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个熟悉的人篇一
我家有个“抽烟虫”他的头发黑黑的偶尔露出几根银丝。“抽烟虫”的脸可帅了,长得方方正正的。他的身体有点瘦,你们可别小看我们家的“抽烟虫”,他全身都是肌肉,肌肉比石头还要刚硬。
记得有一次,“抽烟虫”的烟瘾又发作了,烟雾弥漫了整个房子,呛得我和妈妈没个喘气的地方。我越想越生气,我把餐巾纸沾了点水放在鼻孔里一鼓作气的跑上楼去。只见“抽烟虫”一只耳朵夹一根香烟,受伤拿着一根香烟,身旁还放着一包的香烟。我冲上去大声喊道:“抽烟虫,你抽的是一手烟,而我们抽的是二手烟,你如果希望我们健健康康,你就赶紧把香烟给灭了。” “抽烟虫”听了马上把香烟给灭了。
你们知道“抽烟虫”是谁吗?如果你们愿意保密的话那我就告诉你们吧!“抽烟虫”是我的爸爸!
一个熟悉的人篇二
我要写的熟悉的人,是我的堂姐。她个子不高,有着一个略显肥胖的身材,但这并不妨碍她时常开朗自信地大笑。
堂姐很早就辍学去打工,最初是去外地的亲戚家帮忙做事了一两年,后来就又回来家乡找工作。
我不知道当初她辍学的原因,但我的印象中,她一直是一个极其勤劳和好脾气的姐姐。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候工作太忙,奶奶也要忙田地里的农活,这个时候,堂姐就扛起了带我的途径。
她会在一边做饭,一边给我讲故事。天冷的时候,把我抱在怀里一起烤火。
在我眼中,她的一天几乎是忙碌个不停,不仅要做饭,还要洗衣服,还要扫地拖地。
以前家里还喂过猪,她总是一个人提一桶泔水,爬进猪圈,把那笨重的泔水桶一起拖进去,倒给那“哼哼哈哈”的粉色小猪吃。
堂姐还会带我去菜地,我在扑蝴蝶,她则在择菜,然后清洗,准备做饭用。
渐渐地我长大了,堂姐也嫁人了,我也有了小外甥。不过堂姐一直还是那个很关心疼爱我的姐姐,她也依然是那样任劳任怨地做着家务。
当我也学着做家务的时候,我才知道堂姐当时的辛苦,心中对她的钦佩也多了一分。
堂姐是我所熟悉的,也是我所尊敬且应该学习的勤劳的人。
一个熟悉的人篇三
(一)习作内容定位
三年级《语文》(上)是学生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教材,全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习作是每个单元必须训练的一个栏目。
第二单元讲述的是关于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些名人的故事,都是通过具体的示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因此《语文园地二》安排的习作是:写身边熟悉人的一件事,这样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应该完成一篇写事的文章,所写的这件事是发生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的。
(二)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第二次习作,对于写人写事还是第一次,所以,学生习作很有难度。本单元的课文看似都是写人的,但是前四篇课文都是距离学生很遥远的名人故事,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很难有真实而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题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有个性的素材。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修改润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发现生活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小事,并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初步体会到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写法,学习大胆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
难点设计为:通过与同伴交流,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并认真修改。
1.回味生活,抓住人物。这一环节采用创设情境法。
2.品读例文,概括方法。这一环节采用引导点拨法。
3.评议交流,修改润色。这一环节采取讨论、展示法。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回味生活、讨论交流、相互修改的方式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上课铃刚响,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无法一下子从课间休息调整到上课状态,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彩又符合学生认知年龄的导入必不可少。因此我采用的是图片激趣导入法。
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本组课文人物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对图片中的哪位人物身上发生的哪件事印象最深刻,这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接着由图片中的故事转入本次习作的课题:写生活中你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二)写作六步走
第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一篇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就是符合题意,因此必须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找出本次习作提示中的要点。然后由学生汇报。(教师强调:熟悉的人 一件事 值得写)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次习作并没有规定文章的题目,需要我们自己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名,让学生认识这就叫自命题作文。(板书:析要点)
第二步:回归生活,精选材料
三年级虽说是作文起步阶段,但一定要让学生有写真人真事的意识,不能胡乱编造,选材要源于生活。
1.创设情境,自由交流
学生想好后自由交流,老师指导表达。(板书:忆生活)
2.紧扣要求,强调“值得写”
新奇有趣的事值得写,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值得写,深受触动的事也可以写。
3.筛选材料
按照“值得写”这个标准请学生在小组里选择一件你觉得最值得写的事,和大家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师小结:作文写得好,关键在选材。选材要新鲜有趣,即便是普通小事,也要写出不普通的生活细节。(板书:精选材)
第三步:品读例文,学习写法
1.出示例文《我不能失信》。并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想表现宋庆龄的哪一点?
(2)文章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值得写?
选择教材上的文章一是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二是为了加深对略读课文的印象。
2 .指导习作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把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表达出来的。(师板书:善表达)
第四步:构思草稿
尽情诉说与欣赏佳作后,让学生尽情表达。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评议交流
只有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恰当的点评才能促进作文的进一步成熟,因此我设计了当堂展示与点评。
1.学生展示作文。
2.集体评议,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好作文所具备的条件?
