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和有序。下面是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一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一、观察、交流,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1、试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咱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咱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三、创造表现,感受成功的乐趣。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二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一.观察、交流,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1.试探,让幼儿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咱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咱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三.创造表现,感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小水滴变变变》,用动作巩固水的三态变化。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三
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特殊性质,懂得水在不同情况下的三态变化。2、仔细安静观察实验现象,大胆说说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交流。3、体验一起做实验的乐趣,懂得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水资源。活动准备:一盆清水;一杯可饮用水;电热锅一个。(水每组一盆,可饮用水每人杯子都有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了解水的性质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到是谁了吗?(一盆清水)2、提问:你们知道的水是什么样的?水有什么特点?(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没有味道可以流动的液体)。回答完后,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水,看看说得对不对。(每个幼儿都有尝试的机会)二、实验:水变成水蒸气1、刚刚我们说了很多水的特点,那么水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我把水加热了会变成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加热水试试,看看水被加热了会变成什么。2、教师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请幼儿坐在位子里仔细观察水有什么变化。待水沸腾有水汽上升后提问: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冒气,冒烟)这些白色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水蒸气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无味、气体,很烫)3、教师总结:水加热后变成了无色透明无味而且很烫的水蒸气。4、请个别幼儿触摸一个锅盖,说说有什么感觉。(凉凉的)提问:如果把这个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5、将凉的锅盖放到水蒸气的上方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在一边,请幼儿触摸锅盖,观察并说说水蒸气的变化。(水蒸气变成水滴流下来了)6、教师总结:水遇热变成水蒸气,但是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三、幼儿根据经验说说水与冰的变化1、刚刚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但是当水蒸气遇冷后又会变回了水。那么当水变冷会变成什么呢?(冰)那么是不是一点点冷水就会变成冰呢?气温要下降到多少才会结冰呢?(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就会变成冰)2、大家再想一想,冰有什么特点呢?(无色、无味、透明、固体、很冰)。前面我们说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水、水蒸气、冰的特点,说说他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师有个比较的表格,记录下来让幼儿能够明显的看到)3、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要请小朋友帮忙解决:我们知道水遇冷会变成冰,那么冰要重新变成水有什么法呢?(加热——在太阳底下晒,放到热水里)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大家学会了没有呢。现在老师提问,大家一起回答。(水加热变成——冰加热变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遇冷变成——)2、发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后关于水的其他奥秘你们还知道吗?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呢?(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时候要喝水;用水来浇花;小鱼生活在水里……??3、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了会怎样呢?4、所以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离不开水,那我们应该怎么做?(珍惜水)如何珍惜水?(回答各种珍惜水的表现)。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四
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1、分组实验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
(一)教学引入:
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板书:水 水蒸气
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
学生回答。
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
(板书课题:4.水的三态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
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
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
学生:湿衣服会结冰。
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
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
板书:冰 水蒸气
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冬天,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
板书:水蒸气 冰晶
4.综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
水的三态变化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图(略)
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
(三)巩固总结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海水淡化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五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六
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板书:水水蒸气。
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
学生回答。
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
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
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
学生:湿衣服会结冰。
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
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
板书:冰水蒸气。
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冬天,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
板书:水蒸气冰晶。
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冰块若干干湿毛巾两块脸盆4个镜子每人一个灯笼一个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八
课题。
课时:第2-3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
目标。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实验探索。
课时建议。
建议上2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水变成水蒸气―汽化;露水―液化)。
学生观察回答是那种物态变化―汽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联系:13895109574。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回答14页的思考与讨论。
举出事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反
思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九
1、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殊性质,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学会用记录表格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
3、幼儿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1、课前准备:活动前一天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即常温下水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以流动的液体。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装满水的冰格放进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温度。
2、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
3、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
4、教学课件:水的三态变化动画——《小水滴变变变》
5、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
一、感知、讨论
老师将活动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来,发给每组的小朋友。文章.出自教案网.让孩子们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水的变化,冰的特点,以及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变成冰。
师:小朋友看一看,放在冰格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幼:水变成了冰。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冰?
