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和掌握特定类型作品的写作要求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一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曾国藩这篇文章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曾国藩格言,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1、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4、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6、为学贵在起初要有决定不移的志向,中途要有勇猛精进的心态,最后还要有坚贞永固的定力。
7、我们今天倘若有所发现,又想作传之久远的打算,能不早早地预备坚实的车子吗?
8、君子想有所建树,必须从不过分追求别人知道自己开始。
9、要常常让精神处于饱满状态,办起事来则气力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10、总是必须脚踏实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见功效。
11、危险紧急的时候,不要依靠别人,专门依靠自己,才是稳当的做法。
12、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曾国藩书信》。
13、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曾国藩书信》。
14、军无后继,是古来一大忌。——《曾国藩书信》。
15、军事如枪法,门户宜紧;如拳法,有仲有缩。若公人之太深,则有伸无缩矣。——《曾国藩书信》。
19、意尽则止,辞足则止。——《曾国藩家书》。
21、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曾国藩家书》。
24、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曾国藩家书》。
25、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曾国藩家书》。
26、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曾国藩家书》。
27、风节,守于己者也;傲,则加于人者也。——《曾国藩日记》。
28、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日记》。
29、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30、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
33、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曾国藩。
3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曾国藩。
35、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36、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37、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38、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曾国藩。
39、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曾国藩。
40、与多疑者共事则事必不成,与好利者共事则已必受累,无实学却徒有虚名当知有祸变,凡专注一事终身则必有成就。
41、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43、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44、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45、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46、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47、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48、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49、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50、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闪点)。
51、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曾国藩。
52、人伦明,则礼乐兴。——曾国藩。
53、无好小利。——曾国藩。
54、欲成天下之大事须夺天下之人心。
55、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5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58、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曾国藩。
63、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64、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
65、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66、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曾国藩。
67、一切皆静静布置,胸有成足。
68、常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力注在此一事,不行喜新厌旧。
69、无恒者,喜新厌旧也,欲求上进难矣。
70、三乐:念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尔后憩息,三乐也。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二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曾国藩家书》以下是小编特意为各位读者准备的曾国藩格言,欢迎参考。
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2、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4、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以长久可以宏大的。
5、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6、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曾国藩书信》。
7、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曾国藩书信》。
8、我不越境,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敌)自意兴索然。——《曾国藩书信》。
9、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家书》。
10、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曾国藩家书》。
12、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曾国藩日记》。
13、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曾国藩家书》。
14、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1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
1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19、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
20、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2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2、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23、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24、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25、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26、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30、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曾国藩。
31、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33、曾国藩的"善用人"还体现在有效的奖惩机制上,他针对不同的人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得皆大欢喜,军心一统。幕府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筹备粮饷,办理文案,处理军机,兴办军工,出尽了力效尽了劳,可以说曾国藩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幕僚们的支持与帮助,于此同时曾国藩也成就了许多人的'一生。
34、在待人上,曾国藩告诉纪泽,名之所在,当与人同分,利之所在,当与人共享。在行为上,曾国藩要求儿子举止要重,发言要慢,还要记住,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方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以成才。他要儿子做有才有德之人:勤俭节约,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
35、正是由于在风谲云诡的时代,各种身份的集合体,曾国藩才备受关注和争议。然而,让后世更推崇和循环评价的却是:曾国藩家书。
36、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38、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39、无实而享台甫者必有奇祸。
4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念书则可变革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阶梯,"立德、建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方针,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三
1、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5、为学贵在起初要有决定不移的志向,中途要有勇猛精进的心态,最后还要有坚贞永固的定力。
6、凡是需要每天检点的事,若是姑息以待后日,往后再来补救就困难了。
7、凡用兵打仗,必须储蓄没有竭尽的士气,留存有剩余的力量。
8、天下的事情若是一一要求得到回报,则必定有大为失望的时候。
9、国家名器,不可滥予。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曾国藩书信》。
10、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曾国藩书信》。
11、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曾国藩家书》。
12、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家书》。
13、由俭人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曾国藩家书》。
15、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曾国藩家书》。
17、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曾国藩家书》。
19、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曾国藩家书》。
20、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21、不能过谦,过谦则下无敬畏之心。——《曾国藩家书》。
23、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2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25、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6、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28、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29、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
30、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31、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32、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33、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34、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35、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36、百战勋威,半壁东南摧上将;九天温诏,再生申甫佐中兴。
38、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3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40、慎能远祸,勤能济贫。诸葛长青:谨慎、勤奋、关爱他人,即是活菩萨。
42、精神越用就越多,阳气越提就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
44、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曾国藩名言。
45、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46、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曾国藩。
47、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48、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居。
49、胸怀宽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50、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四
1、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4、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5、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7、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8、不轻率进兵,不轻率撤退。
9、习于奢华之后,再回到俭朴,好比登天一样难。
10、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
11、上天的意思究竟如何不可知道,我们竭力去做,是成是败则不计较。
12、危险紧急的时候,不要依靠别人,专门依靠自己,才是稳当的做法。
13、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曾国藩书信》。
14、大约选将以打仗坚忍为第一义,而说话直有条理,利心不可太浓,两者亦第二义也。——《曾国藩书信》。
15、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即所以要获名誉者在此,望阁下实心行之,幸勿视为老生常谈也。——《曾国藩书信》。
16、成军以出,要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养成艰难百战之卒,预为东征不归之计。若草率从事,驱不教之士,执蛊脆之器,行三千里之远,以当虎狼百万之贼,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虽有一二主者忠义奋发,亦无以作其众而贞于久也。——《曾国藩书信》。
17、但很战浪追,为我军向来大弊。此次必须谋定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曾国藩书信》。
22、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字,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家书》。
24、总要养得有的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曾国藩家书》。
25、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分。——《曾国藩家书》。
