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和规划的重要文件,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定计划的步骤和要点。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一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1.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
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
3.引导合作朗读。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引导,主要是正音)。
3.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
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1.老师有激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这些生字、词语你还在哪里见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在这篇课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并结合完成课后读读写写作业)。
1.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如兄呆都是上下结构,口字旁;抹挤拱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它们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有关)。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提示: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二字)。
5.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1.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2.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二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这节课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文意,以读代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句子读出,我从中抓出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引导学生理解。我展出两幅图画,让学生区分比较: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为什么。学生一时对两幅画特别感兴趣,观察仔细,很快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了词语,并体会了戴嵩画画非常认真,技艺高超。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自读、评读、再一起读,读出语气,注意区分轻重,体会情感。戴嵩的画得到了围观的人纷纷夸赞,首先从其他两段中找出和夸赞相近的词:称赞、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我采用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分角色朗读,感受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夸赞。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进步,读得精彩,表达了感情。这样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来感受“戴嵩”的“著名”。
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义了。
二、立足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课中,采用多种方式,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如,对于课文中词语的理解,我突出重点,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朗读感悟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时,我先让学生找有关围观人说话的句子,朗读感受人们是怎样夸?找出三个夸赞的近义词,再引导学生如果你在场会也会怎样夸夸戴嵩的画?让学生在想象夸赞斗牛图的说话中,理解商人在夸,教书先生在夸,你也在夸,他也在夸,这就叫做——纷纷夸赞。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解词意的方法。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
一.写字时间不充分
写好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应该是学生大量亲自的实践,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的。低年级的写字就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诫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并当堂反馈,但还是把写字环节作为机动环节处理。
二.没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喜欢小动物,喜欢同龄人,喜欢似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何让学生走近这样一个离他们年代久远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想,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直观的感受、生活体验的唤起应该非常重要吧。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胡小卫
语文教学是极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更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教学我着重让孩子们在两类不同的人物身上学习到各自拥有的不同品质,同时也力求体现以下的几点特征:
1、重视生字、词语的教学。
“无字不成书,无字无词也不成文”低段的语文教学,字词量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如何有效的对生字词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师所致力的部分。本堂课中,我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常识、个人经验紧密的结合起来,如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绝妙之作”是难点,我先生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理解再进行概括。“拱手”一词让学生做动作。
3、自主探究、合作以求发展。
本课采用对学的方式让学生互查生字,并把错误的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他识记。
4、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汇,到中段的作文教学时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词可用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潜意识的体验到了“日积月累”所带来的收获。
然而,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写字词的时间不够,朗读较少。
常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写好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应该是学生大量亲自的实践,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的。低段的写字教学就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情景再现等环节训练的太多、容量大,因此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的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对于时间的把握这一点我分配得不好,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并当堂反馈,该把写字环节作为机动环节处理。教师范读应放在前面,给学生们作个榜样,让学生们带着语感去读,由此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为重视!
2、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在整个课堂中我只用了对学,没有用上小组合作,实际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就完全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检查。由小组长进行评价。
《画家和牧童》改进后听课反思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通过磨课,海娟的教学有了以下改进:
1.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是否喜欢画画,并观看名画”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在观看名画中认识画家“戴嵩”二字。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做动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带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画技的高超。
2.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如讲到画家“戴崧”时,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见到“戴”字,怎样记住“崧”字。学生联系生活提到了“戴”红领巾时想到“戴”,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崧”,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并在快结课的时候,让孩子书写生字。
3 重视语言训练
大价钱购买。”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看画的人一( ),就( )。有钱的人一( ),就( )。”学生说得很不错。
教学本课时,我的目的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快乐体验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前四个自然段作为学习的重点,本着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思考、去表达这样一个目的,以“说一说、读一读”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品读,基本能感悟到戴嵩画技高超,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完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因为我有些急于求成,所以,有些话明明学生能说出来,但是我一着急就越俎代庖了。
2、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观察看图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如果你也在场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最后,我让孩子们以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
(1)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
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所以对于关键词句教给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我便抓住训练契机“一、、、、、、就、、、、、、”让学生感悟到这句话是说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说话,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2)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能力的训练。
在整篇课文中,我采用了自由读文、点将读、默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共读等方法。因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朗读戴嵩画画一段时,通过学生品读,感悟了解到戴嵩画技高超,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明白戴嵩画画既快又好,从而发自内心的读好商人、教书先生称赞的话。 当学生读到一定程度上读不下去时,我采用了范读的方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时,我又用自己的评价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读出了味道。
(3)动手圈划,培养读书习惯
现并动笔圈划“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体会其意思、特点,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划出戴嵩画《斗牛图》情景的句子,这些都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贯穿于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标记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由于工作经验尚浅,教学中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我的激励性语言运用不够灵活,希望各位教学上的前辈能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给我的教学以指导和批评。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三
1、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读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2、出示:戴嵩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直到什么叫“著名”)。
3从哪儿可以看出戴嵩的画很著名?
