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出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一
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革命。它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4个小朋友,4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逐一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增强信息强度。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传播信息时,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和部分、外表与内观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同时,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圆饼,再出示一把刀子把它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两份完全重合的过程,然后得出“平均分”。随后再出示一个圆饼,把它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出两份不能完全重合的过程,得出它不是“平均分”。最后,通过移动、闪烁、颜色、声音的同时刺激,增加了信息强度。学生很容易比较得出:“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时才是平均分”这一结论。这样通过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手段,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这样做比教师用实物操作的刺激强度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林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在教学量角和画角时,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量角器的每一小格,每一条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演示更清晰更直观,从而正确认识量角器,为量角和画角做好准备。量角和画角时,动态地显示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然后让学生在视频台上量角和画角,展示学习效果。这样,教师、学生、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三者相互交流,突破了量角画角这一教学难点。同时,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4.运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扩大信息密度。
[1][2]。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二
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逐步深入各科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政治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逼真、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给初中政治课堂注入一股“清新剂”,这如沐春风、如入佳境的感觉,会使我们从政治教学的`“低谷”中走出来,探索出一条政治教学的新路子.
作者:周盛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学孔中学刊名:新课程(中学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可充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所取得的可喜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张华和李诚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1][2]下一页。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四
熊莹萍吉安市吉州区古南二小。
[内容提要]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编制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能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使难点易于理解。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像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纳。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空间、图形、运用探索。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住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编制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能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能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出示一条光亮的线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端点有两个;再使一个光亮的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具体生动的表现射线及它与线段的关系,看到射线的端点只有一个;最后使光亮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使学生看到直线的形象,认识到直线无端点。这种动感的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及异同,突破现实的局限,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像能力,又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想像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只有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才能使学生想像出新的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纳。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通过电脑演示,运行圆被切割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的画面:。
图1图2图3。
再逐步演示圆被切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通过形象的手段画龙点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能很快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媒体技术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几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时,运用多媒体,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
图4图5。
先在屏幕上显示图4,待学生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之后,演示将圆柱转化成三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即图5,学生直观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即v锥=sh/3;接着演示圆柱沿着高切割,等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长方体”;紧接着演示将圆柱体等分成32份、64份……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突破了现实的局限,既较好地解决了“曲变直”的认识过程,还顺利地渗透了极限思想。在等分、切割、拼摆、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也等于积*高。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变,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几种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效地转变了“空间与图形”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6月。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五
浏览:203发布者:董永发布时间:20xx—10—0808:50:48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谈谈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一文,利用多媒体可以直观的看到大榕树,降低教学的难度,省时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第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它也有弊端,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用处,扬长弊短,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六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和学习,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着,并且改变着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此次信息技术的运用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了更全新的更新。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的自我更新、自我补充、从根本上提升才能和专业素质。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通过远程网络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专题报告和案例分析”的学习。让自己充分认识到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领导者,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处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通过这个平台,与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上出好课。上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逐步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优势.本文就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避免一些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弊端,提出了一些看法,进一步明确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揭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作者:陈昌松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盐城,224002刊名: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cssci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fo年,卷(期):2007“”(11)分类号:g434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八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引起外语教学的变革,恰如其分地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产生超越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多媒体务件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并对其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进一步探讨基础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200930(12)分类号:g43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基础日语设计原则教学效果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九