27、风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曾国藩家书》。
28、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曾国藩家书》。
2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家书》。
30、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曾国藩家书》。
3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日记》。
32、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曾国藩家书》。
33、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曾国藩。
3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36、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37、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曾国藩。
38、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
41、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4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4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44、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45、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
46、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47、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48、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49、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50、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51、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52、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53、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54、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55、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57、生死何奇,且完却一生忠孝;哀荣毕备,只益增九陛忧劳。
58、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6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62、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曾国藩。
64、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曾国藩。
65、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曾国藩。
6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曾国藩。
67、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68、慎能远祸,勤能济贫。——曾国藩名言。
69、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70、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隙去媒,谗佞远矣。——曾国藩。
73、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4、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75、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76、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曾国藩。
77、精力愈用而愈出,不行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78、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馁也。
79、凡事须每日检核,一日姑待厥后调停,则难矣。
80、喜新厌旧,欲求上进难矣。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五
1、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4、事业上的成与不成,人力占其中的三成,天命占其中的'七成。
5、盛时创业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书信》。
6、英才乃制胜之本。——《曾国藩书信》。
7、大约选将以打仗坚忍为第一义,而说话直有条理,利心不可太浓,两者亦第二义也。——《曾国藩书信》。
8、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曾国藩书信》。
12、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曾国藩家书》。
13、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家书》。
14、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自箴联》。
15、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16、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17、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1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20、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1、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22、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23、欲成天下之大事须夺天下之人心。
24、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25、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26、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文正公全集》。
27、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
28、自得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驱使,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戴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驱使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许?哀哉!
29、今天所说之话,嫡勿因小好坏而变。
30、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六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本文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格言,一起来看看吧。
1、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2、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3、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5、先哲说利益不十倍不变法,我说人员不十倍不改变旧制。
6、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7、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曾国藩书信》。
8、大约上等贤哲,当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曾国藩书信》。
9、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之入。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曾国藩书信》。
10、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曾国藩书信》。
11、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围藩家书》。
12、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曾国藩家书》。
14、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曾国藩家书》。
15、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分。——《曾国藩家书》。
17、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曾国藩家书》。
18、一一一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曾国藩日记》。
19、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曾国藩家书》。
20、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曾国藩家书》。
21、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国藩家书》。
22、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24、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
2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曾国藩。
26、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曾国藩。
28、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曾国藩。
29、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31、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32、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33、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34、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35、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36、广其识则天下大。——曾国藩。
37、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曾国藩。
39、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文正公家训》。
40、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41、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42、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43、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它有的,只是一个尽力想要守住初心,想要尽快结束战争,还清静于人民,还政权于清廷的老头子,在深夜的书房写下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4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曾国藩。
45、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6、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曾国藩。
4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足之选不行得,姑节取其次,以待缓缓教诲可也。
48、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审慎罢了。
49、有伎俩,定要表示之。
50、三乐:念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尔后憩息,三乐也。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七
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以下是小编特意为各位读者整理的'曾国藩格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3、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4、舍掉性命报效国家,戒慎恐惧修炼德行。
5、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6、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曾国藩书信》。
7、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8、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曾国藩书信》。
11、总要养得有的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曾国藩家书》。
12、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曾国藩家书》。
13、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曾国藩家书》。
14、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15、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17、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1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1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曾国藩。
20、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2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22、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3、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24、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25、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6、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27、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31、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曾国藩。
32、静能生动,更能制动。——曾国藩。
33、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3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5、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36、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
37、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38、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39、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苦衷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0、凡有盛必有衰,不行不预为之计。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八
