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增进我们与作家、与作品的互动,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深的体验和共鸣。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不同类型作品的读后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和评价。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一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写的,讲的是安妮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为了躲避德国警察的追捕,躲进了父亲的办公室,于是他们开始了两年之久的“密室”生活。后来,凡·达思一家和杜塞尔也搬了进来。
而中间让我欣慰的是,当安妮的爸爸妈妈在唉声叹气时,安妮却一笑而过。因为她很乐观,之所以乐观,才会一笑而过。当时他们的生活十分受限制:走路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出还要早睡晚起……但是安妮却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件事。
由此可见,乐观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如果安妮不乐观,她就会像其他家人一样被笼罩在悲伤之网下。所以我喜欢安妮,因为我有时很悲观地看待事情,悲观和乐观像两面镜子,一面能照出事物的美好,另一面却只能照出事物的缺点。在生活中,我们去看待一件事情,何不想着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就比如文中的安妮,她虽然听到家人在埋怨眼瞎的生活,但是,她却不把这当回事儿。我仿佛听见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中大声地呐喊。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二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富有的。
安妮,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沮丧,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三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名族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四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五
安妮・弗兰克,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她着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么小的年纪,就被残酷的战争逼着躲进了黑暗的小屋,整天提心吊胆的过着生活,每天她处处都受到拘束,却一直没放弃,可惜就在战争快结束时,她却离开了人世。
比起安妮的生活,我们现在过得生活简直就是一个美好的天堂。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表现得如此乐观,还能一边学习一边快乐地生活着,而我们,一群在天堂里的孩子,却还不知足于现在的生活,整天向父母要这要那的,父母也都顺着我们的意思做;在家里,简直就是一个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人们忙得团团转,而我们自己却在那儿玩得不亦乐乎。
当我们面对学习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嫌上学苦,作业多,压力大,而安妮呢,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她仍能一边自学,一边保住自己的'性命,还生活得那么快乐!她的内心,可能比我们还要愉悦,因为她有一种信念,一种乐观的信念。
而我们只要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哪怕只是摔了一跤,就已经在等着大人来安慰了,根本不会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去看的。”我们拥有许多爱,长辈对我们的爱,老师对我们的爱,同学朋友之间互相的爱等等等等,我们却不曾发现这些爱。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为了生存躲在衣橱后面的犹太姑娘安妮,以乐观的心态和无以伦比的勇气折服了千千万万的人。
第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安妮是在电影《幸运里的错》中,身患绝症的女主参观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气所鼓舞。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记》。这个姑娘在生死边缘仍然写道: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没错,战争永远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但仍有人执意挑起战争,贪婪和欲望也许是罪魁祸首。安妮在日记中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丑陋的宽容。留给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赢了战役,穿过金黄的麦田,衣襟飘过夏秋,步伐轻快的走远了。心灵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这本日记本伴随了安妮两年,记录了他们躲藏时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安妮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抱怨,以及对屋外战争的厌恶与无奈,而安妮仍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这些灾难一笑而过。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六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
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七
伴随着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安妮日记》,这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所记述的在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在这个没有快乐、没有阳光,只有恐惧和黑暗的密室里,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诉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这本日记本,跟随着安妮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年时光。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其它的书,整本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道理,而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安妮对这些事的看法。这本书也没有其它书所具有的优美流畅的文字,但它却有真挚的感情和少女般清纯的语言。这些特点使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能从中读到历史和战争,也能感悟到安妮自身的那种乐观的思想。
