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能够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接下来请大家共同来看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的范文。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一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丽。
二、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初步学习描绘环境。
师:对,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真是个好习惯。说到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树叶黄了,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课件同步展示树叶飘落下来的美景。)其实秋天不仅仅是这样的凄凉,它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课题《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走入大自然,去看看像图画一样美丽的秋天。谁能大声读读这个生字。(课件将生字“画”变色,强化孩子们的生字的认读,请孩子来读“图”字,读课题。)
师:你读得声音洪亮,字音准确,真棒!大家能像他那样再读一读课题吗?
孩子们连续读几遍。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看,秋天来了,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苹果。)哦,是果园的苹果成熟了。调皮生字宝宝们也高兴地躲在苹果后面和大家捉迷藏呢?看看哪些聪明的孩子能认出这些生字宝宝?(课件展示,随意点击苹果,请孩子认读,没有读准确,点击生字,显示拼音,注意边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生各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词语认读
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师:词语宝宝们也想挑战大家,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展示词语,请孩子们认读。课件展示,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反复请孩子练习轻声的正确读法。告诉孩子们,生字宝宝有时要变声哟!
(四)初读课文
1、孩子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桌纠正字音,或圈出读得好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2、质疑,秋天来了,哪里有美丽的图画?
孩子们自由讨论。
孩子们眼睛真巧,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美丽的山野。)
为什么说,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呢?(孩子们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
看到这美丽、丰收的山野,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高兴,喜悦……”对,人们是喜悦的心情。那孩子们能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吗?请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读出“喜悦”之情。
(五)细品课文
1、研读重点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看,山野里,成熟的稻谷,金灿灿的,一大片的一大片的,大家觉得像什么呢?引导孩子想象,就像金黄的大海。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出: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用动作让孩子体会动词,体会句式。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那山野里还有什么成熟了呢?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
2、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读出丰收的热闹,喜悦。
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认识动词、描写颜色的词语;认识比拟句。
(六)升华、拓展
1、大家觉得秋天美吗?不仅山野,秋天到处是美景,下面大家来欣赏欣赏美丽的秋天。(课件播放美丽的秋天景象。)
质疑: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指导朗读疑问句。)
孩子们自由讨论。课件展示答案。“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表达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对勤劳的人们的喜爱之情。
梨树说:“勤劳的人们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______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说:“勤劳的人们把我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3、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1)边读边想象,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2)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美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用语气、动作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
4、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改编的小诗,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从孩子的视野、角度去认识和感悟秋天的美丽,秋天美丽的原因。自己试着编几句描写秋的小诗。
(七)我会写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课件展示,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的“波”“浪”和草字头的“苹”字。
1、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组成,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2、学生练习写,并在生字旁边为其组词。
3、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4、实物投影展示优秀的写字作业,请学生评价。
(八)我能行
1、诵读自己喜欢的关于秋天的小诗。
2、摘抄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3、描绘你心中的秋天,配上优美的小诗。
4、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制作卡片等。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灯笼
苹果 露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 波浪 勤劳的人们描绘
高粱 举 火把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二
2、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
板书:19、鸟岛(读课题)。
3、去游览之前,你有问题吗?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鸟岛”?
(一)第一自然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1)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
(2)鸟岛的名字叫“海西皮”。
(3)鸟岛闻名中外。板书:闻名中外。
3、你能把“闻名中外”换个词吗?
(驰名中外中外有名中外著名)。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这个小岛为什么被人们称作“鸟岛”呢?我们先来看看春天的鸟岛是怎样的?
2、出示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想想你读懂了这一节中的哪个词或哪一句句子?
3、交流。
(1)第一句。
a、“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儿很多。板书:鸟多。
b、用“一群一群鸟”图进行演示,理解“陆续”
c、指导朗读。
指名读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句。
a、筑巢安家:做窝。
养育后代:抚养小鸟。
b、齐读。
4、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读第二自然段。
(1)每当春天,小鸟们怎么样?
(2)它们飞到这里干什么?
(三)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你们看——六月------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
3、轻声读第三自然段,选你喜欢的一句多读一遍。
4、交流。
(1)第一句。
a、你知道了什么?(鸟多)。
b、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鸟多?
“各种各样”、“聚”、“最热闹”、“鸟类的世界”
c、指导朗读,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
轻声--指名--齐读。
(2)第二句。
a、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鸟窝多)板书:窝多。
b、你怎么知道的?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贴图。
c、指导读。
(3)第三句。
a、你知道了什么?(鸟蛋多)板书:蛋多。
b、你是怎么知道的?
“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
c、你能到黑板上画一画吗?
d、指导读。
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到处都是,确实很美。
5、老师:岛上鸟窝多,鸟蛋多,也是说明鸟多,让我们有感情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感受一下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吧!
6、齐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三
1、指导书写本单元比较难写的字,如“瓦、结、脆、鹃、然、雷、需、锋、滴、洒”等10个生字。
2、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指导书写这两课较难写的字。
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教师准备:田字格的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评价上一次作业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难写的字。
三、练习其他四会字。
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牢记并调整自己错误的写字姿势。
通过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识字方法和组词,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老师范写,教学生学会观察范字,并能指导自己的临写。
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适当布置一些习作作业,巩固学生的书写。
1、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写得较好的作业,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哪里写得好。
2、请回顾一下我们的写字姿势是如何的?
