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
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
这
左
右
应
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二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本课的教学我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但由于时间仓促,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从课后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少数中等生和差生并未参与讨论,致使练习错误较多。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三
1、能独立认识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7个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3、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骆驼图片,说说你对骆驼的了解。
2、出示课题:37找骆驼学习生字: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用直线划下来。
5、各种方法读课文19节,体会商人的心情变化。
三、总结讨论,感悟内容。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朗读(全班作点评)。
2、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文。
4、讨论:老人为什么没有看见过骆驼,却能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
四、师总结板书。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各自朗读,查字典解决难字、难词。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义。
3、用“——”线把老人说的话画出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4、按照“找骆驼——顺着脚印找——果然找到”的线索,把自然段归并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人根据所见和商人对话,商人认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
第二部分:(10自然段)老人告诉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第三部分:(11自然段)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出示挂图)。
1、走失了一只骆驼,商人的表现怎样?找出重点词语。
2、老人怎样回答?读读老人说的话。(出示“骆驼”的挂图)。
3、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又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大家讨论讨论。(提示:看课文第一幅插图)。
老师总结:老人所说的骆驼和商人丢失的骆驼一模一样,他看见过丢失的骆驼吗?肯定是没有。
4、老人为什么能说得这么详细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认真读了课文,说得都很好。老人不仅仔细观察,以看见的现象为依据,而且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所以说得很详细。老人告诉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商人是怎样找到骆驼的?你从中有些什么体会?请大家自由发言。(提示:看第二幅插图)。
老师总结:同学们谈的不错。“指点”的意思是:指出来使人知道。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关键是:遇到问题,根据看见的现象能动脑筋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此时,教师可以放音乐磁带)。
三人为一小组。(旁白、老人、商人)要读出各自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找骆驼。
指点。
老人(不紧不慢) 果然 商人(忿忿)。
看见 分析。
右边米 左边蜜 (驮的东西) 别哄我。
牙齿印 (缺一颗牙) 。
六作业设计。
1、 朗读课文,把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多读几遍。
2、 写出反义词。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五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但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被人们否认和排除,那么怎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呢?小语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不在教给学生新知识、新技能,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出一种提高自身辨证思维的途径,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师生互动的合作关系中,教师置身于一个学习者和咨询者的位置,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语言传递交流思想,成功地让信息畅通,大面积提高学生发言水平。让课堂上不开口的学生“撬”开口,从说得响―说得多―说得精。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学生从中受到的启示,开发出的新思路又反作用于对各学科的消化吸收,从而达成教育的系统化。
省编义务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3课《找骆驼》是通过描写一个商人寻找好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篇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好教材。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它的下落。第2-9自然段写老人――说出那只骆驼的情况,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第10-11自然段写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那只骆驼的的情况和为什么要商人顺着脚印去找骆驼,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思维的训练和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
本文的教学目标除了常规的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外,力图体现“观察-思考-判断”这一探究形式。让学生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辨证,培养矮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综合能力。
我按照“对话式”教学的五大环节开展课堂对话:
第一环节:激活话题,导入新课。
激化话题是课的开始,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师:小朋友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
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是风漠中的`乘骑,运货的主要动物。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
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
师: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
第二环节:自学生疑。
疑是思维的导向,是教学目标的指向,学习新课前,目标意识是否明确,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分为基础知识生疑,即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第二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生疑,它是导读的关键。
1、自觉型生疑:
a遇到生字新词“拦路虎”先划出来,再提出来。(具体相机而定)
b学习多音字“哄”、“吗”;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学习交流(略)
2、思辩型问题:
如:a、老人为什么知道骆驼的情况?
为什么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为什么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为什么知道骆驼缺了颗牙齿?
b、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d、商人怎么会误解老人藏了骆驼?
