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充满了力量和灵感,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创造力。请大家阅读以下优秀作文的片段,欣赏其中的文采和思辨的力量。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一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读书时还觉得眼睛特别亮,什么字都能看清楚。
放学后,我撒开腿就往家里跑。刚到门口就闻到粽子香,一进门就看见父亲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先给父亲母亲一人解了一个粽子,撒上白糖,然后给我自己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饭桌上,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
吃完饭,母亲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上摸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就让我到学校去学习。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二
我们中国年里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说在古代这天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记载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小孩要佩戴香囊,系五彩丝线,家家户户都洒酒扫庭院,插艾草、菖蒲、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还有一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公园前287年泰国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但始终不舍弃自己的国都,于是在这天五月初五抱石投江了。楚国百姓哀痛不已,纷纷走到江边,把食物投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他的身体了。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这样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纪念屈原。
随着时代变迁,赛龙舟、插艾草等习俗在北京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前几天姥姥就把粽子叶、糯米、红枣等买好,到了那一天姥姥把泡好的粽子叶折成了漏斗型,再把泡好的糯米和枣放进去,包好后用棉线捆住。姥姥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个码放进一个大锅里,再加入适量的水点上火。大约一个小时后就会飘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光闻到味就我要流口水了。妈妈说粽子还有咸味的和辣味的,根据地域划分和风俗习惯味道各不相同。
噢!对了!自从20xx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了国家法定节日,让我们期待今年的端午节早日到来吧!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三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热闹非凡的春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晌午到了,奶奶煮了一大锅粽子,当掀开锅盖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粽香,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倒三角形的粽子,自言自语道:这个一定是红枣豆沙味的。我边吹气边剥开它一层一层的绿衣裳,哇!哇!哇!天啊,一个雪白的.饭团上镶嵌着几颗油亮亮的红宝石的红枣豆沙粽便呈现在我眼前,我撒上点点白糖,咬了一大口,又黏又甜,又鲜又香。吃了一个红枣粽后,我还没有解馋,我又拿了一颗蛋黄粽,掰开白白的饭团,露出了里面黄橙橙的蛋汁,蛋汁顺着糯米团子慢慢地流下来,像一条金色的小河缓缓流过,我迫不及待的想品尝它的美味,一口接着一口地吃了起来,直到小肚子鼓鼓的。
吃过午饭,爸爸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的忠臣,后来他受到奸臣的陷害被迫流放,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跳进了汨罗江里,楚国的老百姓怕江里的大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了很多米饭、肉等食物给鱼儿吃,后来人们就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吃过晚饭,是我们家过端午节的重头戏,奶奶又给我们分配任务了。爸爸负责把艾草、菖蒲、蒜头用草绳绑好挂门上,妈妈用雄黄酒洒在房间的角落和门口,奶奶负责用黄烟把每间屋子都熏一遍,全家人都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奶奶还说每年这个节日都需要做这些事情,这样可以驱邪避灾,赶走蛇虫,保佑住宅安宁。奶奶说我小,就让我站在门口看他们做,希望我长大以后,自己可以学着做,把我们家的传统传承下去,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奶奶,也觉得奶奶说得对。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四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在端午节的这天,早上妈妈叫我早早的起床了,说让我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很高兴的答应了。我在厨房里看到了菠萝,就问妈妈,妈妈我可以把菠萝包在粽子里吗?妈妈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竹叶卷成圆圆的筒形状,放上糯米、红枣、菠萝,然后用竹叶包起来,用线缠上去。一个可爱又好吃的粽子就完全包好了,妈妈开始煮粽子。
开饭了,我们一家人吃着自己包的粽子,高兴极了!
中午,二姑妈来到我家,请我和姐姐一起去吃了肯德基、冰激凌、还有薯条可乐等等。这个端午节过得真高兴啊!
我喜欢这个端午节,我希望每天都过这个端午节。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五
每个地方过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你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家的端午节。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读书时还觉得眼睛特别亮,什么字都能看清楚。
放学后,我撒开腿就往家里跑。刚到门口就闻到粽子香,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先给爸爸妈妈一人解了一个粽子,撒上白糖,然后给我自己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饭桌上,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上摸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就让我到学校去学习。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比如包粽子、插艾叶等。我家做的事就是这两件事的其中之一,当然是包粽子呀!