1、课件出示课的四会字,引导学生认读并扩词。
2、小组讨论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和部首。
3、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4、老师范易写错的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
“瓦”独体字,笔画不多,但是每个笔画都较为奇特,学生容易把第二笔竖提写成竖,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不能写成横斜钩。
“结”,左右结构,提醒“吉”的上半部分,是上横长下横短,不能混淆。
“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危”字较难写。
“鹃”容易和第一课的“鹊”混淆,需提醒。
“雷”与“需”同部首归类记忆,同时也要比较,“雷”的下半部分是“田”,“需”的下半部分是“而”,不能搞错。
“锋”,通过联想记忆“峰、蜂”,减少记忆困难。
“滴”“洒”同是三点水部首,但“滴”最后一个部分是“古”,“洒”要和“酒”区别开来。
5、要求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写其他比较容易写的四会字,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完成未写完的字。
生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三指握笔留一寸。
1、开火车认读会写的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被指名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识字方法。
4、观察老师范写生字。
5、在自己的课本上描红生字,然后临写。
练写其他四会字。
板书设计:写字三。
一、回顾写字姿势。
二、瓦、结、脆、鹃、然、雷、需、锋、滴、洒。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四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善良的作用与内涵,做一个善良的人。
3.理解对比论证的作用。教学过程【预习】。
1.阅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阅读时,要想一想作者的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做批注。
2.朗读课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方法: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第1段:第一句。
第2段:“善良即愚蠢”
第3段:“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是错误的。
第4段:“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也是错误的。
第5段:第一句。
第6段:第一句。
第7段:第一句。第8段:凶恶与善良的对比。
第9段:善良的内涵。
第10段:第一句。
第11段:凶恶与善良的对比。
第12段:第一句。
第一部分(1-4):驳斥人们对有关善良的错误看法:“善良早就过时了”;“善良即愚蠢”。(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强调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二)本文论证的特色: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二、理解善良的内涵。
1.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阐述了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认为善良有哪些作用?你认为善良还有哪些作用?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玩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第6段: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第7段:善良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
3.第6、7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4.作者认为善良有哪些内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第9段)。
三、理解对比论证的写法。
文章将“善良”与“凶恶”进行了对比。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段落,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5段,从力量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
第8段,从结果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
第11段,从心态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
对比论证的方法:使“善良”与“凶恶”的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五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联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树立环保意识。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联系。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联系的相关资料。
两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同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平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异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擅长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关于水的谜语。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六
《称赞》一课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二年级学生年纪较小,对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很感兴趣,觉得刺猬和獾之间的对话很有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让学生能直观的观察两种动物,更愿意走进课文自己读一读。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自己感悟,自己评价,自己学会分析,让孩子当课堂的主人,孩子们会更快乐!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重点理解“粗糙”这个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重点理解“粗糙”这个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分别出示“称”、“赞”两个字,生认读。
2、组成词语后齐读称赞并提问:什么是称赞?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
3、小结并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时可以多读几遍,用圆圈圈出本课生字并和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全班交流,识记生字。
a提问:读课文后你认识了哪两种动物?指名说并板书(刺猬、獾)。
b出示幻灯片(动物图片、名称、补充拼音、说明读音“猬”)。
c指导“背”字在句子的不同读音,指名读句子。
d出示生字:领读、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做猜谜游戏,识记生字。
a此物用米造。是糙。
b用目焦急看。是瞧。
c北方来了个月亮。是背。
d用手摘果子。是采。
4、字理教学生字“采”,并指导书写。
三、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
1、出示图片,理解“粗糙”的意思。
2、全班读课文1至4自然段。
3、指名分别读课文1至4自然段。
4、在课文中找出小獾值得称赞的句子并指导朗读对话。
四、课堂延伸。
1、出示一个比一好,生读。
2、学生试说:一棵比一棵怎么样?
3、指名拓展:一xx比一xx。
4、完成课后的练习。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七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叫《丑小鸭》,板题,齐读。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伴着童话故事长大的,低年级的孩子对童话故事更是情有独钟,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为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做好准备。)。
二、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2、学习生词(投影出示词语)。
(1)指生读。
注意纠正字音,篱笆的“笆”和欺负的“负”,读轻声。
(2)小老师领读,
(3)齐读。
3、学习生字。
(1)同桌互读。读完后互相说一说会记的字。
(2)重点处理几个特别的字:
烘:能组个词吗?观察这个字的部首,你能发现什么?
讨厌:能说个意思相反的词吗?
苇:组词,芦苇,见过芦苇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示芦苇图片,边放师边做讲解:芦苇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植物,苇杆细细的高高的开白色的像棉絮一样的花,成片地生长在水中,许多生活在水里的小动物都把家安在芦苇丛里。大家知道吗,我们平时吃的棕子就是用芦苇的叶子包成的!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就觉得芦苇并不陌生了?)。
孤:组词,能用孤单或者孤独说一句话吗?
