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案模板,通过学习这些范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一)]。
1、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画条形统计图)。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格纸。)。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4、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2cm。
3cm。
一格表示100个多个单位。
2人。
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二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环节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当堂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间过程我说的话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能够再挤出来5分钟就好了。课下又延长了3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做对比练习,看珠子图写算式这道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四
要把10的分与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讲10的加减法时可以说时可以看着黑板说。课件分成四幅图片,中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利用老师开始所用的对数游戏等形式。活动形式可以更贴近一年级的学生。
首先由吴老师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简要讲解。
吴:讲到5+5=10,这里只是说了交换位置,应该结合图形来讲,5个红色宝石和5个绿色宝石是不一样的。
吴:教材要求要慢慢脱离图,自己动脑想改怎样列式。从算式想结果,强化分与合的应用。
李:因为两部分的数量一样。
吴:这个部分的式子,组成和加法应该有一些联系。
陈: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
陈:我觉得对加法的意义强调的不够,比如9+1=10,为什么9+1=10呢?应该加上一句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减法要突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他的重点是让学生说,得数怎么算的,要从加减法的意义帮助学生来理解。
李:我觉得9+1这里没有处理好,没有引导他,直接就列出算式了,第一幅宝石图将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出来。
麦:只要加一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说出来的。
李:我觉得很好的环节就是找朋友,气氛热烈。
苏:很羡慕教低年级的老师。
吴:怎样列出减法式子还应该加强一下,为什么用减法还应该问一下。
苏:减法的意义还应该渗透。
吴:学生现在分与合的部分已经很熟了,由加想减很容易。
陈:9+1=10,你读成了9和1等于10。
李:就是把第一幅图讲透一点。
李:要把10的分与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讲10的加减法时可以说时可以看着黑板说。课件分成四幅图片,中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利用老师开始所用的对数游戏等形式。活动形式可以更贴近一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五
听了练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示范课,这认为它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练老师能尽努力地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首先,这些小朋友都才刚入学没几天时间,纪律性较差、好奇心又强,练老师能抓住这一特点采用非常柔和的语言与小朋友交流,能不断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不但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亲切感。
其次,练老师能根据小朋友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很用心地寻找了一些小鸟、小鸭等小朋友喜欢动物作为素材,并用了猜谜语、拍手游戏等等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练老师能尽努力地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首先,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出示体温汁、尺子等实物进行教学。
其次,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规律。比如:一样的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等等,这一些都是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出来的。
三、练老师还尽努力地体现我们学校的课题精神。我们学校有两个省级课题,一个是“指导-自主学习”,比如说上面一点提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另一个是“生命化教育”这个课题,练老师能尽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比如设计的一道开放题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效果很明显。
以上三点是练老师尽努力去做,而且做得还不错,今后我们也应该要这样做。可是我个人也有两个观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尤为重要。比如:让学生猜硬币时,可以适时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不乱花零用钱。又比如:讲到抓青蛙时,应该进行安全教育等。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七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有效恰当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岳焕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加减混合》一课教学中,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三个方面有效落实了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课例。下面具体说一说岳老师是怎样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评价的:
1、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教学中岳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有序操作、主动质疑、专注听讲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不断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站起来讲自己的方法时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难免会表达不完整或不严谨,这是岳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讲的好不好!”“好在哪儿?”“快来说说你的看法”等让学生展开评价,既肯定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现,又激发学生参与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注入持续的学习动力。再如学生交流时,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性的语言“说的真好”“讲得很具体”“你听的很认真”或运用肢体语言如“赞许的眼神”“善意的抚摸”“竖起大拇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注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追问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了新知,如岳老师在学生讲完自己的方法后,及时让学生进行评价,“你们觉得他讲得好不好?”“听明白了吗”“说说你的竖式吧!”并且引导学生首先肯定同学的优点,共同学习。又如:在学生板演竖式完后,老师说:你们觉得他的竖式写的怎样?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中,再次强化了本课的重点,这样既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又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岳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方法和方式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赞许的眼神、竖起的大拇指等多种评价方法不断激励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岳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给我的教学启示是:
1、对于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能一棒子打死,而应该是发挥学生小组的评价作用,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的明白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树立信心。
2、评价要因人而定,因不同情况而定,评价要符合实际具体,要关注细节,关注课堂生成问题,注意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形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谈话: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前面的知识?
