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一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
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就决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们开始寻找一个家,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子宫。它们在子宫里安了家,快乐地成长着。后来,它们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脚、有小手的小天使。这个小天使每天都从妈妈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营养,爸爸也特别关心这个小天使,每天和妈妈一起让他听音乐,给他讲故事。爸爸还经常呼唤他、抚摸他,关注他的成长……“长大点儿,再长大点儿!”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说。
就这样,这个小天使过了十个月的幸福生活。这时,小天使觉得子宫大小了,决定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于是,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
小朋友们,和小天使一样,你们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疼爱的那个小天使!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并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幼儿好奇,把自己画在妈妈的肚子里,体验着一种甜蜜的感情,觉得自己就是妈妈的宝贝。有的孩子表示“要温柔地对待妈妈”!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且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孩子们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为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两颗种子,可是生出来的小天使不一样呢?”“为什么小天使们长得不一样呢?”“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怎样大、小便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题我回答了,有的问题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查书,或者去问爸爸妈妈,找到答案,再来告诉大家。
从幼儿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男女的性别特点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又延伸出了下一个活动的内容。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二
1、能辨认自己或他人的姓氏,对汉字感兴趣,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2、感知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大胆交流名字的由来,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1、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写法、含义及小故事。
2、孩子姓名的字卡、《百家姓》视频及挂图、地震中出生的孩子照片。
1、导入出示老师的姓氏"孔"字字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孔"是老师的姓氏,也是"孔子"的"孔"。
2、新授
(1)游戏:开火车。了解幼儿姓氏,请同姓的幼儿握握手。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教师总结: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姓氏也有很多。(引出百家姓)
(3)看课件《百家姓》视频,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出示《百家姓》前一百位的姓氏,让幼儿观察了解:前一百位的姓氏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姓氏?你的姓氏排第几?大声地念出来。
你还认识其他的姓氏吗?排第几位?
(4)提问:你的姓氏和爸爸一样还是和妈妈一样?爸爸姓什么?爷爷姓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中国的姓氏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我们都是随爸爸的姓,也有跟妈妈姓的;有一个字的姓,也有两个字的姓,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
(5)出示只显示姓的名字请幼儿猜。
教师总结:中国人同姓的很多,光看姓不能知道是谁,还要有名。
将写有全班幼儿姓名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请幼儿找找自己的名字在哪里?大声地念出来。
你还认识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吗?你知道你们老师的名字吗?
(6)老师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请挨着的两个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7)请幼儿讲述自己名字的含义和故事。
教师总结:我们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和故事,包含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期望,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孝顺和懂得感恩的人。
1、看课件:地震中出生的婴儿照片,讲述婴儿名字的由来,引出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2、鼓励幼儿爱祖国,长大报效祖国。请幼儿签上自己的名字(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
3、教师总结。(音乐《大中国》)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三
设计意图:
诗歌《咏雪》采用数字铺陈的手法,渲染出漫天飞雪的景色。平凡的语词,却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展现了雪花飘落的意境美。感受、理解并表达表现出“咏雪”所蕴含的意境美,是这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教学活动设计以“感受意境一理解内容一表现表达”为线索展开各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借助视频欣赏和师幼交流帮助幼儿感知下雪天的美好,这是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之处。第二个环节,教师通过朗诵诗歌并伴随简单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逐步感知诗歌描述的雪花从“一片二片三四片”到“九片十片千万片”逐渐增多的景象,支持幼儿在诗歌的情境中理解字词,熟悉结构,感受节律。在幼儿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后,教师预设了与视频相匹配的“下雪了”的预令,使幼儿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反复朗诵有了乐趣。第三个环节,教师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之后鼓励幼儿用适宜的肢体动作表现儿歌所蕴含的意境。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四
目的: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合理排图。
2.启发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排图的理由。
3.懂得有了本领应为朋友带来欢乐的道理。
准备:
大图片一套,小图片若干。
过程: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狐狸的变身法》。
2.什么叫变身法?(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3.介绍第一幅图片。
(1)第一幅图片讲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结第一幅图片的内容:一天,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
4.引导幼儿排列图片顺序。
(1)看见小兔来了,小狐狸会干什么呢?
(2)请幼儿仔细观察每幅图片,然后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排列图片。
(3)请个别幼儿排好图片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按幼儿讲的顺序排出相应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及前后关系。
5.装订图书。
(1)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图片的顺序不会搞乱?
(2)请幼儿按顺序在图片的右下角编上号码,并将图片装订成书。
6.引起幼儿对下次学习的兴趣,结束。
目的: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附:小狐狸的变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五
一、谈话导入:请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
教师:今天咱们班里来了那多的客人老师,她们很喜欢大二班的小朋友,还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呢;谁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打个招呼,并且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呢!
小结:刚才你们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客人老师就认识你们了,所以说名字是我们交朋友必须了解的。
二、找找自己的名字,知道名字是自己特有的。
2.提问:你的名字和别人的一样吗?