第三环节:筛选提炼话题,进行课堂对话。
筛选话题是打开对话过程的金钥匙,且是一把万能的钥匙,通过它可以贯通整篇课文的教学,构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流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选者突破性的话题。
(注:对上述所提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或教师给予回答,难一点的可先放一放。)
1、与学生商量,选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a)进行对话讨论。
2、自学课文,完成填空:
a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
b、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是因为
c、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让学生应因为……所以……的句式反向填空)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有点跛
路上左有蜜,右有想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留有牙印 缺了颗牙齿
3、找出有关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不紧不慢满有把握)
4、继续话题:老人为什么会知道这么详细?(学生讨论)
答案:老人善于观察、熟悉沙漠……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六
这堂课闫老师只是带着学生捋了一遍课文,联想多,分析少。闫老师做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跟学生一起搞清作者写了一些什么;一是问学生通过这些你联想到了什么。
因此这堂课显得很细碎,缺乏整体的战略构思,缺乏有力的骨架,特别缺乏关于语文知识教育的构想。也就是说,教师基本上是在跟着作者的思路和感情跑,教师给自己的定位仅是林海音的忠实读者。我想这也是需要的,但很不够,因为语文教师不是一般的读者。
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以课文为一种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人文熏陶。语文教师之所以为语文教师,他的标志性的工作是语文知识教育。人文熏陶是各科都能进行的,每个教师都有责任,课外也能进行,只不过语文教师这方面担子比别人重一些就是了。
从这个角度看,闫老师这堂课在课程内容开发上比较薄弱。
我若讲这一课,会怎样构思呢?
我想试试以作者这句话为纲: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1、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她的写作冲动是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想让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
2、接着问:为了使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你会写什么内容,怎么写法呢?(让学生研究课文,讨论。结论是: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写形象的东西。)。
3、继续问:你们现在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可能的答案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然后告诉学生:这正是很多同学写不好作文的重要原因。真正的好文章,极少为完成任务而写的。自己有真实的写作冲动,才能写出好文章。
4、最后问:你们哪一位想像林海音一样,把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下来,那你就写点东西吧,等你长大再看,一定很有趣。(这是自愿完成的作业。)。
总之,这是一堂以林海音的文章为例子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辅导课。我有明确的语文知识教育目的。
闫学答:
人文熏陶是这个文本的内在要求。
——与王晓春老师商榷。
非常感谢王晓春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王晓春老师提供的上课思路。不难发现,王老师是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样的文本完全当成例文来上的,教的是写作知识,整个课堂完全定位在语文知识教育这个目的上。这样的教学思路固然明晰,却忽略了文本所体现的极为丰富而复杂的人文内涵。王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以课文为一种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人文熏陶,那么,王老师也是赞成在语文课上既教知识,又进行人文熏陶的。但我从王老师的四个步骤中只看到了教知识,看不出人文熏陶。
我与王晓春老师最大的分歧在于:首先,我很不赞成把这篇文章当成例文来教。虽然作者写的是童年往事,但绝不是儿童作文。一个远离故土几十年的中年人,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难忘的画面。那冬阳下的骆驼队依然行走在遥远的记忆里,缓慢悦耳的驼铃声依然响在耳边……几十年之后,那份童真、童趣、童心依然清晰可辨,但是童年却永不再来。如果我们有第二个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触。可是,每个人都要长大。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如果说我们的心灵都有一个故乡的话,这个故乡可能就是我们的童年。正因为如此,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静静地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品读此文、读者就像是在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是在欣赏一朵素雅的小花。在这样的文字中,你很难找到华丽的词句,也绝对找不到矫情的故作姿态,更难找出某种我们能够定义的写作方法,完全白描。完全自然,坦白地、不紧不慢地讲述着童年的故事。我不知道王老师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尽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但这样一篇文本,我依然认为人文熏陶更重于语文知识;此课教学的立足点不在知识,而在于感受氤氲在文字中的丰富、唯美的情感内蕴,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语言文字最大的优势在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文字想画面,通过文字生联想,在语文教学乃是天经地义。如果一定要问我这节课教的知识在哪里,那我是否可以说我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看了王老师的上课思路,我不能不感到遗憾,为林海音、也为她的文章叫屈--王老师实在是低估了这个文本。