在密室里躲避战争和灾难的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和行为。安妮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都写在了日记里。聪明、美丽和优秀的姐姐玛戈·弗兰克;偏袒姐姐,不注重妹妹的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平易近人,会安慰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自私、只为自己着想,对安妮不满的凡·丹夫妇;可爱、亲切和温柔的彼得以及有教养、亲切的牙医阿尔弗列德·杜瑟尔。作者对这些人物都描写得很具体,写出了每一个人属于他自己本身的特点。这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安妮了,那个开朗,活泼的犹太小女孩。我喜欢她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也喜欢她那永远满怀希望、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的性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学习她那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容忍别人的品质。看过这本书,我从中读到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这本《安妮日记》给我的感觉是紧张的,里面的密室虽然与世隔绝,但总有被发现的危险,我能感受到这八个人在如何恐惧,饥饿的状态下生存,他们受着战争和病痛的折磨,就在这种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下了这些故事。文章中讲述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那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写出了战争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除了这些,还有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和自己的苦闷。安妮把这本日记本取名“吉蒂”,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事。正是这本日记,伴随安妮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并给予安妮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的宣泄。
德国法西斯是残忍的,是邪恶的,他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正值青春的生命。无情的轰炸,残酷的迫害,使无数家庭无法相聚,还有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这一切的一切,都把我深深震撼了,我不仅厌恶法西斯,厌恶他执政以后,对犹太人的迫害,而且也让我对安妮也有了更深的佩服,这个坚强,永不屈服的女孩。她在战争中成长,在困境中懂事,虽然她的生命在十五岁就终止,但她却留下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也会怀着一颗永不气馁不屈服的心,去面对人生当中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八
上周末,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和四名犹太人朋友为了逃避纳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过长达两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安妮·弗兰克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后来搬到荷兰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生日收到了一本父亲送给她的日记本,从此,她便开始写日记。她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她假托给一个叫“基蒂”的朋友写信来介绍“密室”里的逃难生活以及她的成长心事。
日记的第一部分记录了安妮·弗兰克如何与同学相处,战争的残酷,犹太人如何惨遭迫害......那时的安妮时而开心,时而忧伤。日记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安妮对生活的感悟,渴望回到从前的校园等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藏匿在“密室”的两年中还仍然不忘丰富生活,发展心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刻苦学习记忆法、英、德、荷兰语、几何,历史......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她有时很沮丧,但从来不绝望......因为她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她想也许有那么一天她的理想还可以实现。
安妮经历了开心,隐匿,期望……的人生历程,她勇敢、幽默、独立,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战争最终给她带来的却是恐惧与死亡。而如今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感叹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不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我们都活着,可有些人却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们过着不同而又相同的生活,但是,我们得自己去争取,争取幸福意味着要努力学习,工作,而不是投机倒把,好吃懒做,偷懒也许看起来有吸引力,但工作才使人满足。”读完《安妮日记》我觉得安妮当时的思想特别成熟,像个成年人,我想这跟她从小良好的教育,经历,以及广泛的阅读分不开。
相信日记中平凡而又真实的历史记录能够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鸣,安妮·弗兰克惊人的勇气与毅力鼓舞了我。(陈佳婕)。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九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一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二
我时常会在深夜独自守着一盏暗黄的灯看安妮的书,良多的时候通常是一边看一边哭泣,一边哭泣一边欢笑,裹着毯子在破晓的时候感应感染着最深入的黑暗和孤傲。这些行动都是寂寞无声的,因为收回任何的声响都会破损这俏丽的黑夜。
安妮宝贝。安妮和宝贝。本为一体。
若是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飘逸,纵然在面对衰亡的时候仍然可以笑靥如花,毫无惧色。若是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顽强,那种在全部伤痛面前都不等闲垂头的大义凛然。
在悲剧的恋爱内里安妮扮演的永远都是受伤者的抽象,这是何等的神奇,爱只是一刹时的事情。纵然是我们早就知道这场恋爱会像一场炊火,有着让人绚烂的俏丽和无能为力的长久。安妮那爱到粉身碎骨仍然可以义无返顾的断交神气,万劫不复时同样有着最初的浅笑的这抽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读者的泪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万读者的那颗心。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苦难都勇于为本身抱负而努力,生存在宁静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要是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窘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大胆地站起来,抖擞抗争,以悲观的心态直面窘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窘境中锤炼本身,把本身检验得越发坚固!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悲观永远高兴的女孩;一个面对窘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鼓励着我们冲出窘境!