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想去掉骄字,总以不随便讥笑人为第一条;想去掉惰字,总以不懒起床为第一条。
5、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曾国藩书信》。
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国藩书信》。
7、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曾国藩书信》。
8、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曾国藩书信》。
9、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曾国藩家书》。
10、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曾国藩家书》。
13、立志不坚,不能断葛根,截然由义,故一引便放逸了。——《曾国藩日记》。
14、舍命报国,侧身修行。——《曾国藩日记》。
15、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16、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曾国藩。
17、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
18、人以气为主。——曾国藩。
19、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曾国藩。
20、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21、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22、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曾国藩。
2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24、心至苦,事至盛也。——曾国藩。
25、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曾国藩。
26、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27、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28、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29、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30、为人不可过于聪明。——曾国藩。
31、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曾国藩。
3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33、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5、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36、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它有的,只是一个尽力想要守住初心,想要尽快结束战争,还清静于人民,还政权于清廷的'老头子,在深夜的书房写下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37、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38、繁华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荡是真正受用。
39、一身精力,具乎两目。
40、夫知之而不消,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消同。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九
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3、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4、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5、总是必须脚踏实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见功效。
6、敬与恒这两点,是贯穿一个人的始终的做人工夫。
7、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端,自然随之。——《曾国藩书信》。
8、君臣之知,须积诚以相感,而动疑主恩之义薄。——《曾国藩书信》。
9、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势之盛。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曾国藩书信》。
10、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曾国藩家书》。
1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家书》。
14、居家之道,推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曾国藩家书》。
16、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家书》。
1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家书》。
18、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曾国藩家书》。
19、以诚换诚,无人不诚。——《曾国藩书信》。
2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曾国藩。
2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23、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24、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25、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曾国藩。
26、举止端庄,言不妄发。——曾国藩。
27、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29、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0、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31、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32、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3、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34、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35、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37、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38、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39、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40、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诸葛长青:制怒,制怒,怒火烧心,后果严重!
41、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曾国藩。
42、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曾国藩。
44、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
45、保养之法,在慎饮食节嗜欲,不在多服药。
47、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48、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49、凡世家后辈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沟通,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繁华气习,则难望有成。
50、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
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2、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4、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5、陈岱云每天用工很多而且严格,可谓爱惜分阴的人,而我则疲沓不振作。
6、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7、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书信》。
8、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曾国藩书信》。
9、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曾国藩书信》。
10、我不越境,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敌)自意兴索然。——《曾国藩书信》。
11、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围藩家书》。
12、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字,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家书》。
16、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曾国藩家书》。
17、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曾国藩曰记》。
18、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曾国藩。
20、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21、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22、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2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24、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5、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26、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7、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28、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29、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30、无好小利。——曾国藩。
31、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曾国藩。
32、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曾国藩。
3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绝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
34、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曾国藩名句。
35、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36、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3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秀士,皆以一傲字致败。
38、故意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39、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40、天下事未有不由费力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一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自馁也。——《曾国藩日记》。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曾国藩格言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3、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4、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5、古时成就大业业的人,规模格局上的远大与综核管理上的密微,两方面缺一部不行。
6、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以长久可以宏大的。
7、天下的事情若是一一要求得到回报,则必定有大为失望的时候。
8、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9、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曾国藩书信》。
10、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曾国藩书信》。
11、近时所调之兵,天涯一百,海角五十,卒与卒不习,将与将不和,此营既败,彼营掉臂而不顾,哆口而微笑,各营习见。夫危急之际,无人救应。谁肯向前独履危地,出万死之城,以博他人之一微笑?鄙意欲练勇万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曾国藩书信》。
12、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日:"将不胜其忿而蚊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以蛮攻为戒。——《曾国藩书信》。
15、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曾国藩家书》。
16、见得年纪已大,功名无成,遂有懒惰之意,此万万不可。——《曾国藩家书》。
17、君子之立身,在审其所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然不怍。——《曾国藩家书》。
18、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怀智术,以相迎距。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曾国藩家书》。
19、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2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21、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
22、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曾国藩。
23、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26、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27、心至苦,事至盛也。——曾国藩。
28、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9、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30、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31、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32、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3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3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35、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36、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曾国藩。
40、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41、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曾国藩名言。
43、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44、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
45、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
