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规划和安排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份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涵盖了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二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收获还是很多的。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爸爸带聪聪去旅游,旅途中爸爸问聪聪“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意思,聪聪像背书似的说出词典的意思。爸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和聪聪的不一样,比聪聪的解释更加生动、形象。烈日当空,树上的叶子晒蔫了,是“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海面上滚滚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这是“惊涛拍岸”的意思。
阅读这篇课文,我不仅知道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还体会到每一个成语都能在大自然和生活当中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在生活中读懂这些词语的意思。
以后,我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知识,做个乐学的好学生的。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三
《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聪聪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教学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对课文作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又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了课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学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时,在学习爸爸意味深长说的话时,需要理解“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儿,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字词典是指《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是指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又有学生说:“有字词典是指用来查找的工具书,无字词典是指现实生活”。另一名学生说:“无字词典的解释比有字词典的解释更能给以真切、准确的感受。”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理解‘骄阳似火’,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理解‘惊涛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我接着说:“很正确,这两种方法都是查无字词典的有效方法。现在,我们按照第一种方法,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学生听了,兴趣盎然,有的说:“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沥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说:“小狗热得受不了,在树脚下伸舌头散热这种现象可以解释。”看到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词意,我接着说了一种现象让学生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结果学生也猜对了。
在教学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时,让学生联系上文,回忆“我”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方法,让学生先进一步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归纳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开始学生提不出问题,后来终于有学生提出“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在讲课文的时候,我有意没有和学生说,目的就是看看学生会不会提问,从本课来看,学生还是不怎么知道提问,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4、设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6、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7、指名朗读课文。
8、讨论: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爸爸和聪聪在旅游途中谈学习词语的事,先谈“骄阳似火”,后谈“惊涛拍岸”)。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
骄阳似火结合身边事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无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昨天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第二课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2、板书“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并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意思:
(一)、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用“~~~~~”勾出来。
2、抽学生读一读勾出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2)、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3、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4、迁移练习:
(1)请孩子们观察书上插图中的人物,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想一想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板书)。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读读第九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设计:
运用刚刚学会的查无字词典的方法,你能说说“热闹非凡”、“悠闲自在”的意思。
板书设计:
骄阳似火结合身边事物。
惊涛拍岸结合眼前景象。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五
这是一篇学生比较喜欢读的文章,因为文章的趣味性很强。我吸取了上第一课的教训,在上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没有多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认识课文。
一读(轻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默读):划出你不理解意思的句子。很多学生都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划了出来,我就借此机会教学生理解了意味深长,像这种意思比较深刻,很难理解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用意味深长来说!比如老师和小朋友讲道理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请大家想想,意味深长还可以用在什么时候?有一个学生联想到了《奶奶的白发》这一课,文中奶奶摸着我的头时,可以用奶奶意味深长地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另一半是你爸爸给的。当即我就给予了表扬,鼓励孩子们要像他学习。
三读(指名读):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通过预习时我布置的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在课上经过那么多的朗读,基本上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到聪聪在爸爸的指导下,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时,我又让学生找找哪些自然段是在理解骄阳似火,哪些自然段是在理解惊涛拍岸,这样就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也教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分析。
整堂课,学生学的非常高兴,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感觉老师没有牵着他们走,那些知识全是由他们自己读书读出来的!
第二课时教学片段(一):
生小声讨论。
生1:夏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买新衣服,大马路上真热啊!连柏油都变的软绵绵的,这也是对骄阳似火很好的解释。
生2:暑假里,我去乡下奶奶家玩,看到奶奶家的小狗热得趴在墙角直吐舌头,我觉得这也是对骄阳似火的解释。
师:看来这些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词语了,他们平时肯定仔细观察了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教学片段(二):
师:你们见过山崩地裂的情景吗?
生:昨天晚上爸爸给我放的《宇宙超人》里面有!那个怪兽出现的时候,大山塌了,地上也裂了一个大口子,当时我就想起了山崩地裂这个词语来了!
生:上学期我们学《沉香救母》的时候,钱老师给我们看和课文有关的录象,当沉香举起神斧劈开大山的时候,大地都好象要裂开一样,我觉得那个情景也可以用山崩地裂来说。
师:这两个小朋友说的真好!他们学习语文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孩子们,原来在动画片中也藏着学问,把以前的课文和现在的课文联系以来也能学到新的知识。
师:接下来谁来读读老师手里的这张卡片?(出示:倾盆大雨)。
指名读,齐读。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谁见过?