其次,我很不赞成面对情感内蕴如此丰厚的一篇文章抱着一种为写作而学、为写作而教的'完全功利性的阅读心态。王老师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让学生寻找作者的写作冲动、写作目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作者想让自己怀念的东西永存,然后由这个结论引发出后面预设的三个步骤的写作知识教学。这个结论的得出,王老师是有自己的根据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很显然,这个结论虽然正确,但这个答案却是找出来的,完全不用经过大脑的思考,直接就可以从这个段落中找到,学生完全不费什么力气。这样的问题设计完全置学生的阅读感受而不顾,只为了后面教师预设好的要教写作知识。却把文本丰厚的情感内蕴一笔抹杀掉了。
我很赞成王晓春老师的这一观点--语文教师不是-般的读者。的确,一般的读者只要自己感悟就行了,至于感动与否,甚至理解与否,都没有多大关系,但语文教师却要承担起引导学生感悟的职责。但请不要忘了,这必须以教师自身的感悟为前提,否则我们就无法与学生对话。看了王老师的上课思路,除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教给学生的写作知识,我看不出王老师对文本本身的感悟,更看不出学生读了文本有何感受。如果只是为了教写作知识,我倒觉得林海音的这篇文章并非是最佳范本。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七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板书: 判断 分析 观察
左脚破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路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缺了一颗牙齿 齿印
顺着脚印去找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 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7) 朗读这段话。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八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九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1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
3.质疑。(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板书:商人、走失、找、问、老人)。
2.检查字词认读。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
(1)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读。(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
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组)先读读老人说的那段话,然后讨论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交流汇报。(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2》课件)。
3.进行填空练习。
4.朗读指导。
(1)(师引读、生接读,同桌互读,齐读。)。
(2)同学们当你读到知道的时候,你该用什么语气读?—(越读越高兴)。
过渡:当商人听了老人的一番指点后,他能找到骆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果然)下面一起来看看画面(出示课件)。
5.(出示说说议议课件)同学们故事中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收获吗?(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老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许多奥秘。)。
过渡:同学们,骆驼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骆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下面请欣赏图片。
五、欣赏图片——沙漠里的船(出示课件——音乐伴奏)。
六、资源共享(机动)。
七、总结(看板书小结)。
八、作业(出示要求)。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6课,《找骆驼》。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一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1课时
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2.揭题、板书、读题《 找骆驼 》。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
3.质疑。(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
1.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师板书:商人 、走失、找、问、老人)
2.检查字词认读 。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
(1)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读。(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
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
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组)先读读老人说的那段话,然后讨论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交流汇报。(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2》课件)
3. 进行填空练习。(出示填空课件)
4.朗读指导
(1)(师引读、生接读,同桌互读,齐读。)
(2)同学们当你读到知道的时候,你该用什么语气读?—(越读越高兴)
过渡:当商人听了老人的一番指点后,他能找到骆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果然)下面一起来看看画面(出示课件)。
5. ( 出示说说议议课件)同学们故事中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收获吗?(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老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许多奥秘。)
过渡:同学们,骆驼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骆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下面请欣赏图片。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 丢、找、问)
商人 ————————————————老人
( 指 点 )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二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1课时。
1.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那么,你们知道骆驼在沙漠中,它是人们和商人们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骆驼》这个故事。
2.揭题、板书、读题《找骆驼》。
师:同学们想从课题中知道些什么吗?