46、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47、未有基础不正,而枝叶产生,能自畅茂者也。
48、重新积极别辟派别,重开世界。
49、从人可羞,独断专行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0、凡事须每日检核,一日姑待厥后调停,则难矣。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二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格言句子,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4、想去掉骄字,总以不随便讥笑人为第一条;想去掉惰字,总以不懒起床为第一条。
5、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这样才能体气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6、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曾国藩书信》。
7、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8、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曾国藩家书》。
9、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曾国藩家书》。
10、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家书》。
11、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曾国藩。
12、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14、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16、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8、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19、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20、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
21、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2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文正公嘉言钞》。
23、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曾国藩。
25、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6、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27、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8、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29、银钱则量力扶助,服务则勉力策划。
30、办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三
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4、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5、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6、为学贵在起初要有决定不移的志向,中途要有勇猛精进的心态,最后还要有坚贞永固的定力。
7、古时成就大业业的人,规模格局上的远大与综核管理上的密微,两方面缺一部不行。
8、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
9、君子想要有所建树,必须自不胡乱求人知晓开始。
10、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书信》。
11、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书信》。
12、英才乃制胜之本。——《曾国藩书信》。
13、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曾国藩书信》。
14、调军出战,不可太散。——《曾国藩书信》。
15、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16、锐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当析细察。——《曾国藩书信》。
17、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曾国藩家书》。
21、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国藩家书》。
22、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家书》。
23、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曾国藩家书》。
24、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曾国藩日记》。
25、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曾国藩日记》。
26、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曾国藩家书》。
27、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坚忍于一时,则保全必多;一时之不忍,而终身惨乎!——《曾国藩家书》。
28、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厚之道。——《曾国藩家书》。
29、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曾国藩家书》。
30、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
32、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33、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34、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5、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6、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3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曾国藩。
38、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39、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40、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
4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42、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43、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4、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45、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46、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47、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48、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49、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四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51、世事变化反复,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饱历事故,焉知局中之艰难哉!
54、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55、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文正公家训》。
57、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曾国藩。
58、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59、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曾国藩名句。
60、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家军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经办起中国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化工业基地,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从而赢得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
64、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65、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66、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67、立品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反面不行以接物,不严不行以驭下。
68、遇诡骗财人幻化百端,不行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69、甘心数日不开仗,不行开仗而毫无布置算计。
70、只要人肯发愤,都可做获得。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四
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本篇文章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曾国藩格言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3、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4、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5、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7、以俭朴来养护廉洁,性格耿直且能忍耐。
8、习于奢华之后,再回到俭朴,好比登天一样难。
9、君子想有所建树,必须从不过分追求别人知道自己开始。
10、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曾国藩书信》。
11、国家名器,不可滥予。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曾国藩书信》。
12、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国藩书信》。
13、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书信》。
14、凡行军最忌有赫赫之名,为天下所指目,为贼匪所必争。莫若从贼所不经意之处下手,既得之后,贼乃知其为要隘,起而争之,则我占先着矣。——《曾国藩书信》。
15、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曾国藩书信》。
16、于"畏慎"二字之中养出一种刚气来。——《曾国藩家书》。
17、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1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家书》。
20、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国藩家书》。
2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家书》。
2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家书》。
25、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曾国藩家书》。
26、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曾国藩笔记》。
27、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曾国藩家书》。
29、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30、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曾国藩。
31、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国藩。
32、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曾国藩。
35、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6、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37、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3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39、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4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曾国藩。
42、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
43、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44、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45、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46、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47、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48、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49、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50、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51、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曾国藩。
52、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
53、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55、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曾国藩。
56、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
57、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58、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59、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60、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62、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3、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64、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经皆在大难摩难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之胸襟,有坦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65、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足之选不行得,姑节取其次,以待缓缓教诲可也。
66、自得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驱使,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戴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驱使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许?哀哉!
