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检验自己写作水平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并从中学习和吸取写作的经验。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一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现如今,文化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教育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明确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能力。另外,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生物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教学的乐趣和互动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课堂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知识的概念性极强,需要记住的内容多且复杂,而且相对容易遗忘。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单一传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知道将知识抛给学生,没有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明确教育目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再是培养单一的知识型学生,而是要培养能够自主读书、自主钻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才能保证生物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功能,才能实现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因此,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材注重以学生为本,()重视学习与实际相连,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者,教师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全新的合作者。要达到这种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就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不仅要清楚他们的学习情况,对生物课堂的建议,还要了解其家庭背景,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优化课堂生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首先,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外部环境来改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动物器官的时候,拿活着的小鱼做样本。其次,也可以在班级放置花草树木,让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悬挂生物学家的图像或名言警句,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生物学习的良好氛围。
优化教学方法,做到与实际结合。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也在逐渐进行完善。现如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不再只是一块黑板、一个讲台和一名教师,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显示器、模型等。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道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dna分解”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大屏幕,使其呈现出一个分解的全过程,也可以借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到其内部结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实验与授课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生物学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它的发展离不开生动可感的实验。因此,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是生物学习的载体。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显微镜”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调试显微镜并观察其结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热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改进教育方法,尽量使讲授的内容既丰富又幽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给予层层剖析,把难点变得简单易懂,也可以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生物活动,例如,建立生物学习小组、举办生物知识竞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够促进交流和沟通。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点。由于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以往的单一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新形势,与学生的实际诉求不符。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峦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苏迎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一中生物组)。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二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有效性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应该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确价值的过程。有效教学主张老师树立教学目标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我认真学习专家的专题讲座。专家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从备课的意义、备课的理念谈到了具体的备课方法,指出教师要树立终生备课的思想,要更加注重隐性备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实践,丰富自身内涵,从而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精彩而实用的讲座,使我感到受益匪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了有效备课,我们学校备课组还组织了专项研讨和实践。例如:新课程古代诗歌散文教学实验,备课组老师每个人先独立备课,在经历诵读课文、研读教材的深入思考后再撰写教学设计。之后,备课组成员自我反思、组内讨论,得出备课组内合案,通过课堂修改、完善设计。这次备课研讨活动,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该如何备课,领会到了备课的重要性,懂得了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把握能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和快乐。以后,我们真的应该把抄教案的时间真正用于备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贯穿“三讲三不讲”原则,即所谓“三讲”就是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
合作是提升有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我们充分利用备课组在师资方面的优势,进行教师有效合作的探索。把高教以上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在各项教研活动中,以一个强有力的整体,重拳出击,将每项教研工作做细、做精。同时,制定较详细的实施方案,改变教师以往那种自发的、零散的协作,落实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使全备课组教师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中,在研究中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在研究中成长。
在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学方法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格守,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的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学法主要有三种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而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去选择学法指导,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明确主体关系: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去,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
还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研究结果上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再有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
