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接触简单的文字、数字和图形,开启了学习的大门。在这些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变化,让人为之欣慰。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
2、通过“听声音”默数6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纸板6块,上面写有1-6数字;。
2、铃鼓。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玩“桃花几朵开”的游戏,教师数到几,就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玩法一: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玩个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数”的游戏。小朋友用耳朵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请你说出这个数字。再次游戏时加大难度,这次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在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你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3、再次加大难度,听到拍的是几下,让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来回答有几下。
玩法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纸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老师一边放,一边让孩子认认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拍了几次铃鼓,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纸板。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数字。
3、踩数字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到比这个数字多一个的数字板板上,站对的`孩子待会有奖励哟!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三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尝试用语言、多种身体动作表现排序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表现物体排序的多种规律。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排序的方法,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操作材料:不重样的四种图片若干。
3.音乐:郊游、操作音乐。
活动过程:
(一)郊游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呀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动物幼儿园。(点击课件图一)。
2.教师:你去过动物园吗?看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学习排序。
1.点击图二,发现彩旗间隔排序规律。
(a)幼儿观察,讲出彩旗的排序方法。如:红黄蓝,红黄蓝。
(b)幼儿用动作来告诉我们彩旗的排序的方法。如:拍头、拍肩、拍腿。
(a)幼儿观察,讲出动物的排队,如:一只老虎,两只兔子,一只老虎,两只兔子。两只小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填空的方法巩固幼儿的排序知识,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
4.点击图四,分组自主学习小动物的排序规律。
(b)幼儿分组自主学习,说说小动物的排队规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教师小结: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很能干,有规律的排好队,这种有规律的排队就是排序。我们可以用儿歌语言、动作来帮助我们学习排序。
(三)幼儿操作,巩固排序。
1.教师:动物幼儿园里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都非常欢迎我们小朋友,但是小动物们才刚刚上小班,还不会排队,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助它们,你们愿意吗?(点击图五)。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小动物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出规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四)互相介绍,体验快乐。
1.操作好的给老师、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排序的。
2.教师:今天呀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会给小动物们有规律的排队,小动物们很高兴,谢谢你们!
3.教师: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我们也回家吧。在“郊游”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数学区投放多种排序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进一步学习排序。
2.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有规律的排序,欣赏享受规律美。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五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六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七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能提高对比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理解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数量7的多少不受大小、颜色、形状、排列规律的影响,掌握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量7的.守恒。
活动准备:动。
物图片,信封,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海豚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海豚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海底世界要举行音乐舞会了,但是参加舞会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小动物们要组队参加,第二是每队必须是7个。你们听清楚有什么要求了吗?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有那些小动物来参加舞会了。
二、利用ppt,学习7的守恒。
小结:鲨鱼很大,乌龟很小,但是他们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小结:虽然水母颜色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都是7个,都能参加舞会。
3、数量多少与形状无关师:小鱼也成群结队的游来了,有什么样的小鱼,它们能参加舞会吗?圆圆的小鱼有几条?长长的小鱼有几条?他们一样多吗?。
小结:虽然小鱼长得不一样,但每队都是7个,也能参加舞会。
小结:虽然小章鱼变换不同的队形,但它们的个数没有变化,还是7只。
三、操作小动物图片,巩固7的守恒。
小结:虽然每种动物的样子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的队形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7个。
四、活动结束小朋友们给小动物排的队形可真好看,小动物很高兴。小海豚说音乐舞会非常成功,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再见。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在比较活动中复习长短,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学习按粗细排序。
·培养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能比较长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按粗细排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比较长短。
·出示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幼儿寻找哪一根长,哪一根短?
·出示长短不同的蜡笔,让幼儿比较长短,找出哪支长,哪支短?
二、认识、比较粗细:
·用牙签和蜡笔穿珠珠,为什么有的穿不进去?
