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发出的强烈震动,它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的断层带。地震灾害防范和救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值得总结和分享,以下是一些相关总结和结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一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徐帆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颗催泪弹,我和妈妈好几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故事讲的是方大强一家四口在唐山大地震的遭遇,方大强是外地人随妻子来到了唐山,在大地震中为搭救自己的龙凤胎儿女被压在了废墟中不幸遇难,妻子被丈夫方大强甩到了废墟之外得以生还,而一对儿女却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电影采用了以点代面的表现手法,通过表现在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由徐帆主演)一家人在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变故,全面展现了在地震中传达出的浓浓的亲情、爱情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故事中诠释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整部电影中先后共表现了五位母亲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其中重点表现了李元妮对一双儿女的伟大母爱。电影中有很多细节的刻画,如地震时,妈妈见一双儿女被困在房子中,便奋不顾身往抖动厉害的房子中奔跑,而当一双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时,母亲坚持说:“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最后在救援人员说如果两个都救,就会同时失去两个孩子时,她才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可是此时的母亲有谁看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地震前和女儿回来时纳两盆用清水浸泡的西红柿,更是李元妮伟大母爱的体现,三十二年风雨变更,当母亲得知在地震中死去的女儿又活着回来时,母亲仍不忘给孩子准备了她小时最爱吃的西红柿,还有在女儿的坟墓中每年放进去的课本,试想想,哪个儿女看到了会不感动?难怪剧中女儿方登会泪如雨下地跪在母亲面前,大声告诉妈妈:“我错了!我错了!”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诠释李元妮对儿女的伟大母爱的话,那么当女儿活生生站在母亲面前时,母亲跪地请求女儿的原谅,足以证明母亲这三十二年中的内心煎熬和愧疚了吧!除了李元妮,还有方大强的母亲李元妮的婆婆,当得知自己的儿子一家在地震中家破人亡时,拖着年迈的身体去找孙子,可是当她要带走孙子,看到此时的李元妮和儿子相依为命,如果带走了孙子,无疑是在要媳妇的命,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把方达留给母亲,可以想象此时的婆婆内心是忍着多大的伤痛。如果说这两位母亲还不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那么方登在得知自己怀孕,男朋友要她把孩子打掉,毅然决然选择了退学,把孩子生下来,并坚强地把孩子抚养长大;方登的养母虽然对方登有猜忌,但是在弥留之际仍不让丈夫告诉女儿,说是免得孩子担心,当女儿出现在病床前,对女儿忏悔并把一生的积蓄和手表留给了女儿;还有那个在汶川地震中为了保全女儿的性命,忍着巨大痛苦做出抉择,锯掉女儿的双腿,当女儿失去双腿时,母亲有疯一般地在废墟中找寻女儿失去的双腿,这三位母亲更加丰富了母爱的内涵。
难怪惠特曼说道:“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可是又有多少儿女能读懂母亲的这份深情?就像剧中的方登,只因母亲在地震中的无奈之举,便折磨了母亲三十二年,就像方登自己说的那样,“一个女人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记得我们曾经做过一份阅读短文,名字是《妈妈爱吃鱼头》,文中有句:“所有的女人当了妈妈后都爱吃鱼头”后面有一题问为什么,我们班级中竟有一半的同学都答为:因为鱼头有营养。我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供奉着,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甚至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真的很感谢冯小刚导演,感谢他给我们奉献了这么好的作品,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亲情。
观看完影片,我忍不住想起了孟郊说的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我们的恩情恐怕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想最能报答妈妈的恐怕就是听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别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就像周杰伦唱的那样:“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二
晚上,我与爸妈一同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里面有个叫方达的男孩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在一天晚瞬间变得支离破碎的故事。