妈妈说过要想把粽子包好,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粽叶、糯米、葡萄干、蜜枣、丝线,准备好了之后,可别忘记洗手哦!要不然雪白的糯米就变成了黑米。
我好奇的问:“我不会包那怎么办呀?”别着急我来做个示范,妈妈回答说。说完妈妈就做起了示范,先把粽叶卷成漏斗型,再把糯米和葡萄干放入卷好了的粽叶里,接着再把它包好,再系好绳就可以了。
嘿嘿!接下来,就由本大师来包个粽子给你们瞧瞧吧!我匆匆忙忙地拿来一片粽叶,可是怎么也包不成漏斗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个漏斗型,我抓了一大把糯米往里塞,又拿来了葡萄干往里放……我终于包好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我家的端午节就是这样过的,你们家呢!
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买来了艾草。只见艾草比水芹菜长出一大截,上边还有一些艾叶。第二天中午,我就看见爷爷把艾草插在窗户上和门上。这种艾草可以防止蚊虫侵入,和蚊香片的用处一样,不过还比蚊香片更美观,更环保。这时我家真是香满堂。有艾草的香味,丁老师发的香荷包的香味,我爷爷煮的粽子的香味,还有一种别人家没有的香味,就是我家栀子花的香。这种花雪白雪白的,向四处展开,有的还没有完全展开,就连花骨朵都有一股清香。
吃中午饭了,“哇!”我开心地大叫。只见桌上有牛肉、鸡翅、肉圆……我一口气也不喘地吃呀吃。粽子终于登场了,这粽子是我小姑包的。粽叶是绿色的,还有一点被煮黄的样子。我家的粽子很与众不同,是粽叶包的,但是没有用线捆,直接弄一个孔,再用第二片叶子的尖尾插好,就是用粽叶打了一个结。我妈妈说:“明年端午我一定要学会这个本事。”粽子里裹着糯米、红豆、花生、蜜枣,又香又粘又甜,吃上去别有一番风味。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又称娃娃节。中午吃完饭,我泡了一个艾水澡。我觉得非常舒服,浑身上下都显得雪白雪白的。洗完澡,妈妈给我穿上了她买的新衣服,别提我有多开心了。妈妈又给我戴上了一个老虎形状的香囊,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上面有好几朵开放的小花,还有几只小鸟在枝头歌唱。老虎胡子和尾巴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妈妈还给我的手腕和脚腕上扣上了五彩的绒线,它们像五条蛟龙保护着我。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六
我家在农村,农村的端午节大约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那时,我听母亲说,家里的鸭蛋从现在起就不卖了,要留着做包蛋;还要在菜园里种一小块g菜,过端午节好吃。
从昨晚开始,我家为了过端午节就正式忙碌起来。先是母亲安排父亲,必须在端午节的凌晨起来割艾蒿,说那时的艾蒿才好,有药性。然后安排我,要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昨晚割的艾蒿挂在大门的两边,说这样好辟邪。怎么都有说法啊?我好想睡懒觉,现在看来是睡不成了。不过,比父亲半夜起来割艾蒿好些。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按照母亲的安排把艾蒿挂好了,以为可以出去玩了,我还没有走出院门,母亲就大着嗓门把我喊回去了,说是今天事情还很多,要我帮忙,就不准出去玩啦。我只好在家等早饭吃了。
吃过早饭,父亲上街买家里没有的东西去了,我就成了打杂的了。只听母亲说:“快去,把菜园里的g菜拔回来”、“快去,把包蛋洗出来”、“快去,剥几颗蒜出来”、“快去,用白酒兑雄黄,把院子周围洒一圈,一会儿吃饭了”……我家院子不大,今天不知跑了好多个来回,当然,母亲比我更忙,终于把午饭准备齐了。
端午节的一顿饭居然有这么多的内容,难怪母亲那么重视。等母亲说完,我赶紧拿起筷子吃起了g菜,好打掉我身体里不好的东西,少生病。
不知是不是真的?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七
“洋洋,快来,吃粽子啦!”奶奶呵呵地端来刚从锅里拾上来的粽子。“噢!”我应声而出,赶忙问:“奶奶,哪个是我包的?”其实,不用奶奶指点,我一眼就看出那个躺在粽子堆里的“四不象”。我如获珍宝般轻轻地剥开粽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红枣、花生、蜜枣,还有一小块儿肉馅,真是好看!这可是我的独创,各种馅混在一起。“看,我包得粽子!”我高兴地带着自己的作品,满屋子巡游展示。谁说我年纪小,不会包粽子的,有志者事竟成。来年过端午节,我会把粽子包得“三不象”。总有一天我包的粽子会和奶奶一模一样。
我刚品尝完自己的杰作,奶奶就来出了大红的丝线扣在了我的手腕上,又把彩色的丝线扣在我的脚踝上,说是“百脚神”。更有趣的是还往我的脖子上套了一个彩线编织的蛋兜,里面装着在粽子锅里煮熟的鸭蛋。哈哈,走起路来,胸前的蛋兜一晃一晃的,可好完了!