(3)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过渡: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再来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
(本课课文较长,将课文的初读和生字的自学放在课前进行,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生字、词语的检查和巩固方法灵活多样,并根据每个字不同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分析指导,使枯燥的学习生字这一环节变得富有情趣,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三、品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丑小鸭。
1、生分段接读课文。
提出听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了解这只丑小鸭。
2、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师小结:看来大家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理解,老师觉得大家是在用心去听了。随着课文的地进一步学习,相信你会对丑小鸭有更深刻的了解。
3、学习一、二自然段。
(1)丑小鸭长什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看图片)。
(2)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其他小鸭子的样子。(课件示:毛()嘴巴()身子())。
小结:是啊,相比之下,他长得和其他小鸭子实在是太不一样了!所以大家才叫它“丑小鸭”。
(通过听读,初步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并将丑小鸭的样子和其他小鸭子作比较,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明白丑小鸭之所以被认为“丑”,是因为跟别的鸭子长得不一样。)。
过渡:这只与众不同的小鸭子,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看第三段话。(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丑小鸭的孤单可怜。
1、指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2、丑小鸭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
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觉到丑小鸭生活得非常孤单?
3、欺负它的都有谁?
是啊,连他的家人,他的兄弟姐妹都欺负他,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板书:孤单)。
4、同学们能不能体会着丑小鸭的心情来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丑小鸭在家里受尽欺负,鸭妈妈心疼极了,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无奈地对丑小鸭说:你还是走得远一些吧!于是,丑小鸭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此部分做简单处理,引导学生抓住“非常孤单”这个词,从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体会,学生很快走入情境,感受到这是一只孤单可怜的丑小鸭。)。
(三)学习四dd六自然段,体会丑小鸭的坚强和对美的向往。
1、默读思考。
离开家之后,丑小鸭是不是就会有了朋友,不再孤单呢?请小朋友们默读四、五、六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拿起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课件出示:默读4dd6自然段,想一想离开家后丑小鸭生活得怎么样?一边默读一边拿起笔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吧!)。
2、你画出了哪些词语和句子?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先谈到哪一段的内容就先来学习哪一段,灵活掌握,可以打乱顺序。)。
3、创设情境,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讥笑是什么意思?想像站在枝头的小鸟会怎样讥笑丑小鸭呢?
假如你就是那只丑小鸭,听了小鸟的话,你心里怎么想?(配乐)。
(2)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在此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进行角色体验,体验丑小鸭受到小鸟讥笑时的心情,体验丑小鸭遭到凶猛的猎狗追赶时的心情,体验丑小鸭在漆黑的夜晚独自出来寻找食物的心情,再用忧伤的小提琴作渲染,让学生不知不觉走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更深更具体地体会丑小鸭离开家后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丑小鸭独自生活的勇敢。)。
4、抓重点词语,简单处理第五自然段第一部分。
丑小鸭为什么要“悄悄地”过日子?
从“悄悄地”这个词,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丑小鸭的孤单!
5、补充原文,升华情感,学习第六自然段。
(2)补充原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读到的课文是修改后的,关于冬天那一部分,原文中有更精彩的描写,老师想和大家一同分享。
(课件出示原文,师配乐感情朗读)。
冬天变得很冷,非常得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免得水面完全冻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晚比一晚缩小。水冻得厉害,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闭。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
(3)学生谈感受。
从这里,你又看到一只怎样的丑小鸭?(板:坚强)。
(课文对于冬天这一部分的描写非常简单,而原文却描述地相当感人,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丑小鸭命运的悲惨,感受到丑小鸭为了生存在努力地和严寒作抗争,而这一点在课文中却难以体现,所以,此处的补白显得尤重要。)。
6、总结:
读一读这些词语吧,联想一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词语)。
欺负咬啄讨厌。
孤单讥笑追赶。
只好躲起来才敢出来。
悄悄地过日子天越来越冷。
厚厚的冰冻僵。
(将课文中体现丑小鸭孤单悲惨生活的词语进行集中出示,学生在读中自然产生联想,不但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回顾,也是对丑小鸭所有苦难遭遇的总结。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7、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三至六段。
丑小鸭悲惨的命运让我们同情,然而他的勇敢和坚强又是值得我们赞美的,让我们用读来表达这些情感吧!(音乐响起。)。
8、学习第五段第二部分。
(课件示第五自然段后两句,配图)。
(将此句话摘出来最后来处理,让学生想象补白,当丑小鸭看到美丽的白天鹅的时候,又惊奇又羡慕,它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懂得丑小鸭虽然生活的很孤单很不幸,但他充满了对美的向往。也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感受白天鹅的美丽。
寒冷的春天过去了,丑小鸭也迎来了它生命的春天。
1、我们的丑小鸭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及插图,指生读课文。)。
2、他看到了自己什么样的影子?(点击课件出现词组: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3、指导读后两句。
如果你就是曾经的那只丑小鸭,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的心情会怎样?(出示丑小鸭与白天鹅图片进行对比)。
读读这句话,能表现出你的高兴或惊讶吗?
(通过几组词的理解,感受天鹅的美,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训练。在朗读的指导中,鼓励个性化朗读,在读中体会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高兴、惊讶的心情。)。
4、补充原文。
(1)此时的丑小鸭,它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呢?原文中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2)从这句话,你对丑小鸭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师小结:在白天鹅美丽的外表下面,还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美丽啊!
