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积极使用和参考范文范本,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一
摘要:随着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相差甚远的现象。体育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在课堂上体验健康、自由和快乐的情感。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人在后期学习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有区别地教学内容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愉快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一、实施分层目标教学。
体育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明确教学方向,达成一定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目标要明确,实施途径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合理安排与设定。新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围绕体育技术与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划分。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分为阶段目标和课时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的目标。如何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术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每个层次进行不同的区域划分,当学生完成一个目标之后,要给设置不同的目标达成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加强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因此,分层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下一阶段的目标。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身体状况、运能能力等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田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球类项目中可以通过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在舞蹈类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自由创编练习,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在体育课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于运动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重在强调要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动作,最终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阶段;对于基础性很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单独辅导,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动作,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完成的路线,让他们能基本完成运动动作。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但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育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榜样。
三、采用分层的教学检查与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提高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中等生一般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他们的成功,为他们提供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学习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进行肯定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主动性,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学生差异较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上,第一组为80分及格,第二组为70分及格,第三组为60分及格。实施模块教学后,再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和战术,逐渐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分层教学满足了学生主体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在运动中尝试到了乐趣,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于形成持续稳定的体育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从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健: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探究[j],体育教学,(9):53.
[2]陈树烁:高中篮球模块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界,(2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二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高中体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发现,其中分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对高中体育进行分类教学呢?本文将具体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些有效的作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为了应试教育,许多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且整个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随着高中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的体育教学。在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分类教学模式。所谓的分类教学模式就是在充分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划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分类教学呢?下面,我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简单来谈一谈。
一、立足学生现状,灵活分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总结学生的学习现状,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师生关系融洽之后,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学习体育。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灵活分组。因为体育教学大多都是在课外进行的,很多都需要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完成。因此,教师应该将体质和综合素质相近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并鼓励小组之间积极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如果出现教师有事不在的情况,就可以想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有不会的地方就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让学生们掌握体育基本动作,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双杠、排球》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挂壁前摆上成分腿坐技术。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学习正面双手垫球。从而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这节课对于高中体育的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讲,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们肯定都不愿意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在进行双杠练习的时候,将班里的学生分为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练习。在排球的学习过程中,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人结为一组。两人一球,分别进行:徒手模仿练习,两、三步移动垫球模仿练习、垫固定球练习和一抛一垫练习。通过这样分组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增加体育项目。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为了考试,为了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甚至由于高中阶段,各种文化课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不想再体育课中浪费时间,所以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也学习文化课。其实,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恰好能够起到协调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在因为应试教育而去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其分类教学而言,首先教师应该针对男女生的差别实施教学,对于高中男生来说,他们更多的会喜欢篮球、足球等;而对于女生更喜欢健美操、羽毛球等。这时就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比如,在学习《跳高》这一节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进行半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但是,跳高对于男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对于女生相对来说差一点。不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也需要女生对跳高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让女生好好进行跳高的训练,如果优秀的话,跳高训练结束后就进行瑜伽学习,也可以自由进行羽毛球练习。当学生听到这些之后,就会激励他们认真学好跳高课程。因此,采用这种适当增加体育项目的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考核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传统的高中体育考核内容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教师规定考试题目,然后学生进行考试。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容易使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最终对体育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分类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考试。不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个目标,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可以。比如,在跳高测试中,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测试标准。对于一米五左右的学生,只要达到90厘米左右就够了;对于一米六左右的学生,只要达到一米二左右的高度就可以了;而对于一米七左右的学生,需要达到一米四左右;以此类推,让学生不再惧怕考试,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正常发挥。总而言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是,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目前仍然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情况,总结经验,以便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浅谈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中,.
