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步骤。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文,供教师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对教师编写教案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8个和11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懂得应该热爱劳动,凭着自己的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难点: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录音带。
4、抄有课后练习4的小黑板。
5、春天到来了,引导学生在盆里或空地上栽种一两样蔬菜或花草,每天观察观察。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只小兔子的故事。(出示第一幅挂图)这就是那两只小兔子,一只白,一只灰。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学习“灰”。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教师提出学生要求: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3、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开火车公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利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导读课文一至六段。
1、教师引读第一段:老山羊在地里——小白兔和小灰兔——。
2、学习生字“收、菜”。提示“收”的声母是翘舌音,“菜”的声母是平舌音。“菜”的“艹”表示白菜是一种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3、收完白菜,老山羊为了感谢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段、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写小灰兔、小白兔的句子。
4、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教师出示两句话。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谢、您”。这两个字都是由学过的偏旁和熟字组成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您”是尊称,联系课文理解: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老山羊。小灰兔称老山羊“您”,说明它很有礼貌。
5、引导学生看插图,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小灰兔话话有礼貌的样子(板书:要菜子收下白菜)。
6、小白兔回到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自己读读四、五两段,圈出表示小白兔动作的词。
7、汇报交流,学习“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看看第二幅插图,练习朗读四、五两段课文。(板书:种白菜)。
8、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六段。(板书:不干活)学习“饿”。
9、看第三幅插图,指导朗读第六段。
10、读一至七段,先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集体读。
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2、集体朗读一至六段课文。
二、导读七至九段课文。
1、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得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自己读第七、八、九段课文。同座位分角色练习朗读它们的对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送白菜要白菜。
3、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插图,然后练习朗读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读出小灰兔觉得很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地语气。
4、总结板书,回顾全文:通过老山羊、小白兔种白菜的事启发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完“挑、哪”的字形,认读“担”。
四、朗读课文。
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练习2,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谢、哪: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不能写得太宽。
您: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拔:右半边不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六、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
先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口头组词区分字义。
3、完成练习。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填空,其他同学填在书上。写完集体订正。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
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学会“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有什么颜色?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彩虹》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彩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
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
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
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着、那、到、高、兴、千、成”,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板书设计:
11彩虹。
彩虹桥上为爸爸洒水浇田地。
彩虹。
彩虹桥上。
拿镜子照妈妈梳头。
关心父母、家人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姑娘的联想,体会她关爱家人的美好品质。
批注策略:学习用符号(直线)批注课文。
拓展阅读目:《彩虹桥》。
学生批注问题设计:用横线画出小朋友想在彩虹桥上做什么的句子。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彩虹图片。
1、同学们,看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彩虹)。
2、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3、指导读好“虹”(后鼻音),识记“虹”字。
4、你一定见过彩虹吧,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过彩虹。
二、激趣点题。
1、有一个小朋友呀,她也非常喜欢彩虹,还把自己和彩虹的故事讲给了大家听呢。
2、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一课《彩虹》,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听课文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4、小声跟读课文,注意一些长句子的读法。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试着读好长句子。
2、指名逐段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五、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对照着生字条在文中圈画生字。
2、自由拼读生字。
3、一起拼读生字两遍。(一大一小)。
4、教师检测。
a、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认读。
b、去掉拼音认读。
c、认读读单个的生字。(认识“衣”字旁)。
一条彩虹一座桥,
提水上桥田地浇。
洒下水,浇禾苗,
爸爸不用把水挑。
拿着镜子走上桥,
变个月亮妈妈照。
荡秋千,花裙飘,
高高兴兴摇呀摇。
六、书写生字。
1、认读7个生字。
2、观察,范写。
3、书空、描红。
4、展示端正、工整的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词语。
a、彩虹秋千裙子镜子(表示事物的名称)。
b、洒下来浇田(说成一句话)。
c、提着挑着拿着照着(你还能说这样的词吗?)。
d、一座桥(还可以说一座)。
e、高兴高高兴兴(仿说词语)。
2、把生字放回课文,自己出声的读一遍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2、出示“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3、指导读好这句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朋友想在彩虹桥上做什么的句子。
2、指名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朋友想做什么?
3、指导读好句子。
4、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想这样做吗?这说明了什么呀?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看看小朋友还想在桥上做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2、逐段指导读好句子,感受小朋友为妈妈,为哥哥着想的美好品质。
3、词语积累“来去”
五、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小朋友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六、积累语言。
1、“如果”这个词呀,常常和“就”连在一起用,表示事情还没有发生,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再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来体会一下吧。
2、试着用“如果…就…”来说一句话。
1、出示。
彩虹桥。
雨过天晴白云飘,
蓝天飞架彩虹桥,
赤橙黄绿青蓝紫,
数数颜色有七道。
彩虹桥,谁来造?
太阳公公眯眯笑。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读正确流利。
4、自由读,思考:彩虹桥什么时间出现?有几种颜色?是谁造的?
5、齐读。
八、假如你能爬上彩虹桥,你想为谁做点什么呢?
九、作业。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五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2.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3.通过课文的认读与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思维和自学能力。
1、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2、理解小闹钟为什么在猫头鹰和小兔子家“不能闹”,在小熊家“使劲闹”。
闹钟、课件、歌曲、生字词卡。
课前要求:
认真地听、大胆地说、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地写。
(一)激趣导入。
1、师:嘘!听谁来了?播放闹钟声音引出:闹钟(板书)。
2、出示生字词认读。
3、可以用你喜欢的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4、有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句中读音也不同。(出示一段话,试读、齐读。)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到银行里去。我看到路上有许多行人,银行门口有一行大字。
(二)新授。
1、师:小闹钟发起的挑战是难不倒大家了,今天他起了个大早,你猜猜它想干什么?