地震在一天晚上来袭,孩子们都睡下了,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在轰隆隆地响,工人叔叔还在加班,恩爱的爸既无还在说笑,路上的行人你来我往。这时,天空一片紫色,整个城市都在抖动,屋顶的瓦片在飞舞,电线短路,到处都像在放烟花,睡得正香的孩子们被惊醒,哭喊着叫妈妈、爸爸。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都失去了亲人,方达也失去了爸爸和姐姐。
之后,方达和妈妈相依为命了两年,方达经过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老婆、孩子,在另外一次地震中,方达遇到了认为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姐姐。姐姐亲身体验了另一位妈妈的无奈和痛心。这时她意识到自己怎么和妈妈选择弟弟的无奈。跟着弟弟回家,跪在妈妈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坑坑洼洼的困难等着我们去面对,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三
“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你快点选择吧!”,看完唐山大地震后,母亲面临一对儿女生死的选择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母亲爬跪在地上,拉着救援人员的手说:“我两个都要救!我两个都要救!”,母亲撕心裂肺地喊着,恨不得这水泥板下压的是自己。
母亲那痛苦而无奈的眼神,那绝望而凄惨的哭泣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一次次地闭着眼睛,试着叩问自己,如果我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我会选择什么,是姐姐,还是弟弟?他们一样乖巧,一样可爱,他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不管放弃谁,这都不会是母亲内心真正的意愿。不管谁离去了,这都将是母亲一生的遗憾和伤痛。丈夫已经不在了。或许儿子更柔弱些,或许,要为方家留下一条根,母亲最终选择了救弟弟。从影片中,我似乎感觉在母亲的眼里,弟弟受宠多于姐姐。地震前那仅剩的一个西红柿,母亲也是把它塞给了弟弟,只是对姐姐承诺“明天给你买”,地震了,姐姐和弟弟分别压在同一个水泥板的两头。
救援的人说只能救一个,母亲又一次选择了弟弟。其实在这两难的选择里,根本没有孰轻孰重,做出选择的人才是受伤害最深的人。影片里,母亲的一句台词就深深地将感情表达出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女儿没了,但做娘的心里却一直装着女儿。她无时不在想念着她,惦记着她。女儿走后,母亲每天在家里放着一盆水,水里面放着两个西红柿,她答应给女儿的。每年的书,她也是买双份,在她心底,女儿没有离去,一直在她周围,一直都在。爱的选择里,包含着深深的无奈。32年里,母亲一直饱受着思念的熬煎,她坚守在地震发生的地方,等待丈夫和女儿的归来,拒绝再婚也拒绝搬迁,她把一生的幸福都放在思念已逝之人身上。
三十年前的妈妈在她的内心里开始重叠,眼前的一切,促使她重新解读当初母亲对自己的选择,促使她重新审视自己对母亲的怨。直到她认出了弟弟,并听到弟弟对妈妈评价,唐山大地震后,她妈妈的心也跟着彻底碎了,再也不能愈合……就在那一刻,她尘封了32年的坚冰终于彻底的融化,她说:弟弟活着多好,弟弟能活这多好啊……印度有句名言:“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的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对母爱,对生与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把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呈现在我面前,却给了我心灵前所未有的震撼。有时,我们会在爱与恨的边缘徘徊,其实,母亲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纠缠,只要在一起活着就好,就好。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四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9》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2019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五
故事讲得是:一天晚上,唐山发生百年没见的大地震,父亲大强和母亲元妮在外面,两个孩子:方登(姐姐)、方达(弟弟)在屋里,发生了大地震,母亲哭着喊着要进去救两个孩子,父亲拉住了母亲,自己跑上了楼,结果被砸死了。
此时,方登和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弟弟哭着说要妈妈,姐姐呢,则正用石头敲打着地面,希望有人来救她,一个工作人员对母亲说:“元妮,你决定救哪个,撬那头就压住这边的孩子,撬这头就压住那边的孩子。
母亲犹豫了好久,那位大哥又说;快点,再慢,两个孩子一个也活不了。”母亲狠了狠心,说:“救弟弟,救弟弟。”方登绝望了。她被一对解放军夫妻收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母亲的最疼自己的孩子了,虽然母亲选择了弟弟,但是,我也看出来母亲一位很疼爱姐姐,想到这里,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平常总是跟妹妹斤斤计较,而且经常说妈妈偏心,常常偏妹妹,想到这里,觉得我错怪了妈妈,其实妈妈对我两全都是平等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六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到电影城观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76年,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其中有一个家庭,爸爸(方大强)在地震中因抢救孩子遇难了,姐姐和弟弟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救援人员说:“这种情况下只能救一个。”妈妈元妮听了拼命地喊:“两个都救,两个都救啊!