[2]黄小根.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
[3]毕海.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三
摘要:通过对现有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归纳,从中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师生关系来看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种现象,开始有人提出了对高中体育课堂进行优化改革的问题,即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经济基础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高中体育的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标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掌握运动技术,而是要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构建更合理科学的现代体育课堂,本篇文章就将讨论关于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
1教师要确立鲜明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内容。
1.1教师的指导思想应具有鲜明性。
现代教育的思想有许多种,其中包括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的思想融合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各个内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示了它的鲜明性,主题明确,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比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等等,这些思想的提出都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主题思想,让教师在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来说,教师也应该树立这种观念和思想,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
1.2教师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伴随着这种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除了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发展,不能一味地遵循以往的教学方法而不懂得创新。树立崭新的教学内容的观念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阶段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时刻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系统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其次教师也要注意把握体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
2不断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发挥组织形式的艺术性。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全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学生参与程度的深浅则是受其思想情感以及一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绝对不能将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固定成某一种模式,而是要随着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体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并且深化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体育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也采用各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改善,采用独特的和艺术的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在进行高二的体育埃及偶像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他们已经接受过一年的高中体育的教学,所以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加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教师可以将学期的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每达成一个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进行,而这些目标的设置都可以围绕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训练他们薄弱的环节,让他们掌握到更多的体育技能。最后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许多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讲教师要在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要想做到真正全面提高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要注意达到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3.1任务方法的和谐。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到教学任务的明确性、科学可行性。而教学方法是为教学任务所服务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存,在锻炼学生的素质、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和兴趣。
3.2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素质必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内容时的表现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4结语。
目前阶段来说,我国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方式还是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所有不管是从学校还是教师的角度出发,都要不断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高中现代体育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丰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学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曲宗湖,杨文轩著.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正逐步迈进素质化,为了响应政策号召,我国高中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高中体育教学,在阐述分类教学模式理念、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分类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发展。
个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离不开,通常情况下,锻炼与体育紧密相连,为了帮助我国中学生群体塑造良好、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将学生体能、身体素质等都列入考核体系,体育教学地位得到上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本文就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大一统趋势,学生个体分类管理、分类教育意识比较缺乏,在某些思维狭隘者的眼里,甚至认为分类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群体的歧视,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虽然分类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人群眼中并不可取,但是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看,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与其高度吻合的,与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也是相符的。分类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类教学方式、方法是极其必要的,首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欢足球、有些人喜欢篮球、有些人喜欢乒乓球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如果对其进行强制性统一活动,难免影响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其次,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不可能要求所有同学们都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两大现实因素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老师演练相关动作,学生反复模仿、重复练习这些动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古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反映出我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根据兴趣划分类别,实行分开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中,可以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同学们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按照不同类别兴趣排好体育教学课程,将同一爱好、同一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分开教学,实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这一内容时,在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和动作演练示范之后,可以根据之前统计的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将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分类分组,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教师对每类兴趣下学生的运动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即可。既能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又能很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的效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某一类体育运动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
(二)划分运动小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随机、灵活地划分运动、锻炼小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小组划分的标准。在初次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划分小组,也就是学生自由组合,因为体育教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让学生进行放松锻炼,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放飞自由。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性别、爱好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需要进行小组划分,并在分组之后增添一些大规模人员参与的运动项目,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有已经会的且认为自己技术还行的,将已经会此运动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锻炼,而针对剩下的那一部分不会的同学进行单独动作演示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开导。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学习锻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规模的乒乓球友谊比赛,对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两两划分,让他们在运动切磋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并加深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中体育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全局观。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并不是分裂,并不是为学生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小团体提供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由于课程稀少,因此分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中体育课程并不都是实战演练课程,也包括理论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急救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迅速、快捷地做出应急、自救、他救反应和进行简单的处理,保证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五