3.质疑。(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找骆驼?为什么要找骆驼?他能找到吗?……师板书:谁?走失——找?)。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师板书:商人、走失、找、问、老人)。
2.检查字词认读。
(出示思考题)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1——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生答。
3、指导朗读(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1》课件)。
(1)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读。(2人读、分组读,强调老人的性格特点:不紧不慢)。
过渡:同学们,老人对骆驼特点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这下可把商人给欺蒙了!谁能来读读商人说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生气)(先指2人分角色读,再分2大组读)。
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商人这么生气,老人生气吗?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组)先读读老人说的那段话,然后讨论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交流汇报。(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2》课件)。
3.进行填空练习。(出示填空课件)。
4.朗读指导。
(1)(师引读、生接读,同桌互读,齐读。)。
(2)同学们当你读到知道的时候,你该用什么语气读?—(越读越高兴)。
过渡:当商人听了老人的一番指点后,他能找到骆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果然)下面一起来看看画面(出示课件)。
5.(出示说说议议课件)同学们故事中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收获吗?(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老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用心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从生活中去发现许多奥秘。)。
过渡:同学们,骆驼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骆驼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下面请欣赏图片。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丢、找、问)。
商人————————————————老人。
(指点)。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三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用具: 课件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article/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我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但由于时间仓促,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从课后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少数中等生和差生并未参与讨论,致使练习错误较多。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四
今天我们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谁找骆驼?(商人、老人)
商人的骆驼怎么啦?(走失) “走失”与“丢失”有什么区别?(走失:走着,走着,没了!)
骆驼走失了,商人很着急,这时候看见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样?(赶上去问)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们表演。(评议、朗读)
老人看见过骆驼吗?老人知道骆驼的样子吗?我们自己来学懂这篇课文。
第一台阶:
1.自学课文,划下描写骆驼“样子”的词句。
2.交流:说说骆驼的样子。
3.说样子。
(1)左脚跛。(什么叫跛?)
(2)左驮蜜,右驮米。(什么叫驮?)
(3)缺了一颗牙齿。
刚才说得对不对?商人听了高兴吗?
我当老人,你们当商人,我们表演一次。
评价:“对!不错!对极了!”的程度念出来没有?
当老人说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说?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详细”的意思)
第二台阶:
说说,练练
1.用“因为……所以……”句式讲话。(例: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判断得正确。
第三台阶:
分析,朗读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语句划出来吗?
(学生答:“课文里没有。”老师要求学生思考)
2.破——浅?跛——晃——左蜜 右米
3.树叶被缺了一颗牙的骆驼咬过该是什么样子?(研究、画、分析。)
4.读,我们学着老人的口气说话——什么口气?
(1)“不紧不慢”地读
(2)“至于”干什么用?(连续上下文,顺着……)
(3)找到没有?哪个词说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换词吗?(可以,换“按”)
“指点”是指什么?
“一路”与哪个词有关系。(走失)
为什么顺着脚印去找?
另外两条线索为什么不可靠?(学生讨论)
编者意图是给我们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课后填空,抄词。
2.表情朗读。
选做题:表演“找到骆驼后——”。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五
1、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1、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 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4) 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
(6) 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第二层是重点。默读,边读边思考: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可是老人都看见了。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7) 朗读这段话。
4、作业 。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六
教材目标:
1认识部首“贝”和“”。
2运用“……又……又……”造句。
3学会写启事。
4学会分析线索。
5培养沟通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生需认识的生字词:骆驼采购货物牵着途中又累又困牙齿
跛驮寻找踪影印痕残破残缺不全树叶打听虽然买卖一头一支脚印它
经常动物喜欢远寻获走过教师
1能放光盘的电脑、投影机和大银幕。
2黑板、刷子。
3播放cd的机子。
有谁能告诉我呢?
生:就是丢失东西。
师:对了,很好。
师:同学们有什么丢失物品的经历吗?
生:有。
师:谁有?请举手给我看一下。
学生举手。
师:那你们是怎么去寻找丢失的东西呢?小朋友有经验吗?你说说看。
生:要是发现没有的话,就到丢东西的地方去找一找,也可以到失物认领处去找找。
师:哦,可以到失物认领处去看看。老师呢,昨天刚从香港飞来,在机场就丢失钱包,怎么
办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
生:可以四处问问。
生:可以去失物招领处。
生:可以到飞机上去找找。
生:可以去找警察帮忙。
师:说的很好呀!丢了东西应该去报警。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警察局长的故事,他非常了
不起,因为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还有一个非常精明的头脑,什么案件都能破。有一天一个
村长打电话来,说他们村里丢了一台电机,电机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生:发电用的机器。
师:对了,在咱们北京你们可能很少看到,但是在偏僻的村落,就很常用,没有电,就用它来发电。
听到这个消息,警察局长就带着助手赶紧跑到了这个村子。观察现场,问村长电机有多大?
