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入户人居环境简报篇一
位于xx社区xx四巷,有一块面积约800平方米的闲置五边地,该地块四周被居民住宅围绕着,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导致该地块杂物乱堆乱放、杂草丛生、臭水横流、蚊虫孳生,甚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xx居委会也曾多次收到居民的诉求,要求对上述地块进行卫生整治,提升居住环境。
针对以上情况,xx社区党委开展实地走访,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研究部署整治方案。结合居民的意愿和实际情况,xx居委会对该处五边地进行整治改造,清理周边杂物,铺砌红砖小路,建设成小菜园。
此外,xx社区积极响应街道相关要求,合理活化利用五边地,安装电动车充电桩,以疏导化解出租屋内电动车违规充电的问题,减少安全隐患。
此次举措,不仅使周边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更大大地提高了五边地的土地利用率,获得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下阶段,xx社区将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优化周边环境,共同建造舒适整洁的美丽家园。
入户人居环境简报篇二
连日来,党湾镇各村(社区)纷纷组织力量开展环境整治,村庄面貌大为改善。自2016年12月9日以来,全镇排查发现的478个脏乱差问题,95%以上得到了整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初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该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该镇“百日攻坚”行动中,村庄整治以主要道路两侧、农户房前屋后为重点区域,对道路两侧乱堆乱放、房前屋后堆积物、农作物秸秆、建筑余料等进行集中清理。经过周密排查,在全镇范围内累计发现此类问题478个,全部以抄告单形式下发至各村。各村立即迅速行动,展开整治。
团结村每天组织10多人,连续奋战10多天,下雨天也不停,对照抄告单,对农户房前屋后的柴草、旧沙发等堆积物和砖头、黄沙等建筑余料等一一进行了清理,累计清理垃圾、杂物10多吨。除了26张抄告单上指出的问题全部得到整改外,其它脏乱差现象也得到了整治。
梅东村发动老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花一周时间对全村区域内的环境盲点进行了摸底排查,将汇总上来的情况结合镇里下发的抄告单,组织力量,分成两个组,第一组对全村区域内每天8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道路清扫,清理电线杆上的牛皮癣,使用挖机清理农作物秸秆等堆积场。第二组,每天出动6个强壮劳动力,根据摸底排查和抄告单上提供的信息,对房前屋后、道路河边两侧的堆积物进行清理。村里2组和3组两条道路,一直是全村卫生工作的难点。这次通过上门讲道理,做通了农户的思想工作,把道路边堆放了7、8年的红砖堆、工字砖堆等堆积物都进行了清理。
新梅村对全村范围内主要道路、河道两侧、农户房前屋后堆积物进行大清理,平均每天清除垃圾、杂物2吨多。
其它各村也纷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入户人居环境简报篇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居民的深切期盼。中央、省、市、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为给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xx街道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街道于xx月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会议。会上,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负责人布置了近期工作要求,要求各社区对标对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包社区干部要跟上督促,各职能部门要靠上指导,齐抓共管把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好。同时,街道印发《xx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行动方案》,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任务、重点目标、责任分工、步骤安排、实施办法等进行明确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程中,街道领导亲自带队督促检查各社区清理效果,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要求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对照《行动方案》认真整改落实,举一反三,对类似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避免相同问题再次出现。
街道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不定时“回头看”,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农业服务、园林绿化科及督查考核联合对各社区共进行10次左右督查排查,锁定问题点位,并对各社区存在问题的点位进行定点通报,要求各社区定点认领,及时整改,全面自查。
各村迅速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高潮,对乱堆乱放、私搭乱建、荒草丛生、污水横流、沟渠阻塞、卫生死角等进行了彻底清理,如火如荼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动用人力机械,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共组织人员约190人次,清理垃圾228。5吨,清理“四大堆”170处,清除乱搭乱建8处,清理乱写乱画24处,居民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宜居的乡村、舒适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大动员、全员大参与,齐心协力塑造洁净、文明、有序、和谐的乡村新形象。让广大群众在共同参与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