[摘要]实施学分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诉求。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过程管理,尊重学生自主选项。它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弘扬了学生个性、凸显了教师人文关爱、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突出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与过程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学分制;体育与健康;学生。
学分制的提出在我国仅有20多年历史,其间,国内各级各类的部分学校也曾尝试过,但往往是浅尝辄止。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评价方法再一次被提出,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分制将由原来的学期学分制转向学年学分制。实施学年学分制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对学分制概念的理解。
学分制就其本源来说是选课制度的产物,没有了学生对课程学习意向的自主选择,学分制就失去了灵活宽松的优势。目前学校实施的学分制大多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为学习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合格和获得优良等级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获得一定的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指标,以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为基础。它的核心是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完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修学分。学分制的核心是自主选修课程,离开了选修课程,学分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齐全的体育课程体系和必修科目的选课制度。首先,了解学生,贴近学校生活。根据师资配备及学校情况,增减选修及必修科目。其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建立相应的模块课程组合,使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再次,增大体育选修课的可选度。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尽可能地扩大体育课程选修门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学分制条件下目标教学模式的特点。
目标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以单元达标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通过优化教学单元,加强单元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单元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其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教学模式强调的不仅是动作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然后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技能展示和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等级评断。(2)目标教学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具有相对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它基于动作练习的迁移原则,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体育动作技能。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结构,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转化和迁移。(3)目标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模块教学的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主动性,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身体练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实施学分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分制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关乎学校对学生的成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它的合理运用,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稳定的教学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健康运转。
学分制虽然实行的是所学课程的自主选修,但也不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应在规定的教学模块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去选择,并将其纳入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才能让学生进行选修。同时,学分制因其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还便于教学场地、器材等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学分制条件下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对许多普通高级中学来说,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其一,要确保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质量,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依然是关键学分计算遵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以学期为单位时间,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跨学期开设的课程,按各学期分别计算学分。一般课程为16~18个课时为1学分,全学期开设的课程以其实际周课时计算学分,课程的周课数即为该课程的学分数。学校在每学期期中后向学生公布下学期必修课、任选课的科目,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然后自主报名学习。其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的概念,上课过程以学生选秀项目汇聚的“教学班”为主一个“教学班”中有许多“自然班”的学生,每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也分散到若干个“教学班”去上课,原有的“自然班”监控管理力度大大降低,因而,班级教学管理的责任自然落到了“教学班”的科任教师身上。为了提高体育健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科任教师必须在学生课程选修、修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采取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爱学、好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敢为人先精神的培养。
其一,目标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目标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及学生发展相结合,它十分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基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达不同,它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学目的含糊、抽象的特征。它依据新课程标准提高了教学方式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得教学目标评价通过学生掌握的情况便可进行定性的评断,因此这种无形效率的测量性或准确性大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与矫正、学生课堂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大增。同时,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诸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以提高。其二,有利于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公平性实施课程目标教学,能促使多数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摒弃与现代教学模式的革新。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学困生是由于群体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引起的,这些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出现更多更大的失误,进而形成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这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学困生。因此,防止教学中失误的积累也就防止了学困生的大量出现。所以,实施新课程,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使目标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时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然后再通过课堂评价、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上学生身体练习的达标率,从而消除教学中的失误积累。总之,目标教学模式提倡民主公平的教学理念,理解与尊重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其三,有利于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良好的教学场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管理。向课堂要效益是当代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选项教学将“自然班”打乱并合并为一个“教学班”,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个性表现的学生势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尽管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但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精彩的教学内容,相信会带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加上目标教学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兼容性,因此,正确地运用目标教学模式就能为师生建立一个共有的教学互动平台,师生教学相长,互助互惠,充分发挥出目标教学模式的功能。即目标教学中目标既是教学目标也是管理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可测量性为教师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从而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四,有利于体现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分制条件下的目标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愿性,使学生完全脱离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建构体育技术知识,实现在不同的环境及条件下主动探索性地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然,学分制和选修课制度的引入,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科内容,为高中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同时,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因此,高中学分制是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从学分制的本义来看,一名高中生不管是否读了三年高中,只要其修满了规定的学分,就应当允许其毕业。而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仍然要求高中生必须学满三年才能参加高考,这就决定了各地的高中改革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高中学分制也许代表了高中教学方式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是目前还不能盲目地为之叫好。或许,我们可以把学分制改革看作是高中教育对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切呼唤,并且期望随着高中学分制的普遍实行,能够有力地、自下而上地推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总之,学分制条件下的体育教学,让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革。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分制条件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目标教学模式的尝试,体现了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它将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张春芳.简述信息化与体育教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1).