第一题:我会算。
下一题:我会做。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天性,上课开始,通过比一比我会算、我会做的形式来激趣,既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数的组成等旧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情境引入。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算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红客车和绿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谁能把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出来?(条件是,问题是)。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40+30=?)。
追问:40指的是什么?30呢?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多少辆,就要把红客车和绿客车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
40和30都是什么数?(整十数)揭示课题。(板书)。
4、怎样算出40+30的得数?。自己先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算法,相机板书:
第一种:3个十加4个十得7个十,是70.(根据数的组成)。
第二种:4+3=740+30=70。
听懂了吗?谁能再来说说?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想4个十加3个十是多少来算的。同桌再说说这道算式的算法。说完打开书第42页,把40+30的得数填在方框里。
5、出示“试一试”:70-30=?
怎样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自己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70减30可以按几减几来想得数?)。
6、小结:(边指边说)40+30是几十加几十,70-30是几十减几十,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口算得数时,可以想几加几或几减几,算出有多少个十,再得出得数。(出示若干题目考考学生)。
三、组织练习。
下面我们将进入这一课的“动物世界”?
1.“想想做做”第1题。
首先是小狗出的题,看图写算式。
每一串彩珠有几颗珠子?(10颗,表示几个十?)。
左边有多少颗,右边呢?(生说图意)。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吗?生填写算式。
汇报,这是四道有联系的算式。(任选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说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组算式,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计算下面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想每组上面的几加几或几减几来算,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小兔子心服口服地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
3.“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我们来开数字小火车,看哪一组能开得又快又好?
4.“想想做做”第4题。
老虎先生也给大家出题了,你们能做对吗?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得数。
5.山羊和兔子也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谁来说说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自己完成,交流算式和得数,追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起说)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2.完成每日一题。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总体上来说,在课堂纪律组织方面有了些许进步,经过过领导细心的点拨之后,我更加注意课堂的教学纪律的组织。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逐渐改变以前总是打断教学过程来专门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一些对学生的要求来体现,“下面我请坐姿最认真的小组来开小火车”“我现在最喜欢某某同学的坐姿”等等。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一些细节问题。数学课堂不需要时时刻刻的练字,因而学生经常一边听课一边玩笔、橡皮、尺子等,这些坏习惯不利于学生的专心听讲。
但是,教学上一直都存在的一个弱点就是教学速度方面太慢,主要是自己不相信学生,总是不放心他们“独自走”,因而在练习方面一直都是扶着学生走,而没有给予学生自己尝试自己“走路”的机会,用师傅的话讲就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非但没有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课堂作业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30+40如何计算之后,我让学生总结,提问学生“算这个算式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而当学生在回答“如何计算30+40”时,先说的是先想几加几,可是我让学生总结的时候,我却说成了“算30+40”的第一种方法是想数的组成。学生因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了错误。师傅说,这样让学生听成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学,第一种方法就是想数的组成,第二种方法就是想几加几,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本来非常发散的思维非要框在一个框子里,这样很容易越教越笨。
在练习环节完成书上第2题时,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先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学生都着急把题目完成,没有心思听讲;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经过对算式进行思考的过程,一瞬间让他们说发现也说不出来,接触不深又怕说错。因而,以后这样的练习,最好让学生先完成了,再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效果比较好。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1.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课件,方格纸,彩笔。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画条形统计图)。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格纸。)。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4、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将本课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我在教本节课时尤其重视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一
这节课的设计既有传统,也有创新的地方。
传统的地方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这节课中,教者站在比较高的角度,首先充分钻研了教材,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分数和分数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在导入部分复习分数及分数单位的相关知识点。
这节课重点把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教学,以此来类推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教学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推理出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本节课使学生的说理能力培养得到了展示,在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中,每个学生踏实、细致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能力的类推迁移打下了基础。
创新的地方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的渗透。
把多媒体与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较抽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变得形象,让学生有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对新知地掌握就较容易,学得很轻松、愉快。
在拓展部分教学等于“1”的分数中,如果能通过课件形象突破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等于“1”的难点,借助课件,让学生感受涂色过程,他们自己就能说出等于“1”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上过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把“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完成。
2、利用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个别汇报,学习氛围热烈活跃。
3、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4、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5、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标最终也完成,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当学习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时,我想是在开始和中间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均先松后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在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课下延长了10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是能够正确计算的。