我问奶奶:“是不是端午节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要吃粽子,扣丝线,戴蛋兜呀?”奶奶笑咪咪地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我们家乡扬州,过端午节的时候大人们还会喝雄黄酒,赛龙舟等,其他的地方有的菖蒲、艾草,佩香囊,比武,击球……”
哦,原来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我喜欢我家乡的端午节!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八
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比如包粽子、插艾叶等。我家做的事就是这两件事的其中之一,当然是包粽子呀!
妈妈说过要想把粽子包好,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粽叶、糯米、葡萄干、蜜枣、丝线,准备好了之后,可别忘记洗手哦!要不然雪白的糯米就变成了黑米。
我好奇的问:"我不会包那怎么办呀?"别着急我来做个示范,妈妈回答说。说完妈妈就做起了示范,先把粽叶卷成漏斗型,再把糯米和葡萄干放入卷好了的粽叶里,接着再把它包好,再系好绳就可以了。
嘿嘿!接下来,就由本大师来包个粽子给你们瞧瞧吧!我匆匆忙忙地拿来一片粽叶,可是怎么也包不成漏斗型,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个漏斗型,我抓了一大把糯米往里塞,又拿来了葡萄干往里放……我终于包好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我家的.端午节就是这样过的,你们家呢!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九
走在路上我问妈妈:“‘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妈妈说:“‘端午’的‘端’是开端的意思,也就是初。午指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秦国包围后,写了《怀沙》这首诗,跳入汨罗江,自杀而亡。南方人这时候还会赛龙舟呢!”
一进大姨家,香喷喷的粽子味迎面扑来。“啊,真香!”我大叫一声,吓他们一跳。大姨笑着端上穿着绿色“粽子衣”的粽子,脱下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身子,还有一个红“嘴巴”。粽子一端上来,我和大姨夫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大姨夫咬了一口,满嘴长了许多白“胡子”。我们哈哈大笑。大姨夫却津津有味地舔了下嘴唇,说:“啊!又香又甜十分美味!”我们在一片欢笑中,都吃了粽子,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我喜欢过端午节,因为可以吃美味的粽子,还可以跟大家一起玩真的很高兴。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
端午节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依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纷纷亲去打捞,沿水招魂。在没有结果时,人们只有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虾鱼蚕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达对他的怀念,此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头粽子表达缅怀之情,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将这一天俗称为“端午节”。过节的形式也多养起来,如插杨柳、赛龙舟、吃粽子、烧高山等等。
我也特别喜欢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爸爸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妈妈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妈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爸爸,指挥着他和妈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爸爸矫正了爸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一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我们家也不例外,只不过是我们家在过端午节前时妈妈早就包好了粽子所以在过端午节时我们家早就吃上了包好的粽子。
首先,我们准备好:五花肉、糯米、酱油和粽叶。做法:猪肉切成5公分条,用酱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糯米用浸过肉的酱汁加盐拌匀,停置10分钟后再拌到均匀为止;粽叶2张背背相对,由叶蒂1/4处折成一直角匙状,取约2匙米铺在叶匙内,肉条直放其中,再铺2匙米盖满肉条,托叶匙的手要保持开头,配合另一手的动作;将粽叶剩余部分由米末处折盖上去在折处把两边的角折好。粽身由托叶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将盖叶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绳将折叶处绕紧扎好,再绕扎整个粽身;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在锅中,放入冷水用火滚后改用中小火续煮30分钟,熄火焖15分钟。
45分钟过后,香喷喷的粽子就好了。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二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今天我家的风俗就是传统的北方特点,我母亲今天给我们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母亲都在我家包粽子。见姥姥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漏斗形的,然后就把糯米放到了里面,一叠,用细线一裹,就扔进了锅里。我也蠢蠢欲动,想试试怎么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的,卷成一个漏斗形。我把米放进去,可是,我放进去的米一会儿就漏光了。姥姥说:”楠楠啊,你都没有把粽叶卷好就把糯米放了进去,你不漏光谁漏光啊?”我一看母亲,真的,下面一点都没有缝隙,再一看我的,一个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终于没有了缝隙。我终于自己做了一个粽子,吃起来一定很香!