[2]罗辉.如何在学分制条件下推行完全学分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陈荣.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六
摘要:本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得出了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希望对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的最为明显。根据健康调查限制,大学生在耐力、力量以及速度等方面都与以往存在巨大的差距,相关的体育考试成绩及格标准一降再降。另外,还存在视力减退、肥胖、心理脆弱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借助体育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势在必行,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需求,还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1.高校体育俱乐部。
1.1概念。
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空闲时间,自主进行老师、课程、教学时间的选择,将各种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以及行为习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通过各种训练活动以及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康教育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称为“体育教学俱乐部”。
1.2教学目标。
在运动技能方面,教会学生科学熟练的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一两种基本的运动方法技巧;第二,在运动参与方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建立起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为自己制定简单的锻炼计划;第三,在身心健康方面,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借助相关的锻炼技巧以及锻炼方法,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在心理健康方面,借助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2.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
2.1类型现状。
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这种形式出现的最早,主要是为了对学校的体育功能进行拓展,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习惯,主要对现有的体育课进行外延和补充,现阶段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高校占所有高效的29%左右,课外体育俱乐部有着自主性、自我性以及自愿性的特点,较容易被各个高校接纳;课内体育俱乐部属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依托现代化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之前的班级授课形式,将体育教学向着自主性、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的方向去发展,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老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课堂内容的设计,现阶段开展课内体育俱乐部的高校占调查高校的23%;还有一种属于内外结合的俱乐部,这个比较具有代表性,占调查高校的34%,这种教学方式大多集中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教学氛围比较开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同时学校有着完善的而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教学资金支持,师资力量强大,这种俱乐部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还有剩下的14%高校并没有开展俱乐部教学。
2.2场馆以及器材现状。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内各类体育器材、场馆的支撑,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以及器材的重视程度一直都比较高,曾多次颁布相关的建设、购买标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只有少部分条件较好地学校在场馆以及器材方面满足相关标准,大多数学校离相关的标准还有着一些差距,本文做了一项调查,关于开展了俱乐部体育教学形式高校学生对学校场馆器材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下表1:
2.3俱乐部师资队伍现状。
2.3.1在老师年龄方面,35岁以下的老师占俱乐部老师65%,35-50岁老师占28%,剩下7%为50岁以上老师。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俱乐部老师以年轻老师为主,满足俱乐部开展需求。
2.3.2在学历水平方面,硕士以上仅仅占到4%,本科老师有91%,剩下5%为专科老师。从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水平方面,十分不理想,高端人才缺失,不利于俱乐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限制了俱乐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
2.3.3在专项结构方面,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擅长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但是在网球、健美操、交际舞、轮滑等方面,专业老师所占比重过少,配置缺乏合理性,限制了俱乐部的全面推广和发展。
3.实验对象以及实验方法。
3.1实验对象。
本文选择采用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某一高校大一、大二学生为实验对象,从中选出6种体育教学内容班级,调查的学生总数为340人,有效调查人数为330人,其中男生占249人,女生81人。具体情况如下表2:
3.2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调查1年时间内学生的变化情况,具体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文献资料法,借助互联网搜集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数据80余篇,进行研究分析,学习先进经验;第二种是体制测定法,与相关老师联系取得这330名学生体检时的身体素质调查表;第三种方法,询问法,了解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项目;第四,数理统计法,对检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
4.测试结果与分析。
下表3、4为男女体质指标测试前后情况从表3、表4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学生在经过1年的俱乐部形式体育锻炼之后,身体各项基本素质指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在体制改善方面,女生的改善程度没有男生那么明显,其原因很可能与运动量有关,男生在课后进行了更多的体育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来进行改善,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借助俱乐部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5.以俱乐部形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策略。
5.1俱乐部师资队伍方面。
想要保证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为俱乐部配备雄厚的师资队伍力量,从老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出发,增强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学生初期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体育老师的指导,只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以俱乐部形式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另外,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模式都离不开老师的维护和制定,增强师资队伍力量,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俱乐部运行策略,提高俱乐部的运行效果。同时,年轻的俱乐部老师有着非常广阔的视野,同时具备创新以及积极探索精神,能够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案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善,变成适合本学校的俱乐部教学策略,进而保证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学的高效运行。
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场馆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支撑,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各个高校想要保证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采购配置力度。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设施不足往往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但是室外体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阻碍了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说下雨天,各项室外活动都无法进行,刮风的时候,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的相关体育场馆建设一定要跟上体育锻炼的步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5.3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首先在体育锻炼原则方面,体育锻炼的内容要丰富多样,不要集中在一两种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全身各项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同时锻炼的强度要适宜,每次锻炼控制在合适的时间,过度锻炼并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改善,但是也不能锻炼时间过短,这样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在锻炼时,要按照科学合理的锻炼频率来进行,每周坚持锻炼三四次,同时每天进行简单的锻炼。其次在锻炼步骤方面,进行锻炼时,要先做好热身运动,能够提高肌肉温度以及血流量,降低剧烈运动对心脏造成的压力和负担,在进行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对身体柔韧性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做完热身运动以及伸展运动之后,再正式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完成之后还要做适当的放松运动,争取从锻炼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6.结束语。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想要提高俱乐部形式体育锻炼的普及范围以及锻炼效果,首先要加大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前提,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教学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形式,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七