”“妹子,没办法只能救一个,否则都得死!
你快做决定吧!
”救援人员无奈地催促她说。母亲犹豫着,犹豫着,最后咬咬牙终于艰难地作出了选择:“救弟弟!
救弟弟!
没想到,一场大雨把命大的方登又浇醒了,死而复生的方登后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2年后,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的弟弟方达成为某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工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方达带领员工前去救援,姐姐方登也从国外赶了回来。他们巧合地在地震救援现场得以相认。救援结束,姐弟俩相伴回家,妈妈元妮把洗好的西红柿端出来给方登吃,一边说着:“妈妈没骗你!
”一边给女儿跪了下来。母亲是在祈求女儿的原谅啊。母女两人抱头痛哭,最终冰释前嫌。
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母亲怎能不疼自己的女儿。当年放弃女儿那是万不得已,那等于是挖去了母亲的一颗心啊。多年来,母亲元妮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我想,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父母所抛弃,也没有哪个父母会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
面对不得已的原因作抉择的母亲内心是何等的痛苦万分!
“亲人永远是亲人!
《唐山大地震》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这部影片对生命的解读,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深,但我想它将对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七
唐山大地震,一个让许多人都感到痛心的自然灾害事。当我看到影片中地震之前时的安详与美好,真的无法想象地震后的惨象。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当太阳还未来得及升起时,可怕的地震突然出现了,无数的人在惊恐与黑暗中度过这可怕的32秒。32秒,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但是对于在地震中的同胞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漫长并残酷的时间。
影片主要通过一个家庭震前震后的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震前,唐山的卡车司机方大强、妻子李元妮和一对儿女方凳和方达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震后,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过后,唐山下起了倾盆大雨,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为了救孩子,方大强死了。一对儿女被同一块石板压在两边,当时科技不发达,当救援人员说,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时,这让身为母亲的元妮该如何抉择,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选择了救弟弟方达,姐姐方登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同时对母亲充满了恨意。上帝大法慈悲,倒在人群中的方登,在雨中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后来并被一对好心夫妇收养,而母亲一直惦记着女儿。当年放弃女儿那是万不得已,那等于是挖去了母亲的一颗心啊,多少年来母亲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我想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父母抛弃,也没有哪个父母会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面对不得已的作抉择的母亲内心是何等的`痛苦万分。直到汶川大地震时,她被当时的一位母亲的一举一动所深深感动,此刻她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痛苦。同时在这儿姐弟俩相认了,因为体验过地震的残酷,所以他们想救更多的人。后来弟弟带着姐姐去见当初放弃她的母亲时,母亲竟给女儿下跪,此时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眼泪随之流下。这一跪包含着母亲对孩子太多的亏欠和内疚,我突然感到当一位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
地震之前的美好景象,真的无法想象地震后的惨象,短短32秒,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地震的可怕。让一个母亲面临着这辈子最大的痛苦。
我想,唐山大地震中的受难者们都不会忘记失去家和亲人的痛,如果当时设备先进,是否死亡人数会减少,是否那位母亲就不会面对那痛心地选择,是否人世间会少一些眼泪。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母亲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罪过,无时无刻不感到心痛。那个母亲在救孩子时,不停的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天我还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人生的许多事,我还不太懂得,通过这部电影,我似乎成熟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其中最值得我珍爱的就是人间真情。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八
1976年,一夜间,唐山暴发了大地震!顷刻间,一座座房子倒塌了,砸死了一个个生命,呼喊声,求救声一声接一声,我看到这,心里一下子揪了起来。
故事讲的是一个爸爸跑回家救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不幸被石头砸死。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个石板下,可只能保一个,妈妈两个都要保,时间不容考虑,妈妈违心作出了选择保儿子。最终女孩得救了,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0年没去找亲人,因为她一直忘不了妈妈说的话保弟弟。
30年后,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身在加拿大的她,豪不犹豫的回到了祖国,来到了第一线,积极参与救人,弟弟一听到地震的消息,也是来到了汶川参与救援,她们相遇了。
母爱不是自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灾难是无情的,人和人之间的亲情是无价的!