生:上个星期六,我们这下了一天的雨,中间有一段时间的雨特别大,我妈妈去买菜,衣服都湿了呢!
生:暑假里,台风来的时候也下起了倾盆大雨,那雨下的真大!我在家里从窗户里望出去,外面都是一片灰蒙蒙!同时还伴随着电闪雷鸣呢!那雷声可响了!我吓的躲到被窝里去了!
学生笑!
教学后记:谁说孩子自己不会学习的!整堂课我的话不多,大多数声音都来自孩子们!最让我觉得高兴的是,在那个学生说完电闪雷鸣以后,又有个孩子举手,用一种热烈的非常执着的眼神看着我,我就让他起来发言,他说:我们教室里现在讨论的这么热烈,我觉得可以用热闹非凡来说!我还想告诉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并不一定都是用来解释和自然现象有关系的词语,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呢!听了他的发言,我自己当时都有稍微的一楞!因为在备课的时候,我无意中列出来的词语都是和自然现象有关系的,而现在这个孩子帮我和学生提了个醒!当时我就带头鼓起了掌,我相信,这个孩子说的这句话比我的效果要好一百倍!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六
今天听了周特一节语文课,《学会查无字词典》,因为自己刚上过,边听边记同时和自己的执教对比,感到周特的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不仅自然,更是大容量。
其作用就是起到强调作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听着学生的.读就知道学生理解了,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反问句,同时在今后写反问句时肯定会准确使用,总之,在周特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既有扎实的语基训练,还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乐趣。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七
师:是啊,假如我们不知道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查词典去解释,可是还有比这更好的词典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要来学一学查“无字词典”。
生:在旅游途中,他们两个人讨论了如何去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师:那聪聪怎样理解“骄阳似火”呢?
生: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师:爸爸听了“笑了笑”,他是怎么来理解“骄阳似火”的?
生: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师:爸爸和聪聪的理解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爸爸想告诉聪聪什么?
生:爸爸想告诉聪聪不一定要去读词典上的解释,联系生活可以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是的,那我们来看看怎样更好的理解“惊涛拍岸”这个词语。
生: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时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达到声音。
师:这就是爸爸和聪聪看到的情景,能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惊涛拍岸”。
师:爸爸在旅游途中,想告诉聪聪什么?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身边的“无字词典”就是指——生活,理解词语要懂得联系生活实际。
师:是的,爸爸说的话道理深刻,值得回味。对我们学好语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熟读爸爸的话。
生:交流。
简析:课文的题目就很吸引人,字典是学生熟悉的,在第一学段他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查字典方法,正是由于有这个经验,他们才可能对学习本文发生强烈的兴趣。所以,重视题目的教学是必要的,在回忆和猜测中激发深入课文的热情。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再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学生有两个问题是必问的,也需要他们通过读书来完成:一是理解“无字词典”,二是怎样查“无字词典”?教学中先看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的,再结合课文的实例试着去总结方法。由具体到笼统,再由课堂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生自身也一定都有这样的例子和体会,给时间让他们也说说自身经历的相似故事,也可以写下来。那么,“大语文”、“学习就是生活”这些观念就能逐步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八
语文课上,土地爷爷问:“你们会查词典吗?”
“会!”小猪胖胖、小牛勤勤、小猴淘淘异口同声地回答。
“‘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拿出词典查一查。”
“‘骄阳似火’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淘淘流利地读着词典里的解释。
“生活里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呢?”土地爷爷追问道。
胖胖、勤勤、淘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书吧,请大家看第二课,然后告诉我答案。”土地爷爷亲切地说。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胖胖抢着回答。
“大家想想,还有什么现象可以用来解释‘骄阳似火’呢?”土地爷爷问。
淘淘说:“烈日当空,路上的沥青柏油都晒化了。这可以解释吧。”
勤勤也不甘示弱,说:“烈日当空,农民伯伯晒在场上的麦草都像是快要燃烧似的。这也可以解释。”
“还有,还有。”淘淘跳起来说,“烈日当空,院子里的水泥地面都晒得烫人了,恐怕有五、六十度呢。这也可以解释。”
“呵呵呵,你们说得都不错。生活中好多现象都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词,生活就是一本‘无字词典’啊!”土地爷爷意味深长地说。
土地爷爷停了一下又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用一些词来概括,如书上讲的‘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就可以用‘惊涛拍岸’来解释。节日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的人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呢?”
