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活着余华读后感200字 活着余华读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人的生死好像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故事里的有庆、凤霞,一个为校长献血而死,一个因大出血而死。这一切,似乎来得是那么猝不及防。不经意间,死神举起了自己的弯镰,将人们带走。然后是亲人的悲伤与恸哭,呐喊与抱怨,世事无常,这样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为什么有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春生想活时,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穿梭于炮火,命悬于一线,可他活了下来;他想死时,只是将自己的脖子挂在那个绳套上就结束了自己苦难的一生。这印证了福贵所说的“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而福贵自己呢?输光家产、解放战争、人民公社、--------一路走过来,他吃的苦受的累不比谁少,更何况还有双亲与妻儿都相继去世的心之创伤,虽然最后只剩他一个,可他毕竟是活了下来。为什么?因为他想活,所以从打仗到回家,从贫困到饥荒,他几乎是尝遍了人间的苦难,但他活着。他因为想活着,所以活着。
不,不是想活就能活,但想死却能死,所以说,应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成是-----
人不能完全地主宰自己活多久,在相同条件下,但若无天灾人祸,想活下去的人一定活得更久。
所以说,我们要活着,就必须想要活着。一个健康的人若是整天为活下去没什么价值寻找论据的话,他大概不会比一个癌症晚期但勇于与病魔斗争的乐观者活得更久一些。病心,永远比病躯更加可怕。
我们要活着啊,活着可以与最亲爱的人交谈,可以见到最美的朝阳,可以听见这个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啊。
或许,这世上的天灾人祸有一天会降临到头上,但人可以被苦难消灭,却不可以被苦难打败。活着就有出路,活着就可以期待被黑暗暂时遮住的那些光芒。
要活着,想活着。
活着余华读后感200字 活着余华读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死,很容易,难的是--活下去多年以后重读余华的《活着》,仍是百感交集。多年以前感叹福贵悲惨而痛苦的一生,而今天更多的是思考他活着的不易。都说生存很简单,而生活却艰难异常,因为我们对生活有着太多希冀和追求,不甘平庸而堕落。我们人就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千姿百态的活着,像荒漠绿洲,虽艰难求生却给人带来希望;像是藤蔓,攀附于参天大树平凡而摇曳生姿;有的像带刺的玫瑰,花朵娇艳也绝不容亵渎,有的则是胡杨,孤立于大漠却将种子撒向四方。
尼克·武伊契奇,天生无腿无手,被称为“没有四肢的生命”却以顽强的意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创造出励志演说家的传奇一生。他和福贵都是被命运无情碾压过,最终懂得时间的慈悲。他们走出了痛苦的迷雾,拨开了生活的本质,活着于他们而言,并不是福克纳《喧闹与骚动》的结尾所说的那样“在苦熬”,苦难在他们身上已消失于无形,内心填满道禅思想中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宁静。
跟福贵相比,现如今的我们是何其幸福,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有班上,社会和平而稳定,生活富足有奔头。跟尼克相论,我们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可恣意奔跑,可尽情拥抱,然而很多人却像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会因父母的争吵而跳楼,或因恋爱分手而投河,更有甚者因医生一句“喊家属过来”而选择轻生。为什么福贵经历了父母、儿女、女婿、孙子相继离世的大悲大痛之后不是选择一死了之?而那卑微如尘的“误解之伤”或者“自尊之伤”就能要了我们年轻而鲜活的生命?是我们没有认识并接受生命的责任。
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活着,想想双亲日渐佝偻的脊梁和爬满双鬓的白发,我愿终有一天,他们不再弯着腰忙碌,也会看见星空中明亮的月光;活着,不只是为自己活着,看看那一双儿女,天真无邪笑容灿烂,你难道不愿一路陪伴他们走过快乐美好的童年,奔向成熟豁达的成年?
赫塞说“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学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因水的清淡而厌倦饮水,也不为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无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活着,不能平淡的活着,而要精彩的活下去。
福贵牵着黄牛在灿烂的残阳里,渐渐远去……
愿你我都能做命运的好汉,勇挑生命的责任,收获时光的平和馈赠……