作为一名农村体育教师,在我从教的八年里感触颇多。现在的学生在家娇生惯养很少参加劳动锻炼,致使大多数学生体能下降。前不久,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十年前有明显下降。
据此,我调查分析造成这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认识不到位。第二,学生在家很少做家务劳动,缺少在实际生活中的锻炼,从小他们的锻炼强度就达不到。第三,在学校也是忙于学习,体育锻炼跟不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甚至有些毕业班的学生取消了体育课。随意创设教学计划,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经常被挪用。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再加上大多数学校场地不足,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第四,学校体育器材不足,体育场地狭小。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严重短缺,有的也很少用,长期不用就散失或破损,有的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篮球场地也没有,仅有的一个沙坑也是用黄土填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作为一名农村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对农村体育教学要有新的认识。明确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
一、重新认识体育,转变学习观念。
由于地域的原因,农村的中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不怎么畅通。大部分农村中学生淳朴内向,不自信,没有表现欲望,还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上体育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是毫无纪律的玩,他们习惯了在体育课上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认为学习文化课永远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所以,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就逃课,或者干脆带着书本来到操场上课,带本书来上体育课。这些错误并有些偏激的想法,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些想法,只能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通过细心讲解让学生明白体育的重要性,再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体育的魅力,让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体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健身更健脑、“会休息的人是更会工作的人”。为了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体育课上放松身心做到劳逸结合。要让学生在观念上转变,在思想上对体育重视起来。
教师作为一节课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愉快主动地接受一门学科,是作为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体育课不像文化课,体育课既要用脑又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有些身体弱不爱运动的学生,本身对体育不感兴趣,再加上一些烦琐的身体运动,他们更觉得无从应对。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寻找原因,改变教学方法。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上,就是让学生玩。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训练项目,找一些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融洽相处,活跃课堂气氛。让大家在玩的时候,掌握技术要领,轻松学习,让他们身心彻底放松。这时,学生就逐渐地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研究数据显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目的明确,动机高的学生更有耐心,他们会持续不断地完成学习任务。要告诉他们:体育课是玩,而不是“劳动”。
克服困难,探索有利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农村与城市的体育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的主体或是教学的客体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进行农村体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教学途径和方法。如果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常规,很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我从教八年时间里,我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条件,扩大活动空间。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教学的,就安排在校内进行,而有些教材内容,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到校外去进行。比如,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小山、河流、乡间公路,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教学。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也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开辟场地,自制体育器材,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疏散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放学后和节假日参加体力劳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一些体育活动内容渗透到学生的体力劳动中。比如在夏天挥动镰刀的同时进行臂力的训练,统计自己在一个小时内割到的麦子和同班同学进行比较,把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出来。可见,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拓展课外锻炼时间,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平时,要注重拓宽锻炼时间,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农村的特殊现状,应允许学生在早、中、下午课外活动期间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学习锻炼两不误。早操就是一个关键,“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必须每周参加三次早锻炼和两次体育课外活动,未达到出勤率的要进行平时成绩的扣分。为了保证质量的提高,还应对活动内容、形式、方法以及体能的提高,锻炼习惯的培养,制定好具体可行的适合本班学生的评价标准,形成体系,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的奖惩。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八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很长时间一直以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形成固有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是教学考评方式的选择,都是围绕体育技能展开的,出现体育教学竞技化的体现,加上学习难度较大,挫伤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大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的训练课是不同的。
4.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大学生在经过中小学的体育基础课程系统培养之后,踏入大学校门继续深入学习,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所变化进步,日趋走向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学习接受了部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对体育效果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4.3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多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轮换,毫无疑问,这有助于教学的管理,有助于教学过程良好有序的开展,但是这种形式化、统一化的体育课,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4.4提升教师运动技能。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各种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体育老师只有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就,才能够胜任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这些技能。运动技能的教学时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是衡量体育教师是否专业的标准之一。如果体育教师自己都不会这些技能,那他的教学就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源,那么他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怎么能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呢?不言而喻,在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尤其重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毕永锋.大众体育锻炼干预的理论模式[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2,(5).