母亲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没有了胃口。蒜那么辣,怎么可能一口气吃下去一个蒜呢?姥姥、父亲、母亲、姥爷,甚至我那可爱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么香。我尝试性的拿起一个,小心翼翼的剥开,放进嘴里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还有一丝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吃不腻,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伤挂香包,一会儿也给我做了一个。姥姥说:“你必须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顺从的点了点头,说:“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妈妈说今年要包豆沙粽子,我高兴地在一旁拍手叫好。
妈妈先把粽叶放到锅里煮10分钟,做好豆沙。我负责把糯米和枣分别泡到水里。一切准备妥当,妈妈开始给我做示范。她先将粽叶卷成圆锥形,将泡好的糯米、枣和豆沙一起放进去,再把粽叶卷好,并用线绕好系紧,这样粽子就包好了。我照猫画虎,可总也包不好,我没有气馁,继续努力,终于包好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心里可开心了。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大家都会吃粽子呢?”妈妈回答:“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屈原的楚国诗人。他们国家的君王不听他的劝告,与秦国结成盟友,最终被秦国人所杀害。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要灭亡,就跳入汨罗江以死明志。人们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将粽子投入江中。从此,这一天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我听着妈妈讲述历史故事,不知不觉中已“消灭”了三个粽子。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四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五
吃粽子了!吃粽子了!端午节到了,又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了!
这天我早早就起了床,换了新衣服,刷了牙,洗了脸,叫姐姐帮我梳了个马尾。然后妈妈就带着我和姐姐去奶奶家过端午节。
走到奶奶家,就看见奶奶家大门上插着两把新鲜碧绿的艾草。妈妈告诉我艾草可以驱蚊辟邪,还可以煮水洗脸洗澡,袪痱止痒呢!
奶奶在家正在包粽子,看见我们高兴极了,连忙喊我和姐姐一起包粽子,这可把我和姐姐乐坏了!我们马上洗了手拿起碧绿的芦苇叶,可是不知道怎么包。我们先看奶奶的动作——只见她把粽叶卷成一个小圆锥,然后往里面放一把糯米,接着放一颗蜜枣,再放一把米,最后把粽叶一裹,用绳把粽子缠紧系牢,一个四角的粽子就包好了,就像变魔术一样。姐姐一看一学,不一会儿就包了一个。我不甘落后,心想:简单!可我包了半天,粽叶和糯米就是不听我的指挥——不是叶子破了,就是米露出来了,怎么也包不好,气得我直跺脚!奶奶看见了就伸手帮助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包了第一个粽子!看着这个没有棱角的“丑”粽子,我还是喜欢的不得了,左看看,右瞧瞧,舍不得放下。这是我包的第一个粽子!接着,我自己尝试着包第二个粽子,我先把粽叶弄好,再把糯米放进清新碧绿的粽叶里,然后再放一颗香甜的枣子,接着再放上一些糯米,再把粽叶慢慢折起来,最后用线把粽子捆起来,就这样,第二个粽子完成了!“我会包粽子啦!”我太开心了!
当我们把粽子全包完了,奶奶就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我就闻到了粽子的清香味儿。奶奶说,闻到香味再过一会儿就可以吃了。终于,粽子出锅了。我已经馋坏了,赶紧叫奶奶帮我拿了一个,然后小心地慢慢解开绳子,打开粽叶,细细地品尝起来。哇!太好吃啦,甜甜的红枣,软软的糯米,还有粽叶的清香,简直美味极了!
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端午节,也是我吃的最香甜的粽子!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六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奶奶和爷爷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放在桌子上了。我赶紧洗了把脸,就叫爸爸、妈妈一起起床吃粽子。
爸爸妈妈很快来到桌子旁,我们一家一边吃,一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随口说起了粽子的来历:“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许多爱国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
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愤怒,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投到江里,就是为了不让鱼儿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好样的!奶奶,粽子怎么包呢?”奶奶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的糯米和鲜红和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包肉啊、红豆啊、蜜枣啊等。”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吃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我家端午节这样过(热门17篇)篇十七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如今不是看到满街的棕子,商场中的打折,电视中的庆祝,我已经感觉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念到端午这两个字时不由的让我想起那个在外婆家过的端午节。
时光倒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
一盏昏黄的豆油灯,一张脱了朱漆的梳妆台,一方古旧的镜子。一个老人在镜前动作迟缓但一丝不苟的梳头,我被一些细碎的声音惊醒,睡眼朦胧的看着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爷的母亲)。不一会她就梳了,一个盘髻。这时她不知从哪里拿出的一朵绢花,粉红的,端详了很久她轻轻的插在头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带些黄的头发上,一朵粉花格外显眼。像在茫茫白雪里的一株雪莲,温暖而惊艳。以至于今天我忘记的太姥姥的容貌还记得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时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忆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个端午的早晨。可最终,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银簪戴在头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个动作示意我睡觉。我闭上的眼睛,但能感觉到灯灭了,和吱的一声关门。之后就是一片安静,我知道在艾草还没有插上门楣时家里谁都不可以说话,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绝对不可以出声,这是大人们交待过很多次的。静,真静!
