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文件。借助这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一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增强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风俗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屈原这位爱国诗人与端午节的关系及相应的民俗风情。
二、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二)配乐诗朗诵《粽子》。
(三)短剧表演《屈原》。
(四)端午知识竞赛。
(五)讲故事。
(六)诗歌朗诵《端午节的情思》。
(七)班主任总结。
一、开场白。
__: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以我们的行动来纪念这个节日。
二、配乐诗朗诵《粽子》。
__: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很多诗人因为屈原的诗词成为诗歌的顶峰,各地诗人经常用诗歌来纪念这个节日,下面请听配乐诗朗诵《粽子》(__、邢茹甫)。
全班齐: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佳节,一颗颗粽子,裹满陈年往事,温暖我的记忆。
三、短剧表演《屈原》。
__:真没想到,小小一个粽子居然还有那么多的故事,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纪念一个爱国者屈原。
__:嗯,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__:屈原真是一位伟大的人,让我们来缅怀一下当年的屈原吧,请看短剧表演《屈原》。短剧表演《屈原》(屈原:王振洋;尹子兰和靳尚:赵凯详、赵璐;楚襄王:张晨昊;渔父:李春梅;旁白:王嘉慧)。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追捕了回去,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他们天天在楚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他们对楚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四、端午知识竞赛。
__: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人在逐渐的遗忘,不知道大家对端午节还有多少了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知识竞赛。
1、端午节在那一天?(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又叫什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3、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__:原来大家知道得都这么多呀。我还听说端午节的由来不仅仅是纪念屈原哦。
__:哦?那还有什么来源呢?
__:嘿嘿,不告诉你哦,究竟是怎么样的故事,我们请王欣芃和施琦来为我们讲讲吧。
五、讲故事。
__: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六、诗歌朗诵《端午节的情思》。
__:虽然说,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所以影响最广最深,他留给我们的著名诗辞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而当代文人也写了许多诗词来纪念屈原。下面请听诗朗诵《端午节的情思》。
诗朗诵《端午节的情思》遥祭屈原。
七、班主任总结。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们欢庆端午、缅怀屈原的主题队会即将结束了。这生动的一课教育我们少先队员,要成为一个爱国爱校爱家的人。下面请班主任总结。
八、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端午背后,有我们那么多的传说、诗词、风俗,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现在有些人的注意力被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吸引了过去,被我们注意到的传统节日反而越来越少。马上就要怎样过端午节了,你打算怎样过这个节日?有些什么好办法能增加端午的吸引力,让大家都更加关注这个节日?看,这里是端午最明确的见证,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的肺腑之言。一张大的白纸,上面写:端午,我们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二
端午节到来,不少班级相继举办主题班会,那么,以下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端午节主题班会。
教案。
供大家阅读参考。
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屈原,学校开展了一次纪念屈原的主题班会。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够使同学们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
x月12日下午。
:我们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大家品尝着荷叶扑香的粽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赛着龙舟时,我们的心里不禁想起当年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吧。吊屈原,迎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过程中主要预定。
串词。
许:首先请看屈原的生平简介(幻灯片1)。
戴:紧接着让我们继续看一下屈原的作品以及屈原与端午节。(幻灯片2,3)。
许:想必大家都有所说过屈原是跳河自杀的吧,那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大家有请许诗旸同学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戴:听过许诗旸同学讲的故事,我们是时候该放松一下了,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接歌比赛”,总共分成四组,每一组中的成员站起来要唱两句,其中歌词或歌名中要有一个“爱”字,如果超过10秒未能唱出则要接受惩罚。
穿插节目名称:接歌比赛。
今天,我们高二(5)班聚在一起,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一些历史,对他的生平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个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交换了各种意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此次班会让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对屈原的掌握挺深入的,并不属于那种“一问三不知”的类型。此次班会的目的能够让同学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我相信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时间不知不觉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就这样度过了,相信大家对屈原多少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今后端午节时,都能想起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三、大家说说怎包粽子?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20xx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她这老师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三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四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五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__年6月。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端午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嫦娥奔月》。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六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20xx年xx月xx日。
全体学生。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七
1、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未成年人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未成年人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有些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2007年12月,国务院决定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教育部和中宣部已联合决定把每年9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就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认真审视现实社会沉渣泛起的丑恶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少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
2、为迎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欣赏型德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情境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借助于具体的德育活动,进行审美实践,把美内化为素质,形成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审美能力,培育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人格美。正是在这样的德育目标的指引下,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端午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我校举行了“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知识小竞赛。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参考答案(配合画面)】:
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大家齐动手――包粽子。
为配合这次活动,初二年级4个班主任为学生准备了水泡后的糯米、红豆、粽叶、包粽线,在学校请来的社区阿姨的指导下,举行了学包粽子的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20xx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八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九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学生知道节日的时间。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
1、利用端午节契机各中队通过晨会课、班会课,讲英雄屈原的故事;诵屈原的诗词。让队员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说说与端午相关的知识,如收看“赛龙舟”视频,收看视频不单纯看输赢,看热闹,更要让队员们了解到赛龙舟所体现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勇于拼搏的精神。(大队部将提供视频参考及端午知识链接)。
各班级根据本班实际,开展端午主题的班会课活动。如“端午时节话英雄”。
活动开展后将图片等过程性资料上交至“德育处——每月德育活动——端午活动”文件夹中。
活动二:动手实践过端午。
1、编织五彩彩绳感受文化内涵。
一、二年级队员开展编织五彩绳活动。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节日清晨,各家大人会在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寓意孩子平平安安。
队员们利用假期通过不同的编织方法,打造丰富多彩的端午五彩绳。请家长亲手为孩子带上彩绳。希望一根根精美的彩绳,为队员们带去健康成长的祝福,感受浓厚幸福的节日氛围。
2、粽香溢满双手爱心传递文化。
三年级少先队员开展包粽子活动。