文档为doc格式。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九
这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向都很期盼的片子,最后能够在这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到达5亿,就觉得这必须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必须要去影院一睹为快,这天我最后如愿以偿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光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但是,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最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最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应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必须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但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完美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也期望大家能够幸福!最后祝大家:
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
写这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的时候,我的眼睛还是红肿的。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要声明的是,以下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剧透,这是写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所必须透露的一些情节,所以还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可以先收藏,等以后再看。
周末,为了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出去玩,就决定和弟弟去看最近刚上映的唐山大地震。至今为止我看电影还从未在开场之前赶到呢,昨天这个记录依旧未被打破,迟到了5分钟。和弟弟偷偷摸摸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刚好出现徐帆扮演的元妮和老公在车边打情骂俏,我还在那里偷瞄弟弟,心想:早知道就在玩30秒就来,弟弟还未成年哦,这不是教坏小孩吗,可是下一秒的镜头却一下子令我止不住的泪流。夜晚时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天旋地转,在惊慌之后元妮的老公大叫了一声:地震啦。可是在那样的环境中他的声音显得那么的低沉。
顷刻之间,楼宇倒塌,他们的女儿儿子在睡梦中也被强烈的地震山摇给吵醒了,两个仅5岁的孩子在天旋地转中扶着桌子想要逃出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元妮夫妇在外面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女在摇晃的楼宇中,元妮疯子般的要冲进去,他老公在后面死命的抱着她,突然大地张开一个个大盆血口吞噬着所有的生命。我的眼泪疯狂的落下,止不住的流。
等擦干眼泪在去看屏幕的时候,元妮的老公已经死去。他们的一双儿女压在了一块楼板下面,救助人员要元妮去选择就女儿还是儿子,因为撬女儿这边就要压着儿子,撬儿子这边就要压着女儿。元妮只是神经质的喊着:两个都要救啊,两个都要救。在救助人员准备离开先救其他还活着的人的时候,元妮喃喃的说出了:救弟弟。就这三个字使得被压在下面的无法说话却拿着石块敲击着楼板求生的女儿彻底失望了。
救助结束,元妮抱着被自己放弃的女儿方登跪在已经死去的丈夫身边,救助人员在边上抱着晕迷不醒的小儿子方达叫着元妮快点先救小儿子吧,要不可能也没救了。元妮放下手中的女儿,离开自己的丈夫背着小儿子踏上去救助儿子的路。在拉尸车开始把一具具尸体抬上车时,躺在父亲身边的方登醒了过来,大雨撒在她的脸上,她看着躺在自己身边已死去多时的父亲,看着雨水混着血水在身边流淌,看着满目苍夷的家,她一个人自己受伤的心灵,一个在危急时刻母亲的抉择碎了的心。
她被一个军人家庭收养,她不说话,拒绝着外面的世界。养父母一直叫他丫丫,她也不理睬。在上学报名的时候老师问叫什么名字的之后,养母说了她的新名字帆的时候,她一口唐山话的说:我叫登。老师望着养父母,养父母看着她,养父说了一句尊重孩子的决定,于是她开始了她王登的生活历程。元妮一个人艰辛的养着儿子,为失去一条胳膊的儿子借钱配假肢,为儿子的高考担心,为儿子残疾以后婚姻担心。儿子还是放弃了高考去了杭州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王登则顺利的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医学院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中她谈了一个本校的研究生男朋友,在大三时她怀孕了,男友劝她打掉孩子,她却坚决反对,她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她不愿意自己选择去失去自己的孩子。她退了学。生下漂亮的女儿。名字叫点点。