“小乖乖,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声中坐起来。姥姥拿来了前两天才为我缝制的新衣,大红的镶着黑边的衣衫,还用一根红绳给我扎了一个冲天炮的发型。
“穿上鞋,去给太姥姥请安。”姥姥便给我穿上了那个红的绣着仙桃的布鞋,出了卧室门,太姥姥坐在堂屋里。“太姥姥好。”说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个响头。
“乖,拿着纳福篮一边玩去。”她笑吟吟的拿起身边的那个八边形的布蓝,在每一片布上都绣着不一样的花,每一片布的边与边的交接处都要再用布札一个凤凰头,每一个凤头上都叼着七色的彩线穗子。
“姥姥好。”我拿着小篮转身就向身边的姥姥作了一辑。
“好,好,乖。”姥姥笑着往我小篮里放鸭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姥姥放了东西就拉我到门外,洗脸盆里已注满了清水。她从神柜上那一堆艾草里拿出几根,沾了点水在我身上轻轻的拍了几下说;“去祸去灾,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脸,我也拿了几根艾草学着姥姥的样子在房屋里的每个角落里都扫一扫,一边扫还一边说,“端午节扫一扫,蚊虫蚂蚁都往外面跑。”
早饭,一个棕子,一个鸭蛋,一碗粥,匆匆吃过。吃完后姥爷便用雄黄在我头上画了一个“王”字,据说这样那些鬼蚁蛇虫都不会伤害我。
“张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饭不能闲着,拿着小篮便挨家挨户的串门,老人们都纷纷拿些零食往我小篮里放。不知何时小篮满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来的小老虎。”姐姐坐在堂屋里看我进来了笑的合不拢嘴。
“爸爸,妈妈,姐姐,你们什么时候来的。”我一边说一边扑到妈妈怀里,到姥姥家已经几个月了真是很想她们。
“瞧瞧,又长壮了。”妈妈抱着我高兴的说。
和妈妈亲昵了一会,便和姐姐玩起来,一见姐姐的和我一样的小篮里的东西没有多少,我便拉着她向外走。一边走一边说哪家给的东西多,哪家的东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里她们见我又来了便说,“小丫头,怎么又来了。”
“我是给姐姐带路的。”说完便站在姐姐身后,姐姐便上前给那她请安。
“这是大丫头吧,长的越来越俊了。”李奶奶忙扶起姐姐,笑着对身边的和说“鬼灵精怪的,还长的张巧嘴。”
从李奶奶家出来又到张奶奶家,就这样小篮又满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饭,”妈妈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满桌子的饭菜都上了,雄黄酒也端上了。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爷是客,应该坐上席),姥爷坐在父亲身边,别人吧都可以乱坐。
“走啰,看龙舟去。”一家人其乐融融,欢欢笑笑的吃完了,姥爷便抱着我拉着姐姐向河边走,父亲跟随着。母亲则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爷问了父亲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点,快点,都开始了。”我看见河边好多人便大叫,对于大人的谈话我是不感兴趣的。他们便加快了脚步,我骑在姥爷脊背上,姐姐骑在父亲的背上,河中的场景我看见了。
两条龙头的彩绘木舟,两条木舟上的人都一样多,不同的是一条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红头巾,另一条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蓝头巾。他向水中抛了些棕子,说了一些我没听懂也没有记住的话。过了一会岸边的锣都敲了起来,那些龙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齐,等大鼓一响船像箭一般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就超出了我的视线。
“追龙舟呀。”旁边的人都一边叫一边跑,姥爷和父亲背着我们也在跑,可到了终可都赛完了,听旁边的人说是红队获了胜。
在那里也没有多留,因为姐姐明天还要上学,她们今天得回家。临走时妈妈嘱咐我她买给姥姥吃的东西我不要吃,要叮嘱她们吃。我当时坚定的点点头,事实证明这些东西还是被我给吃了。
到了分别的时候,我实在不舍就拉着妈妈的衣服。姥姥见状就说:“李奶奶家的小牛刚才掏了好大一窝鸟,现在正在分小鸟,再不去就没有了。”
我一听松开手就往李奶奶家跑,当然没什么小鸟,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过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饭。
月,轻轻的爬上了那棵老槐树上。姥姥搬了凉床在院子里,我躺在床上姥姥摇着蒲扇给我扇风赶蚊,讲着那古老的牛郎织女。太姥姥在屋中纺线,吱吱呀呀,就这样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依稀中还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