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绪论课。
无论是无机化学或有机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的绪论课,一般都要介绍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发展简史、学科特点、物质分类、学习方法及本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教学目的,不仅应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了解,而且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是学习自觉性的强大动力。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富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这表现在他们具有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力求尽善尽美地把事情做好的品质。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即使对这门学科原先不感兴趣的同学,也会因认识到掌握这门学科是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会运用意志努力自觉地把它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上好绪论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内部动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过去教诸论课,一般由教师满堂灌,夸夸其谈地将自己所教专业作一番描绘,虽然这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终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现在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就直观、生动多了。
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我便在教学中利用录像带,精选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我国最先进的化学工业、本地区化工工业和化工发展简史,以及对我国和我地区未来化学工业的展望等系列的内容让学生观看,同时教师进行有目有有重点地讲解和引导。这样,学生一般都会被屏幕上丰富的彩色画面和生动的内容所吸引,也会被未来化工的发展远景所激励。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最后教师只需化上十几分钟,大致介绍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物质性质课。
物质性质课,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物质性质、典型反应的基础知识,从理论上和实验的角度,全面了解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制备等。这种课型可以采用各种直观、电化手段,如挂图、幻灯、投影(胶片和演示)、录相带、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可将一些反应速度较快,有颜色变化的演示实验,改试管实验为培养皿实验并投影至屏幕上;将一些制备、性质、检验等系列实验,通过制作,利用计算机屏幕表演仪器拆装过程、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等。条件不允许的话,则可将系列实验过程制成活动胶片或幻灯片,其它有关实验室规则、安全保护措施、实验注意事项等,则充分运用录相片进行教学。
三、化学理论课。
化学理论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实质、量的变化。这些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必须充分采用富有形象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教学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有机化学反应历程和机理等,多采用挂图、投影胶片方式。一般将常见的有机物质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结构,制作成挂图,让学生常看常见,渐成习惯,并慢慢建立空间思维方法;还可将系统的轨道理论,制作成系列胶片,让学生在教师的简洁,明了的讲解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理论课教学示例(董敬芳主编化工中专无机化学教材)。
(一)课题与学时: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的组成,第二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二学时。
(二)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原子核的组成,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质量关系,电荷关系。
2.掌握同位素和原子量的概念。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三)重点:
1.原子的组成。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四)难点:
用电子云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五)教学方法:
启发研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的活动,将微观世界扩大展示,逐步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变抽象为实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1.自制挂图和挂表:a.原子的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间关系―――挂表。b.原子与分子,元素与同位素概念对比―挂表。c.1~4电子层中各电子层的电子亚层,可能有的轨道式和轨道数―――挂图。
2.自制胶片:a、1s、2s、3s电子云图b、2px、2py、2pz电子云图c、自编有关习题:(a)题型:简答题和选择题(b)内容: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和平均原子量计算,1s、2s、3s、2p、3p、3d、4d、4个、5个填电子数,判断轨道数,中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等方面习题。起到巩固本学时教学内容以及为下一节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打下基础的作用。
3.自制模型:胶片a、b的模型。
胶片b与模型b同时使用,将微观世界扩大化,通过视觉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了学生想象能力,为后面深入研究微观世界,打下坚实基础。将胶片a、b中各种图型,表现成活动的图象,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无法想象的1s、2s、3s等之区别和电子层数的真实意义,以及解决2p三个轨道在空间伸展的三种不同方面的空间图形。胶片c自编习题展示。习题本身作用是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从另一角度来说,可以缩短教师板书时间,从而增加课容量,此为一举两得的方法。
(七)教学效果:
这两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原子结构理论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结构和物质结构的基础,结构理论是化学学科的“骨架”。然而这两节教材中涉及到的理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又确实存在于地球上、人们的周围,而且千姿百态,作出各种不同的运动。学生要认识它,接受它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采用讲授法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而采用研究式教学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挂表、挂图、投影、模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事物的兴奋点,整堂课师生之间围绕课题有问、有答、有研、有讨,显得十分活跃。
最后以习题解答为主导的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又能激发学生渴求深化探究微观世界,以期满足了解千奇百怪的化学变化实质的好奇心理。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具有健身和修身养性的功效。武术的美,早已为人们所认识,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矫健的运动之美,同时在身态、动态、节奏和神采上又兼有民族风貌的英武之美,是高度的力与美的结合,是一项很有健身效果和艺术之美的体育运动。因此,武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当前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体育工作者,怎样把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正确地运用到武术学中来,笔者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欲望。
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在以往武术基本功的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缺乏,在讲解一些常规的武术动作时,我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讲解和示范,再回过头来纠正学生动作,费时费力。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早已深入各门学科,武术教学也不例外。例如我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便制作如下ppt课件,并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链接了声音,()达到了图文并茂的预期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尽管面对的是一台电脑,但通过观看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模式的武术教学,远远超出了教师干巴巴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技能课的授课质量。
大家都知道,在武术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能通过不断的讲解来完成,进而影响了教学进程。更为严重的是,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也是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后来,在讲解类似的一些动作要领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结果就截然不同。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突出武术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我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后,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我的适时指导,形象地解决了课程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地掌握了动作,提高了教学实效。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缩短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我做不好或做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这样一来我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计算机技术已越来越普及,进入了各个领域。我们体育教学也应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从而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1]杨永惠。大学武术。山东人民出版社,-08.