队员们利用假期跟父母或家中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包粽子的方法。体验传统节日的美好,延续传统文明的魅力。在动手体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之余,可以和同学们谈谈包粽子的感受,还可以把亲手包的粽子送给送给周围的老人、邻居、交警叔叔、环卫工人和大家一起品尝,一起过端午。
活动开展后将图片等过程性资料上交至“德育处——每月德育活动——端午活动”文件夹中。
3、巧制端午香袋传承传统文化。
四、五、六年级队员开展制作香袋活动。
佩戴香袋,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队员们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小心裁、细细缝,做自己心仪的香袋。
巧制香袋送祝福,制作完成后可将自己亲手做的香袋送给最亲的人或最尊敬的人,说几句暖心的话语。在享受快乐,感受亲情的同时,了解了端午传统文化,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一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饮雄黄酒:
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二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提问: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小结:古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脚上挂上穿好的五彩线胸前还要挂着香包驱虫辟邪,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状,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小结: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心形的'、圆柱体的、葫芦形的、椎体的等等,色彩鲜艳,装饰美丽,香包主要有吊绳、香包袋、吊坠三部分组成。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知道缝制香包时要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小结:首先要根据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状裁剪布料进行缝合,然后安装吊绳、制作吊坠,最后在香袋里装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亲子讨论制作什么形状的香包,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和小朋友正确使用剪刀和针线,确保人身安全。
3.在音乐声中,家长指导幼儿缝制香包,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4.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共同分享亲子制作香包的乐趣。
(1)幼儿和家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讲出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大班综合优质公开课《鸭子骑车记》视频+课件ppt+音乐+详案。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三
在粽子飘香,端午佳节将至之时,为了确保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端午节,20xx年6月23日下午,_学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端午节假前安全主题教育,管理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易振,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及各班班主任参与了本次主题班会。
班会伊始,老师强调了此次班会的目的与重要性,告诉同学们放假与收假时间,提醒同学们要按时回校。接着,老师谈到了几个重点安全问题:第一,宿舍安全。提醒同学们要防火防盗,宿舍门窗有损坏的要及时维修,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第二,网络安全。要理性消费,谨防诈骗。第三,交通安全。提醒同学们外出要乘坐正规交通工具。第四,近期海口天气炎热,同学们不要在未开放海域游泳,避免发生事故。第五,食品安全。购买食物时,要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
通过此次端午节假前安全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预防意识,为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假期提供了保障,为建设安定和谐的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四
以下是由本站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端午节班会。
教案。
精选,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本校彩豆文化特色,通过“彩豆情怀,端午显爱”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9多年历史;2019年3月17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即在眼前。
1、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
成语。
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5、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端午节”和“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5、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1、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紧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南沙诸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立场,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以端午节为引子,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最好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第三个子活动更侧重实践。国外的中小学生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考察市政建设和社区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就缺少这样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更不要说公民责任感。这个活动期望在这方面使学生获得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项子活动是让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使用情况的了解,可以到政府的网站上查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最好能组织学生与当地政府联系,直接采访有关情况。如果觉得整体的土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建议学生先搜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某地植树造林,保护了千亩良田的事例,借鉴他们的措施,再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3、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三个活动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汉民族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等。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类。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
4、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征了什么。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关土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原由。
5、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不容置疑: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2019年3月17日中午,我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诗意的想象,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果。具体指标有:
1、搜集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新颖。
2、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参与意识(是否主动)和情感态度(是否认真)。
3、讨论问题、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4、能否跟组内成员很好的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五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因此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8)教室。
20xx年6月7日。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三、大家说说怎包粽子?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六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饮雄黄酒:
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端午节防溺水班会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七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以下是由本站pq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端午节班会。
教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组织教师、学生、古美街道社区居民过端午节,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有关知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促进三为一体的共建。
“一街粽情”古美社区平阳小学端午节----“快乐家庭日”系列活动。
:平阳小学。
(一)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端午节小调查问卷”
(二)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6月7日“一街粽情”主题活动。
1、粽子擂台赛。
2、慈善义卖。
3、民间技艺展示。
4、弄堂游戏。
5、亲子游戏。
6、团队展示:
(1)猜谜廊。
(2)穿珠表演及招募。
(3)编结展示、丝网花。
(4)旗袍沙龙展示。
(5)智障人士表演。
(6)献血志愿者招募、流动采血车。
7、亲子特色推荐。
8、其他项目:放映厅,乒乓室,广播。
古美社区。
平阳小学。
附:端午节小调查问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公历五月五日(2)六月19日(3)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1)孔子(2)李白(3)屈原(4)白居易。
3、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4、端午节人们在门窗上插()避邪驱虫去毒?
(1)苇叶(2)荷叶(3)桃枝(4)艾草。
5、端午节中国人有吃()食品的习惯。
(1)馒头(2)米饭(3)粽子(4)面条。
6、世界上()国家已经成功申请了"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
(1)日本(2)韩国(3)中国(4)马来西亚。
二、问答题。
2、你们吃的粽子是自己做的还是买的?
3、你家有人会包粽子么?谁会包?你会包粽子么?
4、你认为你家的包粽子能手是谁?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2)教室。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
课件。
等。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由三名来自湖南、江西、四川的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唱歌:《56个民族是一家》。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