小结:名字是每个人特有的,谁的名字就代表了谁。
3.说说自己的姓,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名字也叫姓名?
小结:因为我们的名字里有姓、有名,通常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和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名字。
4.说说自己知道的姓,简单了解中国人的复姓;欣赏课件《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自己得姓吗?你姓啥?
提问:除了自己的姓氏,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姓氏吗?
三、了解我们中国的百家姓。
1.教师:这是一个字的姓,叫做单姓;像这样两个字的姓,叫做复姓。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复姓的人啊?
2.知道自己的姓氏排在第几位,了解中国人“姓”的传承文化。
(5分)。
教师: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百家姓,快看,还有呢,这是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前一百位的百家姓,赶快找一找,你的姓氏排在第几位。
提问:为什么宝宝随爸爸姓,爸爸随爷爷姓呢?
小结:
中国的姓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我们都是随爸爸姓的,也有随妈妈姓的;有一个字的单姓,也有两个字的复姓,这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
(9分)。
(1)请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教师: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可有学问了,每个名字里都有特殊的含义和故事,昨天老师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名字的故事,你们都问了吗?一会请你先和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讲一讲。
教师:谁愿意把名字的故事大声地讲给小朋友和客人老师听一听啊。
总结: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和感人的故事,有的是为了纪念一个出生的地方,有的是为了记住一个特别的日子,名字包含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期望和美好的祝愿,所以小朋友长大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关心身边的人,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人。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六
1、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学前期的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我们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以此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语言学习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从多个方面认识了解了自己的名字,从父母付与我们的名字的含义中,知道了家长对我们的期盼和良好祝愿,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
3、幼儿认识了解百家姓,是对幼儿进行中华古文化的熏陶,激发幼儿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4、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幼儿,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给予了幼儿更多的与同伴交流讨论的机会,有效地实现了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敢说,想说,乐意说,有机会说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七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3、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4、延伸活动。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八
活动目标: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2、喜欢玩影子的游戏,对影子的变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幼儿已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因与特点活动过程:
一、导入:
总结:原来两只小兔子肩并肩坐着,兔耳朵照过去就是手指的样子。
2打开大象与蝴蝶图:
观察并且讨论:这是谁的影子呢?会是谁编出来的呢?
请小朋友来学一学小蝴蝶是怎么摆出水龙头开关的造型的?
三、出示图片,欣赏完整故事老师:接下来请听周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给你们讲一讲(附故事)夜晚的森林里,动物们发现了一个手电筒,一按按钮,一束圆圈的光照在墙壁上。咦?谁的手?大家慌忙四处查看,原来是俩只兔子坐在手电筒面前。怎么回事?"手影"又变了。哦,原来是俩只兔子背靠背坐在那里。哇!真好玩!这下所有的动物都高兴起来,他们轮番表演,又摆出了好多种姿势,墙壁上出现了好多有趣的影子。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最后大家集体合作,做出了一颗大树的影子,用的可是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哦!
四、活动延伸老师:动物们合作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照出意想不到的影子,玩的十分开心。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好伙伴一起合作照出有趣的影子呢?你们能想到什么造型呢?我们可以去班级里的区域角玩一玩,试一试。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九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十
设计意图: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小草是绿的?桔子是橙色的?苹果是红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对幼儿的疑问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和应着孩子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轨迹,七个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将幼儿带入急欲探究的天地,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从天空到地上玩,身边的物品有了七彩颜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色彩的童话故事中。
活动目标:
1、能专心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大胆想象、给故事续编。
3、初步了解光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活泼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
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看看谁来啦!幼儿辨认。(幼儿说对一个,可以让色彩宝宝和小朋友问好,或是抱抱、亲亲、握手等)并请幼儿贴到空白图上。(怎么说?)。
老师还带来了色彩宝宝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呢?它会和哪个色彩宝宝做朋友呢?我们一起动动脑筋吧!
出示物品!