最后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部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迈向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帮助。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和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社会各界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关注度就更为广泛。在高中教育课程中,生物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别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生物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运用实验,动用学生的感官系统,坚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新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和策略,加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授课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在新课改背景下,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四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4.有。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五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目标、准备、内容、方法、思路等。首先,适宜的内容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其次,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再其次,清晰的思路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最后,适宜的材料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然还有很多相关的东西,如教学细节的处理,场地的安排,师幼的互动等等。
一、幼儿教育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论到有效教学策略,我以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为例。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正规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我所组织的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的目标为“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目标中除了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涉及到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传授给幼儿数学知识。
(2)准备合适的操作材料。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在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的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不是一样的,而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发放的,能力强的幼儿发放的材料比较难,能力弱的幼儿发放的材料则比较简单。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正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这个活动中,我情景设施导入活动,幼儿十分感兴趣,随后教师示范操作加上请幼儿一起帮忙操作,幼儿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不少,也十分乐意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这便为幼儿获得数学经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因此,将抽象的数学活动生活化不但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幼儿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温暖亲切。而《小动物搬新房》就源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都非常熟悉的门牌号码入手,选材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便于接受和掌握,不会觉得太陌生,也十分感兴趣,都比较了解了。
教学手段现代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媒体",已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利用计算机辅助幼儿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师的双手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的声像和视听觉等多方位的刺激,更容易帮助幼儿释疑,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而我这个活动中虽然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但是如果根据情况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相信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行为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经验的习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动物搬新房》的活动中,我和幼儿的互动还是比较多的,在操作的时候是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操作,或者是请幼儿参与帮忙,幼儿的积极性也因此提高。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注重以同伴式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注意适时、适度的干预。
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随机渗透除了主题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或幼儿自发生成一些数学活动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渗透更使幼儿学起数学“浑然不觉”。如在《小动物搬新房》活动结束以后,我在晨间的益智区里为幼儿提供了类似找门牌号码的材料,方便于幼儿操作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难度也有所加强。利用身边的小事或常见事物即可完成目标--散步时念念门牌号、楼号;在外出游玩时看看汽车牌号、站牌号码。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幼儿学起数学既简单又方便。
《幼儿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陈丽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六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
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
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要体现有效练习,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在备课中要事先预设好。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把这一课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
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对此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七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明白编排意图、遵循循序渐进、注重解题多样、正确运用迁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作者:毛晓慧作者单位:南通市小海小学,江苏,南通,226015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有大面积的时间来复习作文。鉴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不得不让学生背诵同类型的作文以应付考试。那么,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在这儿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首先我们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毛病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不具体,特别是叙事文。而写不具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描写。概括叙述多,细节描写少。要克服这一毛病,首先我们要教给小学生一种描写的方法。在考前,我们进行分类指导,强化练习。按照写人、写事、写景来进行分类指导。写人,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首先我们找一篇很差的学生作文,让学生指出文章没有写好的原因。然后由教师领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一边读文章,一边让学生指出不足的地方。特别到那些容易写不好的地方,教师应该特别指出来,给予指导。首先传授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描写。然后,再由教师示范描写,和学生的描写对照比较,让学生明确知道为什么没有写好的原因。在此次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让学生加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有:。
一、添加法,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人物活动中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根据具体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其次是比较法。也就是把眼前的生活景象与相似或者相同的生活景象联系起来进行描写,或者对比、或者反衬,以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再次是修辞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不形象、不生动的地方加上修辞手法,或者比拟、或者拟人、或者展开联想想象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描写方法,也能很快学会怎么去具体的描写一个事物。这样,就避免了文章的空洞。
对议论文,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论点和论据脱节,论据不能有效支持论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论点找论据。然后是怎么把论据写入文章,支持自己的论点。也就是怎么叙述论据。许多学生虽然能找出论据,但却在叙述论据时不能紧紧结合论点展开叙述。为此,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论据展开叙述,让他们明确哪些可以写入,哪些与论点没有关系可以不写或者少写。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把握论据叙述的一般特点。也就是围绕论点展开叙述。
