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作者的文采和智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些流传已久的优秀作文,这些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是学习写作的楷模和指南。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一
在*旅游的第3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地铁来到了圆明园。
走入圆明园,我就看见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它并不像其他桥一样有着精美细致的雕刻,而是几块普通的大石头拼接而成,如果走近一点看,石头上还有有几条不规则的条纹。圆明园里怎么会有这么普通的桥呢?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座桥叫做单孔残桥。圆明园以前有大小桥梁一百八十余座,但是在被三次大火袭卷后,只剩下单孔残桥孤立湖上。”原来是这样,这座单孔残桥是唯一座保存下来的桥。
告别残桥,我们到了另一处景点黄花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迷宫,迷宫正中间是一个石亭,圆形的石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亭子特别的高,站在亭子里,可以看见迷宫中的每一个人。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黄花阵,每逢中秋节的夜晚,宫女们每人手提一盏黄花灯,皇帝做在亭子中观看,最先到达亭子的宫女会得到皇帝的奖赏。当时的围墙有两米高,是石子路,迷宫也要比现在复杂,宫女走起来非常不方便,最快也要两个时辰才能到亭子。”我费了好多时间才从迷宫中走出,我不得不佩服一百年多前能工巧匠的智慧。
离黄花阵不远,就是圆明园的代表遗址:大水法。大水法曾经是圆明园内最壮观的一个喷泉,喷水时声音震耳欲聋,好几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得见。但在一八六零年火烧圆明园时被八国联*烧毁,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如此精美的建筑就这样被火烧毁,我十分惋惜,对八国联*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怒。
再往前走就到了十二生肖馆,门口有仿制缩小的十二生肖雕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是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会喷水,十二点时,十二个动物就会一起喷水,十分壮观。这些铜像已经流失海外,只有部分兽手被爱国人士花巨资买回,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又坐船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公园,院内湖面上满是大片大片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是给水塘穿上了一件翠绿*的裙子,荷花是裙子上的点缀。有些荷花已经盛开,她们高昂着头,似乎在进行选美比赛;大部分荷花还是花骨朵,她们藏在荷叶之中憨睡着好像不愿起来。我坐在小船上,湖面凉风习习,湖边的垂柳随风摇摆,蜻蜓在湖面盘旋,一派*南风光,我仿佛回到了杭州的西湖。
我们现在看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美丽的,但这些都是在建国后重建的,但这昔日的圆明园美丽辉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些废墟在告诉我们不能忘了一八六零年,不要忘记这场浩劫,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二
身为“万园之园”的我,圆明园,曾有过多么令人向往的历史啊!我,圆明园,一个偌大的皇家园林,最终只落得个残垣断壁,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人生最悲哀、最残忍的堕落。今日,我仍屹立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国土上面,虽然今日的我已非昔比,但我仍要站着,骄傲的站着。虽然我的身体垮了,但我的灵魂没有垮。我要倔强的向人们诉说这段屈辱沧桑的历史。
这绝非我自负,这是我真真正正的面貌。我集人们所有的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艺术,与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这就是我——集人们思维美的极限的我,圆明园。在这里,我是至高无上的,我是人们心底里最奢华的梦。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三
2020年暑假,妈妈要到北京出差,顺便也就把我带上了。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圆明园一直号称‘万园之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离开绮春园,我们来到了西洋楼遗址公园。映在眼帘的是一座只剩下几块石头的石拱桥,旁边有几棵红梅还竖立在那里,显出几分怒气;往远看,一只雕刻精致的石狮子,现在只剩半个身体,倒在了地上;原来美丽绝伦的喷泉,现在只剩下一个底座;雕满花纹的石梯,现在已五马分尸……满目苍凉的公园,已是一片废墟了!听说以前这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
走在公园里,看着这些残垣断壁遗址,想着无数工匠的血汗与智慧,就这样毁于一旦,我的心情又沉重又愤怒,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比较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努力读书,长大以后用我们的双手去改造、去创造我们强大的新中国!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四
此次探究活动,我们不仅仅是展示了师达中学的文明懂礼,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是在用心与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的灵魂进行交流,倾听她的伤与痛。