“可以用‘人山人海’来概括。”淘淘说。
胖胖说:“也可以用‘摩肩接踵’来概括。”
“那上下班时,马路上车来人往又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呢?”土地爷爷又问。
“可以用‘车水马龙’来概括。”勤勤说。
“也可以用‘川流不息’来概括。”胖胖说。
淘淘说:“用‘人流如潮’来概括也可以吧。”
“不错,不错,真不错!”土地爷爷习惯地抚摸着白胡子,笑眯眯地说,“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查‘无字词典’了。哈哈……”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写一段话,描写夏日炎热的天气,并用上“骄阳似火”。
4、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教学要求2、3。
教学难点: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标好小节号,读通没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引导比较“似”的两种读音。
3、范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用熟字记忆。
(2)指导“典”的书写笔顺。
2、指导书写。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黑板上的词语。
2、组词。
查( ) 继() 释( )。
但( ) 断( ) 译( )。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讨论: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2~5小节。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
聪聪是怎样回答的?
聪聪回答得对吗?
(2)讨论以上问题。
(3)讨论:
爸爸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最好的解释是什么呢?
谁能把爸爸话中的“?”改成“。”?
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确解释有什么区别?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6~8节。
(1)自由轻声读,思考: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高兴得嚷起来?
(2)讨论。
(3)继续讨论。
惊涛指什么?
眼前的波涛使人吃惊吗?为什么?
词典上的解释与用眼前的情景来解释相比,哪一种准确?为什么?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9节。
(1)指名读。
(2)你有哪些问题?
(3)讨论。
(4)交流。
(5)小结。
三、作业。
1、练习读课文。
2、用“骄阳似火”说一段话。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十
《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但关系到本单元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影响到今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课前更仔细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让学生对课文作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了课文的一至八自然段,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长说的“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字词典是指《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是指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又有学生说:“有字词典是指用来查找的工具书,无字词典是指现实生活”。另一名生说:“无字词典的解释比有字词典的解释更能给以真切、准确的感受。”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
在教学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时,让学生联系上文,回忆“我”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方法,让学生先进一步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归纳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本文的写法很具特色,本文围绕中心写了两个事例。最后运用爸爸的话写出了感受,这些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
“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这一课告诉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同时也告诉孩子在学习语文时,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课文就是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途中,爸爸帮助聪聪用无字词典来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含义,教会学生能够学生学会用无字词典。
在教学中,说到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理解,一贯爱思考的学生泽宇提出:“老师,骄阳似火这样理解更容易,就是像火炉一样的太阳当头照着,都快把花草晒得着火了。”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太阳像火一样热,把人都快烤焦了;有的说太阳真厉害,把马路都晒得烫脚呢;有的说,太阳晒得太厉害,小狗都卧在那里,伸出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呢……对呀,孩子们说的一点也没错,这就是学习,这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就叫活学活用。通过这样的理解,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来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真正学会了查无字词典。
课文在帮助理解“惊涛拍岸”时采用的方法是先观察事物,再提出描述这种景象的词语。引导学生明白了这种方法后,启发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让孩子们观察第10页的插图,说说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父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情景。孩子们认真思索了一会儿,就迫不及待的发言,很快,数十个词语出现在黑板上:大汗淋漓、汗流浃背、汗流满面、满头大汗、汗如雨下…一种现象可以用许多词语来概括,大大丰富了积累,激发了学习热情,整堂课高潮不断。
假如在生活中,我们做老师的能够像聪聪的爸爸一样,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趣事中探究,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无比喜爱语文,都会以满腔的热情来学习祖国文化。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4.初步感受文中提示语不同的位置及标点的用法,尝试着借鉴运用。
5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例子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的意思,初步体会“无字词典”的意思,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骄阳似火”一词,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读书时我们经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辨析:
(1)遇到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
5、读题,
6、引导质疑。
7、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在初读课文题目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引导初读课文。
1、初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试着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课文生字,请同学们再认一认,记一记:
帽 蹦 解 释 断 撞 裂 嚷 仅。
查 词 典 聪 突 涛 岸 岩 音 味。
(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7)读词语: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4、思考圈划:请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5、板书“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并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介绍“骄阳似火”的,一起读一读。
2、默读课文,思考: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分别用“——”和“~~~~~”勾出来。
(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1)齐读爸爸说的这个句子,试着改一改,不用问号,但句子的意思不变。
(2)交流: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3)思考: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4)教师引读: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有字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生接读: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而“无字词典”上又是怎样解释的呢?——(生接读: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引导注意提示语,才能读出味道。
(学生交流后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四、迁移练习:
1、请孩子们观察书上插图中的人物,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你会查“无字词典”吗?你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3、组织组内交流后全班评议。
4、课内小练笔: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以“今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初步感受文中提示语不同的位置及标点的用法,尝试着借鉴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那你会查“无字词典”吗?试用你的生活经历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能用得越多越好。(相机肯定学生优秀的作业)。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爸爸又是怎样解释“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呢?