对一般的写景文。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比喻,联想等方法在写景文中的作用。同时,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方法,把握一些基本的写景的次序。这样使得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比如,要写花之美,我们要学学生首先明确要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展开描写。在描写时,要通过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来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指导,学生不再感到空洞,写作时也心中有数。
二、扩展法:什么是扩展法,怎样才算扩展法。我们把学生平时作文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那种概括性很强的词语组织罗列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学生写到某种心情,常以“我高兴极了”,“激动极了”,“害怕极了”等高度概括的词语来写,而不知道把这些心情化作具体的动作,语言等。把这些情状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写不形象。为此,我们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然后通过自己具体的言行,把这种特定时间的特定的心情写具体,写充分。我们还针对一种花或者一个景物,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法来进行描写,让他们写出这个景物的特点。比如面对一池美丽的花,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花园里的花美丽极了来展开描写,也可以围绕这一池花长得很有精神来展开描写。我们要求学生从花的姿态,颜色,等方面展开描写。同时我们还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比如花的姿态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等。或者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来展开描写。有时我们还就一种特有的声音,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来描写训练。由于任务明确,具体,避免了一些无话可说的弊端,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描写能力。这种方法能很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坐下来一起评价。通过修改过程,学生具体感悟描写的方法,体会描写的好处。
其次,重视古诗文的改写。古诗文的特点是精炼概括,为我们创造了美的意境,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用很少的词语,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来进行改写。我们在引领学生明确了古诗文的意境后,就让学生根据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描写,填充诗作的内容。这样做,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脱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能有机联系在一起。阅读不能有效指导写作,使得学生把阅读和写作常常分开。其实,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首先就要还原作品,也就是要把作家所经历的事,所看到的景还原回来,还原到生活状态。让学生知道作家是面对着怎样的一种景象,经历着怎样的一件事情,品作家之所品,想作家之所想,思作家之所思。他们的思想与作家的思想发生同频共振效应。这时作品中的语言似乎是从学生的胸中流出来,他们看到了作者所看到的,听到了作者所听到的。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方法不待教而会,不待学而能。这时,阅读教学的作用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其次,我们还要重视对照比较。也就是说把作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或者站在学生的写作角度来描写书中的内容,看学生能写成个什么样子,然后和作家的作品对照比较,领悟作家是怎么写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在这样的对照比较中,学生能很快学会写作的方法。体会到文章在写作中的高妙,特别是描写的方法。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写作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王向青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北湾学校734000)。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九
面试是招聘选拔的重要过程,通过面试,招聘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信息,以便组织做录用决策,同时求职者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组织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组织。成功的面试需要优秀的面试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提炼出影响录用决策的有效信息。
一、面试的过程实施及控制。
1、准备阶段;主考官通过一些社交话题帮助应聘者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主考官还必须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成功的面试做好准备。
2、引入阶段;主考官根据应聘者的申请表和个人简历等资料提出初始问题,从而引出面试正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多个问题,并给予应聘者充分的发言时间,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以形成一个对应聘者的初步印象。
3、正题阶段;主考官将准备好的各类问题与应聘者对话,详细记录和收集有效信息,为筛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的提问和交流,应聘者具体的个人信息会逐步展现出来,这是面试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
4、结束阶段;主考官除了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外,还需要给应聘者留有自由发问的时间,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招聘双方都应保持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为组织以后招聘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可能性。
二、面试技巧。
2、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步调。
三、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
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可以通过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职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
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问,并及时做好记录。
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诚实、自信心等情况。
面试是招聘选拔的重要过程,通过面试,招聘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信息,以便组织做录用决策。同时求职者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组织情况,决定是否加入该组织。成功的面试需要优秀的面试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通过和应聘者的交流提炼出影响录用决策的有效信息。一、面试的过程实施及控制1、准备阶段;主考官通过一些社交话题帮助应聘者放松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主考官还必须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成功的面试做好准备。2、引入阶段;主考官根据应聘者的申请表和个人简历等资料提出初始问题,从而引出面试正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多个问题,并给予应聘者充分的发言时间,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为表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以形成一个对应聘者的初步印象。3、正题阶段;主考官将准备好的各类问题与应聘者对话,详细记录和收集有效信息,为筛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的提问和交流,应聘者具体的个人信息会逐步展现出来,这是面试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4、结束阶段;主考官除了需要提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外,还需要给应聘者留有自由发问的时间,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动。招聘双方都应保持良好的面试氛围,以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为组织以后招聘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可能性。二、面试技巧1、面试问题设计技巧;在面试前,面试考官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来源可以是应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或应聘者的个人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应聘者过去经历的问题。如你为何要申请这项工作?你认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的上级要求你完成某项工作,你的想法与上级不同,而你又确信你的想法更好,此时你怎么办?等等2、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考官作为面试的召集者,也是面试的主持者,其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决定了从应聘者那里可以得到什么资料或多少资料。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步调。主要提问技巧有: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清单式提问;假设式提问;重复式提问;确认式提问;举例式提问;三、面试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不要问带有提问者本人倾向的问题,例如:“你一定……”或“你不介意加班,是吗?”目的是不要让应聘者了解你的倾向、观点和想法,以免应聘者为迎合你而掩盖他真实的想法。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导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可以通过他的离职原因、求职目的、个人发展、对应聘职位的期望等方面加以考察,再与其他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加以判断。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问,并及时做好记录。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姿势、讲话的声调语调、举止,从中可以反映出对方的一些个性、诚实、自信心等情况。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具有启发性,可操作性,可读性很强。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的低层教学,而是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收获很多,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有几篇文章中都提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是有明确目标和具体内容的活动,课前必须有周密、详尽的备课,所以往往把课堂设计得天衣无缝,甚至剥夺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可能。当生成的问题不能与老师预设的相一致时,老师们在生成的资源面前往往束手无策。这一问题就反映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而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一、学生是备课的一部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并非不要预设,而是要合理地改进预设。