[2]《中华文明史》编委会。武术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01.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初级中学)。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一
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当前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水到渠成。在全国众多高中物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所谓的使用多媒体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仅仅是以教师的口头传授和板书书写展现,更多是借助于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益处,但是在实际多媒体技术使用操作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当前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大有裨益。本文首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简单阐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对师生和课堂教学造成何种影响,最后分析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正确实施。
多媒体技术滥用造成教学方式的不切合实际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悄然成为各个学科课堂的宠儿,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越了教师。对于高中物理来说,该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复杂性。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物理还是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入手去探寻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到了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电学、力学分析十分抽象,这就对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反之则会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困难。对于这门枯燥繁琐却又复杂抽象的学科,单纯依靠高科技手段不能够将物理知识完整而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必需依靠教师的板书。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师从网上下载物理课件的现象逐渐增加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链接就是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进行物理教学。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迈入高中物理课堂之后,教师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制作高中物理课件。制作课件应当是在教师仔细研读课本和教参之后,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课件,于是有一部分教师就从网上下载物理课件进行修改,将其变成自己上课的工具。更有甚者,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使用,根本不对课本进行仔细研读,长期下去,教师的惰性会越来越严重,对教学业务会越来越应付,最终不利于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业务成长。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高中物理不同于历史、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物理实验当中有一部分实验的结果是转瞬即逝,没有延展性的,因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就选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物理实验,对于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循环往复地回放、暂停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结果的充分认识,但是长期忽视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使得学生眼高手低,在物理实验方面的学习存在缺陷。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的结合可谓是水到渠成,是两者相互吸引的结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使用,高中物理课堂的枯燥复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吸引着学生的喜爱。下面就来谈一谈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何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物理知识怎么这么难?您上课讲的`我都懂,可是做题时感觉自己都不会,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呀?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还有学生说:一想到上物理课就头疼。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情况,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教师在讲解两球碰撞先压缩后恢复的过程时,教师通过flash技术编好动画课件:设置两个小球,一个为a球,一个是b球,这两个球分别放在画面的两端,之后两球向一起滚动。在这个展示过程中,教师配上适当的语言讲解,这样就可以在视觉上呈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画面,在听觉上给予学生另一个冲击,两种不同的画面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降低的工作量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上“五个一”模式是其教学的主要模式,即课本、教参、黑板、粉笔和教师的语言。教师通过对课本教参的研究之后,组织上课的语言和设计上课的板书。但是高中物理知识比较复杂难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原理、公式之外,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这些知识主要依靠自己的语言和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尽管每节课上教师都尽量将所讲知识在黑板上书写出来,但是所举的例子、补充的知识并不能全部写下来。鉴于语言的即时性,有些学生并不能抓住全部的知识,这样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对课堂的知识吸收存在困难。
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就将自己在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打到课件上,对于所要举发例子、补充的知识、旧知识的链接等也可以打在课件上,在讲解知识时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展现给学生,节省了板书书写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鉴于多媒体技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益处,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多媒体技术走入高中物理课堂这一事件。教师要把握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的“度”,注意使用的适度。太过频繁的使用会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使用得较少则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随大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当结合本课实际,教师才是课堂的重要指导者,多媒体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重视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网络资源,要以自身的知识学习为主。
[1]周德学.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兢.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问题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李继淑.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陈燕.应用数字化实验平台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
[5]牟晓东.多媒体cai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1.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二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数学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多优势,但是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多媒体教学也面临不少现实的困境,笔者通过分析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通过多媒体学习数学的心理,接受能力,效果等因素,以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为例,对多媒体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作者:赵广华崔玉环梁彦冰作者单位:赵广华(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崔玉环,梁彦冰(河北理工大学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33.6关键词:多媒体数值计算方法教学效果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三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领域。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一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为用而用。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文字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盲目“拿来”。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三、以辅代主。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曾听过一堂高三复习课,内容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将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改对或改错一个病句,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对的高三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否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2][3]。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四
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绪论课。