了来,发现有一个年轻人是跛脚,就叫村长让那帮小伙子都走了,让这个人留下来。这个小伙子一听让自己留下来,马上就对这个村长说,村长啊,这个电机可不是我偷的呀,你们可不要冤枉好人呀。
好,大家告诉我,这个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警察局长有没有搞错,
生:我觉得局长没有搞错,因为那个人是瘸的,雪地里的脚印也是有深有浅,知道头这个电机的人是个跛脚,所以就是他。
师:哦,他是通过雪地里的脚印来判断,还有没有线索?
生:我觉得可能搞错了,电机两三百斤,他是个跛脚,恐怕搬不动。
师:嗯,这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生:我觉得局长没有搞错,因为局长只是把全村的年轻人叫来,也没有说什么事情,但是一听说把他留下,这个小伙子脱口而出说电机不是他偷的,就说明他知道电机丢了。
师:对啦,这也是线索,所以呢,局长也就用这些线索断定这个电机是这个小伙子偷的。好了,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课文,看看丢失的是一个什么东西。
生:找骆驼。
师:对了,骆驼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
生:骆驼,沙漠上。
师:你见过真的骆驼吗?
生:见过。
师:举手看一下,有多少见过骆驼?好的,那么骆驼背上是什么东西呀?
生:驼峰。
师:你知道,骆驼有单峰的也有双峰,有同学知道吗?
师:(出示图片),在咱们中国骆驼是双峰的,在非洲,骆驼是单峰的。
师:我们看看课文,会读的同学可以跟读。(多媒体演示文章内容,学生自己小声跟读)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字词语。
师:看一下(课件出示牵)(请同学到前面表演)请你们两个手拉手,这就是牵。请同学来组词。
生:牵手
师:可以说一句话吗?
生:小明和爸爸逛街时,爸爸牵着小明的手。
生:爸爸牵着小明的手去公园玩。
师:第二个字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
生:睏
师:有谁能做一下困的样子吗?
学生做困的样子。
师:有谁能造一个句子----又累又困?
生:我晚上看着看着书,觉得又累又困。
生:我有一个,不知道行不行?
师:你说说看。
生:那个警察局长去破案,回来时又累又困。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跛”的解释。(课件)
师:最后一个字:驮。有没有谁来解释一下呢?
生:就是说,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就是驮。
师:嗯,要是我呢,我背着一个书包,可不可以说我驮着一个书包?
生:不可以?
师:什么可以驮东西?
生:一些动物。
师生理解:打听,残破的意思。
师:好,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好吗?(跟读课件)
师:商人为什么带骆驼去外地呢?
生:因为骆驼会帮助他做事情。
师:那在什么地方丢失的呢?
生:在十字路口。
师:那么大的一只骆驼,怎么就丢失的呢?
生:因为粗心大意,所以丢了骆驼。
师:粗心大意很对。
生:因为他又困又累,所以丢失了骆驼。
师:对,是因为又困又累,睡着了,丢失了骆驼。你有什么线索可以找到骆驼呢?
生:他的骆驼年纪大了,牙齿残缺不全,左脚有点跛,但仍能驮东西。
师:通过这些线索能找到吗?
生:路上,他还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线索。
师:老师说的那个骆驼是他要找的骆驼吗?
生:是,因为那个老人说奇怪的脚印,左边的比右边的浅。这就说明这个骆驼脚有点跛。还
说有一些残破的树叶,说明这个骆驼老了,牙齿都掉了。
师:好,有谁能把课文概括几句话?
生:一个商人外出采购,又累又困,丢了他的骆驼,商人就去找骆驼,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了他一些线索,他就去找骆驼了。
师:好,这些线索你们能不能找到骆驼呢?
生:能。
师:他还找不到怎么办呢?