(此处的补充在于让学生懂得,丑小鸭真正的美丽之处是他拥有谦虚美好的心灵,对孩子的价值观给予正确的引导。)。
6、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只丑小鸭吧!(配乐朗读第七段)。
7、总结:我们知道,丑小鸭因为长得丑陋,受尽了欺负,过着孤单而又悲惨的生活,尽管这样,它依然勇敢坚强的生存了下来,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在历经了重重苦难之后,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补充板书:白天鹅。
四、补充资料,拓展延伸。
1、出示安徒生图片,了解安徒生。
我们能读到这么精彩的童话故事,要感谢一个人,知道他是谁吗?对于安徒生,你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谈)。
2、推荐安徒生作品。
老师这儿搜集了一些关于安徒生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示安徒生的资料及其部分作品目录。)。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五、总束语:
孩子们,短短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读这个童话,我们和丑小鸭一起经历挫折,一起感受成为白天鹅的快乐。而且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看来童话的确能滋养我们的心灵,能影响我们的成长。老师希望这节课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你们走进童话,走近安徒生的一个开始,愿大家多读童话故事,与童话为伴,过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八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作者通过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描写,抒发了热爱田园风光的思想感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理解第2、3小节。
】:课文录音、投影片、卡片。
1、板书课题:
2、乡下孩子。
3、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曾(曾经未曾)。
含(含义含笑)。
挖(挖土挖苦)。
猪(猪皮小猪)。
串(一串串门)。
3、理解词语。
欢唱:欢乐地唱。
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含:上部“今”,不能写成“令”。
挖:右下部不能写成“九”。
串:下面一个“口”应比上面一个“口”宽些。
偏:左窄右宽。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灶()扁()。
坏()肚()编()。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串猪曾编挖含。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一)1、指名读。
2、理解“曾是”。(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1、指名读。
3、指导读。突出“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体会孩子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三)。
1、指名读。
2、“撑圆了小猪的肚皮”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逮了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馋嘴的猫咪”?“乐坏”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体现了乡下孩子什么样的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坏()出()里()。
开()动()上()。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4、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串片只头篮朵条。
一()菊花一()黄鹂一()小鱼。
一()小猪一()草叶一()野菜。
四、作业。
1、写出下列字的偏旁,再写出笔顺。
曾()()编()()。
含()()挖()()。
猪()()坏()()。
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土()()不()()。
只()()者()()。
扁()()寺()()。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读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小动物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蜜蜂,青蛙和蝉这些动物的发音方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你觉得咱们班谁唱歌唱得最好听?学生交流。
2、教师送他们一个称呼——歌手
3、谁知道森林里也有一位唱歌特别好的歌手,它的名字叫什么?对,它飞来飞去地在找歌手呢。板书:歌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黄莺找歌手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也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读难读的句子
3、划分自然段。
1、小黄莺找的歌手谁?(学生反馈,板书:蜜蜂、青蛙、蝉)。
2、检查读书的情况。
3、同学评价
四、品读课文
(一)、学习小动物奇妙的发声方式
1、同学唱歌用的是嗓子,蜜蜂、青蛙、蝉唱歌是用嗓子吗?(不用嗓子)
2、补充课题:不用嗓子的歌手,指名读题目。
3、蜜蜂、青蛙、蝉唱歌不用嗓子,用什么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用“﹏”把写蜜蜂、青蛙、蝉怎样唱歌的句子画下来。
4、学交流,老师板书,并让同学解释。先找一个同学交流让同学有初步的印象,再找一个同学交流,老师板书。
5、再找同学交流做一下动作让同学理解
6、来,让我们一起把蜜蜂、青蛙、蝉怎样唱歌的句子读一读。老师读蜜蜂、青蛙、蝉,同学接后面的。
7、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唱歌的方法?同学交流
8、不仅有许多动物可以不用嗓子就唱出好听的歌,植物,人也一样可以不用嗓子就唱歌。(用拍手、跺脚等方法发出声音)请你下课后观察一下,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不用嗓子唱出歌。
(二)、学习1、5、6、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的歌手成立合唱队)。
2、合唱队成立了吗?(成立)你从哪知道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2、3、自然段,学习分角色朗读。
2、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黄莺还是很真诚,很热情。小青蛙对朋友也很友好,很耐心。
3、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4、分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5、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前面我们学习的《小猫刮胡子》《小马过河》都是童话故事,这篇课文也是童话故事。课文以小黄莺为线索,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小青蛙是靠声囊发出声音,靠振动肚子上的透明的薄膜发声。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
“二(x)班的同学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今天我虽然是第一次站在讲台前给你们上课,但我却从其他老师那里打听到了一些关于你们的情况,你们想不想听听其他老师是怎么评价你们的?那你们可要听好了:
二(x)班有x位学生,每位学生都很聪明能干!
二(x)班同学上公开课都非常认真,坐姿很端正,像个小战士似的!
二(x)班同学上课精神饱满,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愿意积极举手发言!
同学们响亮的的回答让我对你们更有信心了!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喽!