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小导游讲解完毕之后,同学们都会热烈鼓掌,不管他的解说是否完美。无论走在哪里,看见老师,必定鞠躬问“老师好”,甚至比在学校做的还好。小组活动时,每个小组都积极完成个性任务单,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懂得灵活应对,如:寻找介绍牌,询问工作人员或路人等。
其实,完成任务时,从眼前经过的这些残垣断壁也同样在刺痛着我们每一名学生的心,每一位游客的心,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谁又能想象得出圆明园曾经的绝世容颜呢?是的,我们无法回味曾经的辉煌,我们看到的们只有经受过的耻辱和颓废。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为祖国的富强出一份力。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五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固若金汤的文化大瑰宝——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园内有着众多珍贵稀有的文物、艺术品和建筑,被誉为中国园林史上的顶峰之作。然而,在1850年,圆明园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毁灭性洗劫,令这个传世之宝从此消失。今天,我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探索它破败的历史,领悟其中的人文精髓。
第二段:感受破败的历史。
一步步来到圆明园遗址,破烂的墙壁、残缺不全的雕像、倒塌的建筑等场景,令人目瞪口呆,感受到了文化和历史被创伤撕裂的伤痛。走过断壁残垣,我才真正明白了历史的残酷和脆弱。一个国家的瑰宝也可在一夜之间被毁灭,但这一切的伤痛和损失,却永远无法被恢复。
第三段:领悟人文精髓。
圆明园的建筑、雕像、书画、器物等艺术品,充满无穷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在遗址内看到了康熙帝雕像、乾隆皇帝和合江亭、仿古思沁堂、翠微亭、大西洋石塔等众多文化遗迹,不禁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圆明园所体现的人文精髓,不仅是艺术品,更代表着一个文化时代的价值和信仰。可以说,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触摸到历史,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四段:思考读书与文化的关系。
在圆明园,我想到了我们读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精神驱动。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了解和领悟历史、文化和传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信仰和价值观。当我们在圆明园遗址里穿梭,看到那些伟大的文化遗产时,想起了读书的意义所在,真正体会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我们阅读精神的体现。
第五段:感悟归来。
圆明园,历史的残渣和文化的遗址,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珍贵以及历史的重量。这里渗透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对我的思维和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让我认识到我们读书和文化所承载的重要责任与信仰。因此,我还将更加努力读书学习,坚守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在圆明园遗址中得到的启示和收获。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六
说起圆明园,我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语,忘不了的悲愤。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就来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
一进大门,我们来到了湖边。这里有许多断壁墙基,不是这墙基在吸引人们,而是其中的百年之耻让人悲哀,让人回味。金碧辉煌的殿堂经过历史的沧桑变成了让人难以忘却的耻辱,总让人难以相信,总让人有一种不知为何的悲哀之感。
我怀着悲伤的心走着,映入眼帘的是数不清的断墙遗址,看看旁边那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说明,照片里全是宝贵的文物,那么的美。可现在呢?它们在哪?在英国的博物馆里,让英国人炫耀着他们的成就,也诉说了清政府的昏庸与懦弱。站在这遗址的断墙根旁,悲哀的心中又添了一丝沉重。我心中一震,仿佛又回到那场令人愤恨的火灾中,看见侵略者们贪婪的`眼神,脸上的奸笑,与百姓们无奈的表情。
我看到阳光还是那么亮,只是带有一丝悲伤;小草还是那么绿,只是多了一丝惆怅;墙基还是那么凄凉,只是又多了一丝无奈。
我的灵魂驱使着我的脚向前走着,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大水法。
那里不再美丽,不再喷水,也不再让人赞叹了,而是那么苍白无力。只有断石在那里站立着,久久地立着,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昔日的美丽,今日的凄凉与悲伤。
这时,我看见外面的立交桥像龙一般蜿蜒盘旋,桥后的大楼在阳光下闪烁着像宝石般耀眼的光芒。再看看公交车站上停满了公交车,车上贴着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画。这是现代化的城市,北京发展了,申奥成功了,科学进步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屈指可数了。我仿佛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含义。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七