方达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在九五年的时候已经开着bmw带着漂亮的媳妇小河回家看母亲了。母亲已经老了,依旧住在灾后建的`房子里。在儿子要给她买新居的时候她一口回绝了,原因是自己每年在扫墓时告诉自己的丈夫女儿自己搬家了,以前的房子盖百货大楼了,自己现在的家在胡同第一家,已经讲了二十年了,自己实在是没力气再讲了,她怕丈夫女儿有一天回来了,却找不到自己的家。看似有点迷信的理由,却令的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会回家看看。是不是很久没见到女儿也会想念。此刻元妮的迷信我道宁愿相信是真的,这世间真的有魂魄在他们想家的时候就可以回家看看。就这样元妮依然住在破旧的老屋里守着丈夫和女儿的照片过活。方达结婚了也有了自己孩子,一个胖胖的男孩名字叫点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巧合,心有灵犀,他们的儿女都叫点点。王登在自己女儿五岁的时候回到了养父母的家,养母早已去世,养父也已经苍老。在试穿衣服时袖子长了,这个在女儿眼中很高大的军人父亲不知在何时已经逐渐苍老。养父回房间的步履蹒跚,那有点长的裤子是那么平常的一景对我却是一个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家里的父亲是怎样的现状,我不知道他自己一个人在家是如何应付自己的生活的。王登的父亲在过年时都是去战友家过年的,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老父亲是一个人在家如何过年的,每年都在找着各种理由,太冷,过年时工作最忙,交通太不方便没有回家。此刻看着这一幕,我突然觉的自己的所有的一切理由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08年汶川地震,方达和王登同时去了灾区救援。在边上咽着干干的饼干的王登听着旁边弟弟方达和旁人的对话,她认出了弟弟。她和方达回家看自己已经三十二年未见自己也怨恨了三十二年的母亲。在家包饺子的元妮手在不停的抖着一个饺子她已经包了很久了却依旧无法包好。王登到了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己和父亲并排挂着的大大的黑白照片。方达看到,迅速用自己的一只手取了下来。照片下面是几个洗好的西红柿,母亲走进来扑通的跪在了地上,嘴里念叨着:登啊,妈没骗你,西红柿都已经洗好了,你尝一个,妈也给道个歉。和弟弟母亲一起去了公墓祭拜了父亲,后面就是方登的墓。里面是她的书包,和母亲每个学期给她买的书。王登蹲在地上泣不成声。我想她已经原谅了母亲,在汶川地震时就已经原谅了。在那间母亲住了二十九年的旧屋里她给母亲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的婚姻,自己的老公,自己二十二岁生下的女儿。
真的很震撼,在大灾大难面前万物显得那么的脆弱,所以我们要珍惜家人,珍惜今天的一切!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一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中,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中,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的情节所感动的人吧!
在电影的'开始从唐山地震前,街坊四邻祥和生活的场面到徐帆饰演的元妮一家的幸福家庭,紧接着,转入地震发生的情景,然后又从元妮不顾个人安危,舍命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丈夫舍身救妻子的情景,解放军支援部队救援的情景,认领孩子的情景,到后来社会发展,孩子们的发展,姐姐回家的场景,可谓刻画得淋漓尽致,影片详略得当,核心情感突出,是我看过影片当中,最具有真实情感,最能把握人物情感的影片。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最博大的,无论是亲生的,还是养父母都一样,父母永远希望自己孩子好,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曾经受过的苦,受过难的人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眼前,充分合理利用自己目前良好的条件努力拼搏,多为社会做贡献。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二
海啸,水涝,地震等一系列的自然灾难,将会给人们带来多少心里的创伤。《唐山大地震》在各大电影院首次放映,听说这部片子很感人,于是妈妈便决定也带我去看看。
我们来到万达电影城。这个电影讲了在唐山大地震中,姐姐和弟弟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母亲面对着只能救一个的选择,她选择了弟弟。虽然后来两个孩子都活了下来,但是却忘不了心中的痛,姐姐因此而离别了母亲32年。人生中有多少个32年呀,就是因为那不堪回首的'23秒,造成了母女人生中痛苦的32年。
从开始到结尾,都演得那么真实,让人们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地震后的悲欢离合又给整个电影增添了不少人世间的情感。
走出电影院,我想,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宝贵生命,有多少人变成了孤儿,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让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伸出你援助的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三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在唐山发生了强度为里氏7.8级的大地震。
地震来临时,山崩地裂,一座座高楼在顷刻间化为废墟,一个个生命瞬间被强烈的地震波夺走,地震的危害还真不小。
废墟中,一个坚强的母亲正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突然,听到其他人说找到了,但却被同一片废墟压住了,救弟弟姐姐会死去,就姐姐弟弟会死去,百般无奈下,这位母亲含着泪说先救弟弟,而姐姐却留在了尸体群中……。