1.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必然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活动的展开。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设,以确保课堂生成的空间。
2.用心钻研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要认真阅读文本,钻研文本,不仅要领悟谴词造句之妙,还要揣摩谋篇布局之美,更要用心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理、意、趣,它们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制高点。教师只有驾驭这个制高点,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方向的引领,从而提升学生的心智——使本来只能见其点者,能够观其面;使已经能够观其面者,进而能够识其本。
3.设计板块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时间计算合理精确。这样的设计是牵制课堂教学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所以书中提倡让教学设计粗放些,从僵化的、呆板的线型设计走向灵活多变、有广阔发展余地的板块设计,为课堂的动态生成保留空间。所谓“板块教学设计”,即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二、学生也是资源。
书中说,课堂教学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是啊,其实,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顺势引导,定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与学生对话,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不同,目光及视点各异,很可能会出现“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学生暴露错误,不正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吗?如果以此为契机,沿着他的缺陷点,进行教学资源的艺术开发和利用,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乐学、善学、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铺光明大道,让其向深层次的内容学习。而对于学困生,则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目标,如:教师在单元质量检测中采取分层次检测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内容,自创习题,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很轻松地发现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这些教学法宝抹去了一些使用统一考题带来的弊端。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现在、面向未来。书中,给了我们4点建议:1.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备课。2.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大体方法是,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等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3.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
4.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法,根据学习状态分层引导。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去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一
一、什么是小学朗读教学的策略。
教师为了实现朗读教学目标,要对教学过程涉及的内容、流程、组织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和调节。这种思维层面得抽象构思,我们称之为朗读教学的策略。
朗读教学的策略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主线策略。
这一策略意指:以《语文课程标准》形式出现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必须以语文课程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在语文课程层面对朗读教学的方向、内容、节奏和成果都进行总体把握和全局性控制,保证朗读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内进行。
《新课标》提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同时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1.重视示范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示范指导与协调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要抓好两个点:(1)完整的示范朗读学习过程实质是以朗读为线索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阅读。(2)示范朗读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教师朗读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是在具体的语文课中进行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具体示范些什么、怎么示范,就有了重点、步骤、技巧等。示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纯粹的外显技能和态度,如轻重音、停顿、语气的处理;一是看不见的内部思考技巧。
2.指导学生朗读与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相结合。
(1)指导朗读与阅读相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与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促进的。对一篇文章来说,教师的讲解是剖析,朗读则是综和。讲解是深入到字里行间,分析指点重在理解;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重在感受。前者是“走进去”,后者是“走出来”。只有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丰富阅读课,深化朗读课。
(2)指导朗读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结合。
语文基本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只是其中一项。各种基本训练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应当在指导朗读时,注意与其他语文基本训练结合,以使朗读效果更佳。
3.明确学生朗读的要求及具体指导。
(1)要求要明确。
朗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否明确。
《新课标》对不同年级的朗读要求不一样,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决定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也应当有所不同。低年级是“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克服的毛病是顿读和唱读,做到不读断句。中年级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随着识字量增多,课文加深,高年级对朗读的要求应放在感情处理的指导上。
(2)指导要具体。
1)遵循《新课标》分层次指导。
《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分三个层次,即“正确的读”“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指导时就应分三步,步步落实,步步提高。
朗读训练是应该分层次的。对学生朗读水平的培养,应该遵循从“正确”到“流利”再到“有感情”的发展脉络,分步骤地培养。
2)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指导。
不同年级的的学生朗读的水平不一样,因此在指导时就应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4.指导方式要多种多样,常见的指导方式有如下几种:
(1)巧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1)评价语言要亲切真挚。
2)评价方法要多样自然。
3)评价切入点巧妙,点拨语感。
(2)联系语境指导读。语境即语言环境,相同的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渲染情境读,创设情境对于有感情朗读具有得天独厚、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方式。
1)突出形象,展现画面。
从视觉角度,利用图片、投影等方式,为学生展现与课文情境相关的画面,是情境渲染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2)借助音响,激发想象。
文学的意境与音乐的情境是相通的。优美的音乐,奇妙的音响,往往会唤起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伴着奇妙的音乐,走进文字描绘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美好意境的想象,是渲染情境,触动朗读情感的有效手段。