2011年10月16日下午,我们七彩虹小组一行人来到了位于西郊的圆明园。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父母曾到北京旅游,也来过圆明园游览。不过那时候还不懂事,只知道这里是一个皇家园林的遗址,并不知道她的背后埋藏着怎样的历史,更不明白她的历史中包含着怎样的耻辱。时隔十多年之久,我再次来到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皇家宫苑,心里的感受甚是复杂,有惊叹,也有痛心。我惊叹于在3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痛心的是那段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至今课文里那张圆明园遗迹的插图仍然清楚地记得。今天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断壁残垣,眼前浮现曾经看过的图片,脑中想象着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1986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不仅抢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任意的破坏园内带不走的文物,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因此产生的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我在上学期的时候看过那部电影《圆明园》,看着当时的胜景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恢复了原貌,我再次感受到,这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曾写文章这样评价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他讽刺英法联军“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如今当年圆明园里的好多文物仍然流落在世界各地,我国政府也正在尽一切努力让那些国宝可以重回故里,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希望现在的英国法国政府可以归还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夺走的文物归还我们中国,这样的话,雨果先生的“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也就可以实现了。眼前的那一断桥,那一残壁,那一古树,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牢记国耻,只有国家强大了、富强了,才不会遭人侵略,才可以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八
我睁开蒙眬的双眼,望向窗外。夜幕依旧笼罩着大地,寥寥无几的星星的伴随着月亮,孤单的独自挂在夜空上,微弱的光芒时隐时现。刺耳的闹钟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想起了今天的活动——参观圆明园。
走下食堂的台阶,密密麻麻的雨丝飘飘洒洒,使这个秋日充满凉意。我急忙跑回教室,躲在位置上,焦急的等着班车开来。
坐在车窗傍边,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隐隐约约,能看到银杏大道黄黄绿绿的颜色,马路湿漉漉的灰色。渐渐地,路旁的建筑越来越稀疏。我们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里小雨依旧,稀稀拉拉的雨滴点在树叶间,几枝树叶连同的枝干碰撞在一起,哗哗啦啦仿佛无力地呻吟声又像是脆弱的乐曲。当脚踏在青石板上,“当,当”的声音有规律的传来,我也沉浸在了这种悲伤的环境之中。
站在大水法的遗址面前,看着那破碎的石砖,龟裂的花纹,心中感慨颇多。回想曾经那繁荣的岁月,再看着眼前衰败的景象,我感慨颇多。在大水法的后面,有几块不知名的石碑整齐的排列着。这几块石碑小心翼翼地围绕着一个一个石头基座,基座上的东西早已消失不见。曾经,那是尊贵的皇位,皇上坐其上,听着震耳欲聋的喷泉声,在虚荣之中被各国联军拽了下来。
有一处地方,被烧得只剩下了一个大坑。爬满了绿油油的不知名的野草。谁能想象到这曾经是闻名世界的十二生肖的喷泉。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谁还能想象出它曾经辉煌的岁月。被火焰与时间带走了一切。看着这毫无艺术感的乱石,可他曾经也是那么的辉煌宏伟壮观。心中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不仅仅是对这文化宝库的失去而感到惋惜,同时也为各国列强的侵略而感到痛恨。
圆明园盛世模型展,是我一直最想看的地方。但真正看到了这处,我却受到了更大的冲击。那让我站在其面前而渺小的海晏堂,在此处也如同我当时的处境。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九
在圆明园遗址,我们主要听那里的讲解员说圆明园的来历:
当时,康熙皇帝住在紫禁城(故宫),那里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很容易着火,显得不安全,而且少了绿化,每到夏天,感觉都很燥热。
为此,康熙就在北京西北部另择了一块土地,开始建造圆明园。圆明园建成,康熙确实觉住这里要比在故宫里舒服多了。之后,除了最冷的时候他住在紫禁城里外,其余时间都在圆明园住了。
皇帝喜欢上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福气来了,好的建筑,举国的奇珍异宝都源源不断的汇集到这里。
不多时,有一个叫朗世宁的法国人来中国,他在叩见大清帝王时,顺便将他带的天文望远镜送给了康熙,他感觉很是希奇。郎世宁又为他的一个小孙子画了一张像,给康熙看。康熙看了,认为小孩子的脸怎么能有阴影呢?觉得油画没有中国画好看。为讨皇帝喜欢,朗世宁用了七年时间才学会画中国画。那时已是雍正继位。
雍正刚当上皇帝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好圆明园时,圆明园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当时的建筑达600多座。
一天晚上,一个太监叫朗世宁跟他去,他们俩来到一个山洞前,看见洞里正坐着雍正皇帝。原来皇帝因过度劳累,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身体虚弱,不得不吃传说中的仙草。皇帝身旁有两个道士,据说这两个道士,炼成一颗红色药丸,能使皇帝恢复元气,但最后雍正最终没有能活下来。
第二天黎明,大清帝国的新一代皇帝乾隆下令工匠们再次修建圆明园,圆明园的设计图纸由朗世宁来制作。经过xx年建造,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50公顷,相当于5个紫禁城。
