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明确、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注重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一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第12页。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二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三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
(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1.密度表。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
(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
(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利用密度知识求体积。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提问:
(1)不用量筒或量杯能测出这个零件的体积吗?
(2)谁能想出求这个铝制零件体积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课本习题:4、5、8.。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四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 ,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 习惯,以美的作业 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五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 ,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 习惯,以美的作业 给人以享受.
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第12页 。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六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
(一)教学目的。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三)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引入课题。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密度表。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出示:抄好例题的小黑板.〔例1〕某个钢制零件的质量为46.8克,它的体积有多大?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m;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三、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请3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课本节后练习1、2、3.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5、8.。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七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三)教学过程。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1.密度表。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出示:抄好例题的小黑板.〔例1〕某个钢制零件的质量为46.8克,它的体积有多大?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m;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请3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课本节后练习1、2、3.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课本习题:4、5、8.。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八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对进行公式变形。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求质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九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经常要运用方法对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方法来解决问题必须要受到概念与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过程、意义,弄清各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不要把问题化,不能生搬硬套用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意义.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前几章我们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元素成分.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一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二
1、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镁、溴、碘等众多的物质。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也发生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和教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硝酸的应用入手探讨硝酸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二)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有些学生会觉得价格是不变的,也有学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分析与解答。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学生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学生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学生3:1×(1-20%)=1×0.8=0.8,
0.8×(1+20%)=0.8×1.2=0.96,
(1-0.96)÷1=0.04=4%。
学生汇报:我们组每个人假设3月的价格都不一样,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据的假设,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一致,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所有假设的数据中,“1”是最特别的,特别提出来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只是单纯的1元,也可以代表“10元”“100元”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三)回顾与反思。
教师:如果老师用更为一般的假设方法,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
元,请你求一求结果,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结果还是4%,过程如下:
(元);。
(元);。
学生:虽然涨价和降价都是20%,但是它们的基础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4月的价格是在3月的价格的基础上降价的,而5月的价格是在4月的价格(也就是3月的价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价格)的基础上涨价的。
【设计意图】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通过计算发现最后的结果和没有直接关系,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一致性。对于一开始认为价格不变的学生,重点提出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连续变化的时候单位“1”发生了改变,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假设、验证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台笔记本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2.一台笔记本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你发现了什么?
(二)变式练习。
1.长方形的长增加25%,宽减少20%,面积变大还是变小了?
(三)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百分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加深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决有关百分数连续变化的问题,相对来说把单位“1”假设为“1”比较简单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四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五
可以分为公务类应用文和私务类应用文。
公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国家和集体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公文。
私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个人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个人日常应用文书。
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
(一)行政类应用文。
行政类应用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日常行政公文。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十三类十三种公文。国家机关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事务的文件,主要用来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提出要求,答复问题,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公文制作比较严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写作和使用时,要根据国家最新的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区分每类公文文种的行文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适用的文种形式,确保其使用效率。
2.日常行政机关公文。
日常行政机关公文是指上述国家法定的行政机关公文以外的一些事务文件。是指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介绍信、证明信等用来处理单位内部日常事务,与具体部门进行工作联系的应用文。它们的行文格式不像公文那样严格,制作也比较自由。日常事务公文不具有法定的权威,一般不单独行文,如有必要,需另行备文,按法定公文处理,否则只作为参考材料。有些日常事务公文还可在报刊上发表。
(二)专业工作应用文。
专业工作应用文是指在一定专业机关或专门的业务活动领域内,因特殊需要而专门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由于分工不同,社会各行各业经管的事务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文,称为专业工作应用文。专业应用文除了要遵守应用文的一般规则外,还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外行人是不能写好的,如财经部门常用的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贸函电、经济合同等;司法部门常用的起诉书、判决书、证词、辩护词、立案报告、破案报告;文教部门常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管理条例;医务工作常用的病历、处方、护理日志、诊断证明书、死亡报告;外事工作常用的照会、声明、国书、意向书、备忘录、国际公约、联合公报等等。
在各类应用文中,专业工作应用文涉及的面最广,发展最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为适应工作需要随事立体的应用写作新形式,也将会不断增多。
(三)日常生活应用文。
日常生活应用文主要指个人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和礼仪的应用文,如书信、电报、启事、请柬、讣告、日记、读书笔记。日常生活应用文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应用文虽然也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十分严格,写作较灵活自由。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如果进一步,还可根据行文方向、内容性质或其他管理文件的标准来划分。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六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
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七
植物基因工程是指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人植物体细胞内进行天然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过一学期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结合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及其对植物基因工程的'了解,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对植物基因工程的现状对其发展.
作者:焦太和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获垛初级中学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09“”(26)分类号:q94关键词: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八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十九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p5859,例2、例3,练习十三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材简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两个量的比推想出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桌讨论,再回答。
(估计学生回答:1、平均分,就是男生12个,女生12个;2、这样不合理。3、应该按人数来分,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0:18,化简后是5:3,按这个比例来分较合理。)。
师小结:这样24个实心球按5:3来分,男女生各能分到几个?你能解决这样问题吗?
二、主动探究,归纳方法:
老师把刚才的问题板书成应用题出示,并引导学生一起研究解决刚才的问题:
方法引导: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具体解题时用什么方法,同学们可以灵活地选择。
小结:我们分东西,可以用平均分,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来分。像刚才一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初步运用。
师: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出金点子:
学生先自己做,再交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并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三1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优秀20篇)篇二十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对进行公式变形。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