一幅幅惊心的画面,一场场充满爱心的救援。让我不禁感到人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而且团结起来顽强地跟困难做斗争。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是最宝贵的,灾难无情,人有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四
我在暑假已经看了《唐山大地震》,然而今天再看一次,却更是感动,更是震撼。其中的许许多多画面与台词是我难以忘记的,也是让我流泪的。虽然是演出来的,但那种爱,那种情感却自然而伟大。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亲情,在地震面前毫无修饰的亲情。母亲元妮和父亲大强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刹那,最先想到的就是孩子。父母痛苦的大叫,想救出孩子们,那种令人心痛的感觉展现在了电影中,也让我的心灵震撼。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伟大。而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要爱父母,有孝心。虽然患难见真情,但父母对我们的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要你用心观察,也会被父母的爱震撼。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除了被亲情感动,更被养父母的爱感动。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母给了方登又一次生命。一直伴方登步入大学,那种爱,绝不亚于亲情,甚至比亲情更感人,更伟大。
电影的结尾,是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救灾相认的情景。那个时候,我再次泪流满面。他们心中的感恩打动了我。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回报祖国,那种爱,也让我佩服。
总之,爱就是奇迹!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五
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这部电影的,可随之而来的是却是心灵的大地震。反反复复地想着那三个让我心疼的主角——方登、方达、还有他们的母亲李元妮。整整32年,尾随着他们的生活痕迹,看到了他们泪水中叫人痛心的挣扎。
方登,一个倔强的叫人心疼的女孩。从那两行泪在她稚嫩的脸上滑落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今后的日子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想,不是对死亡和地震的恐惧,而是对命运的伤怀甚至是对母亲的憎恶。于是这种发泄便随之转移到自己的养父养母身上,尽管养父一再地让她回唐山去找亲人,但她总说是不记得了。可是当已长大的她在养父面前声嘶力竭地吼着:“我不是不记得了,我是忘不掉!”那一刻,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方登的痛楚。“救弟弟”那三个字一直贴在她耳边,那个微弱的声音被扩大千万倍在耳膜中爆炸,于是就成了心底里那个她不愿揭开的伤疤。
可亲情又能如此彻底地痊愈一切!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姐弟时隔32年重逢,看到弟弟,方登的心瞬间塌软了,她哭着说“看到弟弟,我就知道我错了!他是我弟弟啊,弟弟活着,多好!”这就是亲情,足以感化一切。透过方登的挣扎,我看到的,不是她的冷漠,而是始终埋藏心底的对家的眷恋。可惜,没人能懂!
方达,这个断了一只手臂但后来仍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的争气的孩子,其实他心中的负罪程度丝毫不少于母亲。32年来对姐姐深深的愧疚以及妈妈当初的那个决定给自己背负的沉重使命,有没有想过他的累?在不想念书时母亲又翻出往事来劝他,他一急就喊:“你当初干嘛不救我姐。”吃了母亲一巴掌。他是必须争气的,纵使是为了当年的那个决定他也必须报答母亲,于是他愧疚了32年,奋斗了32年。他的挣扎中,我看到折磨人的委曲,可惜,没人能懂。
李元妮,这个坚强的母亲,上天抛给她一个一辈子都不忍心去做的决定,让她的心中缠了一个打不开的结。当她失神地说出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我流泪了,失去了由自己放弃的,况且是唯一的女儿,这是一场比地震更可怕的劫难!她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过丈夫和女儿,每年都给他们烧纸钱,一遍遍告诉他们回家的路,絮絮叨叨,模糊的呓语里满是母亲的温柔。她为他们牺牲了青春,以作微弱的偿还。在最后母女相认时,方登抱着头痛哭着喊:“这32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一个人这一辈子里有几个32年啊!”那一刻,母亲的神情忽然变得释然,像是所有的痛苦都不复存在了,她笑着流泪,那一刻,回想到她的挣扎,我忽然地看到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其实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那次劫难,那次手心和手背的选择,那资助掏空了心的遗弃……她再也经不起什么了。可惜,没人能懂。
32年的挣扎,因那23秒的地动山摇,往后,亦便是再也难分难舍的血脉亲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专业16篇)篇十六
“23秒,32年”,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今天,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久久让我难以忘却。作为一个90后的唐山人,让我发出了许多感想。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