有一次,朗世宁有去圆明园的路上,遇见自己的伙伴--王致诚。
王致诚听了朗世宁一番讲述之后,觉得法国没有一个建筑能比得上这个圆明园,就写了一封给法国。
西方自从听说中国的圆明园如此美丽,就认为有一样中国的东西就算得上是富贵人家。
有一次,乾隆皇帝听说英国皇家园林有一个喷水池,很壮观。乾隆皇帝想:咱们也可以有。于是就叫朗世宁设计西方的喷水池。为了更快捷,他找来了自己的朋友,查阅了所有西方的喷水池,还画了一个草图,并把它做成模型给乾隆皇帝看,可皇上看了,不怎么喜欢。
他回去后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好办法。
就在他左右为难时,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中国有十二生肖的说法,不如把这些雕像换成十二生肖兽头。朗世宁听了,就连夜做了一个给皇上看。皇上看了,连说妙。终于,经过9年的精心制造,已有了三个大型喷池。
不久乾隆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继位,咸丰昏庸无能,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当时,大沽口是一个军事要地,英法联军使用大炮连炸几下,这个军事要地就这样被轻易占领了。因为大清帝国的武器还停留有康熙年间的水平,大炮射程近,威力小。对英法联军来说如同蚂蚁。又过了一天,他们攻打北京城,皇上下令三万军队去阻止,而当时英法联军只有八千多人,不到半天功夫就打下了北京城,中国士兵,死伤惨重,而英法联军只死了5个人。
不久,他们又来攻打圆明园,咸丰怕死逃到避暑山庄躲避。不到半天时间圆明园就被占领了,奋起反抗的只有20多个太监。
经过几个月的掠夺,英法联军为销毁罪证,还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一座万园之园就结束了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后人在简述这一段历史,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夜晚,两盗贼进入圆明园,使这一瑰宝化成一片灰烬。这两个盗贼一个叫英格兰,一个叫法兰西。”
这实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本活教材,没落王朝总究逃不脱这样的下场,实在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
为更详细了解圆明园的昨天,我老爸还买回了一张相关的光碟,回家再来观看。
游走在这片废墟上,不能饱太多的眼福,也好,还能饱上这样的一段耳福,也算不虚此行了。
文档为doc格式。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奶奶、妈妈和表弟,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似的。继续往前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然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护卫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波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林立、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好像美玉、珍珠似的湖光小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一
圆明园是一座史上最有艺术精华的皇家林园,康熙皇帝把心血都用在了上面,才把圆明园的基本样子打造而成,接着,康熙去世后,雍正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圆明园,还向外国人请求建造“大水法”和洋房,其余全部都是世外桃源,又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园中有许多景色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仿佛就是人间的仙境。
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名人书画,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们刚进圆明园,先是给我们介绍圆明园的结构、构造。接着,我们进了圆明园,这里到处一片狼藉,所有的小草都枯萎了,一点儿生气都没有,显得很想荒郊野岭,到处都是灰色的。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黄的,小丘上的小草和松树都是黄色的,松树也是黄色的。接着,我们来到了大水法的所在地,这里那里有大水法,只有几根残缺的柱子,接着,我们进入了放映厅,我随便看了一会儿,刚好看见了外国人来到园内时的情景,捡到宝贝就装进口袋里,装不下的就随意破坏,一切之后,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此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愤怒啊!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使它不被其他国家欺凌,让中国越来越繁华。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二
每当我想起《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片文章时,心中那愤愤不平的怒火和深入骨髓的仇恨就会像潮水般地涌上心头。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都由这篇文章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的心自从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一直愤愤不平,我体会到了当时满清政府的无比无用,英法联军的可恶、贪婪和横行霸道。我立下决心,要报效国家,振兴中华,也不要忘记这一次劫难,不忘国耻。让中华民族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很深的道理,那就是――“软弱,就得挨打”。我们要爱国,报国,还要保护我们的国家。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祖国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要铭记这次毁灭,千万不要让历史在我们这代人身上重演。