3、揭题,并板书。
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
2---猬这个字念轻声。
要想知道小刺猬和小獾为什么互相称赞,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我们这一课的字词宝宝,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1)·出示带拼音生词:板凳椅子(借助图片理解)板凳和椅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粗糙但是(这两个词出现在书上的什么地方,你能够找到吗?链接句子: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清晨傍晚(清晨是什么时候?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傍晚指的是临近晚上的时候,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采果子瞧消除背着(你们觉得哪些字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能给“背”组个词吗?每种读音组一个即可。课文里也有这两个读音。
出示句子:
1、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
4---这么好的苹果。”(指名)。
3、谁来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你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吗?指三四名生读(a、你们听出来了吗?他把哪些字读重音了?是啊,把“真”“一个比一个好”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来称赞的语气,真好!/b、小朋友们想一想,哪些字可以读重音呢?你来试试?)齐读。
4、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小獾呢?我们一起到书上找找原因吧!
(四)研读小刺猬的“称赞”,1—4自然段。
1、从粗糙的板凳入手。
(1)清晨,小刺猬走进森林里采果子,看到小獾在做什么?(学木工,做板凳)。
(2)你觉得小獾做的板凳怎么样?预设:粗糙。想象一下:粗糙的小板凳是什么样的?(毛毛的……)。
6---。
老师的夸奖和小刺猬的夸奖,哪句更合适?
出示2、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第一句:因为小獾的三条板凳都很粗糙,不能说真好。“一个比一个好”说的是小獾的小板凳做的有进步,越来越好。)像老师这样,把不好说成真好,这是虚夸,和实际不相符。像小刺猬那样从三条粗糙的板凳中发现了小獾的进步,并且真心地去称赞他,那才是合适的称赞。
(6)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的优点的呢?(拿起板凳仔细地看)这么仔细一看啊,不仅看出了小獾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还看出了小獾的认真。齐读——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8---拇指送给他一句真诚的称赞呢!自己先夸夸同桌。
出示:你真棒!你!
评价语:1称赞使人快乐。2简单的一句称赞,能让人心情愉快,3、你以后碰到困难,你就会想起同桌今天对你的称赞,你会放弃吗?称赞使人自信地去战胜困难。4、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去称赞别人,就能在称赞中收获快乐和成功!
(七)书写指导。
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先讲到这里,还有一半故事留到下节课再讲,小刺猬和小獾要请我们帮忙把两个顽皮的字宝宝送到田字格里去。出示“板”“椅”
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木字旁,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木的呐变成点)。
10----。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一
1、掌握本课生字词,认清读音、分析字型、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到实际行动中去,做事要一心一意。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让学生要知道玛利亚怎样“专心致志”学习,能够用到自己身上。
[教法指导]谈话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教学。
初识本课生字1出示写有本课生字词的小黑板(检查预习)2、朗读。
5、组词小黑板。
学习生字3、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字?
7、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些字的。
8、指导书写。
重点:致、亚、献4、学生自由发言。
9、自由说。
10、小组学习: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11、汇报。
巩固理解1、指名进行听写3、听写。
7、带读。
8、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1、出示单元主题“专心致志”
4、板书课题3、读题目。
4、你怎样理解“专心致志”?出示放有本课的.录音。
出示录音,整体感知1、出示录音。
2、指名读3、听录音。
7、自由读,读准字音。
8、自己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结合自己的学习来说一说。
3、要向玛利亚学习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二
识字1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生识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揭示课题,读题。
二、看图读词。
1、交流学生收集的秋天画面。(l)课件展示秋天的画面。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2、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3、小组合作读课文,记词。
三、
合作识字。
1、小组,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2、全班展示: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3、组词练习:我会读。4、生字卡片,巩固生字。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学生展示汇报(各种方式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写字。
教学目标:会写“宜、实”等10个字。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每个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5、练习写字。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或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金秋。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第一课时。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化”和“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感悟银杏树的珍贵、独特和寿命长,能形象、生动地向别人介绍银杏树。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体会银杏树的珍贵,叶子的独特和名为公孙树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结合书本内容生动、形象地介绍银杏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吗?你们瞧,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馆,咱们进去看看吧!(课件播放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始祖鸟化石)。
2、谁能说说刚才你看到的这些古生物都可以称为什么呢?刚才我们看到的都叫“化石”。板书“化石”。
3、知道什么是化石吗?不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话向我们传达了有关化石的信息,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
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课件出示“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知道化石是怎么样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动物和植物变成的。)。
小结:是呀,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这就是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活到现在,它们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学家称之为“活化石”板书“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呢?咱们赶紧打开书本来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了。(生读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给整理出来。
那课文里的生字词能读好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轻声(直接告诉学生熟悉也要读轻声)。
“孙”字的平舌音。
马上自己再读一读。
4、去掉拼音后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书上说什么很“稀有”?