幼:因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冻住,就变成冰了。
师:你们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
幼:冰是凉凉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教师总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冰不能流动。
二、实验、观察:
1、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师:水遇冷变成冰,那水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能变成烟;能变成气儿。
师:那我们就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水遇热到底会变成什么?
师:现在电热锅正在给水加热,小朋友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水沸腾时,幼:冒气儿了;冒烟了。
师:老师告诉小朋友,你们看到白色上升的气体,那是水蒸气。也就是说,当水遇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2、教师拿出凉的锅盖,让幼儿触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个锅盖,你们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锅盖好凉啊。
师:老师想问问小朋友,如果老师把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水蒸气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不知道;水蒸气不见了。师: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3、教师将凉的锅盖放到水蒸气的上方,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变化。
幼:水蒸气变成水滴流下来了。
教师总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
三、分组实验操作:
师:小朋友知道,水遇冷能变成冰,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当冰遇热会变成什么?
幼:冰能融化。
师:那小朋友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冰遇热会变成什么?幼儿将冰块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里,通过实验,观察冰的变化,并利用记录表格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束后,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让幼儿用语言叙述出来。
四、活动总结:
师:实验做完了,小朋友表现的很棒。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动画片,名字是《小水滴变变变》。小朋友要认真看,看看谁能回答出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教师播放课件——动画片《小水滴变变变》。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结合实验,回答出问题,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点。
幼:小水滴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去了。
五、活动延伸:
幼:我们可以用水洗手、洗衣服;口渴的时候要喝水;用水来浇花;小鱼生活在水里……
师:如果有一天没有水了会怎样?
幼:没有水,我们的衣服脏了也不能洗;我们会口渴;小花也会干死的;小鱼也会死的……
师:水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离不开水,那我们就应该去珍惜水。(教师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我们一起将节约用水标志粘贴在盥洗室内,提示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幼:好!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个别幼儿虽然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到过程和结果,用记录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表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准备]。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教案过程]。
一、观察、交流,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1、试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咱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咱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三、创造表现,感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小水滴变变变》,用动作巩固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延伸]。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2、请幼儿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一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1、试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咱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咱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小水滴变变变》,用动作巩固水的三态变化。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2、请幼儿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二
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
(三)巩固总结。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海水淡化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三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实验探索
课时建议
建议上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水变成水蒸气—汽化;露水—液化)
学生观察回答是那种物态变化—汽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 (总结后布置作业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p;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四
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1、分组实验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
(一)教学引入:
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板书:水 水蒸气
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
学生回答。
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
(板书课题:4.水的三态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
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
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
学生:湿衣服会结冰。
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
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
板书:冰 水蒸气
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冬天,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
板书:水蒸气 冰晶
4.综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图(略)
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
(三)巩固总结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海水淡化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五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幼儿能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四、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1、情景设置:“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数1、2、3把它请出来好吗?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得积极性。
2、出示冰块,感知,讨论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感知,教师启发式的提问。