[2]苏毅.高等院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张江南.面向21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九
在新课改中,怎样有效地帮助广大体育教师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对《标准》的研究信心,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实验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教师要从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
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教育家,他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他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己任;他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地思考、探索、创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他的职业价值;他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与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跳动,他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开发,他所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二、教师要从当一辈子教师转变成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德才等各方面的素质。从“德”来说,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特别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学问的道理。要培养“大气”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大气”的人格素养。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应该在这方面下一番大功夫,而不能急功近利。
从“才”来说,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文科教师要学习理科知识,理科教师也要学习文科知识。
三、教师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体育教师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体育教师要变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讨厌学生为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四、教师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
这一类角色。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体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在专制态度和控管方式构成的体育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觉自由的权利,没有自觉责任行为的机会。独立思考的剥夺必然导致主体性的丧失,自觉活动的抑制必然导致能动性的消蚀,自由选择的取消必然导致责任感的淡漠。
五、教师要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喜爱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生活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无穷力量。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十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时间内都会学习就业指导课,所以在建设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先建立一个层次由浅到深的具体框架体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4]。在对大一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应该主要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及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了解未来理想职业和自己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目的性。对大二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应该主要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有效锻炼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给以后做好本职工作奠定基础。大部分大三学生都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他们的选择有:考研、留学以及考公务员和求职,这时候学生往往会非常迷茫以及焦虑。这时候就业指导课需要帮助其认识自身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学生有效结合个人价值以及社会需要来对职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大四学生将会面临求职就业,所以就业指导课应该重点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解读具体就业政策,指导学生制作简历、相關就业权益保护知识以及面试技巧。同时应该对大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其排解就业困惑,增加就业信心。
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人生目标以及人生态度的`表现,即对职业的认识以及态度、对理想职业的追求以及向往[5]。人们职业期望取决于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在人们选择职业方向以及职业目标的时候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应该增加一些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同时通过学习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来影响学生所具有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有效结合职业社会认识、兴趣以及道德认识、自身职业能力。形成一种正确职业价值观以及稳定职业态度和好的择业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对未来职业和发展进行理性规划。
2.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因为对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说,就业指导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大部分都觉得这门课可有可无的,所以学生也不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就业指导教学的教师需要采用不同教学形式来让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比如,师生互动、主题活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以及进行素质提升游戏和情境模拟等。依据学生专业来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有学习动机以及好奇心,从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实际职场需求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来对学生的学习和讨论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6]。
2.4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就业指导课属于应用型学科,主要涉及到的有社会学知识、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知识等,所以对就业指导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案例、测评工具以及图书资料和网络视频等资源,同时还能够邀请成功人士来进行专题讲座,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教学内容处理书本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视频短片、模拟训练以及时间游戏和成功案例等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招聘,预先体会求职经历。
2.5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就业指导服务。
所谓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以宏观就业指导为基础,对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其为宏观就业指导的一种延伸以及补充。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环境以及自身条件都不一样,对于职业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适宜的环境范围,而每个职业对人才也有各自的要求。对于那些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他们常常会比较自卑,在求职过程中缺少信心,所以教师需要善于找出其优点,同时鼓励其不断尝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进行就业指导的事后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让指导具有针对性。
结束语。
对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和别的课程是不一样的,这门课不是在有限课时里面学习知识,然后通过考试就能够结束的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就会经历求职,在求职过程中还可能碰到一些问题,依然需要就业指导。所以,这门课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让学生能够发现自我,同时锻炼自我,最后找到一份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工作,这才是这门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留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12(7):54-54.[2]陈洪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职场秀”节目的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2):78-81.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十一