二、学习课文体会戴嵩画得很好。
1、自由读读1——2小节,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戴嵩是位大画家,画得很不错?
2、自由读交流。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说说你的理由——抓住了“一……就……”来体会的。
b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抓住这个“一会儿……一会儿”你又读出了点什么?
(2)看图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
(3)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幅作品的,看来这句也是在说他画得好。
(4)让我们一起来读。
c看画得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1)“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是——:?
(2)“花大价钱”就算了,还要——?
是啊,花大价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他的画,看来戴嵩确实是当时很著名的大画家。
3、大家都是怎么夸他的画的呀?
出示:“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你也选一句来夸夸吧!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3)可以试着让学生念出不同年龄的商人、教书先生会怎样说这两句话的。
(4)齐读。
4、才两个人夸他怎么能叫纷纷夸赞呢?能不能多来几个夸夸?他的亲戚朋友会怎么夸?围观的人会怎么夸?——指名(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才叫“纷纷夸赞”)。
5、戴嵩为好朋友画的《斗牛图》都到了这么多人的称赞,他会怎样想?
三、体会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大声?
(2)出示图画,你看看,当人们听到这句话是怎样的表情?_____指名说。
你觉得他们回过神来后会说些什么话呢?
(3)戴嵩又是怎样做的呢?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指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谦虚、虽然你是个大画家,可是你说话很和蔼、你很虚心,希望自己的画越画越好……)。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指名读——什么叫“连连拱手”?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听到你对牧童发自内心的感谢——指名读。
四、深入感悟戴嵩、牧童的优秀品质。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四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组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具有深刻内涵,而且非常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学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通过动手改画来感受语言、通过动笔标画词句来学习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牧童,竟然对着著名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另一个小孩子,打碎了老奶奶的玻璃,攒了三个星期,凑足了7美元,赔了钱,道了歉,这种诚实的品质也同样令人敬佩。而"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要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材简说。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绳-蝇渐-惭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称赞赞扬和蔼惭愧观赏沉思浓墨涂抹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七
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词句以及人物的言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多媒体课件
师:作为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那他是怎么画画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找一找。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
1、①出示: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找出两个表示画画技巧的词读一读
b、出示一幅画,指哪部分是浓墨涂抹,哪部分是轻笔细描?
c、“一会儿??一会儿”飘红,读句子体会戴嵩画的快。
d、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戴嵩画的也同样出色,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它们是怎么夸赞的呢?请你自由的读3、4段。
(1)读商人、教书先生夸赞的话。
a、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b、谁来扮演商人夸赞戴嵩的画?抓住“绝妙之作”指导学生朗读商人的话。
c、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又有什么评价?指导朗读教书先生的话。
d、读带有“称赞、赞扬、夸赞”的三句话,体会到用到近义词可以使文章生动,积累三个近义词。
e、模仿书上夸赞的话,自己来夸夸戴嵩的画,再用上“词语加油站”里的词夸夸。 f通过大家的夸赞感悟“纷纷夸赞”的意思。
三、 读议结合,理解人物品质
1、看图思考: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挤了进来,他说了什么?
听了牧童这炸雷般的喊声,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 、戴嵩是怎样表现的?读戴嵩的话,读出和蔼的语气,通过句子对比(少了“很、请”),体会到戴嵩是个虚心的人。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自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牧童的话,读一读,,填一填:
3 、戴嵩到底错在哪里,读牧童的话,并填一填。
从牧童的表现,读出牧童是一个( )的孩子。.
4、分角色朗读五、六自然段.