(中华鲟)知道什么是稀有吗?(稀少,少见)是呀,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数量都不多,中华鲟就更少了,据资料介绍,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鱼种,目前仅剩五百尾左右,所以它成了——稀有鱼种了,因而非常——珍贵。
三、整体感知。
1、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你再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让生读。
2、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就可以称为活化石呢?你能不能在相关自然段里找到依据呢?(拿笔划一划,巡视)。
3、交流:咱们来交流一下指名回答并出示:“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为什么你找了这一句呀?(年代久远,十分珍贵)。
四、朗读感悟银杏树。
(1)白果树对我们长兴人来说,银杏是最熟悉不过了,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它还叫白果树吗?(因为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动,大部分植物都遭到了灭顶之灾,而银杏凭着顽强的适应能力生存了下来。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因而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这样珍贵的树种,你们想不想赞一赞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吧!(指名读,读得不好的话,就引:有点珍贵,还不是十分珍贵,再读。)科学家通过银杏树知道许多以前地球上发生的事,银杏树很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这珍贵的银杏吧!(齐读)。
2、咱们再到课文第二自然段里读读,你还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3、交流。
(1)叶子很独特。
(银杏树的叶子很容易辨认)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读句子。
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的叶子真是与众不同呀!(指名读)。
小朋友,你们看,春天,银杏树枝头冒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夏天,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坐在银杏树下读书,一阵风吹过,千万把小扇子就为我们带来了习习凉风。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多特别的美呀,(课件出示画面,慢慢展现,慢慢说,语言柔美)。
再出示句子,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并评价)可以两到三。
个。
(2)长得慢(你还从哪句话里获得什么信息?)。
出示:“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假如先说“公孙树”,就问一句为什么呀?
哦,如过你现在种下一棵银杏树,你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当上爷爷)你呢?(等我当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时候种下的银杏树,要等到你七老八十岁的时候才能吃,银杏树长得真是(慢极了)难怪我们叫它“公孙树”(齐读)多有趣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读,点评:我听出来了,特别的有意思。再指名读,点评:是呀,长得可真够慢的。据学生的朗读适时点评。)。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我们长兴自己的“公孙树”,你们看,这是我们长兴县水口风景区中寿圣寺内的两株千年银杏王,老树王虽经历世间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可见,银杏树的寿命可长了。也许就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曾在这棵银杏树下品尝美味的果子呢,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记住这长得极慢的,长寿的银杏树吧。
小朋友(指板书)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银杏树十分珍贵,它的叶子很独特,容易辨认,银杏树长得极慢,又被称为公孙树。咱们再一起来把这段课文读一读。(齐读)。
4、说来,我们实验小学和银杏还有着特别的感情呢。银杏叶是我们学校的标志,因为银杏有着许多的独特之处。(资料简介,读)。
五、指导写字:化、孙。
1、生齐读两个字,并仔细观察在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强调“化”字的笔顺,“孙”字左边的横边为提。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五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手段。
二、教学认读生字1、自己试着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2、把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解决。1、小组讨论解决不认识的字。
2、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认读生字的?
3、提出应注意“瀑、叠”。
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记住它?1、汇报自己记字的方法。
2、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卡片。
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放课文录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课文录音带。
板书设计:瀑布。
生字:
瀑浪阵松丈衬伟珍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手段。
一、精读课文1、放课文内容的录音。
2、让学生照着录音的读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个别读。
3、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二、突出重点1、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2、找出描写瀑布样子的句子读一读。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三、扩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画瀑布的图画。练习画。
画完之后大家相互交流,评出画的好的。
四、指导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根据作者观察瀑布的不同位置来背诵课文。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瀑布。
瀑布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瀑布样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一座珍珠的屏。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七
2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人。
1/7。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2/7。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相机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3/7。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认识手字旁。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亡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4/7。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
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5/7。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6/7。
7/7。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八
主备课人。
吴秀兰。
25、《羿射九日》。
陈泽会、金辉、蔡香芬、冯元海、贺开荣、参与教师。
时间。
2018.6.7。
修改意见。
张青琴、叶秀萍、蒲万林课标教材分析。
25、《羿射九日》。
1、认读12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ppt一课时。
第1课时。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3、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喜欢神话故事吗?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日]二、初读课文。1.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标出自然段。2.刚刚老师听到同学们还有一些字词读不准,来看看[出示:扶桑---那里有一颗无比高的大树,叫做扶桑。违反不肯-有一天,十个孩子违反了母亲的要求,一起跑到树上去住,说什么也不肯下来。神弓神箭-他有一张红色的神弓和十支白色的神箭。
我们在一起。
[出示课题:羿射九。
修改意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疾飞-箭带着风声呼呼地疾飞,转眼间,一个大火球无声地爆裂开了,流火乱飞,红光四溅。拥立][出示:烤焦苦不堪言]三、熟悉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什么了?[随机教学]指名反馈1.(生1:我读懂了原本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十个太阳不听话,所以羿才去射日的。)你是从哪儿读懂的?[指名读第1、2段]其实这里介绍的就是羿射日的原因(教师帮助学生屡顺人物之间的关系)2.还读懂了什么?(生2:我还读懂了羿是帝俊派到尧身边为人们除害的神,及他是怎么射日的。)(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为大家读一读好么?(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你能听出羿是怎样射日的么?(2)你认为哪里不好读,需要老师同学帮助?[出示:羿是帝俊派到尧身边为人间除害的神。立即派人偷偷的从羿的箭囊中抽出一支箭。]齐读(3)默读第三段把描写羿射日的句子画一画(4)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聪明,关心百姓)。
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议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25、《羿射九日》。
十个太阳---射下九个课后反思。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十九
《山寨》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简短而富有情趣的小诗。作者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所看到的奇丽景象。以拜访山寨着的角度,写出了山寨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兴致勃勃的心情。山寨的直线距离近,实际路程远,加上林遮树掩,产生了奇妙的线性。全诗共三节,分贝写出看去山寨的感觉、山路的曲折绵长和山路边、山寨里的景色。本课插入只有一幅,画出了山寨的远景,想象空间很大。课文中的词语挺多,但是都可以结合实际和插图理解,识字十个,写字五个,有书写难度的“垂”字需要进行观察指导。
1、 认识本课十个生字,练习自主认识形声字,重点指导“垂”的'书写。能够认读七拐八弯、林遮树掩、分明、多亏、垂挂、炊烟等词语,并能运用已学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尝试简单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
2、 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山的特点、山路的特点、山寨的景色,体会山寨的美丽。
3、 激发学生对山寨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引导学生寻找美丽山寨,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积累本课的新词。
2、体会山寨的特点,熟读成诵。
结合语句和课文插图想象体会山路、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的情趣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件 字词卡片
一、 主题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要走进“青青的山”,一听到这样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用完整清晰语言进行描述)
青青的山,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有趣的山寨,今天我们就当一名游客,一起去寻找山寨吧!