(小闹钟想为朋友们做点事)。
2、它去了哪些朋友的家里?看到了什么?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78页,自己读课文,并用铅笔把你找到的画出来。
3、交流汇报。
(1)猫头鹰,在它的家发现了什么?(日记)。
日记上写着:晚上我抓了三只老鼠,完成了任务。
小闹钟看到它的日记说了什么。
(2)小兔子,在他的家小闹钟又看到了什么?(作息时间表)。
小兔子需要他的帮助吗?
(4)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小闹钟就使劲闹起来:嘀铃铃,嘀铃铃,该起床了!”
现在你就是小闹钟,你会怎样闹?(指名读)。
(5)你喜欢小熊吗?
(6)同学们想一想,小熊以后还会睡懒觉吗?他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愿意自己支配时间。又得到了小闹钟的帮助,他不但改掉了睡懒觉的坏习惯,还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我们真为他高兴!
4、拓展延伸:
(1)刚才,小闹钟分别到了猫头鹰、小兔子和小熊的家。想一想,他还到谁家?
(2)如果小闹钟早上6点半到你家,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对他说呢?
(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
5、自己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小闹钟和谁做了朋友?(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小声自读课文。)。
6、同学们有的像猫头鹰一样把要做的事记下来,有的像小兔子一样制定作息时间表,还有的像小熊一样上闹铃,提醒自己。你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和支配时间,小闹钟也和你们成为了朋友。
(四)指导书写“已己”“经劲”。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字,有些字不但会认,还要会写。
1、板书“已己”“经劲”
2、说说这两组字应该怎样才能写好。
3、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集体反馈,展评学生作业。
总结: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听配音朗读,师生齐读。
猫头鹰。
小兔子。
小熊。
板书设计:
小闹钟。
珍惜时间。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六
生:喜鹊(或者不知道)。
师:没错了,其实呢,这就是喜鹊,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只喜鹊都有什么特征呢?
生:引导(颜色背部黑腹部白、嘴巴尖尖的、尾巴很长)。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喜鹊在中国也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哦。那么接下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树和喜鹊》。(板书课题)。
师:小手指,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课文讲解。
师: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拿出笔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共6段)。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师:齐读课文第1-2段。
师:为什么树和喜鹊会感到“孤单”?请从课文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
师:树只有一棵,喜鹊也只有一只,所以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板书孤单)。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喜鹊、一棵树。
生:难过、伤心、失落(板书)。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带着难过、伤心、失落的心情来读读1、2段。(单独抽读指导再齐读)。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师:之前的树和喜鹊如此地孤单,后来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齐读第三、四段。
师:“好多好多”是什么意思。
生:特别多。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这里是不是出现了好多好多的树和喜鹊呢?
(课件展示图片)。
师:树有好多好多,鸟也有了好多好多,他们不再孤单了,因为,他们有了朋友,也有了邻居。
(四)学习5-6自然段。
师:谁来告诉老师,树和喜鹊现在的心情变成了怎样?
生:快乐。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树和喜鹊很快乐的?(叽叽喳喳、一起飞出去、安安静静)。
师:现在喜鹊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叽叽喳喳出去玩、一起安安静静的睡觉,所以他们很快乐。
师:那么像“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样aabb式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许许多多、平平安安......
师: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下小朋友们还可以再交流......喜鹊们有了朋友感到高兴、快乐,我们也要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读第5、6段。
三、课堂小结。
师:学习完之这篇课文之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树和喜鹊的心情怎样变化的呢?
生:从孤单到快乐。
师:那么师什么原因让他们从孤单变成快乐的呢?
生:有朋友、有邻居(板书)。
师:所以,小朋友们平时要在班上和朋友好好相处,才能像树和喜鹊一样变得开心、变得快乐。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七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落”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风”等7个生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的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八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提土旁()"。
2.理解"一块儿、游泳"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句子和词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和感受,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小公鸡、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懂得有困难相互帮助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提土旁()";理解"一块儿、游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小公鸡、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懂得有困难相互帮助的道理。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九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指导朗读“要是你现在折它,它很快就会枯萎,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它还能开好几天”,深刻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都愿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里。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出示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自由抢答。
(学生读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模型卡片,请学生认读并组词或用其说一句话,将卡片奖给说得最棒的同学。
2、学生观察字形,汇报一下如何去记。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写好看。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
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
3、教师相机教认“春”“冬”(上下结构)。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1.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让学生认读。
1.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青草在哪里?红花在哪里?鱼和鸟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要说完整的句子。
(3)教师相机出示词串。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如熟字比较:“池——他”“入——人”;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3、指导朗读词语和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4、指导背诵课文、同桌互相背,全班齐背。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1自然段:写小公鸡和小鸭子出去玩。
第2自然段:写小公鸡和小鸭子到草地里玩,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第3自然段:写小鸭子下河捉鱼,小公鸡偷偷地跟着下了水。
第4自然段:写小鸭子听到小公鸡咕救命,赶紧去救他。
2.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了哪件事?
明确:本文一共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时候,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第二件是他们到河边去玩的时候,小公鸡偷偷下水差点儿淹死,小鸭子救了小公鸡。重点写的是小鸭子救小公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兔子为什么跑?(他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他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
(5)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2、学习第3、4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2)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
(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5)自由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怎么样?
(6)动物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7)比较“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他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8)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板书:木瓜吓跑动物们)。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后是怎样问的?
(板书:野牛拦住)。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板书:问原因)。
4、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第6、7自然段。
(2)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3)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声音很响)。
(4)“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5)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动物们都怎样呢?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6)这时候,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