无论是无机化学或有机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的绪论课,一般都要介绍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发展简史、学科特点、物质分类、学习方法及本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教学目的,不仅应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大致了解,而且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是学习自觉性的强大动力。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富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这表现在他们具有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力求尽善尽美地把事情做好的'品质。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即使对这门学科原先不感兴趣的同学,也会因认识到掌握这门学科是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会运用意志努力自觉地把它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上好绪论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内部动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过去教诸论课,一般由教师满堂灌,夸夸其谈地将自己所教专业作一番描绘,虽然这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终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现在运用电教手段,教学就直观、生动多了。
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我便在教学中利用录像带,精选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我国最先进的化学工业、本地区化工工业和化工发展简史,以及对我国和我地区未来化学工业的展望等系列的内容让学生观看,同时教师进行有目有有重点地讲解和引导。这样,学生一般都会被屏幕上丰富的彩色画面和生动的内容所吸引,也会被未来化工的发展远景所激励。在充分直观的基础上,最后教师只需化上十几分钟,大致介绍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物质性质课。
物质性质课,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物质性质、典型反应的基础知识,从理论上和实验的角度,全面了解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制备等。这种课型可以采用各种直观、电化手段,如挂图、幻灯、投影(胶片和演示)、录相带、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可将一些反应速度较快,有颜色变化的演示实验,改试管实验为培养皿实验并投影至屏幕上;将一些制备、性质、检验等系列实验,通过制作,利用计算机屏幕表演仪器拆装过程、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等。条件不允许的话,则可将系列实验过程制成活动胶片或幻灯片,其它有关实验室规则、安全保护措施、实验注意事项等,则充分运用录相片进行教学。
三、化学理论课。
[1][2][3]。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五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北京》,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创设教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校老师上《火烧云》一课,上课教师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仔细观察过没有真正见过火烧云这一实际,课上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后来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算机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三味书屋》,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又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三、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捞铁牛》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就需要把十六船泥沙铲入黄河,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会将河道阻塞。”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兴致勃勃,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准备四只相同的大木船,两只先装满泥沙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扣住铁牛,另两只空船分别靠在旁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上,这样原先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就被捞起。原先的空船此时装满了泥沙,再用这两只船搭架子、扣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送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这样流水作业既可以少花一半时间捞起八只铁牛,又可以不将泥沙铲入黄河,保持河道的畅通”这时候,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长安三小。
杨庭志。
2004年6月24日。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心得体会(优质16篇)篇十六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一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为用而用。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然而图片有限的表现力与文字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的强烈反差只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盲目“拿来”。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三、以辅代主。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曾听过一堂高三复习课,内容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将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改对或改错一个病句,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对的高三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否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再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副作用。还是以上面那堂高三复习课为例,有的病句可以有多种修改法,(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备课时出现一些疏漏也是难免的),所以一旦学生回答正确但与教师的答案不相吻合时,给他掌声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机械的电脑无法“随机应变”,偏要在出示教师的答案之后才能提供掌声。这种情况,多少会给师生带来些许尴尬。
四、忽视文本。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上《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五、新瓶旧酒。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以此为准则,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更有甚者,还会被一些教师当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成为他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成了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现代杀手”。
针对上述情况,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多媒体技术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辅代主,势必会导致人(教师、学生)为物(现代教学手段)役,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课件制作坚持以人为本。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旦掌握在观念落后的教师手中也会变异,成为“旧”教育的工具。因此,在推广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人为本。具体言之,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自己驾驭多媒体手段,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多媒体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只有这样,多媒体手段才有可能不会成为摆设,不会沦为实行“旧”教育的新式武器。
三、充分考虑学科性质。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比如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我们就很难用文字之外的手段去表现他,而只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体味“伊人”风采。
不可否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对微观世界的“再现”,对某些科学实验的模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到的作用,但语文学科却不同,它的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换言之,文字所表现的东西不是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当然,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介入(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如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以牺学生想象为代价的,这对语文教学绝不是好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删去,毫不可惜。”
四、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技术恰当应用提供保证。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目前一些商业性软件价高质劣,商业行为较突出,许多软件开发商不懂教育,所开发出来的软件违背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变成教科书的电子翻版。软件开发商开发的教学软件即使是非常优秀,也会因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艺术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未必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因此,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编写、制作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总之,当一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这样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