3.师生共同评价一篇习作。
第六步:同桌互改,加工润色
每个学生都有当小老师的潜质,在给他人修改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得很多东西。有了上一步集体评议的铺垫,学生的相互修改也水到渠成。
1.同桌交换,参照评价标准欣赏同学的作文,标记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汇报:用修改后的文章与原稿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觉得改得最得意的地方。目的是强化“三分文章七分改”的意识。(板书:细推敲)
(三)当堂总结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只要我们做到:动笔之前,先仔细分析习作提示(析要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积累的素材(广联系);认真筛选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素材,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精选材);用最恰当的方式把值得写的地方表达出来(善表达);并且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细推敲)。最终我们的习作越来越精彩。
一个熟悉的人篇四
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班级、学校,到家庭、社区,老师、小伙伴、家人,这些所熟悉的人物,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是他们乐于表达的人和事。
到了第二学段,写一个人是小学四年级的习作训练的内容。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但要求学生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真实的人物和自己的真情实感。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学习知道写人时,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学习写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注意总结写作方法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通过观察,描写学生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
学生一直都在接触记叙文,写人的课文也不在少数。在学习课本上的一些范文后,对写人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的生活世界都在和鲜明性格的人物接触,比如父母、老师、小伙伴等,这些人物描写素材,给学生留下了印象,学生回忆起来,能激发表达的激情。学生的词汇有了积累的基础,这有利于习作的表达,但在词与形象链接反面,仍需要教师启发,从而让词带着形象,活生生地进入儿童的意识。习作教学,多数学生对习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布置一篇习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习作篇幅较短小,内容不够具体。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通盘的考虑,需要精心设计,进行指导,保证学生观察后用流畅的语言记录下来。
1.教师先读几段卡片,学生抢答出所描述的人物身份。
2.游戏小结:
请拾到卡片的同学依次将卡片上的语句朗读一遍,仔细体会为什么别人猜不出?为什么能猜得出?体会描绘人物外貌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思想,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2.思考:
身材、容貌、穿戴、神态几方面什么是重点? (容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写好人物可以从外貌描写入手,这样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形象。)
1. 教师小结: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能深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合理地对人物进行加工。
2.出示要求:
(1)观察你熟悉的一个人,注意看清这个人的身材、长相、穿戴、神态,写一个片断。
(2)内容要具体,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出示要求,能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
1.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语最重要? (熟悉)
2.请大家根据你所选择的人物的特点,回忆人物的有关特点事
例,一件事或两件事都可以,回忆的越具体越好。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打算选取哪几件事来记叙你熟悉的人。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来细致地描述,突出人物的特点。
方法:人物特点→具体事例(先概括后具体写人)
5.组织学生讨论,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作文,在心里想好写作提纲,小组内交流体会。
6.写一个片段,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特点选生活素材,指导选材,要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1.学生打草稿,完成最熟悉的人的外貌描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改片段草稿,反复读
4.展示成果。学生读一读,评一评。
(设计意图:学生从片段入手,当堂完成,既能发现学生习作的取材、语言的组织情况,又能在交流中展示学生的成果,在评议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课后将《我最熟悉的人》接着写下去,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完成片段,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将印象最深、最后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实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目标。)
板书设计:
我熟悉的一个人 身材 容貌: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 穿戴 神态
一个熟悉的人篇五
我有一个神仙老妈,她高高的,瘦瘦的,很漂亮。仙风道骨,走起路来很飘逸。
我的神仙老妈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她总能准确地预测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一次,要语文考试了,我在考试前认真复习,充分准备。妈妈说:“你这次肯定考得好。”考试后,结果出来了,果然考出了好成绩。
我的神仙老妈“不食人间烟火”——挑食。一天,我们去买肯德基回家,准备给妈妈吃,可她却说:“这种垃圾食品我不要吃!”对于我们认为的美食,总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她挑剔的舌尖。
我的神仙老妈经常在床上进行“修炼”——睡觉。妈妈上班时非常辛苦,回家一有空就在床上“修炼”,不过修炼只是睡觉而已。今天,妈妈说:“过几天,我就要冬眠了!你们不要来打扰我。到时候,凡是我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远方。”这是我妈妈神仙的一面。
另外,她还有慈爱的一面。我的神仙老妈非常关心家人。有一次,才六个月大的妹妹发了高烧,医生要用尿液来确认疾病。回家后,妈妈一次又一次地收集尿液,但都失败了。晚上十一点的时候,终于盛到了妹妹的尿液,妈妈又连忙把它送医院去化验。
我的神仙老妈非常勤劳,她每天清早起来为我煮早餐。下班回家,还要洗碗、洗衣服,拖地……一刻不停,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的神仙老妈还非常爱唠叨。我的作业做错了要唠叨,衣服弄脏了要唠叨,太晚睡觉了也要唠叨。但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好。
我有这样一个神仙老妈多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