《乡下人家》一课,每一幅画面都是一首迷人的乡间小曲。当夕阳西下月亮升起,纺织娘轻唱的时候。舒缓的音乐悄然飘起,在这美妙的乐曲的旋律中,学生们仿佛看到了乡间迷人的月夜,仿佛嗅到乡下人家独特、诱人的气息。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自然与文字融为一体,与缥缈的月色融为一体,深情的朗读更会带给他们无尽的想象。
5.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感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它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力、辨识力和驾驭力。要搞好朗读,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辨识力。语感可以促进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敏锐地感知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较充分地领略文章中潜词用语的精妙,培养理解力,从而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表情达意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揣摩比较,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b与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
c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语感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综合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我们会发现,教师对自己的朗读教学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每一次指导练习,想干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指导学生的时候才可能既方向正确又有具体针对性。这个结论借用崔峦先生的话就是“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中国伟媒大学出版社。
[2]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3]《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二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投入、低产出。
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在适当的机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只是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没有让学生达到乐学、好学的目的。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他们对于课堂有新的要求,高中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如果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那很容易让高中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使语文成绩得不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魅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的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沟通太少,课堂上只顾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即使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备课和准备,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是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原因。
(二)高要求、低效率。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高考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继续深造,所以高中教师通常都是对学生的要求很多、很严格,必须及时完成教学作业和教学训练,给学生的课堂自由时间越来越少,而且课后也安排很多作业,这就导致高中生压力过大,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合理利用时间,最终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很多教师的`思想出发点是好的,想多让学生做题巩固知识,然后能够有个好成绩,可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题海战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教授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同时,很多家长也为了孩子升学而苦‘l画,恐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其实,适当的补习是没有错的,但是过量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三)高灌输、低关注。
高中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和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语文课堂依旧是走传统的教学之路,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占主体,给学生灌输着一轮又一轮的知识,给学生造成了压抑的学习氛围,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举手提问,这样进入恶性循环,最终事倍功半。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单向的灌输模式,学生听的昏昏欲睡。
在现代化教学方式盛行的今天,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能很好地和高中生进行互动,使教学课堂没有亮点。即使语文教师掌握再多的语文知识,没有合理的教学方式,也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语文体验。可见,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创新,一改以前的套路,让高中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语文课白勺氛围。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校园中也弥漫着网络的气息,网络给日常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好网络,一定能够使教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高中生由于走过了小学和初中的捆绑式教学阶段,对于死板枯燥的课堂是极大的厌烦的,因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语文常识,为高考做准备,因此,语文教师要将课堂的气氛调节得很活跃,可以利用投影仪将枯燥的文言文变换一种形式带给学生,比如,在讲到佣泰王阁序》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小段滕王阁的历史背景或者现在的风貌,给学生一点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生能够在整体上对滕王阁序有一个认识,便于进一步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增加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于学习并不是陌生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但是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有可能错误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走很多弯路,因此,高中教师的教学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方式,引导高中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授学生语文学习和记忆的技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以前,让学生恰当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预习可以让学生先对课文有一个了解,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可以跟上思路。另外,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指点学生有效巩固记忆的技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联系成框架,在考试中能够运用自如,也有利于高中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能盲目地抓教学,要有一定的模式,在教学中及时提高自身素质和素养,让语文的魅力在教师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
(三)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动态。
高中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只是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需要创新的教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教学理念,给学生带来新的教学感受,让高中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很多教师由于担心教学出问题,不敢实施创新教学,其实只要合理创新,课堂教学质量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要改掉落后思想,与学生成为朋友。高中生有自己的生活情感,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兼顾每一个学生,让高中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陶冶情操,舒展身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一旦学生出现与教师的观点不同,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和辩论,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活跃。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再走传统的教学之路,必须将语文教学大胆创新,不能再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必须要尊重高中生的感受和学习欲望,让高中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他们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宪峰。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5)。
[2]郭春秀。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