67、精力愈用而愈出,不行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68、常人无不行为圣贤,毫不系乎念书之多寡。
69、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行恭然自馁也。
70、刚柔并济——"迩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行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五
1、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弟处在这种百事都不顺利的时候,也只有采取逆来顺受的法子,依旧不外乎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5、傍晚,与子序登楼聊天,说到老年人的读书用功,不能有骄气和暮气。
6、我们互相砥砺,重要的是应当以声望超过实情为切戒。
7、敬字惟有无论众与寡,无论小与大,切不敢怠慢三句话最为切当。
8、趋赶时尚的人,博取的是无识的欢喜,损失的是道德学问上的真实。
1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曾国藩家书》。
15、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16、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曾国藩日记》。
17、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曾国藩家书》。
19、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20、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21、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
22、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3、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25、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26、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28、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
31、责己厚而责人薄耳。——曾国藩。
32、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曾国藩。
33、那些告诫子弟的谆谆家教,都会成为后世训子的反面教材,一生抱负,千秋名节,绝对不允许曾国藩生出丝毫的不臣之念,而且他出身翰林,长期埋首于经史子籍,吟诗作赋,也认为著书立说才是心中真正向往的帝王之业,带兵打仗安营扎寨,本是不得已才为的事,又岂能当作立身之本呢。
34、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36、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37、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38、立品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反面不行以接物,不严不行以驭下。
39、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未来或终有成绩。
40、常人无不行为圣贤,毫不系乎念书之多寡。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六
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2、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3、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4、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5、不轻率进兵,不轻率撤退。
6、“鼓动着水使水向上涌冒”,读这句话颇为领悟到养生家的学说。
7、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曾国藩书信》。
8、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曾国藩书信》。
9、兵多则拓地远鹜,兵少则敛抑退回。——《曾国藩书信》。
10、今日之善退,正以为他日善进之地。——《曾国藩书信》。
11、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曾国藩家书》。
12、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曾国藩家书》。
14、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家书》。
15、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曾国藩家书》。
17、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自箴联》。
19、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曾国藩。
2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2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曾国藩。
23、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曾国藩。
2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25、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27、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之责。
28、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0、无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3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2、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33、长短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34、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35、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36、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7、“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罍。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似驴非驴马非马,自憎”形影良可咍。
38、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战天京》。
39、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1、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曾国藩。
42、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曾国藩。
43、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44、做人之道,以刚介为自己之基,以敬恕为养性之本。
45、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
46、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
47、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曾国藩。
48、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49、凡有盛必有衰,不行不预为之计。
50、繁华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七
1、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3、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5、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6、弟处在这种百事都不顺利的时候,也只有采取逆来顺受的法子,依旧不外乎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7、我们今天倘若有所发现,又想作传之久远的打算,能不早早地预备坚实的车子吗?
8、习于奢华之后,再回到俭朴,好比登天一样难。
9、敬字惟有无论众与寡,无论小与大,切不敢怠慢三句话最为切当。
10、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曾国藩书信》。
11、国家名器,不可滥予。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曾国藩书信》。
12、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书信》。
13、大约选将以打仗坚忍为第一义,而说话直有条理,利心不可太浓,两者亦第二义也。——《曾国藩书信》。
14、但很战浪追,为我军向来大弊。此次必须谋定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曾国藩书信》。
15、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曾国藩书信》。
16、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曾国藩家书》。
19、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曾国藩家书》。
21、尔欲稍有至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曾国藩家书》。
22、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曾国藩家书》。
23、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分。——《曾国藩家书》。
25、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磨折,必有浮议摇撼。坚忍力争而后有济。——《曾国藩家书》。
26、以诚换诚,无人不诚。——《曾国藩书信》。
27、勤则兴,懒则败,一字之理。——曾国藩。
28、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2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3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32、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
34、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35、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3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37、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曾国藩。
40、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1、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4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4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44、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45、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46、“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
47、长短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48、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49、百战勋威,半壁东南摧上将;九天温诏,再生申甫佐中兴。
50、“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济瓶与罍。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似驴非驴马非马,自憎”形影良可咍。
5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52、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54、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曾国藩。
55、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曾国藩。
56、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曾国藩。
57、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8、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59、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语录。
61、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
63、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64、自修之道,莫难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
65、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66、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曾国藩。