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三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圆明园公园玩。吃过早饭后,我们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我们来到公园,正好有荷花花展。一进大门,便是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一片片碧绿的荷叶。我们顺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来到了花展,那里有睡莲和并蒂莲。还有一种荷叶叫王莲,它又大又圆,周围还有一堵墙似的边,这种荷叶人站上去都可以。远看,莲花和荷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好像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不禁对这幅美丽的图画有些陶醉。
随后,我们又去了西阳楼遗址。那里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我们一路参观了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据说方外观曾是乾隆帝爱妃(香妃)作礼拜的地方。然后我们去了海晏堂。海晏堂楼前喷水水池上曾有十二生肖铜像(石身),每一时辰(2小时),代表这一时辰的铜像口中往外喷水,中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参观完了海晏堂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大水法。大水法的对面是观水法,以前皇上就是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喷水的美景。大水法的西北侧就是远瀛观。远瀛观的高大石柱全是优质汉白玉。最后我们又去了黄花阵,迷宫中央有一座亭子。传说有一个关于这个迷宫的故事: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里拿着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谁先走到亭子,就奖赏谁。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四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本站查看。
坐着观光车来最之后到了圆明园遗址景区,断壁残垣赫然显此刻眼前,刚进园时的疑虑一扫而空,心里只剩下震撼与愤怒:那一座座残缺不全的石碑似乎在诉说着以前的苦难;那幸存的石狮怒睁的双眼似乎正在仇视着践踏那里的侵略者;那一片片瓦砾与石块似乎在告诉人们当时八国联军是怎样贪婪的掠夺······歹毒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使108所园子中的107所木质园林所剩无几,又在大肆掠夺,火烧之后,采用轰炸的办法使得石质的园子也这般惨不忍睹,偌大的石碑从中变为两半,厚实的石墩也能辟为几块,这些惨无人寰的人啊!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以前的不幸和遭遇。走在断垣残壁中,体味着它的辛酸历程,感受着时空的痕迹,似乎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战乱的时代,火烧圆明园时,那近300多个苦苦挣扎的宫女和太监,当权者的不执政与寻欢作乐,不战即退的军队······“你看,咱在那里没看见一个外国人,是不是他们没脸来那里呢?”一位游人的话唤醒了我,仔细看看,这天确实没有看见一个外国人,期望真如那位游人所说,它们自知有愧,无颜前来目睹他们以前的“战果”。
走出圆明园,我只想对我的同胞们说: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五
此时此刻,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圆明园内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具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夺,使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洗劫一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圆明园,这里火光冲天,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圆明园遗址小学生(实用16篇)篇十六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现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气、可悲的时刻。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打入北京,而皇帝和慈禧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无寸铁的百姓。残暴的敌军很快打入了圆明园,在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抢劫后,又下令:火烧圆明园,理由竟是看园的大臣不让他们进去抢夺东西。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现在,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心头:英法联军为什么敢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答案只有一个——清政府太无能。
当时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把外国所谓的科技视为玩物丧志,可真正等敌人攻入国门时,却手握落后的武器去防守,结局当然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被他们视为“玩物丧志的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没有想到我们和敌方的实力是那样的悬殊,可当清政府明白时,一切却显的那样不堪一击。由于清政府的无能,皇帝及大多数官员的贪生怕死,与入侵者签定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太平生活。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