(板书课题:山寨)
课题中的“寨”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再读一读。可以组什么词呢?(学生口头组词)你可以记住它的字形吗?(结合学生的发言,回顾巩固识字的方法,比一比、换一换等。)
二、 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 这是一首小诗,一共有三节,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努力做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识字正音)
2、 读得怎么样呢?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每人读一节,如果你的同桌有读得不准的地方,帮帮他。(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验正音。)
3、 可以读下来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朗读诗歌,全班听辨)
4、 诗歌是动听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词句中的停顿,尤其是节与节之间的停顿。(教师范读课文)
5、 你想读读吗?自由朗读,把诗歌的美读出来吧!(学生自由读文)
6、 诗歌这么美,诗中的词语也很有意思呢!你有发现吗?
(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学习、积累。)
(结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拆分词语、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对比、同义词辨析、画简笔画等方法了解新词。)
(出示词语卡片)如果你已经会用那个词了,我就把它送给你,谁来试试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
7、 在读文学词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如果他们单独出现你还认识吗?(出示课文生字,再次认读巩固)
三、 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山寨,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2、齐读诗歌第一小节
站在山脚下,你看见山寨了吗?(注意标志:飘起的炊烟)
山寨看起来离我们不远啊?是吗?(结合“哪知道上山下山,一走就是半天。”体会山寨的遥远)
仅仅读了一节诗,我就发现了山寨的奇妙,山寨看起来挺近,走起来很远。我想这样读,来展示。(教师范读)
你想怎么读呢?(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为了找到山寨,我们继续走吧!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你有什么发现啊?这里的山路有什么特点?
(了解山路的曲折回转)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主发言)
4、 有人说,这样的路越走越有意思,你听
(教师范读第三节)
指导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走到,我还是这么高兴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山路的趣味,路边的美景,体会寻找山寨的乐趣。)
最终是谁帮我找到了这个山林中的寨子?(小狗)
对这个答案你有什么问题吗?(激发、引导学生质疑:为何山寨的小狗知道主动欢迎客人)
小狗“唤”我们来到门前,这一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狗以及它背后的主人对于所有来的客人是多么的热情)
5、 情境创设
(以山民的角度描绘山寨的美)
(2) 如果你是寻访山寨的游客,我问你:上山下山、七拐八弯地来到这里,值得吗?
(以游客的身份赞叹山寨的美。)
(3) 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也想去找找那美丽的山寨,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到吗?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寻找山寨的路线和标志,再次体会山寨的特点。)
6、那就让诗歌当我的导游,告诉我怎么走吧!
师生合作,再次巩固朗读,识记主要环节和词句。
7、我们找到山寨,了解了山寨的特点,欣赏了山寨的美景,见到了热情的山民还有他家的小狗,在家里读起《山寨》时,好像是回家以后的回忆和感受,我们一起想聊家常一样讲一讲吧!
(指名分节背诵)
让我们合起书,把《山寨》动情地讲个更多人听。
(师生合背诗歌)
四、 拓展资料,布置活动
青青是山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座,每座山的山脚下、山腰上都会有美丽而奇妙的村寨,如果你想看到更多,那就去找找它们在哪里吧!
五、 作业
1、 认读字词,熟读背诵诗歌。
2、 运用网络资源寻找中国最美的山寨,说说它的美。
板书设计:
山 寨
我的发现
七拐八弯 炊烟 引到寨前
左转右转 小路 带到寨边
林遮树掩 小狗 唤到门前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二十
1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20xx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5。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2/5。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3/5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4/5。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5/5。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二十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投影。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由读,四个人小组读。
5、把句子读给同桌听。
6、检查,分节指名读。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7、指名读全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教学过程自我假减。
9、再读课文,要求:不指着读,不出声音,边读边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0、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指导生字。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齐读。
3、找朋友游戏。
游戏。
4、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5、学生描红。
6、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写生字,各组词一个。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要求:领读的读准了就跟着读,读得不准就举起手帮助他纠正。
2、夏天到了,“我”真想变成什么呢?
二、指导精读,体会课文内涵。
1、第一节。
过渡:“我”想变点儿什么呢?
(2)指导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学生自读,“我”想变成什么呢?
