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给教师参考和使用,也可以作为教学评估和反思的依据。以下是一些六年级教案的样板,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启示。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一
教科书第121页,“数的世界”第6~14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运算?今天继续到“数的世界”去看看。板书课题。
1、完成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2、完成第7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3、完成第8题。从刘村到张村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哪种走法最远?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计算。
1、完成第9题左边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评价。这几题先把小数看作什么数乘的?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完成第10题。怎样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求出来。
4、完成第11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指出: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第12题。
2、完成第13题。
3、完成第14题。应先求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二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一、铺垫孕伏。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2.甲的是乙.
3.乙是甲的.
4.男生人数的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是多少?
3.一个数的是4,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进行了比较.解答时,要正确地判断单位“1”,从而确定解答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五、课后作业。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六、板书设计。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鸭.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三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方法,会用乘法、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1.学会熟练正确地口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整理
1.学生阅读教材41页至59页,回顾本单元学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并归纳,板书如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1题。
(1)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并选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师小结。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2题解决问题。
读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哪些条件呢?先讨论再回答。
如何列式?计算结果呢?
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笔算过程。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第4、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练习十三第6题。
(1)指导学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说一说学完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四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己评价,一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观察今年的年历,问: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学生交流。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五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六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
2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七
“整理和复习”第1—5题,练习三的第1—6题。
使学生对利息、成数等概念有进—步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
幻灯片。
一、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5题。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三的第6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八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九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2、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3、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三、巩固练习。
详见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保护水资源》是有关环保主题的一次活动。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用数表达的信息以及试验和计算,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节约和保护人类生存资源的意义。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于教材涉及的三项不同的实验,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同时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对于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发现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生活中需要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这两题外,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课上补充了这样两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光明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单价都是25元,但各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丙店:购物满每200元,返现金30元。
为了节省费用,光明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
圆的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在复习整理这一块的学法上,学生几乎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到现在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对于自己的学习状态也不太了解。反思以往,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为了授之以鱼而常常忘记了授之以渔。其实,所谓教学,应追求的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在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中,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要教学生摸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的境界,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只要迈出这一步,应该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的,所以这堂课的重点,我就将其定位在学生复习整理的学法指导上。而事实证明,当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得到的复习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并且重视相互之间的学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一
2、天平一端放着一块巧克力,另一端放着块整块巧克力的重量是()克。
3、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米。
4、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乙的工效是甲的工效的()%。
5、把1。21巧克力和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恰好平衡。27: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6、一个三角形8的底边长是3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
7、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8、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施工时,6月20日完成任务,照这样计算,到6月30日超额完成()%。
9、一台拖拉机57小时耕地公顷,照这样计算,耕一公顷地要()小时,一小时可以68耕地()公顷。10、一条水渠已经修好全长的65%,还剩()%没有修。
11、甲数比乙数少20%,则乙数比甲数多()%。
12、张师傅上午加工3x个零件,比下午少加工5个,下午加工()个零件。
13、给4:5的后项加上15,要使比值不变,前项要加上()。
14、口袋里有8个红球,5个白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15、加工一批零件,甲用8小时完成,乙用5小时完成,甲与乙的时间比是():()。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二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指着圆形图片)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多姿多彩圆的世界,对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圆形图片,加上简洁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的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知识点?
生: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1、学生自主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有点乱,怎样是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学生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完善整理结果,取长补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整理的结果进行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要求:在别的同学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倾听;评价时要看知识点是否完整,是否有条理;不要重复汇报。
(设计意图:面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不一样的整理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根据整理结果,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师:通过整理图表,对于本单元你又有哪些收获?
圆有哪些特征。
圆的周长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计算时需要的条件一样。
不同点:意义、计算公式、计量单位不一样。
(设计意图:整理交流完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完善,以达到对知识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重点练习、强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有条理的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功感。)。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价。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三
31,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81,两天共挖了多少米?8。
6、六年级同学制作了56份环保小报,准备在5块大展板和8块小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小展板的4倍,每块大展板和小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份小报?(用替换的策略)(5分)。
8、一个比赛用足球价钱比一个训练用足球的价钱贵76元。已知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训练用足球价钱的3倍,求训练用足球的价钱。(列方程解答)(5分)。
9、红球和绿球若干,如果在布袋中放入一些球,要求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已知放了15个红球,放了多少个绿球?(5分)。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四
1.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5.轴对称图形。
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其他练习见学校共享空间)。
在做练习与实践第一题时,一定要强调要画出这图形所有的对称轴,有几条画几条。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四年级就学的内容,平移学生应该都能掌握,但旋转相信有一部分学生是有困难的。要让学生知道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在实际平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平移这一图形相对应的点,再画出完整的图形。旋转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先确定旋转的方向,绕着哪个点旋转,哪个点就固定不动,不管是旋转还是平移后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重点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轴对称图形概念中一定要强调是完全重合,而不仅仅是一样就可以的。在做第一题时,要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旋转的操作要求对个别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中,平行四边形的一组斜边的画法出现了不少的错,通过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注意看清楚原来占了几格,现在应该占几格。
有关平移和旋转的这些知识是学生在中年级时学习的,所以大部分学生现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一般没有困难。但正如同年级组的几位老师谈及的那样,在练习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作图时不够规范。通过现在的系统复习后能及时纠正一些小错误,也使学生意识到读懂题目意思后再做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教学进度比较紧张,这个知识点难度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这课时内容与下一课时内容:图形与位置合并在一课时中完成。从课堂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但操作题作图时不规范,经常需要提醒学生有漏掉的地方。个别学习困难生还需单独个别辅导。对他们来说,这么多的知识点早遗忘了,在一节课中要回忆、巩固相关的知识,确实问题蛮大的。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1、进一步复习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习(一)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拓展练习(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习(三)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由于补充的习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习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六
一、请用比例的方法试解下列应用题:
1、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二、应用题: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3、在比例尺是。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七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把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各自的进率。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
练习:6000千克=()吨2千克=()克。
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填写教材119页的时间单位表。说说各自的进率。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名数的改写复习。
看教材119页“名数”的示意图,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练习:先填写教材119页例题的空。再结合教材120页说说填空的过程。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20页的“做一做”
全课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