5、小结:戴嵩虚心听取了小牧童的意见,以后每天都到乡村观察两牛相斗的情形,后来再次画了“斗牛图”,(课件出示) ,《三牛图》《归牧图》这两幅名画,也是他画的。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画技高超并且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大画家戴嵩,还有一位大胆指出他人错误的小牧童,他们都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再看看老师的课题,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是啊,小牧童那样大胆那样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瞧他,我们也要把“牧童”写大(修改课题字体大小)。
五、归类指导写字:
1、在这节课里,小朋友们说得这么好,读得这么好,相信你写字一定也很不错。
要写好字,首先得像小牧童一样细心观察,看看这四个字,
(课件出示“抹、挤、拱、批”)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都有提手旁,是形声字,左右结构。
都是左窄右宽。
3、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末”上横长,下横短。
板书设计:
21画家 和 牧童
虚心细心
勇敢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八
《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大画家的谦虚,小牧童的勇敢率真深深打动我们的心,很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讨论稿教学设计中,我重在引导孩子们体会两位人物的'优秀品质,采用了对比感悟,读文感悟。虽然学生能说出两位人物的优秀品质,但是总感觉理解得比较肤浅,没有在读中深入体会。
在修改稿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改中感受语言,画中学习语言。体现在:
1、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修改稿中,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创设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
2、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在教学中,贯穿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如圈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画家画画的句子,以及人们纷纷夸赞的句自子并通过朗读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两位人物的品质,仅靠老师的指导,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所以在修改稿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想象,充分体念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在交流小牧童指出画的错误时,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的人对这句话是什么态度,会说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到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画家出现的错误,不顾旁人的态度,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声喊着“画错啦”,是何等的率真,何等的胆识,真是了不起!在学完课文后,回到课题,再次来审视课题,就会明白,虽然牧童年龄小,地位低,但他与大画家一样,具有让人称颂的好品质,所以把课题写成一大一不太合适,从而,修正课题。这样既升华了主题,又做到了首尾呼应,给人完整的感觉。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九
《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本课要求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我在这篇诗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把识字教学和激发爱国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我设计了开火车认读、去拼音识字、抢读词语、随文识字等环节,并且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关注后进生,提供机会让后进生读生字、词语。感觉前半节课识字过程流畅,学生倾听很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识字检测的效果也较好。
在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喜庆,通过在课堂上引进国庆节的有关资料和诗歌中出现的自然景象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后15分钟在理解诗文时,我首先范读,再让孩子自己读后听同学读,设计这个环节让孩子学会静心阅读,学会自己理解课文。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十
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上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是随文识字,将生字放在具体点语言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掌握得就更好了。
二、模仿、想象说话,发展语言。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尤其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就……”练习说话。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真是栩栩如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活灵活现!”……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既锻炼了说话能力有积累了好词好句,也发展了语言。
三、多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悟等几个环节,将文章读通、读懂。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堂语文课,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如在指导学生读悟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这一环节时,引导不够,致使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预想的效果。还有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和低年级课堂气氛的把控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将吸取经验,对教材加强研究,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十一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本课故事反映了学生们自己的心理情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本文的教学,我感悟出在向学生们传授谋种理念时,首先应尽量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用他们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理念的本质,再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话语讲述给他们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十二
《画家和牧童》一课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人物形象丰富,情节生动,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两个人的优秀品质的。我多次请小朋友朗读画家和小牧童说的话,然后说说你觉得他怎么样,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能虚心(和蔼、勇敢)地加上动作读一读吗?从读中感悟人物品质,在感悟中提升朗读水平。这样,读一点,悟一点,再读一点,再悟一点,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入情入境,学生的情感由浅到深,体会更到位,朗读更精彩。
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优秀13篇)篇十三
1、从课题入手,了解画家。
2、从“著名”入手,走进画家。
3、从对话入手,赞扬画家。
崔峦老师说过:“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对于这三个“教语文”,我常常谨记于心,并努力尝试着将语文课堂还给“语文”。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我也力求让课堂更有语文味。
一、突出低年级识字重点。
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根据二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我设计了几个识字环节:说难读的字、读带拼音的字、读去拼音的词。读的方式力求多样,有自由练习读,有全班齐读,有开小火车读。期间从重点字音、字义、字形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价钱”读轻声,“蝇”读好后鼻音,“惭”读好平舌音;对于“拱手”这个比较生僻的词,通过做动作,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词义。
二、模仿、想象说话,发展语言。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尤其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就……”练习说话。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真是栩栩如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活灵活现!”……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既锻炼了说话能力有积累了好词好句,也发展了语言。
三、多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学生通过读、思、悟等几个环节,将文章读通、读懂。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的品读,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在读中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夸赞、称赞、赞扬”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义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积累了语言。
通过这堂语文课,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如在指导学生读悟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这一环节时,为了将学生带入的情境,扮演角色体验朗读是其一手段,但我也只是蜻蜓点水,抓得不够实,致使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预想的效果。还有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和低年级课堂气氛的把控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将吸取经验,对教材加强研究,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