[3]华荣。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瓶颈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备,(12)。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三
[摘要]为适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开发了以“综合性实验-讨论式教学”为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然后组织实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生化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许多医学院校为了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生化实验教学中通过增加教学投入,调整内容增加学时,加大考分占总考分比例等方法使生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大改善,学生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在总结这些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如构建生命科学实验室、虚拟实验的引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除依赖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需要生化的原理和技术的支持。
现代生化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新原理和新技术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生化中的一些实验如sds-page法测蛋白质分子的质量、等电聚焦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免疫转移电泳等都需要先进的层析系统和电泳系统供学生完成实验,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对实验做出恰当的评价。
另外初级分子生物的实验[1],如质粒dna的提取和酶切鉴定、dna体外重组等也需要pcr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冷冻干燥仪、紫外透射仪、凝胶图象扫描仪等设备。
实践证明:一流的实验室环境和一流的仪器设备是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对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实践经验,启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学科群的平台上运行生化实验。
生化的基础是医用化学,随着生化的进展多集中在核酸、酶、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上,于是出现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分支。
因此可以认为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以贯之或相近相通的。
为此,我们可考虑建立一个与这三个学科均相关的生命科学实验室[2],就医用化学和生化来讲,光度分析、层析电泳等方面仪器和操作都基本一致,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我们就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实验室实现集约化管理,不但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还改变了在人、财、物方面的浪费。
如果创建这样的一个实验室时机尚未成熟,我们也可考虑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联系起来,了解这些实验在生命科学的运用。
如从组织中抽取酶蛋白、纯化并检测这个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3],这样的一个实验包括了从生物体抽取蛋白质技术,离心与盐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测定酶活性技术等技术,不但使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他们对生物制品提取全过程有了完整清晰的了解。
3引入虚拟实验、命题设计型和自选设计型实验。
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不少学校采用老师只介绍实验内容,而具体实验过程被拍成录像展示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结果证明:实验不但变得生动,教学效果也更好。
现代军事常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日常演练,这也提示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可将生化实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虚拟化。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手段对于一些费时耗资的生化和“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实验原理,又训练了动手能力。
另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建立网上素材库,把生化学习和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新研究进展等上载到素材库,可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5]。
命题设计型实验就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由教师布置题目,并推荐参考文献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数据库,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妨把生化知识和技术和临床病理联系起来设计一些题目,如家兔糖尿病模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等题目,这样不但为学生以后的临床课打下铺垫,还可以锻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词查找资料,收集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一些常用文献检索的技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自选设计型实验要求教师先讲授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设计好后可由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筛选出一些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实验来实施,并总结讨论[6]。
这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大有裨益。
当然这样的实验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更为合适。
4做所以实验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在生化知识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学生主体式引导教学法”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突破限制,让学生来讲解实验相关内容,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难,在其他同学的相互帮助协调下完成的。
在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总结,最后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这样做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人,改变了以前的被动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预习和做实验过程中倍加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提问求答。
这种教学不但使教学效果提高,还培养出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加,并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出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式全面发展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摆脱某些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且不断地总结、改善和完整,最终使生化实验教学更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与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吴伟芳,孔峰,等.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认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5(3):286.
[2]倪衡建,刘杰,徐立,等.在学科群平台上运行生命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4(4):331.
[3]于丽莉,徐悦,沈文红,等.探索加强学生生化实验中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42.
[4]董炜.把实验台变成讲演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68.
[5]王蕾,郑晓珂,杨丽萍.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6):51.
[6]李平发,谷兆侠,李西兴,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理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143.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四
摘要:医学物理学是现代医学科学和物理科学交叉的学科。
医学物理实验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必修的课程内容。
本文将首先阐述目前医学院校中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几点关于改革医学物理教学实验的建议。
1.单一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进行科研研究的能力。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五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实验课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将虚拟实验教学、在线教学(e-learning)融入到生化实验教学中,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