再看看我们本身,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俏丽的泡泡,只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大概破裂。因而我们每每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波折而轻言保持,但相对于履历战役痛楚的安妮,我们所谓的“窘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敷道。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三
常常有犹太人被抓,有时会看到火光,有时会听到枪声,还有时会发生袭击。
连安妮一共有8个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妈妈、范丹先生、范丹太太、玛戈特、彼得,他们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点至10点30分之间被捕,没过多久,库格勒和克莱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贝普没有捕到(这些是我从后记中知道的)。
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把安妮的日记编成了《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经说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坚强的犹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长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也会觉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四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和依然存在的消息……”美丽的音乐、美丽的时代、美丽的季节,岁月领着一个美丽的女孩进入我的生活,她的名字叫安妮。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是她乐观向上,不惧困难,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也许,历史的教训要由千千万万条性命来换取,安妮最终也成为其中的牺牲品。我不去想象她和姐姐在集中营中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因为那会使人心碎。我只提醒着自己:安妮的生命止于青春,而她的生命却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穿过时空丰富我的心灵。在生命的路上,我比她走得远。但在以后的路上,我的脚步将添加另一鲜活生命的重量,留在时间上的脚印也将更深。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五
众所皆知,《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女孩在二战时期写的'日记,它记录了安妮在后屋藏身的全程,也记录下了安妮在后屋成长蜕变的过程。
安妮一家本在德国生活,安妮的父亲是一名德籍商人,但原本和谐的生活却被希特勒全盘打乱,由于希特勒的种族歧视,一家人为了生存,从德国流亡到了荷兰,在一栋房子的后面,与范丹一家和牙医杜塞尔一同秘密的生活。在日记中,这个地方被简称后屋。
在安妮13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日记,于是她开始用书信的形式写日记,并假托寄给幻想女友吉蒂。安妮把自己的爱情、困惑、苦恼与思考统统写在了信里,这让日记本成为了她在后屋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日记中安妮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她的语气也从开始的无忧无虑变到了后来的成熟懂事。这让很多人认为,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孩是不可能写出这样成熟的文章的。
我认为,可能正是后屋那不尽人意的生活,铸就了安妮的早熟。
设想一下,你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环境下生活两年多,并一直面对同一群人,不论谁应该都会产生厌倦之情吧。这其中,安妮还因为其行为举止不招人喜爱,成为后屋人口中的“小丑”。这两者使安妮提早开始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停地进行自我反省,想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当你看到安妮的早熟时,不要惊讶,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犹太孩子从小就见到了人性扭曲的一面,见到自己的亲人被德国军人抓走甚至杀死,战争的残酷使那时的犹太孩子都更加成熟。不止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多人的心理也扭曲了、崩溃了。安妮通过对后屋藏匿者们之间的种种矛盾的描写,也侧面的体现出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
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犹太女孩的日记,但在日记里把法西斯的残暴暴露无遗。
最后也要讲一下安妮他们的结局。在1944年8月4日,后屋全体人员都被盖世太保逮捕,9月3日,被送达波兰的奥斯威辛,男人和女人在那里也分开了。10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被送到了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1月6日,弗兰克太太由于精神恍惚,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范丹先生被毒气毒死。杜塞尔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3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也相继去世。八个藏匿者中,只有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活了下来,也是他将安妮的日记公布于世的。
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悲剧。
小学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6篇)篇十六
最近我很热衷于世界名著。后来品德书里有《安妮日记》资料,我便顺便把《安妮日记》找来读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觉得,安妮是个很朴素很认真的女孩,她偶尔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对自己觉得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勇敢地反驳。我认为安妮是个很不错的少女。尽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也正好反映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倔强、纯真与可爱。而在搬进密室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继承自己奇怪的读书习惯,直接翻了结尾。看到“后记”,我简直是义愤填膺,气愤不已。在当时纳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监狱等。而那几位帮助密室住户的几个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执着的立场,认真的叙述,尽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
“生活最真实的就是背叛。”没有谁背叛了犹太人,他们却被命运所背弃。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义、公平之所以是一个奢望,终究在于这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在当时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怀着这样的情感,但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无法改变命运,这正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如此,所谓的正直有从何而来呢?因为血统而被杀,因为言行而被杀,因为反抗而被杀——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是战争罢了,还是野心罢了。
我所庆幸的是,那样一个被权利和战争所左右的年代结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够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静静地沉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