(2)、达标测评。在做“做一做”题第1、2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2和2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3)、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做但是不会表达。说明了学生平时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通过课多样性的课堂练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中学习和巩固的新知识。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三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预防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可能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因此,引导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注意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展现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才够深刻。
第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三,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拔上拨下,弄得呼呼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四
唐老师上的课给我总的印象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到了数学知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和老师们记忆深刻。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唐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动画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猜盒子里有几个硬币的游戏强化“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的知识点。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没有”和“起点”就用“0”表示时,呈现形式多样,亲切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4、操练形式丰富,扎实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本堂课的学情来看,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唐老师能够以学生为本,安排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看图写算式并说说为什么,数字排队,开火车等等、、、这些练习形式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在玩中记,玩中用。
1、课堂要注重因材施教,但对层次差的学生似乎照顾不到。关注学生的点和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每一个环节的过度语言还需要做到即说到点上又自然切入。
3、对学生评价的形式还可更多样化,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4、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有课堂练习,必须让学生准备好随堂本,不能随意,这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总之,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动动玩玩,我们的活动一定要有实效,要优化课堂结构,寓教于乐,要力争使我们的课扎实、真实、平实、充实、丰实,从而真正地为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课标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第1课时,在教材的56-57页,属本学期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同时也突显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有简单的一位数加减能力,对一位数加减两位数也较熟悉了,此时教学整十数加减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本课主要从直观教辅工具和相关媒体设计准备来辅助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本课属探究―引导―解决计算中的问题为主线,在教法上计划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将做好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对于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均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学法分析。
本课是稍显活动式的教学,教师在做好指导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得出共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具体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主要采用复习已学旧知识进行导入,主要是加法和减法两块内容,(采用点名方式、尽量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二、新授。
1.通过出示《花卉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知,同时展示画中的红、黄、紫3种花的分类图片。
2.引导好学生整十整十的数出了3种花朵。
3.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正式引出本课的四个重点,都是关于整十加减整十的问题。
(1)在分析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回答列式方法,再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出答案,在这里展示了6种关于计算出本题的方法,在这里关键做到“引”和“扶”的角色,在后边3个问题的教学时将实施“放”和“引”。
(2)在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后,第2、3、4个问题可采用“放”的教学策略,第3个问题涉及旧知识连加时注意做好提示和引导,因为后边习题中连加题较多,所以设计进来,第4个问题是关于整十减整十的知识,比较重要,要做好必要指导,让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理解透彻。
三、巩固练习。
教案所设的练习题都是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作业,6题关于整十加整十的,6题关于整十减整十的,这样设计的目的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及时巩固。
四、小结。
主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来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主要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做一做中的习题,课后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做好“扶”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大的版块与《教案》设计吻合,其它细节性的在媒体演示中展示。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六
1、环节安排清晰、完整。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导出6道算式,通过这6道算式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口算、笔算、估算、验算有机结合。接着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用填方格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最后到商场促销活动各类价钱的计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2、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在本课中,既有基本知识的的梳理,又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同时还有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反馈形式新颖、可借鉴。
在本课第一环节由情景导入引出算式的反馈中,教师对算式反馈的处理干净、利落。指名一生说算式,其余同学说问题,反馈形式新颖,把算式和解决问题进行结合,由算式联想到意义,把算式的意义、作用扩大,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进行整合。同时使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思考,这种反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七
本节课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就是把30和20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出示30+20=50。
那么20+30像这样的整十数加整十数是怎么算的呢?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会算,但是说理不够。反思了下,我想课堂上可做这样的调整设计。先出示一组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进行复习导入。在新授的环节上探索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数的方法、想的方法、数的组成的方法。随进出示一道类似的题型“50+30”,请学生用这三种方法来算这样的题目该怎么算?对学生的新方法进行强化。
对整十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比较几种方法,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大多数学生喜欢想的方法。这时,再结合复习导入时出示的10以内的加减法,把它们全部改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练习,不仅效果好,而且气氛也很活跃。
课上在练习巩固时,还设计了用游戏的方式来说,如“我说20”、“我说80”合起来是100。避免了计算课的枯燥。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说课稿(优秀18篇)篇十八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