·小结:牙签细,蜡笔粗,初步感知粗细。
·出示粗细不同的三支笔和电池,运用相对比较法,认识比较粗细。
2、小结:一样东西不能比粗细,两样东西才能比粗细。
4、小结:3样不同粗细的东西比较时,其中一样东西和比它粗的东西比,显得细了,和比它细的东西比,显得粗了,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知道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三、幼儿操作:比较粗细比一比:·哪根甘蔗粗,哪根甘蔗细,比比每张图中物体的粗和细,找出粗的(或最粗的)画上圈。
·找到彩棍的粘纸,比一比粗细,然后按顺序排在草地上:
·4样东西比较粗细,先找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再将中间的两样进行比较。
·可以从细到粗,也可以从粗到细排序。
教学难点:按粗细排序。
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四、结束活动:整理学习用品。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九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养幼儿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1、请幼儿搓出许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一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二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三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四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按粗细排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五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
(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幼儿园中班比较粗细数学教案(实用16篇)篇十六
1.幼儿回忆粗细的已有经验。
孩子们,欢迎来到粗粗国和细细国。
2.初步感知粗细。
操作要求:小朋友,被大风吹乱的东西就在你们的椅子下面,等会儿请你拿出来仔细看一看,谁粗谁细,然后送到相应的地方摆好。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结果。
小结:两种物品粗细明显的时候,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较。
二、最粗最细
1.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连上句)咦,我这里有一根管子,你们觉得它是粗的还是细的?(粗的、细的)好,你帮我从这边拿一根管子,谁粗?你来再帮我在这边拿一根,谁细?跟他比我是粗的,跟他比我又是细的。
小结:原来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而且是相对的,真有趣。那我们赶紧把这个重要发现告诉国王吧。
2.最粗和最细
点击课件:国王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就合并了重建家园吧!
点击课件:(抹去国界有声效)点击课件:我需要最粗的管子,因为我要修建一个大大的游泳池,装很多很多水。我需要最细的管子,因为我要用它来修建新的煤气管道。
第二次操作:小朋友们,国王需要什么样的管子?(最粗的、最细的)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粗细不同的管子(简单介绍管子),等会儿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管子,然后记录在表格上。最粗的打勾,最细的画圈,不粗不细的不做记号。小椅子不动,每人找一份材料,我们开始吧!(音乐,每一组指导套一套方法)
(1)师幼共同验证记录结果。
时间到,赶紧带上记录表坐下来。出示大的记录表,你们都帮国王找到最粗和最细的管子了吗?三根管子中哪个最粗?(绿色水管是最粗的)是不是这根?打钩。哪个是最细的?(红色的皮管最细)是不是这根?(请幼儿找出做记号)
那除了看一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请幼儿比较3个管子粗细)套一套,这个方法真有趣,最里面的'是细的,最外面的是粗的,中间的是不粗不细。看来你们的记录结果是正确的,请把记录表放在椅子下面。
出示4根管子,刚才有个孩子的材料与其他人不一样,这2根管子你们都有,这种蓝色的管子有2根。它们谁粗谁细?(横着拿)现在你觉得它们是?一样粗的。原来粗细跟管子的长短或者颜色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真聪明,除了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套一套、叠一叠这些方法来进行比较,等你们再长大一点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量一量,结果会更精确。
三、从粗到细
1.小组合作,从粗到细
有了你们的帮助,国王很快把新家造好了。点击课件:国王(小朋友们,我们想用不同粗细的管子排排队来装饰新房子,你们能帮忙吗?)(黑板出示房子各部位)这是房子的屋顶、门、窗户、烟囱,管子排排队,你觉得可以怎样排?(从粗到细或者是从细到粗)。好,等会儿请你们4人一组一起商量,把管子排排队装饰到空白的地方,听清楚了吗?四个人一组把管子从粗到细或是从细到粗装饰起来,小椅子不动出发吧(音乐)
房子搭好了,屋檐,怎么排的?从粗到细。这里呢?烟囱呢?真是太棒了,国王很高兴。
四、粗粗细细
1.找找比管子细和粗的生活物品。
那么在生活当中比这个管子细的东西有什么?那比这个粗的还有什么?
:在生活当中,有些东西做得粗有些东西做得细,都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出示大管道,老师这里有一个比手上这根管子粗很多很多的管子,对,很像毛毛虫的烟囱管,你们今天帮了大忙,国王想请你们到他的新家去做客。这个就是通往国王新家的通道,你们想去吗?我们赶紧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
本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比如由细到粗或由粗到细的顺序把不同粗细管子进行排队。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