对你说对啦!请你送它去好朋友那里。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和色彩宝宝有关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第一遍。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
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
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教师讲述:太阳公公有七个光线宝宝,我们就叫它们七彩光宝宝。七彩光宝宝的名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三、欣赏故事第二遍,理解故事内容。
这些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去了很多地方玩,现在它们还到老师的电脑里玩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遍。提问。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哪里?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问题并学说好听的句子。
它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金黄金黄的)。
它们来到果园里,橘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橙色的衣服)。
它们跑到草地上,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绿油油)。
它们跳到大海里,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蓝蓝的)。
它们经过沙滩,小螃蟹有什们变化?(变成小青蟹)。
它们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和茄子有什们变化?(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四、大胆想象、仿编一句话。
联想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仿编事物有了颜色而发生变化的一句话。
教师小结:如果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一片漆黑,所有的东西都会失去它的颜色,不像现在这样五彩缤纷了。光对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当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一起出去找好朋友,给好朋友漂亮的颜色。(放轻松音乐,带幼儿离开结束。)。
附故事:调皮的七彩光。
太阳公公有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叫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紫色。七彩光宝宝在云里钻来钻去,把天上的云染成了七色彩云。
他们在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它们溜到向日葵上,向日葵的脸蛋变得金黄金黄。他们又来到果园,给橘子穿上橙色衣裳。它们跑到草地上打滚,草地变得绿油油。它们蹦啊、跳啊,一跳跳到大海里,大海变得蓝蓝的。七彩光宝宝洗完澡,经过沙滩,小螃蟹问它们要来了青颜色,变成了小青蟹。
七彩光宝宝刚来到菜园,太阳公公就喊它们回家。番茄和茄子着急了:“给我们留下漂亮的颜色吧!”七彩光宝宝亲亲番茄和茄子,番茄有了红彤彤的颜色,茄子有了紫莹莹的颜色。
七彩光宝宝听到太阳公公又在喊,赶紧往天空跑去,它们跑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座七色的彩虹桥。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十一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名字是熟悉的,通过朝夕相处也能叫出班级中其他孩子的名字。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记录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每个人名字的不同,这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近阶段我们正在实施主题活动《我们的名字》,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已经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了解了自己名字的汉字结构,通过比较认识了自己名字和别人的不同。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还注意到了关于名字的其它知识,有的孩子在探索中发现名字的意义也是各不相同,这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但对于自己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幼儿了解得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讲述名字的故事的机会,设计了《名字的故事》的大班语言活动方案。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谈谈孩子名字的含义和故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大胆的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激发了孩子爱父母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名字的故事(优秀12篇)篇十二
[教材简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大自然的话》科学趣味性强、艺术感染性强、音乐节奏性强,既可以满足孩子对趣味知识的渴求,更重要的可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很适合大班孩子学习和欣赏。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
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结构特点,而重点则是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是农村幼儿园,终日生活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我经常带着我的孩子们看云舒云卷,草长莺飞;听蛙鸟虫鸣,闻四季花香,让孩子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徜徉在大自然的中。这些日常活动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和知识基础。
在活动中,教师诗一样的语言、形象的诗歌图谱,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验趣味知识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坚持让孩子想说、敢说、有机会说,个人发言与小组讨论结合,使孩子有机会说,更鼓励孩子大胆、勇敢响亮的用诗歌中的语言回答。这也符合《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语言课,重要的是让孩子感知语言的优美。所以一开始,视听结合,让孩子在优美的语言中启发思维。接着播放配乐诗歌录音。让孩子完整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具体学习时,通过诗歌图谱分段欣赏画面,帮助孩子理解诗歌的艺术美。最后在仿编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和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一盆含羞草。
1.情景音乐:泉水的叮咚声,引起幼儿兴趣。
师(诗一样的语言):寒冷的冬天过去,暖和的春天来了,听,小河在说话,播放音频。提问:小河在说什么话?幼儿讨论发言。
老师诗一样的语言小结: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2.出示一盆含羞草,教师的语气抑扬顿挫:“植物也会说话,仔细看!”
教师请一幼儿碰触含羞草,“含羞草告诉我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师“不要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是靠什么发现的呢?”(眼睛、耳朵、心灵)。
1.出示教学挂图,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学习诗歌。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眼睛认真看,看看大自然又说了什么?
教师使用白板的聚光灯,分别出示白云高高、蚂蚁搬家、树桩年轮。幼儿根据已知经验分析判断晴天、雨天、年轮。若幼儿分析不确切没关系,下面就会揭晓。
师“大自然到底说了什么,我们来认真听一听就知道了!”
幼儿第一次欣赏诗歌。
提问:“诗歌的名字是什么?”“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大自然说了什么话?”
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回答。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
(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需要有心人用心灵去感知)。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学习朗诵诗歌两遍。
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习朗诵这首诗歌。”师生共同跟着音频,看着图谱一起有感情的练习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听辨三句体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幼儿相互交流后举手发言。
(1)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三句体。
师:诗歌中看到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你觉得这种第一句是现象,第二句揭示答案,最后总结的句式,有什么样的趣味?(好像猜谜,三句体有韵律感)。
(2)幼儿再次朗诵,体验诗歌的三句体艺术感。
小结:诗歌的三句体结构,朗诵起来,节奏韵律感强,这样的句式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3)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朗诵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句,再次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4)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第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平时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
师: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听到或发现大自然说了什么?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组织幼儿看视频:大雁南飞、蚯蚓乱爬、松鼠储粮等。
师: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大雁南飞冬来到;蚯蚓乱爬雨来到;松鼠储粮秋风刮;蜻蜓低飞,不风即雨;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等)。
(3)幼儿进行仿编。
师:请用诗歌的形式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吧!
小组讨论后个别发言,其余幼儿评价。
“爱学习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唱首歌,放松一下吧!”
音频:歌曲《为什么》小鱼儿为什么游得欢?小鸟儿为什么飞得高?天上星为什么亮眼睛,河里水为什么会结冰?科学知识真不少,好好学习一定会知道。
注: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会合拢起来,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这其中,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诗歌《大自然的话》。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
一圈就是一年,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