(1)交流: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2)“眼前这情景”指的是什么呢?你能结合前文来说一说吗?
(3)再次默读,圈画,交流“惊涛拍岸”的意思:
(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5、那爸爸和聪聪之间的这段对话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在组内练一练。
6、指名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
7、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板书)。
三、整体回归,总结课文。
(1)自己读读,想想。
(2)小组里讨论一下。
(3)全班交流,相机小结(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交流:你对“意味深长”是怎样理解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试着读一读。
(3)讨论:爸爸为什么要“意味深长”地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意味深长”的味道。
(5)引导练习用“不仅……还……”说话。
四、学习人物对话,初步感受提示语的作用及位置。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直接读人物的对话。
2、教师质疑: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人物的对话,那些在对话中没有读的内容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4、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看看提示语分别在句中什么位置?使用的标点有什么不同?(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组内讨论一下。)。
5、师生之间模拟两组对话,18、练习用上恰当的提示语写出刚才的对话。
五、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上合适的提示语刻画人们的一段对话。
板书设计:
骄阳似火 -------树叶晒焉 结合身边事物。
涌,撞,崩-------惊涛拍岸 结合眼前景象。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范文(12篇)篇十二
读完《学会查“无字词典”》,不由的想到本册教学目标中阅读方面的一项要求:“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此项要求是阅读的基本的、主要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恰恰介绍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且较为具体:一种是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直白、枯燥地呈现给学生,效果会可想而知。可是一但有了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的有趣的生活经历,学生就容易和同龄的聪聪产生共鸣,“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才会自然地浸润于学生的心田。这可能就是编辑此文的目的所在。
如何让学生通过读书懂得这两种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呢?
还是充分利用一下教材资源。首先看一下课文的插图,第一幅图是爸爸和聪聪兴致勃勃地走在去大海的路上,烈日炎炎,直晒得两人热汗真流,可是兴致示减,边走边谈,边谈边笑,太阳公公也被逗得乐呵呵地张开了笑脸。
第二幅图刚来到了大海边。父子二人被眼前汹涌澎湃的波涛所吸引,爸爸忙着用相机保存精彩的瞬间,聪聪则面对朝自己涌过来的浪花高声呐喊。
第三幅图是面对宽阔的海面,游人在注目暇思。
三幅插图的情景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图不但是课文内容的直观再现,也是课文叙述顺序的提示。
由图到文,学生会很容易读懂内容,教学自然会省却很多力气。但是对于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课文,读懂显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通过阅读的过程掌握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怎样阅读呢?课后第四题实际上就进行了明确的提示,只要能联系上下文读出烈日的炎热,读出波涛的汹涌与猛烈,并在头脑中产生相关的景象,那么教学重点就得到了突破,再将两部分内容联系比较,对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就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基本达到目标还不能就此罢手。方法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就要趁热打铁,迅速迁移,向能力转化。除了在课堂上设计必要的练习之外,是不是可以进行练习1的“学用字词句”的训练,这样效果可能是双赢的。
爸爸最后说的话“意味深长”,如果单从课文内容上看,应该强调“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事实上,爸爸并没有此意,他没有否定“要查有字的词典”的这种最基础的学习方法。所以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课内课外、书本和生活相互印证,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