摘要:社会发展会带动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尽管当前很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它不单单能够影响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当前,高校体育与阳光体育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相关的部门高度重视,提升创新力度,完善教育模式。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心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阳光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被人们所熟知,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阳光体育的要求。阳光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模式就是让学生多开展室外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阳光下掌握体育知识,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健康的成长。从阳光体育的发展情况看,高校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当中来,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体育本身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单一。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集中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该目标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质量评估也自然而然的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考察,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有意的`加强身体锻炼,可是身体锻炼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进入到某种教学误区当中。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学分,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与淡薄。
(二)教学形式落后。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时候,过分注重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教学动作的完成,并且集中于某一项体育项目,没有能够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体育项目教学。同时,体育课程上很少会出现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学内容亟待完善。从体育教学方式上看,当前体育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教师之间难以产生良性互动,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充分实现。
(三)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多元性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工作,当前所实行的评价体系一般是将学生能否完成体育运动指标作为评判的标准,缺少对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性的评估。从教师评价层面看,当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体育教师论文数量以及课题级别等内容的评估,体现不出体育教学工作的初衷,无法对教师起到良性导向作用。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观念是影响阳光体育顺利实施的根本原因所在,为此,高校领导需要从思想上提升对于阳光体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秉承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单单需要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提升户外锻炼游戏的应用频率,提升学生对于户外运动以及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质量。高校要结合不同的地域以及文化特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此外,高校还能够根据潮流的发展动向,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健身以及休闲类的运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通过组织各类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以及运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安全,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不单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感情。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德以及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评估,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也违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意愿。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教师不能仅限于对学生体育竞技成绩的评估,还应该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展开全面的评估,保证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与丰富化,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阳光体育更加关注户外运动的开展,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高校需要以阳光体育理念为基础,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探索出一条满足阳光体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喜燕.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7(13):4-4.
[2]赵增明.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5-6.
[3]孙亮亮,董立,佘涛.“黑箱理论”视阈下高校阳光体育开展审视与立体式阳光体育长效发展模式构建[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暨科学论文报告会..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汇总12篇)篇十二
高校属于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科学发展与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社会逐步发展,社会结构形态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中,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化。高校入学率持续攀升,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管理采用相应的措施与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与行政协调力,带领和引导师生,以达到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从这就可以了解到,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诸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属于多层次、较复杂的管理系统。在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需要相互协调,保证高校教学得以顺利完成。
1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构设置不科学,行政管理人员多。
不少高校还是沿袭从前那种不同级别的原则,同一所院校内有着不同副部级与科员的不同行政级别,其中包含的部门比较多,非常细致的划分,还将医院、公寓、超市等机构纳入到行政机构中,机构重叠现象非常严重,并且行政人员数量每年只有增加没有减少,人员数量颇多,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状态,并且决策力分散较为严重,权责不明,办事效率低[1]。通常情况下,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可能会涉及很多的部门,而部门之间在管理事务的时候权责划分不清,行政权力出现泛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行政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不够,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降低行政办公效率。
1.2管理观念落后。
不少高校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仍沿用过去老办法与老思路,规范化与法制化建设明显不够,难以适应高等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行政管理方面,重视机构、重视权力分配、重视规章法则,但是人才培养方面却遭受严重的忽视。在处理事务的时候,领导不表明态度,没有自己的立场,墨守陈规,同时高校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受到多层次的领导。基层工作人员面对繁忙的日常事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研究。造成这种落后的管理观念,影响到整个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1.3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从某方面来说,行政管理应当属于一项辅助性的工作。在高校科学研究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不断体现出来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学历、职称与待遇等普遍较低,造成高学历、能力比较强的'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安心工作。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高等教育基础理论与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这方面也是采取放养式的管理方式,并未其提供机会进行职业培训。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很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