(2)男生读前半句,“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
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的。
(3)女生读后半句,“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是什么样子。
(5)指导朗读第二节。
3、第三节。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又想变成“一只蝴蝶”“一只蝈蝈”?(可运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充分展开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三节。
4.第四、五小节。
(1)指导读第四节。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一边读一边回忆夏天天空的景象。出示夏夜的画面,突出“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
“我”为什么想到“变”成星星和月亮呢?联系第二、三小节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受: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雨滴、小鱼、蝴蝶、蝈蝈),面对宁静的夜空,产生遐想,心里充满了新奇、美好的向往。
过渡:当“我看见小小的荷塘”时,最终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2)自读第五节。
大屏幕放映出池塘里荷叶的画面。
说说画面上荷叶的样子以及自己的感受。(理解“一柄大伞”“静静地……举着”。)。
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池塘里荷叶的可爱。
“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体会荷叶不仅美丽,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节。
三、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也来做一个小诗人,学着课文写。
一写,还可以配上图。
教学过程。
3、找描写夏天的诗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
二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专业22篇)篇二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小鹰的三句话。
2、从文中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一、回顾课文、复习生字。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鹰学飞》的生字,生字很想到我们的课堂来,哪列小火车愿意来迎接它们呢?(开火车)(出示词语)。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思考:小鹰一共学了几次飞,分别飞到了什么地方呢?并用笔把它画出来。
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一共飞了(三次),分别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大山的上空)和(白云的下面)。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师:那么小鹰第一次学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次学飞的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生:很高兴,很开心!
师:谁愿意当一当这只高兴的小鹰,把它说的话读一读呢?
生1:我已经会飞啦!
师:听到你响亮地声音我就知道你很高兴,但如果加上你的笑脸和动作,那就更好了!
生2:(带着笑脸和学飞的动作)我已经会飞啦!
师:看他笑得多高兴呀!一起来,(生齐读)听多么得意的语气呀!
你也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
小鹰认为自己已经会飞了,觉得非常了不起,老鹰是怎么认为的?
生1: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哇,老鹰的表情好严肃哦,如果能再上摇摇头以及飞行的的动作那就更棒了!
生2: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师:看老鹰摇头表示不满意呢?谁还愿意来?
生3:……。
师:听,其实老鹰在教育小鹰可以飞得?
生:更高!
师:老师读旁白,请小朋友站起来读小鹰和老鹰说的话。
师:小鹰听了老鹰的话,怎样?
生:继续学飞。
师:于是小鹰就开始第二次的学飞,刚才我们按照这样的学习要求去学习小鹰第一次学飞,。
1、现在也请小朋友按照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小鹰的第二次学飞,也就是第3~4自然段。
师:谁愿意告诉老师,小鹰第二次学飞中说了些什么话,老鹰又说了什么?
生:小鹰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师:小鹰比第一次飞得还要高,心里就觉得?
生:更高兴了!
师:看它的样子以为自己真的会飞,多么了不起的样子呀,谁能了不起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我真的会飞啦!
师:看小鹰多神气呀?(小组读,男女生读)可是老鹰却再一次摇头说?
生: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师:哦,不满意呢!看来老鹰对小鹰的要求还挺高的呢!现在请小朋友自由读一次。(学生自由练读)。
师:经过老鹰两次的教育,小鹰是不是不愿意再向上飞了呢?(不是)看小鹰进行第三次的学飞呢!老师也很想读,可以吗?在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请小朋友自己用刚才学习小鹰前两次学飞的方法。
师:在第三次飞到了高空,小鹰和老鹰都说了些什么话?
生: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出示句子)。
师:什么叫急促地喘着气?小鹰做了什么事情令自己会急促地喘着气?
生(齐):很累了!
师:呼吸变得快了,就像我们平时怎样会急促地喘着气呀?
生:跑步!
师:因此才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哪个小朋友能够读出小鹰的很累的语气?
生1: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师:(呼)如果你的呼吸再快一点那就更好了!
生2: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师:听,小鹰已经累得有气无力了,连说话也不完整了,翅膀扇动的速度也减慢了,你们也能像他这样读好吗?一起来!
请小朋友看,这里的省略号指的是?
生:小鹰在喘气。
生:不是!
生1:孩子,你往上看!
生2:孩子,你往上看!
生(齐):孩子,你往上看!
师:孩子,你往上看!小鹰一抬头,(导读)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师:那老鹰叫小鹰往上看,其实老鹰想告诉小鹰什么呢?
生1:孩子你看,还有比你飞得高的鹰呢?
生2:孩子你看,其实你可以飞得像它们一样高。
生3:孩子你看,你还要努力学习飞行,你才会飞得更高。
师:听,小朋友把老鹰藏心里的话儿说出来了,老鹰对小鹰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其实老鹰是希望小鹰可以?(飞得更高)因为还有鹰比小鹰飞得还要高。
如果你是小鹰你会怎么做呢?
生1:如果我是小鹰,我会继续努力学习飞行!
生2:如果我是小鹰,我会每天都跟老鹰学飞,我要飞得更高。
师:多么勤奋的小鹰呀,因为小鹰知道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勇敢地、勤奋地向上飞,这才能学到真本领呢!
生1:我以后不会骄傲,我会更努力学习!
生2:我以后会像小鹰那么虚心地学习!
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鹰那样虚心的学习知识,那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成语“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尽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