划
九月份:
1、传达学科计划
2、中心组集体活动
3、有效课堂调研
4、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培植创新课例
2、中心组集体活动
3、送课下乡
4、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章丘市教学示范学校验收
2、课堂教学展示
3、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参加部分学校年会
2、中心组集体活动
二0一一年一月份:学期总结
二月份:
1、调整计划
2、中心组集体活动
三月份:
1、有效课堂调研
2、中心组集体活动
3、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四月份:
1、教学能手评选
2、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五月份:
1、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2、学科教学展示交流
六月份:
1、学科工作总结
2、片区教研活动总结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四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论文
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四篇
品德与社会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论孟子性善论与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育叙事的运用论文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三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将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情感与态度: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习惯: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知识与习惯: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第三单元:我进步,我快乐。
情感与态度。
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感到高兴。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体验到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并能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虚心好学。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学习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玩游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讨论交流、对比思考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初步掌握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
情感与态度。
养成亲近自然、热爱夏天的情感,能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成长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
养成较好的假期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天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动植物、人的活动的关系,具有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能力。了解夏季防止雷击、消暑降温、游泳安全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讨、交流等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科学常识,乐于实践,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第二单元: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2、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3、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5、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6、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四单元: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紧急救助和自救办法。
3、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知识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能力、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培养。因为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教学措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为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四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推进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规律,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经常性深入学校听课及参加年级集体备课, 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当前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学科中心组的研究活动,增强中心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具体教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积极规划、组织、指导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开展好新课程培训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自身的学习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以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新课程资源,使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中给一线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争取今年下半年结题。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导、学、做统一的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1、 下校检查开学工作及备课情况。
2、 学科中心组及思品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3、 课题组活动。
4、 集体下校。
1、各年级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
2、课题组及中心组活动。
3、集体下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六年级研究课)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
3、教学交流研讨课活动。(三、四年级研究课)
1、下校听课。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二年级研究课)
3、课题组活动。(成果收集及整理)。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课题组研究课)、
1、学期总结工作。
2、收集学科资料。
教育局教研室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五
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 为您服务!
() 为您服务!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 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为目的。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扶差工作。通过培优扶差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最大限度地提高我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享成功。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学生活起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
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4、以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
5、对差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重视并加强其意志、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
6、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7、班集体中要形成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好班风,发挥集体的作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扶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扶差工作更具成效。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七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的品德教学工作,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做如下计划: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另外,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需要家长与教师不断地渗透安全教育。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是好习惯的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2.突出养成教育。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突出画面、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4.利用课件,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牙、护耳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6.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对自然现象有探究兴趣。练习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7.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洁工作。
1.努力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在游戏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渗透到道德思想。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5.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6.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
7.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八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范文(19篇)篇十九
本班共有个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单元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课时备注。
我生活的地方1、我爱家乡山和水a、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b、记下对家乡的感受。
c、了解家乡文化。2。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a、了解家庭资源。
b、了解家乡矿产。
c、同学交流2。
3、我家门前新事多a、观察周边生活变化。
b、高兴的事。
c、家乡明天更美好2。
二、让家园更美好1、我们的在地妈妈a了解家园环境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b、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2。
2、花草树木点头笑a、说出常见的植物名称。
b、爱护花草2。
3、我和动物交朋友a、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b、善待动物3。
4、美化家园a、垃圾处理。
b、垃圾分类。
c、私用废旧物品3。
三、快乐的少先队员。
1、鲜艳的红领巾a、热爱组织。
b、知道红领巾来历。
c、前辈猪儿时封励3。
2、红领巾胸前飘a、少先队活动。
b、诚实守信互相努力3。
3、快乐的六一a、知道“六一”儿童节日。
b、参加儿童节活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