(1)小朋友这是什么啊?(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2)讨论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满足幼儿得求知欲,也促进幼儿同之间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朋友,那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敢说敢想,教师并充分给予肯定,做到以幼儿为主)
3、观察和实验:
实验一:教师将电热水壶中的水烧开,幼儿仔细的观察,之后教师再出示相应的图表一。
提问:(1)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什么了?(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2)那水和水蒸气一样吗?(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那样就忽视了幼儿的发展)
(3)想想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啊?(幼儿之间讨论,知道谁经过加热就会比那成水蒸气)
实验二:在热水杯上放块凉玻璃片,幼儿再观察,并出示图表二。
(2)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小水滴呢?(知道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实验三:幼儿分组实验,自己操作
教师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块冰,幼儿自己操作,感知观察,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小朋友想一想刚才小朋友说了,水在很冷的地方就会变成冰,放冰箱里,在冬天放到外面等等。那拟制到究竟多冷吗?老师告诉你叫0摄氏度以下,很低的温度。出示图表三。
4、听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和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提问:(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水蒸气)
(2)水蒸气在天空遇到冷变成了什么?(小水滴)
(3)小水滴遇冷变成了什么?(雪)
(4)最后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海)
八、小结:水遇热会蒸发成水蒸气,水遇冷会变成冰。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六
“你晚上一个人睡在一间小房间吗”每每问及幼儿这个问题,很多幼儿的头都会摇得像波浪鼓似的。是呀,在许多幼儿的心目中,黑房间多可怕呀,也许有妖怪,有灰狼。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认知水平低,平时爱听的童话故事里就经常有妖怪、灰狼的角色,再加上一些不正确的恐吓。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去救小动物这个游戏就是助幼儿正确认识黑,并能用各种方法去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培养自己在困难面前能用迁移、变通的方法助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一.材料。
小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音乐磁带一盒。
二.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
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蝴蝶花》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
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3.故事: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天渐渐地黑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声地喊:“妈妈,妈妈……”。
(二)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
1.发现情况。
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
(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
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小猫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到底是谁在哭呀小猫们,你们谁愿意妈妈进去看看。”
2.鼓励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钻进山洞。
(1)请胆的幼儿做示范(34人),并说说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害怕的。
(2)交谈,了解害怕的.幼儿的心理状况,教师对他们进行疏导。
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归纳如下方法:
a.先站在洞口往里看一看,等自己的眼睛渐渐习惯了黑再慢慢走进去,一边走,一边摸,就不会摔跤,也不会害怕。
b.进去的时候想想高兴的事,一边走,一边唱唱歌,就不会害怕。
c.你就想里面的小动物多可怜,我一定要助它,其它什么也别想,就不会害怕了。
d.里面虽然黑,但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慢慢走,就不会出危险,这们也不会害怕。
一、教师助幼儿总结幼儿在活动中所尝试的各种克服怕黑的方法,使幼儿明白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有很多克服困难的方法。
二、鼓励幼儿努力养成自己睡的习惯。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七
1、老师提问:谁认识水家三兄弟啊?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冰、水、水蒸气。
2、现在老师只请来了冰,谁有办法把其他两兄弟也请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
1、水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变化。
昨天我让大家把一杯水放在冰箱里,今天早上水都变成什么了?(冰)。水在受冷的情况下变成了冰(口述)。
2、哪位小朋友能想办法把冰变成水呢?
嘴吹,用手握,用电热锅加热,加热后水变轻了,变小了。
老师将冰放进平底锅中,请幼儿猜猜会有什么变化?(冰会变成水)如果我们继续加热会有什么变化?(水会变成水蒸气)
3、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把水蒸气变成水?
幼儿分组,用各种办法抓住水蒸气,抓住水蒸气后,我们想一个办法把水蒸气再变成水。
老师总结:通过我们今天做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在不同温度中会有不同的形态。
1、保护自然界的水。
水能做许多事,幼儿举例;那要是没有水,我们就很不方便,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用水不方便。
2、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八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
x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活动延伸:x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x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活动过程的对话: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陈新说:“水壶唱歌了。”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有小朋友说冒烟、有小朋友说烧开水,蓝钧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感受冰块的冰冷: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评价: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大全(19篇)篇十九
1、知道水的三种基本形态和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即温度的变化,加热和降温)。
2、能够用加热和降温的符号将生活中见到的几种自然现象进行转换。
3、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产生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的探索兴趣。
知道水的三种基本形态和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能够用加热和降温的符号将生活中见到的几种自然现象进行转换。
冰块、水、水壶、ppt、操作卡片等。
一、开始部分,认识水的三种基本形态。
教师出示教具,帮助幼儿认识水的三种基本形态:液体、固态、气态。
教师小结:我们回忆一下,水在自然界以三种基本形态存在,固态、液态、气态。那它们之间可以转换吗?可以的,接下来,我们了解水的三种基本形态变化的条件。
二、基本部分,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教师出示ppt讲述:
1、液体变气态(加热)气态变液体(降温)
2、气态变固态(降温)固态变气态(加热)
3、固态变液体(加热)液体变固态(降温)
三、活动操作。
1、操作卡片,练习三态变化的条件。
2、讲述《雪孩子的故事》。
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水的三种基本形态及相互变化的条件。那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云是液体还是固态呢?我们把这个问题记录在问题集合板上,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探寻这个答案,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再把它的答案写在板块的后面。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为什么深秋初冬的时候会出现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