生:写寻物启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寻物启示。
(课件出示写寻物启事的方法,师生一起解读含义)
启事是应用文的一种。
例:寻人启事,招聘启事,寻物启事......
它的格式严谨
启事的句子一般较简洁。只写出重点便可,
表达的自由空间不大,
叙述发挥的余地较小,
题目居中,
正文换行
先空两个才写,
署名和日期在右下方,
先写署名,
再写日期。
丢失物品的
名称
特征
丢失的地点
实践,
联络的方法和报酬。
师:老师这里有一则寻犬启示,请同学们看看。
(出示:寻犬启事
小狗一只,名叫阿望,身体肥胖,全身长满黄色长毛,它见人总爱摇尾巴。3月2日在元朗公园丢失,如有寻获,请速送去警察局,薄酬。
健忘
3月5日
生读。
师:下面我们来写一则寻物启示,帮助商人找骆驼。
(老师给孩子看从香港带来的学生画的骆驼的图片,提示孩子注意骆驼的特点)
生分组写启示,老师巡视,指导。
师:第一个写完的就是我们的冠军,第二个是亚军......
看一下这些同学写的,我们来听听“冠军”是怎么写的?先看格式对不对。
生:对。
生读
师:亚军来读。
生读
师:格式名称都对了,字也写的不错。季军来读。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格式对吗?
生:不对
师:正文开头应该空两格。殿军来读
生读,
师:看看他的缺什么?
生:没有时间和名字
(颁发奖品)
师:大家都学会写启示了吗?看看老师写的启示。
老师出示范文。
生齐读
骆驼一只,瘦弱,全身长满棕色长毛,左脚有点跛,牙齿残缺不全,……
师:我们都学会写启示了,老师这里从香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图片,请你们回家去写写启示。
(分发图片,请孩子回家写寻物启示)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七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事物,会自主思考问题。
教育学生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cai课件、有关骆驼的图片资料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八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十九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 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找骆驼的教案大全(20篇)篇二十
1.学会本课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事先预习;准备课件。
l课时。
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茫茫沙漠要寻找一只走失的骆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有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
1.出示初读小贴士: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后指名反馈。
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 )了一只骆驼,向老人( ),经老人(),最终( )了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有个 “自学提示”(出示),快速默读一下,划出阅读提示里的几个要求,并通过自读课文用圈划关键词句的方式试着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一位同学读2-9自然段,别的同学边听边从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骆驼有哪几个特点? 还没有画出的同学抓紧时间,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
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骆驼吗?
课件:这是一只()的骆驼。
3、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再来朗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1、这位老人把骆驼的特点知道的这么详细,是不是真的见过骆驼?还是把骆驼藏起来了?
(不是)那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
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十自然段,并根据表格找找答案。(请学生回答,填写表格,可以请别组补充)
2、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树叶图片出示让小朋友认一认。提示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请同学们再读这几句话,认真读,读明白了!大家读看到的内容,老师读知道的内容。刚才的三句话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那你能不能倒过来说一说?出示:
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4、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老人不紧不慢的样子。
5、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第10自然段吧!指导朗读第10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6、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7、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在第十自然段的旁边画个泡泡写写小批注。(板书:观察细致)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那么,老人的推测是否正确呢?
1、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老人的指点正确?(出示句子)
从哪个词语,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果然)
谁能用“果然”来说说话?
那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2、快速浏览课文,骆驼走失后,商人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商人:着急,忿忿。(理解“忿忿”)
老人:不紧不慢
你能试着读出他们的心情吗?(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语气。)
3、交流感受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生答,师补充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小练笔:经过老人的提示,商人成功找回了骆驼,同时他也明白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天,商人牵着骆驼再次遇到了老人,他会对老人怎么说呢?请结合在学习、生活中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发挥想象,续写一段话。
出示:《再遇老人》
一天,商人牵着骆驼走着,再次遇到了曾经帮助他找到骆驼的老人,他立刻停下脚步,走上前去,握住老人的手说:“ 。”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骆驼》一课,如果同学们能像课文中的老人那样,在生活、学习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你们的学习会越来越好,你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