67、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居。
68、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层次而少狂言为主。
69、利可共而不行独,谋可寡而不行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0、人该省事,不应怕事。人该脱俗,不行矫俗。不应顺时,不行趋时。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八
1、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2、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3、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小心谨慎安于天命,埋头做事不问其他。
5、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书信》。
6、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觇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四日营务整齐。——《曾国藩书信》。
7、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10、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国藩家书》
11、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曾国藩家书》
13、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家书》。
14、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家书》。
15、举止端重,则德进矣。——《曾国藩笔记》。
16、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曾国藩
17、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曾国藩
18、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曾国藩
19、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0、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21、"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家勤则兴,人勤则健"。"侍亲以得欢为本"。
22、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23、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25、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26、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2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曾国藩
29、从前各种譬如昨日死,从后各种譬如今天生。
30、接触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革;服务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便。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十九
猪(栏中有猪);蔬(园中有蔬);鱼(塘中有鱼);书(后辈好好读书);早(事事赶早,勤于劳动,勤于读书);扫(每天扫除环境,打扫灰尘);考(诚修祭奠,诚恳祭祀怀念祖先);宝(善待亲族邻里,友善看待一起的众人)。
这是为人的基本所在,是一种纯朴的民风。八字家训谆谆告诫,简略易行,惟愿百姓家家皆如斯.一家奉之,家道旺盛;家家奉之,国泰民安。
百姓家首先要栏中有猪,塘中有鱼,园中有蔬,生活就有了根本保障;大人辛苦劳动,持家有方,就会饥寒交迫;后辈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放心。做到了猪、蔬、鱼、书四个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首先要勤俭,读书。必须讲究二个字 “早”和“扫”。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家中儿女发奋读书,勤于劳动,注重修身养性,造诣事业不是指日可待吗?起早、打扫、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针对子弟成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刷不忘本。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慢慢辛勤,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不坐吃山空,逼其奋斗、谋生、立业,而后必成大器。
曾国藩格言联壁(汇总20篇)篇二十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出处:曾文正公全集下面这篇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些曾国藩格言句子,供各位参考。
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4、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6、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8、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9、我们今天倘若有所发现,又想作传之久远的打算,能不早早地预备坚实的车子吗?
10、忍耐冷清忍耐艰苦,忍耐劳累忍耐寂寞。
11、以俭朴来养护廉洁,性格耿直且能忍耐。
12、先哲说利益不十倍不变法,我说人员不十倍不改变旧制。
13、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过后必定有一番甜美滋味回现。
14、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15、位愈高则言日增,箴言日寡;望愈重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曾国藩书信》。
16、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曾国藩书信》。
17、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曾国藩书信》。
18、成军以出,要须卧薪尝胆,勤操苦练,养成艰难百战之卒,预为东征不归之计。若草率从事,驱不教之士,执蛊脆之器,行三千里之远,以当虎狼百万之贼,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虽有一二主者忠义奋发,亦无以作其众而贞于久也。——《曾国藩书信》。
19、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势之盛。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曾国藩书信》。
20、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曾国藩书信》。
21、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曾国藩书信》。
22、凡用兵最重气势二字。兵勇之力,须常留其有余,乃能养其锐气,缩地约守,亦所以蓄气也。——《曾国藩书信》。
24、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围藩家书》。
25、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国藩家书》。
26、少刚劲之气,须用一番工夫,切莫把天分自弃了。——《曾国藩家书》。
27、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曾国藩家书》。
31、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曾国藩家书》。
32、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家书》。
33、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曾国藩笔记》。
34、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曾国藩日记》。
35、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36、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曾国藩家书》。
37、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
38、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9、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清·曾国藩。
42、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曾国藩。
43、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46、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47、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曾国藩。
48、心至苦,事至盛也。——曾国藩。
49、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曾国藩。
50、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51、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曾国藩。
52、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53、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54、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55、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56、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57、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58、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59、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60、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6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64、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曾国藩。
66、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
67、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69、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曾国藩。
71、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73、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74、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7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语录。
76、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曾国藩名言。
77、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语录。
78、曾国藩平时再忙,都要坚持每天早上临帖,读十页史书给儿子做出榜样,纪泽在他的影响下课业大进,他还用自己读书几十年的切身体会,对儿子的课业做详尽的'指导,启发,那份耐心,细心,完全不像出兵打仗的将领,而更像孜孜不倦的先生。
79、"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历史常以惊人的相似重复上演过去的一幕幕悲喜剧,达到事业顶峰的曾国藩同样不得不面临中国古代历史的盲点与困局。
80、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
81、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隙去媒,谗佞远矣。——曾国藩。
83、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曾国藩。
84、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85、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行以绳人……为子孙做繁华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利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8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尔后可以耐久。
87、接触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革;服务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便。
88、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掌握即做之。
89、只要人肯发愤,都可做获得。
90、三乐:念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尔后憩息,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