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中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现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在内容上和理工科院校的有较大的不同,增加了许多医学内容,与其他医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较深,涉及范围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话,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学内容。
在现今社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学生们除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打下基础[1]。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改革更新。
一、课堂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
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掌握好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产中。
作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了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外,具备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专业16篇)篇十六
当前,儿童诗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当做“阅读课”教学。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汉字,进行言语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教师把儿童诗当成普通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当做文章来分析讲解。教学中讲得过多过细,过于追求解释诗中原本朦胧、模糊的用词,将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整体性。
2.缺少童趣。
教学时,教师常常以成人的理解代替学生对儿童诗的感悟、体验。在教师的一连串提问下,学生不得不说出让教师满意的答案,而忽视了儿童诗是以儿童的视角去诠释世界,去表现世界的,即不能理解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儿童情趣,而以成人的审美趣味取而代之。
3.过于注重技巧。
教师常常把儿童诗当成古诗进行教学,朗读时过于注重技巧的指导,总是先过多地读,再让学生机械模仿,然后根据教师的思路写,方式过滥,不能凸显儿童诗特有的节奏与韵律。
4.当做“作文课”教学。
儿童诗的语言是浅显的,是孩子的话。台湾诗人黄基博认为:“儿童诗有韵没韵没关系,念起来很顺口,音调优美,文字有节奏感就好了。´’而有些教师却把儿童诗当做作文课的“范文”进行教学,把儿童诗的模仿当成“文艺创作”,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如:内容要新颖、与众不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生动等等,而忽视了儿童诗语言的“儿童化”。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儿童诗也就丧失了兴趣。
5.积累少。
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了几首儿童诗,而没有让学生对儿童诗有更广泛的接触。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对诗的整体感受,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语感上有所培养,想象上有所激发。
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儿童诗(新增)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儿童诗教学,如何达到课标提出的有关“语言、情感、想象”的目标?教学中,我们又应当关注什么?下面,笔者就以《鲜花和星星》为例,谈谈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孩子阅读,感受诗歌节奏。
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它们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阅读时让人产生和谐快乐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时,让孩子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音韵显得尤为重要。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它简短凝练,节奏明快,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两样事物――鲜花和星星,并将二者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抒发了广大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很优美,语言的色彩也很美。在教学时,要抓住重复出现的“满地”“满天”“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语指导学生阅读,体会这首诗在结构上的旋律美,让学生在摇篮曲般的节奏中感受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花儿与星星,地上与天上奇妙地联系在一起。(论文范文)白日――星夜,繁花――密星,两个不同情境的对比,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了一起,真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这样的结构就形成了一种旋律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给朗读带来的独特体验,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精妙。
2.透过语言文字,走进诗中意境。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童诗亦然。作为适合孩子欣赏的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画面,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传达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满地的鲜花”,这是一个多么五彩缤纷的世界啊:色彩斑斓,芬芳四溢……鲜花活了,如一个个美丽的精灵,从那绿叶丛中或探或伸,或张或望地显露着自己的美丽,甚至能听到她们“咯咯”的嬉笑声。读着“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你就不再是画外人了,你已经身在其中了。你刚被“这一朵”的绚丽所吸引,“那一朵”的舞姿又吸引了你的眼球,然后是再一朵……无尽的美丽,无尽的欣赏,无尽的发现……于是你也就有了“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的甜蜜。“到了晚上,花儿睡了,”一份迷醉的安详随之而来,而且如梦般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有多少朵花儿就有多少个梦,有多少个梦就有多少颗闪亮的星星。那“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不也是孩子们脑海中那“一闪一闪”的智慧吗?它们不仅“比地上的花儿还多”,也和“地上的花儿”一样充满着芬芳。
诗歌是流动的画面,是动感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文字的画面美,去想象诗歌呈现出来的意象,激起孩子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联想的,在他们想象的世界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了生命,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在教学儿童诗时,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诗句中“留白”的部分,丰富诗歌的内容,以“我”之心去体察诗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诗人之情。从而使学生的心达到共振,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鲜花和星星》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在欣赏了那一幅“满地鲜花”的画面后,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说:“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满地的鲜花像一个个小精灵翩翩起舞,不时还发出‘咯咯’的笑声,蜻蜓飞来了,蝴蝶飞来了,你不知不觉地来到花丛中,你想干什么呢?”这时,学生们的眼前仿佛都有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都被这满地的鲜花陶醉了,因此也有了飞驰的想象:“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低下了头,花儿好香啊!”“我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朵,在风中摇摆呢。”……学生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感受到了儿童诗想象的独特美感,感悟到了诗的主旨。
4.引导观察感受,发掘创作潜能。
金波老师说得好: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在平淡的事情中感受诗意,在瞬间的感动中发现诗意。
儿童诗的教学就要关注儿童,课堂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作了这样的设计。
课前,我带领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把自己观察到的“又美又多”的事物画下来。课堂上,我首先展示了这样一张合影:我的学生走进大自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在大屏幕上见到了自己,个个情绪高涨,一首优美的小诗自然就生成了。
我最喜欢。
小朋友满脸灿烂的笑容:
这里一个,
那里一个,
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接着,我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争做“小诗人”。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情绪高涨地写下了一首首小诗。
我最喜欢。
满地奔跑的小鸡: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小河里的蝌蚪还多。
我最喜欢。
满树粉红的樱花:
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
真比花丛中的蝴蝶还多。
当然,儿童诗的教学,单单依靠课堂,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儿童诗融入到日常的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如举办诗歌朗诵会,为学生推荐优秀儿童诗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学生自己写的诗等等,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诗意中,以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