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郑成功爱国事迹篇一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是弘光时监生,因蒙南明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南明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__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
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
永历六年九月,__湾发生郭怀一起义,郑成功多方支持__湾人民这一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的.记述:“岛上中国居民认为受公司压迫过甚,渴望自由。他们受到国姓爷方面的鼓励,认为可以得到国姓爷的支援,于是举行了一次危险性的暴__。中国人民的叛乱虽然很快被镇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复常态;但公司仍然怕中国人会再次发生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__湾人民也期望郑成功能早日赴台,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坚定驱荷复台的决心。
对于收复__湾的任务,郑军诸镇的看法很不一致。为了统一议取__湾的决心,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镇畅开门路,议取__湾:吴豪、黄延等人认为__湾航行险恶,台地又多瘅疬,居住困难,而且红夷[指荷兰人]船坚炮猛,很难取胜,因而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则极力赞成东征,收复__湾,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举措。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高瞻远瞩的郑成功庄重声明:“本藩矢志收复__湾,故冒波涛进取不服之区,非贪恋海外,苟延安乐。”并坚决地宣布:“__湾非吾亲征不可!”经过一番议率之后,终于取得一致的意见,决定东征复台。
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四月初一日船队驶达__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鼓励将士说:“尔等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益首所向,衔尾而进。”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嵌城[荷人称为普罗文查堡],事载江日升《__湾外纪》。
下面引录一些函牒和文献,略加论证:
在围攻赤嵌城同时,郑成功向荷兰当局发出通牒,勒令荷兰人投降。如果胆限拒绝,定将屠杀无遗。荷兰总督揆一多次遣使者来,妄图以十万两银要求郑成功退兵;后又要求保__湾城[荷人称为热兰遮],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郑成功对荷兰使者义正辞严地指出:“该岛一向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不需它之时,可以允许荷兰人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事载甘为霖前揭文]。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日志》中,记述1661年12月21日郑成功的表态写道:“我此次是为索回原属泉州,现应当归我领有的福摩萨土地和城堡而来。你们必须立即将城堡交出……”
郑成功又警告使者,要荷兰人立即离开__湾,允许将枪炮、财物,运回巴达维亚,并宽怒其敌对行动。并且指出:“如果你们仍旧不可理喻,违抗我的命令;如果你们一意孤行,自取灭亡……我的健儿便会向它指赤嵌城进攻,加以占领,并把它夷为平地。我大军一动,可以翻天复地;我军所向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你们要听从我的警告,对此加以好好考虑。”
四月初六日,赤嵌城荷兰守将描兰实叮,在城孤援绝的困境下献城投降,郑军取得东征复台的第一大胜利。
于是郑军开始进攻__湾城,把__湾城围得水泄不通;又挖深壕沟,切断城内水源;同时又在海上击退巴达维亚的援台舰队。至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揆一在无粮、无水、又无援兵的困况下,被迫投降。郑成功以明招讨大将军名义,接受荷寇投降。揆一等二十八人代表荷兰政府的在和约上签名后,带领残兵败将离开__湾,返回巴达维亚。
郑成功终于打败了当时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取得了光复__湾的最后胜利。连横在《__湾通史》中写道:“是役也,陷围七月,荷兵死者一千六百人。自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1624—1662),荷兰据有__湾凡三十八年,而为成功所逐,于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于寰宇。”
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__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评价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接受属下的意见。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__湾日治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形成双庙格局。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方朝廷式。
中国把郑成功看作从荷兰人手上收复__湾的民族英雄,日本则把郑成功看成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__湾的例子,而台__分子则把郑成功看成汉人脱离中国统治,移民__湾,建立新天地的典范。
郑成功爱国事迹篇二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永不衰落。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英雄事迹让我对爱国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在____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终于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归祖国,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为祖国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豪,虎门硝烟的爱国将领林则徐;舍身炸碉堡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征服体育界一举夺得六枚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光荣、自豪和骄傲。
同学们,当你驻立在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在烟波浩渺的东海之滨,当你凝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学们,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让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强劲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业绩,让华夏神州更加光彩夺目!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今天为振兴中华,让我们勤奋学习;明天为祖国的未来,让我们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郑成功爱国事迹篇三
