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二年级教学设计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一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解决问题”(p72—7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看一看。
师:你看到这副画,想说什么?
生:一和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是同样多?
生1:有5个,也有5个。
生2:和一个一个可以相对的。
师: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好,给你们小组各加一颗五角星。(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该小组加五角星。)。
2、摆一摆。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7个。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数学问题。
生1:比少几个?
生2:比多几个?
二、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1、跳绳比赛。
小白兔和小猫在比赛跳绳,我们看看谁能赢?
小白兔比小猫多跳了下?
小猫比小白兔少跳了下?
2、采松果。
两只松鼠在比赛采松果,哪只松鼠采的更多呢?
3、钓鱼比赛。
三只小猫每人拿了一只水桶,一根鱼竿,你猜它们在比赛什么?
对在比赛钓鱼,它们可认真了?我们赶紧去看看!
看着这幅钓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比赛,哪一组问题提的多,答的好,就能获“星级小组”!
小组讨论汇报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三、自评总结。
现在我们来看看各小组得到了多少五角星,哪一组最少,哪一组最多?
你根据各小组的五角星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生:第一组比第二组少1个;第四组比第三组多个,比第1组多2个……。
四、课堂作业。
p73做一做。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二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学会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运用合理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完整准确表达的习惯,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分析并解决连乘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寻求解决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并体会找到中间问题的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练习,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在超市的一个货架放着各种包装的面包,爸爸买了其中一种面包4袋,一共多少钱?)。
师:读一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要求一共多少钱所需要的条件。学生会发现不能求出问题,因为不知道1袋面包的价钱)。
师:就是说,要求一共的钱数,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
师:知道这两个条件,就能求出总钱数。那你们刚才说哪个条件不知道?(学生回答后)。
师:我们就补充上这个条件。(课件出示完整题目:每袋面包12元,爸爸买了4袋,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师:现在能解决了吗?该怎么列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订正)。
(课件出示题目2:开学初,老师给咱班50个同学每人发5个作业本。)。
师:读一读,你能解决这道题吗?(学生会发现这道题没有问题,思考后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根据学生的补充,教师课件出示完整题目:老师给咱班50个同学每人发5个作业本,老师需要准备多少个作业本?)。
师:请同学们口头解答,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算式)。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要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两个条件;还知道了,如果告诉我们两个条件,可以提出问题,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重要本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设计两道不完整的题目,一道是缺少条件,一道是没有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提问题。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巩固乘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同时复习“要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通过分析法和综合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为学生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例1情境图(图略)。
师: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在参加广播操比赛。仔细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说出题中的信息)。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题中告诉我们“每个方阵有8排,每排有10人,3个方阵”三个条件,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情境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且完整地用文字表述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认真读题,仔细审题,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题意。
2、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老师相信大家都会解决这个问题。先不忙着列算式,先说一说在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在小组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是如何分析的信息)。
师:哪个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分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
师:大家的思路都非常的清晰,那老师要问问你们,为什么要先求1个方阵的人数?用哪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这个问题,为什么用这两个条件就能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3个方阵呢?(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组交流,集体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于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求1个方阵的人数,求一个方阵人数为什么用乘法,怎样求3个方阵的人数。思路图整理如下)。
师:我们一起回忆刚才从要求的问题开始怎样一步一步找到解题思路的。(师生一起说)要求——总人数,就要知道——每个方阵的人数和方阵数。每个方阵的人数不知道就要先求它,用题中的——每个方阵有8排、每排有10人,就能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根据求出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和有3个方阵,就可以求出总人数。请各自再试着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分析的,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再次的整理思路,熟悉思维过程)。
师:根据刚才我们说的思路,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反馈后教师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方法:一是想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不知道的条件就是先求的;二是根据题中两个有关系的条件,想到可以求出什么,求出的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解决最终问题必需的条件。这两种思考方法其实就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这里只给学生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明确提出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意识渗透和日积月累的思维训练,让学生逐渐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另外一种思路)。
师:可以看着点子图,和小组同学商量一下。(小组讨论,反馈小组意见,师生共同总结思路)。
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刚才这种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叙述)。
师:根据这种思路这样列算式?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哪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第一步的单位名称)。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三
各位评委: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六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八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九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123。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123。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一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二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三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五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六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七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图案。
1.观察一下,这两种设计图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每个图案中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圆组成的,但左边是外方内圆,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右边是外圆内方,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2.理解题意。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抽象成我们学过的数学图形就是:思考:怎样求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图求的是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即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右图求的是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即用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3.分析解答。知道两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图可知,左图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由此可求面积;右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可以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学生自己计算,集体订正。
4.回顾反思,理解算法。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图形算一算。学生分小组探究、汇报结论。想一想: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一致吗?代入看看。小结: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改变,外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0.86,而内方的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都是半径平方的1.14倍。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五第9、11题。
观看欣赏美丽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观察两个图案,找出组成两个图案的基本图形,并找出它们的特点关系。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实就是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计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例3左图:
2×2—3.14×12。
右图: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八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足之处:对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没有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学建议: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或说一说感受,使知识能够得到沉淀。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优秀19篇)篇十九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