民族英雄——郑成功 在历史的星空中有一些不屈不挠、忠心耿耿奋发向上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像一颗颗钻石,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闪亮,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让后人难以忘怀。像郑成功、岳飞……他们是从古至今都让人值得缅怀,值得称赞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众多爱国将领在郑成功的带领下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在东南沿海进行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抗清队伍从金门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鹿耳门,迅速攻克赤嵌楼。荷兰侵略者退守台湾城。郑成功写信劝降荷兰总督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揆一不甘心投降。1662年,郑军猛攻台湾城,又在海上屡次击败荷兰援军。郑成功得知台湾地内无井,准备堵塞城外水源。荷兰总督闻迅十分恐慌。郑成功进攻台湾第二年,荷兰侵略者军粮尽水绝,走投无路,只好举起白旗投降。在郑军将士潮水般的欢呼声中,荷兰侵略者垂头丧气地离开了侵占三十八年久的台湾。台湾这片神圣的领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台湾设府置县,屯回垦荒,倡导教育,兴办学校。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有力地促进了台湾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虽英年早逝。但他用他的人生绽放了他的辉煌,他用他的努力,赢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我爱您,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爱国事迹篇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况,并向当地民众说明义军来此是为了赶走荷夷,收复国土,拯救人民的。
原来,荷夷利用传教士散布谣言,说“国姓爷”打来,为的是抢夺财物,见土番就杀,见番舍就烧。吓得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把粮食都藏起来,把壮丁送往深山石洞里躲避,不敢呆在村社里。
何廷斌回来把详情报告以后,郑成功屈指一数,登陆已经十二天,该到高山族同胞那里走走看看了。于是就携带烟、布,由何廷斌带路,往新港、目加留湾、萧垄和麻豆四大社去了。一路上,何廷斌向郑成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高山族的酋长,召集全村同胞,载歌载舞,欢迎郑成功到来。
酋长恭恭敬敬地献上了四项礼品:黄金、白银、稻草、泥土。
郑成功收下泥土,高兴地说:“我们都爱土地,这是祖先开拓的土地,闻到泥土的香味,我们的心就贴在一起了。”
酋长问:“四项礼品,黄金为先,怎么不收金,只收土?”
郑成功满脸笑容,回答说:“土地里面出黄金呵!”
酋长说:“那么就请再选一项礼品,作成双吧!”郑成功就又收下稻草,激动地说:“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种收获,年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该多好呀!”
酋长明白了郑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劝他收金银了。
另外,民间还流传着郑成功帮助当地同胞发展生产的故事。
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常常带杨英他们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访。一路上,他只见刀耕火种,农作活儿未免吃力费事,心里惴惴不安,说道:“应该帮他们改进农技!”杨英提出了倡议,给高山族村社每处送去一付铁犁铁耙,一头耕牛;同时选派一些熟悉农耕的士兵,赶牛犁田耙地,好让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学得来,推广农耕操作技术。
水虞厝是最早学会使用耕牛犁田、深耕细作的地方,这里年年农业丰收,粮食成倍地增加,日子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喝水不忘掘井人,农业收成好,当然忘不了郑成功的恩德。
因为水虞厝和虞溪两岸,住了一些来自晋江、泉州的居民,开拓荒地。郑成功特地送来了八头水牛,鼓励发展农耕。这八头水牛越繁越多,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处处生产都有了好收成。
不久,当地人募钱盖了座大庙,要给郑成功塑像。可是长辈们说:“郑成功再三嘱咐,开发祖祖辈辈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决不能把功劳归给他一个人。”为了尊重郑成功的叮嘱,水虞厝的大庙就塑了一头大水牛,让人们祭祀。
不过每当人们朝拜大水牛的时候,都会记起郑成功赠牛送犁耙的功绩,都会讲述郑成功造福于台湾人民的故事。
郑成功爱国事迹篇五
钱学森以往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以往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以往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之后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终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以往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5个女儿。他明白钱学森是钱家独子,并且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我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齐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择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可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仅有从航空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我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最终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我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激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郑成功爱国事迹篇六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他迫不及待地投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冬,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交谈中,钱学森坚持必须要发展中国人自我的导弹、火箭。1956年,钱学森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意见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导弹、火箭工程的发展、建设规划,这份意见书立刻受到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院以钱学森作为众多科研
学者的领头人,为了让这些从未接触过导弹的学者们尽快地融入到导弹、火箭的建设发展之中,钱学森首先给分配过来的156名大学生和教授讲述了《导弹概论》,并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
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将所有援华的科学家全部撤走,同时将支援中国的工业项目的合同全部撕毁。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钱学森和众多学者一样,吃粗干粮、睡帐篷,他们同甘共苦。虽然国外技术死死封锁,可是钱学森的队伍也能攻克重重难关,最终在1960年11月5日,中国发射了第一枚导弹。这个时间距离苏联撤走科学专家仅17天,当时在酒泉发射场的聂荣臻元帅十分激动,他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转折点!”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在两年之后的10月27日,完成了中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对地导弹的发行试爆实验和中国原子弹、导弹相结合的实践,使我国的国防力量到达了世界尖端的位子,震惊了全世界。
1965年,钱学森又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我国人造卫星的提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步上了一个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